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音乐巨人贝多芬》同步学习探究训练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贝多芬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罗曼·罗兰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厌恶wù 重荷hè 纽扣niǔ 凝重níng
B.熔岩róng 模仿fǎng 巴望bà 引申shēn
C.沉郁yù 喧嚣xiāo 深邃suì 磐石bán
D.严肃sù 踌躇chú 徒劳tú 门槛kǎn
3.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完整下列短语。
___ ___注目 ___ ___无章 ____ ___不堪
默不____ ___ ___ ___无比 自___自___
小心____ ___ 密不____ ___
4.下列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 )
A.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
逼视:向前靠近目标,紧紧盯着。
B.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色彩,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
含蓄:包含。
C.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
踌躇:犹豫。
D.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它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
磐石:厚而大的石头。
5.给下列语句加上恰当的标点。
贝多芬神往地说①②一个人到田野去③有时候我想④一株树也比人好⑤他接着说⑥⑦你可能想到我⑧一座已倒落的火山⑨头颅在熔岩内燃烧⑩拼命巴望挣扎出来⑾
语言表达训练
6.你眼中的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7.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8.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9.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期间写了哪几件事?
10.从这篇文章中,你认为要写好一个人物必须注意那几点?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课内语段,回答11—14题。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和巴赫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贝多芬向他的客人叙述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那次节目是《费黛里奥》。当他站在台上按着节拍指挥时,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可是谁也不忍告诉他。演奏告终,全场掌声雷动。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
(1)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
(2)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3)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12.贝多芬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说明了什么?
13.“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表达了贝多芬怎样的心声?
14.根据这几个段落,归纳贝多芬的形象。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
[美]海伦·凯勒
①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去惦念它。于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②有的时候,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这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③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人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
④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⑤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从你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这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1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呆滞( ) 熟视无睹( )
健康无恙( ) 惦念( )
16.第①段中加点的“事事”二字,前一个“事”的意思是 ,后一个“事”的意思是 。
17.第②、③段中加点的“这”和“这样”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18.作者在第②段中说:“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那么,我们的每一天应如何度过才有意义,才能更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呢?(请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名言回答)
19.在第④段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从这一假设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请简要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语言基础知识
1.略
2.C
解析:“磐”应读作“pán”。
3.惹人 杂乱 凌乱 作声 坚忍 言语 翼翼 通风
4.B
解析:“含蓄”在这里是含而不露地积聚的意思。
5.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⑾。”
语言表达训练
6.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7.这需要联系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来分析。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
8.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9.记叙的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客人"和贝多芬会面、交谈;贝多芬回忆自已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景。
10.要通过多种描写刻画人物,外貌描写要写出与众不同之处,以形传神,忌脸谱化;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
课内同步阅读
11.(1)“不见天日的囚室”指不幸的命运,即“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2)“永恒”指由于耳聋而带带的与人世喧嚣相隔绝的安静。(3)“大河”意指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命历程,它大都取自贝多芬本人的真实经历。
12.贝多芬太爱音乐了,他多么愿意永远在指挥台上为人们演奏,人们也太爱这位音乐家了,为他的精神鼓掌。
13.耳聋可以使“我”听不到声音,限制了“我”的创作,但“我”的心中永远流淌着希望的音乐之声。
14.这是一位遭受命运沉重打击、内心十分孤独痛苦但仍坚忍无比、对音乐充满激情的音乐巨人。
课外拓展阅读
15.zhì dǔ yànɡ diàn
16.做事情 事情
17.“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18.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19.作者的写作用意在于:告诫人们要珍惜大好时光,不要虚度年华;启迪人们注意“要用眼睛”认真审视社会,审视生活,欣赏生活的美,陶冶自己的心灵。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