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罗岗中学普通高考 (考 前 适 应 物 理 试 题)[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2006年罗岗中学普通高考 (考 前 适 应 物 理 试 题)[下学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6-05-29 18: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罗岗中学中学高三物理组 刘远辉编
2006年罗岗中学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模拟试卷
考 前 适 应 物 理 试 题2006.6.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物理理论与事实不合理的是 ( )
A.赫兹用实验测定了电磁波的速度
B.电磁波从真空传入水中时,波长将变长
C.γ射线的一种来源是原子核衰变过程中受激发的原子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
D.示踪原子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可跟踪性
2.“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现象,但下雨天落在快速行驶的小车的前挡风玻璃上的雨滴,相对于车却是向上流动的,对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
A.车速快使雨滴落在挡风玻璃上的初速度方向向上,雨滴由于惯性向上运动
B.车速快使空气对雨滴产生较大的作用力,空气的作用力使雨滴向上运动
C.车速快使挡风玻璃对雨滴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吸引力吸引雨滴向上运动
D.车速快使挡风玻璃对雨滴产生较大的支持力,支持力使雨滴向上运动
3.在地面上方的A点以E1 = 3J的初动能水平抛出一小球,小球刚要落地时的动能E2 = 7J,落地点在B点.不计空气阻力,则A、B两点的连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 ( )
A.30° B.37° C.45° D.60°
4.如图1在竖直方向上的两个匀强磁场和中,各放入一个完全一样的水平金属圆盘a和b,它们可绕竖直轴自由转动.用导线将a盘中心与b盘边缘相连,b盘中心与a盘边缘相连.从上向下看,当a盘顺时针转动时(  )
A.b盘总是逆时针转动
B.若同向,b盘顺时针转动
  C.若反向,b盘顺时针转动  
D.b盘总是顺时针转动
5.如图2所示,水平放置面积相同的两金属板A、B.A板用绝缘丝线挂在等臂天平的一端,B板用绝缘支架固定,当天平平衡后,两平行板间的距离为2cm,若在两板间加200 V电压后,在天平右端要增加4g砝码天平才能恢复平衡,可得金属板A所带的电荷量为( )
A.8×10-6C
B.8×10-4C
C.4×10-6C
D.4×10-4C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重核的裂变、轻核的聚变中,均有质量亏损,释放大量的核能
B.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在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红光的条纹间距小于蓝光的条纹间距
C.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和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后一次跃迁辐射出的光波长比前一次的短
D.在α粒子散射的实验中,绝大多数α粒子几乎直线穿过金箔,这可以说明金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
7.如图3所示,水盆中盛有一定深度的水,盆底处水盆放置一个平面镜.与水平面450方向平行的红光束和蓝光束斜射入水中,经平面镜反射后,从水面射出并分别投射到屏MN上两点,则有( )
A.红光在水中的传播时间长;
B.蓝光在水中的传播时间长;
C.从水面射出的两束光彼此平行,红光投射点靠近M端
D.从水面射出的两束光彼此平行,蓝光投射点靠近M端
8.如图4所示,带有活塞的气缸中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将一个半导体制成的热敏电阻置于气缸中,热敏电阻与气缸外的欧姆表连接,气缸和活塞均具有良好的绝热性能。则 ( )
A.若发现欧姆表读数变大,则气缸内气体压强可能减小
B.若发现欧姆表读数变大,则气缸内气体内能一定减小
C.若拉动活塞使气缸内气体体积增大,则欧姆表读数将变大
D.若拉动活塞使气缸内气体体积增大,则需加一定的力,说明气体分子间有引力
9.通过大量实验可以得出一定种类的气体在一定温度下,其分子速率的分布情况,下表为0℃时空气分子的速率分布,图为速率分布图线。由图可知 (   )
速率间隔(m/s) 分子数的大约比例(ΔN/N)
100以下 0.01
100-200 0.08
200-300 0.15
300-400 0.20
400-500 0.21
500-600 0.17
600-700 0.10
700以上 0.08
A.速率特别大的分子与速率特别小的分子都比较少
B.在400-500m/s这一速率间隔中分子数占的比例最大
C.若气体温度发生变化将不再有如图所示“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
D.当气体温度升高时,并非每个气体分子的速率均增大,而是速率大的气体分子所占的比例增大,使得气体分子平均速率增大。
10.“二分频”音箱内有两个不同口径的扬声器,它们的固有频率分别处于高音、低音频段,分别称为高音扬声器和低音扬声器,音箱要将扩音机送来的含有不同频率的混和音频电流按高、低频段分离出来,送往相应的扬声器,以便使电流所携带的音频信息按原比例还原成高、低频的机械振动,如图6所示为音箱的电路图,高、低频混和电流由a、b输入,L1和L2是线圈,C1和C2是电容器,则: ( )
A.甲扬声器是低音扬声器
B.C2的作用是阻碍高频电流通过乙扬声器
C.L1的作用是阻碍低频电流通过甲扬声器
D.L2的作用是减弱乙扬声器的低频电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0分)
二、本题共2小题,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1.(10分)认真思考完成下列两个问题
(1) 如图7所示,A、B、C是多用表在进行不同测量时转换开关分别指示的位置,D
是多用表表盘指针在测量时的偏转位置。
(1)A是 档,若用此档测量,指针偏转如D,则读数是 ;
(2)B是 档,若用此档测量,指针偏转如D,则读数是 ;
(3)C是 档,若用此档测量,指针偏转如D,则读数是 。
(2)做匀加速运动的小车,牵引一条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由纸带上打出的某一点开始,每5个点剪下一段纸带,按图8示,使每一条纸带下端与x轴重合,左边与y轴平行,将纸带段粘贴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得每条纸带的左角(点)几乎在一条直线上。若将纸带的宽度代表相应的时间,则根据该直线的斜率可以反映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其大小为_______________(要有国际制单位)
12、(10分)为验证小灯泡(电点光源)光能的球面散射规律并测定其发光效率,有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图9所示的实验:将一个“6V 8.0W”的小灯泡接入电路,使之正常发光,在灯泡灯丝的同一水平面、正对光线方向放一个光强探头,以测定与光源间距为d时相应的光强值I,共测得以下9组数据(下表);并用一数字图像处理器将表内数据分别在I—d,I—1/d和I—1/d2坐标平面内标得如下数据点,如图10所示.
d / ×10-2m 6.50 7.50 8.50 9.50 10.5 11.5 12.5 13.5 14.5
I /( Wm-2) 8.29 6.66 4.96 3.92 3.37 2.61 2.30 1.97 1.70
(1)据下列三个数据点图,可看出I与哪个量存在线性关系,因此可将I与d之间的数学关系式表达为 ,其中的常数k为 。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在与光源等距的各点,认为光源向各方向发出的光强大小几乎相等.依点光源光能向周围空间360°球面均匀散射的物理模型,写出光源的发光功率Po,光强值I及相应的与光源距离d之间的关系式 。
(3)根据以上条件,算出小电珠的电—光转换效率η=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3、(14分).
如图11所示,矩形裸导线框长边的长度为2l,短边的长度为l,在两个短边上均接有电阻R,其余部分电阻不计。导线框一长边与x轴重合,左边的坐标x=0, 线框内有一垂直于线框平面的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一光滑导体棒AB与短边平行且接触良好,质量为m电阻为R。开始时导体棒静止于x=0处,从t=0时刻起,导体棒AB在沿x轴正方向的拉力F(大小未知)作用下,以加速度a从x=0处匀加速运动到x=2L处。
⑴ 求导体棒AB从x=0运动到x=2L过程中通过导体棒的电量。
某同学的解题过程如下:
oaAB回路的平均电动势 -------------------------------(1)
bcAB回路的平均电动势 ------------------------------(2)
导体棒AB上的平均电动势E=E1+E2 = ------------------------------(3)
通过导体棒的电量 ------------------------------(4)
你认为以上分析是否正确,若正确简要说明理由,若不正确,请给出正确的解答。
⑵ 推导出力F与时间t间的关系式,给出时间t的取值范围。
⑶ 您能求出匀加速运动过程中拉力F的冲量吗?若能求出具体的结果(用给定的已知量表示)
14、(14分)..牛顿第二定律的一般表达式是:,在对物体组进行动力学分析时,一般对于加速度相等的物体组才可以看成一“整体”,但实际上对于加速度不相等的物体组也可以看成一“整体”,此时的牛顿第二定律仍可适用,但表达式要修正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解为两个方向:,,系统内力在上述方程中不体现出来,这样可使得问题得到简化。请利用上述方法求解下列问题:
质量为m1=3kg、m2=1kg的两个物体A、B用细绳相连跨过光滑的滑轮,将A置于倾角θ=37°、质量M=4kg的斜面上,B悬空,释放A后沿斜面加速下滑,不计一切摩擦,求下滑过程中左侧墙壁和地面对斜面的弹力大小。(g=10m/s2)
15、(15分).
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圆形绝缘轨道,半径R=1m,处于垂直于轨道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一质量为m=1×10-3kg,带电量为q = -3×10-2C的小球,可在内壁滑动.现在最低点处给小球一个水平初速度v0,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逆时针做圆周运动,图甲是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速率v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图乙是小球所受轨道的弹力F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已知小球能有两次到达圆形轨道的最高点.结合图象所给数据,g取10m/s2 .求:
(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2)小球从开始运动至图甲中速度为2m/s的过程中,摩擦力对小球做的功.
16、(15分).
16.如图13,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小滑块连接,开始时滑块静止在水平导轨的O点,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导轨的OA段是粗糙的,其余部分都是光滑的.有一质量为m的子弹以大小为v的速度水平向右射入滑块,并很快停留在滑块中.之后,滑块先向右滑行并越过A点,然后再向左滑行,最后恰好停在出发点O处.
(1)求滑块滑行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
(2)滑块停在O点后,另一质量也为m的子弹以另一速度水平向右射入滑块并很快停留在滑块中,此后滑块滑行过程先后有两次经过O点.求第二颗子弹入射前的速度u的大小在什么范围内?
17、(16分)你是否注意到,“神舟”六号宇宙飞船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出现的一幅卫星运行轨迹图,如图所示,它记录了“神舟”六号飞船在地球表面垂直投影的位置变化;图中表示在一段时间内飞船绕地球圆周飞行四圈,依次飞经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四次轨迹①、②、③、④,图中分别标出了各地点的经纬度(如:在轨迹①通过赤道时的经度为西经157.5°,绕行一圈后轨迹②再次经过赤道时经度为180°……),若地球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恒量为G,从图中你能知道“神舟”六号宇宙飞船的那些轨道参数?(需推导出的参数,只需写出字母推导过程)
18、(16分).18 、在用铀 235作燃料的核反应堆中,铀 235核吸收一个动能约为0.025的热中子(慢中子)后,可发生裂变反应,放出能量和2~3个快中子,而快中子不利于铀235的裂变.为了能使裂变反应继续下去,需要将反应中放出的快中子减速。有一种减速的方法是使用石墨(碳12)作减速剂.设中子与碳原子的碰撞是对心弹性碰撞,问一个动能为的快中子需要与静止的碳原子碰撞多少次,才能减速成为0.025的热中子?
(可能用到的数据,)
附加题:开放性计算题
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xOy内,有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电荷从原点O沿y轴正方向以初速度v0出发,电荷重力不计。现要求该电荷能通过点P(a,-b)。
试设计在电荷运动的空间范围内加上“电场”或“磁场”
并运用物理知识求解出一种简单、常规的方案。
(tan2α =)
(1)说明电荷由O到P的运动性质并在图中绘出电荷运动轨迹;
(2)用必要的运算说明你设计的方案中相关物理量的表达式(用题设已知条件和有关常数)
附加题:开放性计算题参考解答
(方案一):在第一象限内加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B,使得电荷从点(a,0)上垂直X轴射出磁场,
电荷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洛仑兹力提供
q v B=
由几何关系有:a=2R
解得:
(方案二):在x轴上O'点固定一带负电的点电荷Q,使电荷(m,q)绕O'从O在库仑力作用下到P作匀速圆周运动…………2分,其轨道半径为R,电荷运动轨迹如图所示…………1分
由图知 θ = 2β
,,
…………3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4分
…………2分
(方案三):在直角坐标系xOy内加上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
使电荷(m,q)绕O'从O在洛仑兹力作用下到P作匀速圆周运动…………2分,
其轨道半径为R,电荷运动轨迹如图所示…………1分
由图知 θ = 2β
,,
…………3分
电荷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洛仑兹力提供
q v B= 解得:
其它方案可以同样得分
考 前 适 应 物 理 试 题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B 2、B 3、A 4、C 5、A 6、AD 7、BD 8、ABC 9、ABD 10、AD
11.(1)欧姆,3000Ω(3KΩ) ;(2)电流,5.0 mA;(3)电压,25.0 V
(2)加速度;0.75±0.1m/s2
12、(1)I= 3.4W (2)P0=4 (3)5.2%
13、解:⑴ 不正确 (1分)
正确解为:由于导体棒AB匀加速运动,所以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都呈线性变化。设平均速度为
E=BL (1)
I= (2)
(3)
(4)
由上联立解得: (5分)
(2) (4)
(5)
由(4)、(5)解得: (0〈 t 〈 〉 (4分)
(3)能求出:
对棒由动量定理有:
解得: (4分)
14、解:对AB整体:m1gSin-m2g=(m1+m2)a
a=2m/s2 (对B:竖直向上;对A:沿斜面向下) (5分)
对AB和M整体: 水平方向: (3分)
(依题述方法求解) 竖直方向:
解得: (6分)
15、(15分).
解析:(1)从甲图可知,小球第二次过最高点时,速度大小为2m/s,
而由乙图可知,此时轨道与球间弹力为零,
代入数据,得B=0.1T
(2)从乙图可知,小球第一次过最低点时,轨道与球面之间的弹力为F=8.0×10-2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代入数据,得v0=7m/s.
以上过程,由于洛仑兹力不做功,由动能定理可得:
-mg2R+Wf = mv2/2 - mv02/ 2 代入数据得: Wf =-2.5×10-3J
16.(16分)
(1)设OA段的长度为l,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设第一颗子弹射入滑块后滑块的速度为v1,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①(1分)
滑块向右滑行至最右端时,弹簧弹性势能达到最大,设为EP,由功能关系得
②(2分)
滑块由最右端向左滑行至O点,由功能关系得
③(1分)
解得 ④(2分)
(2)设第二颗子弹射入滑块后滑块的速度为v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⑤(1分)
若滑块第一次返回O点时就停下,则滑块的运动情况与前面的情况相同
⑥(2分)
解得 ⑦(2分)
若滑块第一次返回O点后继续向左滑行,再向右滑行,且重复第一次滑行过程,最后停在O点,则
⑧(2分)
解得 ⑨(2分)
第二颗子弹入射前的速度u的大小在以下范围内
⑩(1分)
 17、(16分)①神舟飞船运行在轨道倾角42.4度, (3分)
(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42.4°)
②飞船每运行一周,地球自转角度为180°-157.5°= 22.5°,则神舟飞船运行的周期
T为 大约90分钟 (5分)
③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 (2分)
可求得飞船的轨道半径: (2分)
或轨道高度 大约3.43×105 m (2分)
18 、设中子和碳核的质量分别为和,碰撞前中子的速度为,碰撞后中子和碳核的速度分别为和,因为碰撞是弹性碰撞,所以在碰撞前后,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又因、和沿同一直线,故有
(1)
(2) 解上两式得 (3)
因代入(3)式得 (4)
负号表示的方向与方向相反,即与碳核碰撞后中子被反弹.因此,经过一次碰撞后中子的能量为
于是 (5)
经过2,3,…,次碰撞后,中子的能量依次为,,,…,,有
……
(6)
因此 (7)
已知
代入(7)式即得
(8)
故初能量的快中子经过近54次碰撞后,才成为能量为0.025 的热中子。
评分标准:本题18分
(1)、(2)、(4)、(6)式各3分;(5)、(7)、(8)式各2分。
2006年罗岗中学 考 前 适 应 物 理 试 题
物 理 答 题 卡 2006.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 ;(2) ;(3)
(2)
12、(1) (2) (3)
13、解:(1)
14、解:
15、解:
16、解:
17. 解
18、(16分)
图1
图2
M
N
红光
蓝光
图3
R
热敏电阻



图4
图7
图8
图9
图10
x
A
B
O
R
R
2l
a
b
c
图11
A
B
θ

t/s

t/s
2
8.0×10-2
0
v/m·s -1
F/N
0
v0
图13
v0
y
x
O
P(a,-b)
v0
y
x
O
P(a,-b)
O'
θ
β
v0
y
x
O
P(a,-b)
O'
θ
β
x
A
B
R
2l
a
b
c
图11
A
B
θ

t/s

t/s
2
8.0×10-2
0
v/m·s -1
F/N
0
v0
物理试卷 第 11 页 共 19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