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物理知识网络构建[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2007年高考物理知识网络构建[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6-10-19 19: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PAGE
第 18 页 共 18 页
态物体处于(7)
合外力为:0F=0
F=0
已知物体(系)的状态求未知
考题矣乞,已知受力判断物体
状态
共点力的平衡口
一般采用<8),对物体系而言,一般先整体后隔离

力平衡时三力构成封闭
三力平衡
三角形→图解法
力汇交原理
角形
日马.三力状态平衡问题→三力构成封闭三角形,图解法
答案:(1)状态:(2)加速度(3)形变量(4)两个接触物体的正压力;(5)滑动
研究对象内部各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7)静止或者匀谢直线运动
(8)正交分解法
s网络导读
本部分是整个力学的基础,主要内容有力的概念、力的分类(常见的三种力)、力
的运算受力分析、平衡问题等其中力贯穿于整个物理学,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
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链,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所有矢量所遵循的普遍定则本
单元在高考中出现的热点内容是:1.有关摩擦力的问题;2.力的合成问题;3.平衡
题,特别是平衡问题,近五年高考的再现率100%,其中高考理综全国卷
单独出现的情况04年6分、05年11分、06年6分,本单元知识也经常与牛顿定律、功
等内容联合考查,以难度较大的计算题形式出现<详见复习指导
于本单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预测它仍然是今后高考的重点和热
本酃分从认识力开始
相互性、三要素、效果性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剖析力
的概念后在此基础上,又对力进行了分类在此强调的是对摩擦力的认识,滑动摩
擦力,静犟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状态,它们的方向都是与接触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
燭的运算”则是对力”认识的较高层次的深化,无论是合成还是分解,它们都
道循了等效替代的原理,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分解某个力时,要根据这个力产生
的实际效果来进行分解,人们习惯采用的是正交分解法
排了力的概念、分类运算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准确地对研
提受力分析
的结果,我们
骤是:(1)选取研究对象;(2)进行受力分析;(3)建立坐标系;(4
列方程求解
复习指号
I.复习重力时希望同学们联系好万有引力定律,要清楚为什么重力是由于地
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而不等同于万有引力,通过分析还要知道物体随地球自
转的向心力,而且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与重力相比很小,所以在地球表面附近一般认
Ⅱ.摩擦力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复习时要注意从
方向两个方面去分
析关于方向,切记是和相对运动(或趋势)的方向相反”,而大小则要复杂一些,滑
动摩擦力依据公式可求,而静摩擦力则要依据物体所处的状态去分析,既有范围性
又有隐蔽性,因此也就提高了测试的难度.例如05年高考天津卷15题:如图2-1所
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有一滑轮,两物块PQ用轻绳连接
滑轮的质量和摩擦),P悬于空中,Q放在斜面上,均处于静止状态当用水平向左的恒
力推Q时,PQ仍静止不动
A.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
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C.轻绢上的拉力一定变
D.轻绳上的拉力一定不变
题目,首先要抓住题眼P、Q仍静止不动
根据物体P二力平衡判断绳子拉力不变,得选项CD
中D正确;然后研究物体Q,沿斜面、垂直斜面建立坐
标系,因为不知道G与Csinθ大小,所以不能判断静厍擦力的方向,导致施加恒力F
后仍不能确定Q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变化,所以选项AB错
Ⅲ物体的平衡条件及其运用是历年来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不仅仅涉及力学中
点力的平衡,还常常涉及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或
的运动平衡问题、导体在
中切割磁感线最终平衡的问题等,对此复习时注意受力分析要全
掉电场力或磁场力,然后按照前面所述
I中第17题:图2-2为滤速器”装置的示意图a、b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
束具有各种不同速率的电子沿水平方向经小孔O进入a、b两板之间.为了取具有
某种特定速率的电子,可在a、b同加上电压,并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加一匀强磁场
使所选电子仍能够沿水平直线O0运动,由射出.不计重力作用可能达裂上述目
的的办法是
A.使a板电势高于b板,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B.使a板电势低于b
场方向垂宜纸面向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