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我家有女初成》同步学习探究训练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生命,是无法定制和预先设计的。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好 ( )____ 弹 ( )____
( )____ ( )____
劲 ( )____ 觉 ( )____
( )____ ( )____
传 ( )____ 看 ( )____
( )____ ( )____
3.补充完整下列短语。
才华出___ 出乎___料 ___ ___有词 ___声___色 生动___神 心有______一点通
4.下列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 )
A.还大言不惭地说:“我只记的一句烂布片”。
大言不惭:形容说大话而毫不感到羞愧。
B.女儿的文章其实很稚拙。
稚拙:孩子气,不灵活。笨拙。
C.高唱一曲英文歌,声情并茂,十分动人。
声情并茂:形容演唱时唱腔或语言的音乐性有很深的造诣,而所表达的感情又很充沛。
D.人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今日女儿读书面之广竟超过我。
刮目相看:擦亮眼睛,仔细看。
5.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恰当的标点。
她看我写的女儿经看完了把嘴一努说没劲要我来写这部女儿经保证那三个女儿把家里的天花板都掀翻了把妈妈弄得发神经病为止说着她就绘声绘色地开始把构思讲给我听
语言表达训练
6.作者说“我一度对女儿很失望”,为什么?
7.作者觉得女儿“一下子长大了”,“长大了”有哪些标志呢?
8.从你的角度看女儿有哪些鲜明的个性?
9.作者通过女儿的成长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10.下边是从课文中摘出的“我”和女儿的几个观点,可选择其中自己喜欢的一两个进行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
⑴“我”认为理想中的女儿应该是个淑女,懂音乐、爱好文学、弹得一手好钢琴……
⑵作文不及格,女儿还振振有词。
⑶女儿评价“我”写的《女儿经》:“没劲。……”
⑷当代影坛歌坛的明星,女儿“永远比我娴熟”。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课内语段,回答11—14题。
在我去港的三四年间,觉得女儿一下长大了。
首先,我十分爱读她的信,生动有形,宛如她自己在我眼前说笑一般。其次,我又发现,她已能在琴键上奏出很好的曲子。原来,她已深深爱上了钢琴。我问她:早知今日,当初每次练琴都像要上断头台般?她倒也答得爽快:“小时候你们根本没有征求过我的意见,就逼我上钢琴课。现在是我自己喜欢。”她还为自己找了个亦师亦友的钢琴老师呢。人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今日女儿读书面之广竟超过我。一本台湾出版的关于汉奸梁鸿志的传记,她竟看得娴熟,且还能与一位九十多岁的、当年也曾有经济汉奸之嫌的老先生交谈,有条不紊地陈述出她对此历史人物的独特想法和评价,令老先生十分惊讶。我问她从哪看的这本书,她说:“就在你的书架里,一个台湾朋友送你的,你自己翻都不翻。”她爱读《围城》外,几乎背得出其中好多她认为的精彩之句;她也爱读《洗澡》,但她仍拒绝《安徒生童话》,也不喜欢我的偶像——张爱玲的小说。
不知不觉间,女儿成了我的朋友。我们一起谈电影,谈男明星——对当代影坛歌坛的明星,她永远比我娴熟,但凡港地的《亚洲周刊》要我来访如成龙、王靖雯这些明星,女儿还是我的背景材料的最佳资讯呢。有时我还会做一下希望女儿成为小美人的白日梦:“要是你再高5公分,眼睛再大一点……”女儿则手一挥:“那就不是我严洁了!”
女儿的生活,平淡又忙碌:每天8时半去一外资机构上班,晚上还在夜大“充电”,还要写文章弹琴说笑聊天吃东西。她最不肯委屈自己的口福,时常发感慨:“人要有两张嘴就好了!”最近,向她约稿的报刊也有一些,她似乎更忙了。她还未受到生活的污染,她不会永远是这样,但这不是我能左右的。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主要内容。
12.女儿学习钢琴后来大有进步,这是因为什么?
13.女儿的名字叫( )
A.程乃珊 B.梁鸿志
C.严洁 D.王靖雯
14.结合全文看,“我”对女儿的态度有何变化?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
生日
(1)30岁生日,我点燃了 53支蜡烛。
(2)妻子边找酒边呼呼叨叨地说:“没听说谁的生日是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不及准备。”桌上摆着生日蛋糕、啤酒、果仁朱古力和许多带壳的炒花生.这最后一样是我母亲生前十分喜爱的食物。
(3)屋里的电灯灭了,烛光的火苗一齐跳起了“迪斯科”,为它们伴奏的曲子,是我指定的一首由民歌改编的轻音乐曲《天女散花》。我的眼睛湿润了。
(4)母亲穿着那件深蓝色夹衣坐在藤椅中,她已经病①恹恹的,说话要强打起精神,只有脸上慈爱的神色是儿子每时每刻都能从愁容中分辨出来的。她说:“明天,是你 29岁生日,过不过?”
(5)我的心不禁震颤不已。母子异地生活多年,我从来就没有记住自己的生日,而她却像( ),定时在母亲的胸怀里撞响。
(6)然而我不忍心让妈妈劳神,她患的是晚期肝癌,千里②迢迢投奔到我所在的城市,惟一需要的是治疗和休养。我说:“妈,这次不过了吧,已经没这习惯了。”
(7)母亲的眼光停滞在我身上,良久又停滞在自己的足尖上,最后她说:“( )”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
(8)我们大家对她隐瞒了病情,但是她有了预感,因此,她有遗憾,我们是理解的。在她病逝之后我才发现,母亲深感遗憾的却不仅这一点。给母亲立墓碑时,查阅她的生卒岁月,我吃惊地看到一行字:“生于1934年12月 14日。”假如我们也想着给母亲祝寿的话,每年母亲的生日恰好是比我的早两天!
(9)我懂了,可是懂得太迟了。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惦记着儿子的生日,何尝不希望儿子关切地问一句,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她的生日做些表示呢!可是,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
(10)妻子和牧牧笑咧咧地入席就座,一个为我斟酒,一个为我切蛋糕。
(11)牧牧举起酒杯,眨眨眼睛,大声说:“爸爸,庆贺你的生日!”
(12)我百感交集,本来湿润的眼睛更无法睁开了,我把牧牧抱过来骑在膝上.和他头碰头地说:“今天不是庆贺,是纪念。来,牧牧吹蜡烛。”
(13)牧牧吹一支数一个数,吹到20支就发现了问题,“怎么这么多啊!”
(14)儿子和妻子都看着我,③眸子里映出不同色调的烛辉。我对儿子说:“吹吧,吹完了讲个故事给你听。”
(15)牧牧吹完了,我当真讲了一个“故事”,还告诉他别学“故事”里的那个人。他听懂没有很难说,但垂头④啜泣的妻子肯定是听懂了的。
15.从全文看文章的题目“生日”包含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16.从全文看事情发生的时间是 、原因是 。
17.和第(1)段内容直接呼应的一个段落是 。
18.第(3)段中“我的眼睛湿润了”的原因是( )
A.气氛的感染和音乐的打动
B.对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悟
C.对母亲的回忆和感激
D.虔诚的忏悔和自责
19.第(5)段括号内应填人最恰当的词语是( )
A.神圣的使命
B.神圣的钟声
C.强烈的鼓声
D.强烈的音符
20.第(7)段的括号里应填人的一句话是( )
A.不讲究就算了
B.不讲究也可以
C.不讲究就好
D.怎能不讲究呢
21.第(7)段说:“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第(9)段说:“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这两句话中加红的词能否互换?简要说明理由。
22.第(7)段“母亲的眼光停滞在我身上,良久,又停滞在自己的足尖上”这句描写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心理?
23.简述第(9)段“我懂了,可是懂得太迟了”这句话的含义。
24.从整体看全文的写作顺序是 ,其中也有插叙,插叙是从第_段到第_段。
语言基础知识
1.略
2.
好 (hǎo)美好 弹 (tán)弹琴
(hào)爱好 (dàn)子弹
劲 (jìn)劲头 觉 (jiào)睡觉
(jìng)强劲 (jué)觉醒
传 (chuán)宣传 看 (kàn)看见
(zhuàn)传记 (kān)看护
3.众 意 振振 绘 绘 传 灵犀
4.D
解析:“刮目相看”是另眼相看的意思,现在用来表示要改变原来的眼光看待已经变化的事物。
5.答案见课文第九自然段。
语言表达训练
6.因为她不是作者理想中的淑女,没有按作者所设计的道路走下去。
7.没有人强迫,反而爱看书了,爱弹钢琴了,写的东西也很令人满意。
8.独立、有个性、纯真、直率等。
9.不要早早地为自己的子女设计他应该走的路,应该让他自由成长,只要生命是健康又向上的,就是美好的。
10.略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练习,允许有不同的见解。
课内同步阅读
11.写“我”去港的三四年中,“觉得女儿一下子长大了”的几件事。
12.自己喜欢上了音乐,有了兴趣。
13.C
14.从对女儿失望——女儿长大——成了我的朋友。
课外拓展阅读
15.题目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我为母亲过生日,二是妻儿为我过生日。
解析:从对文章题目的理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16.时间是我的三十岁生日,也就是母亲去世第二年我的生日。原因是表示自己的内疚,对母亲的忏悔。由于自己的疏忽,竟让母亲带着莫大的遗憾而去。
解析:考查对记叙文要素的掌握。
17.与第(1)段呼应的段落应是第(13)段。
解析:考查同学对文章结构与内容的理解。
18.D
解析:考查能否透过句子的浅表意思理解它的深层含义。
19.B
解析:考查对词语的搭配的推断能力,因为下半句有个“撞响”,能与“撞响”搭配的只能选B。
20.A
解析:考查语言表达得体、连贯的能力。从母亲当时的心情,既是在最后的日子里惦记儿子,又何尝不希望儿子关心自己,可当儿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后,自己也不便勉强,于是犹豫片刻后,只能是A,能反映母亲当时的心情。
21.这两个词语不能互换,“莫名”的意思是说不出的,写出母亲当时难言的复杂心情:既希望生前再为儿子过一次生日,也希望儿子为她做一次生日。“莫大”的意思是极大,当母亲去世后儿子才了解母亲生前的心愿,但现已无法补救了,所以是自己极大的遗憾。如果交换,语言表达不准确。
解析:考查对文章中词语的理解。
22.这是个细节描写,是反映当时母亲复杂的心理活动的.而这个心理又不愿对儿子明说,所以用了这个细节描写。
23.是通过一句话反映当时我无法弥补的遗憾、内疚与忏悔的。悔恨当时竟未能理解母亲的心情,让母亲未能了却自己的心愿。现在理解了却又无法补救。
24.顺叙 从(4)段到(9)段
解析:考查同学对全文结构的理解的,全文看是顺叙,但文中又插叙了母亲临终前一次对话的情节,是从(4)段到(9)段。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