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2007年2月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上学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7-03-07 14: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07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
物理试卷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少选得2分,错选或不选不得分。)
1. 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的四种器件中,在工作时利用了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AB
A.发电机 B.日光灯 C.质谱仪 D.示波管.
2.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所有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B.温度升高,物体内所有分子的运动速率都变大
C.压缩气体,同时气体向外界放热,气体温度一定升高
D.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一定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 某仪器内部电路如图所示,其中M是一个质量较大的金属块,左右两端分别与金属丝制作的弹簧相连,并套在光滑水平细杆上,a、b、c三块金属片的间隙很小(b固定在金属块上)。当金属块处于平衡时两根弹簧均处于原长状态。若将该仪器固定在一辆汽车上,发现乙灯亮时,则汽车所做的运动是( )BD
A.匀速前进 B.加速前进
C.前进中刹车 D.倒车中刹车
4. 某同学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声速与空气压强和空气密度的关系”。他在文中给出了四个可能的关系式,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式中k为比例常数无单位,P为空气压强,ρ为空气密度。 正确的关系式( )C
A. B. C. D.
5.2005年10月14 日 16点30分,神舟六号飞船正在距地面343km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航天员费俊龙从坐椅上起来,用双手撑住船舱中的两个固定物,然后突然向前在3min里连翻四个筋斗。费俊龙这一动作,使他成为第一个把筋斗翻到太空的中国人。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km,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9.8m/s2,当神州六号飞船在此圆形轨道上运行时,仅用以上数据可求得( ) AC
A.飞船加速度大小 B.费俊龙受到重力大小
C.飞船运动周期 D.地球质量大小
6. 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声波能量达1×104J时,其声强为80分贝,超过80分贝就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喷气式飞机飞行时产生的噪音很强,假设其声源能量均匀地向整个空间传播,功率是7.85kW,为了使飞机的噪音传到地面时其强度不超过80分贝,则飞机飞行的高度大约不得低于( )B
A.2000m B.2500m C. 3000m D.3500m
7. 波源甲、乙分别在一根水平放置的绳的左右两端,两波源发出的波在绳中的传播速度均是1m/s.在t=0时刻绳上的波形如图中(a)所示,则根据波的叠加原理,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D
A.当t=2s时,波形如图①所示;当t=4s时,波形如图②所示
B.当t=2s时,波形如图①所示;当t=4s时,波形如图③所示
C.当t=2s时,波形如图②所示;当t=4s时,波形如图①所示
D.当t=2s时,波形如图②所示;当t=4s时,波形如图③所示
8 如图所示为一种“滚轮――平盘无极变速器”的示意图,它由固定于主动轴上的平盘和可随从动轴移动的圆柱形滚组成,由于摩擦的作用,当平盘转动时,滚轮就会跟随转动。如果认为滚轮不会打滑,那么主动轴转速n1、从动轴转速n2、滚轮半径r以及滚轮中心距离主动轴轴线的距离x之间的关系是( )A
A.   B.   
C.   D.
9. 竖直平行金属板带等量异种电荷,一带电微粒沿图中直线从A向B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A.微粒可能带正电 B.微粒机械能减小
C.微粒电势能减小 D.微粒动能减小
10.超导磁悬浮列车是利用超导体的抗磁作用使列车车体向上浮起,同时通过周期性地变换磁极方向而获得推进动力的新型交通工具.其推进原理可以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模型:在水平面上相距L的两根平行直导轨间,有竖直方向等距离分布的匀强磁场B1和B2。,且B1=B2=B,每个磁场的宽都是l,相问排列,所有这些磁场都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这时跨在两导轨间的长为L宽为l的金属框abcd悬浮在导轨上方)在磁场力作用下也将会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设金属框的总电阻为R,运动中所受到的阻力恒为f,金属框的最大速度为vm,则磁场向右匀速运动的速度v可表示为( )B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 如图所示,弹簧振子BC两点间振动,O为BC的中点,取向右为正方向,由振动图像可知,t=0.1s,振子的位置在点____,此后经过____s,振子第一次达到C点。
答案:0  0.15
12如图所示,边长为d的正方形区域abcd中充满匀强磁场,磁场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个氢核(质量为m,电量为e)从ad边的中点m沿着既垂直于ad边又垂直于磁场的方向,以一定速度射入磁场,正好从ab边的中点n射出磁场,则氢核射入磁场时的速度是____。现将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变为原来的2倍,其他条件不变,则这个氢核经_____时间从磁场射出。
答案:
13如图,电动机Q的内阻为0.5Ω,当S断开时,A表读
数1A,当S闭合时,A表读数3A。则:电动机的机械
功率_____;电动机的机械效率____。
答案:18W  90%
14一个弹簧秤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外壳质量m不能忽略,弹簧及挂钩质量不计,施加水平方向的力F1、F2,且F1>F2则弹簧秤沿水平方向的加速度为_____,弹簧秤的读数为____。
答案:(F1-F2)/m,F1
15 为观察电磁感应现象,某学生将电流表、螺线管A和B、蓄电池、形状用导线连接成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当接通和断开开关时,电流表的指针将_____(填“偏转”或“不偏转”)其理由是_____。
答案:不偏转 电流未发生突变,磁通量不改变
三、计算题。(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的单位)。
16在把小量程的电流表G(通常称为“表头”)改装成大量程的电压表或电流表时,首先要测出表头G的内阻rg。为测出内阻rg,我们准备了如图所示的电位器R(类似于滑动变阻器)、电阻箱R’、电源、开关S1、S2,导线若干和表头G。采用半偏法测内阻rg。电路图如图所示,
(1)根据电路图将题图中所给的器材连成实验所需电路(要求连线不交叉)
实验步骤: ①闭合S1,断S2,调R,使G的指针偏转到满刻度。
②保持R不变,再闭合S2,调R’,使G的指针偏转到正好是满刻度的一半。
结论:当R远大于R’(即R>>R’)时,可以认为rg=R’。
(2)设电源无内阻,且它的电动势为E,试通过计算分析给出(1)的结论“rg=R’”的数学解释,并指出rg与R’到底哪个大。
解答:图略,测量值R’偏小。
17如图所示,在倾角θ=37°的足够长的固定的斜面底端有一质量m=1.0kg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0.25,现用轻细绳将物体由静止沿斜面向上拉动。拉力F=10.0N,方向平行斜面向上。经时间t=4.0s绳子突然断了,求:(1)绳断时物体的速度大小。(2)从绳子断了开始到物体再返回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间?(sin37°=0.60 . cos37°=0.80,g=10m/s2)
解:(1)物体受拉力向上运动过程中,受拉力F,重力mg和摩擦力f,设物体向上运动的加速度为a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1分) 因
解得m/s2 (1分)
所以t=4.0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m/s
(2)绳断时物体距斜面底端的位移
绳断后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有:
m/s2
物体做减速运动的时间s,减速运动的位移m
此后物体将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设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为a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物体加速下滑的过程有 解得m/s2
设物体由最高点到斜面底端的时间为t3,所以物体向下匀加速运动的位移 s
所以物体返回到斜面底端的时间为s
18在方向竖直向上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有两条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其电阻不计,间距为L,导轨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ab、cd为两根垂直导轨放置的、电阻均为R、质量都为m的金属棒,棒cd用能承受最大拉力为f的水平细线拉住(细线和导轨平行),棒ab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加速度a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1)、F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经t0时间,拉棒cd的细线被拉断,则此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T为多大?
(3)、当拉棒cd的细线刚被拉断时,将拉力F撤去,则cd棒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解:(1)F-BIL=ma,所以F=t0+ma,
(2)T=t0
(3)mat0=2mv v=at0/2  
19质量均为m的小球B与小球C之间用一根轻质弹簧连接.现把它们放置在竖直固定的内壁光滑的直圆筒内,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如图所示,设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的形变量(即伸长量或缩短量)的平方成正比。小球A从小球B的正上方距离为3x0的P处自由落下,落在小球B上立刻与小球B粘连在一起向下运动,它们到达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已知小球A的质量也为m时,它们恰能回到O点(设3个小球直径相等,且远小于x0,略小于直圆筒内径),求:
(1)整个系统在上述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2)求弹簧初始时刻的弹性势能。
(3)小球A与小球B一起向下运动时速度的最大值。
解答:
(1)碰撞瞬间动量守恒,有大量能量损失,故整个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
(2)小球A由初始位置下落与小球B碰撞前的速度为v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设小球A与小球B碰撞后的共同速度为v1,由动量守恒得


设弹簧初始的弹性势能为EP.则碰撞后回到O点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由①③⑤式可得 ⑥
(3) 小球B处于平衡状态时.有(设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则小球A与小球B一起向下运动到所受弹力kx与重力2mg平衡时
有速度最大值vm,即kx=2mg ⑧
由⑦式与⑧式知x=2x0 ⑨
故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4EP.
由能量守恒得

由④⑥⑩式求得
解除保护密码:xsbzahai
B1
B2
v
a
b
c
d
l
L
l
L
0.1  0.2
-10
x(cm)
10
0
 t/s
A
10V
A
B
R
S
Q
B
n
a
b
c
d
m
m
F1
F2
G
+
-
2
A
3
4
B
1
G
-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