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高考物理试卷分析07物理备考复习建议[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06高考物理试卷分析07物理备考复习建议[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7-03-08 19: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6张PPT)
06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07物理备考复习建议
北京市十一学校
曾军良
2006年全国命题情况
16个省市自主命题:
中心:卷1和卷2
京、津、川、渝:小综合(自) 
浙、闽、湘、鄂、鲁、皖、赣、辽、陕:小综合(中心)
广东:大综和单科
江苏:3+1+1;上海:综合+单科
其余:小综合(中心)
二、试卷结构 :
科目
生物
化学
物理

第Ⅰ卷
(126分)
题数
5
8
8
分值
30
48
48
分值比例
42%
44%
40%

第Ⅱ卷
(174分)
题数
2
4
4
分值
42
60
72
分值比例
58%
56%
60%
全卷
(300分)
题数
7
12
12
试卷结构(北京)
单项选择题8(13-20)
实验题1(21),计算题3(22-24)。
理、化、生各自编题组合: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数
选择题(单选题) 8/48 8/48 4/24 20/120
非选择 4/72 4/60 3/48 11/180
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2006理科综合能力测试Ⅰ卷统计(山东抽样)
Ⅰ卷
小计
科目
满分
平均分
难度
P
生物
30
23.35
0.78

化学
48
40.52
0.84

物理
48
33.71
0.70

合计
126
97.58
0.78

2006理科综合能力测试Ⅱ卷统计(山东抽样)
Ⅱ卷
小计
科目
满分
平均分
难度
P
生物
42
18.64
0.44

化学
60
42.15
0.703

物理
72
39.38
0.54

合计
174
100.20
0.576

2006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卷统计(山东抽样)
科目
满分
平均分
难度
P
生物
72
41.99
0.58

化学
108
82.66
0.77

物理
120
73.09
0.61

合计
300
197.74
0.66

2004年命题指导思想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5年命题指导思想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006命题指导思想
   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1.从实际出发,注意控制试卷的难度
注意控制试卷的难度和理化生三科的平衡(基本上与05年的难度相当)
一张试卷内的题目的难度拉开,区分不同水平的考生。(一题多问,分层得分)
卷2注意区别程度较好的学生。
(2卷)25.如图所示,在x<0与x>0的区域中,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B1与B2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均垂直于纸面向里,且B1>B2。一个带负电荷的粒子
从坐标原点O以速度v
沿x轴负方向射出,要
使该粒子经过一段时间
后又经过O点,B1与B2
的比值应满足什么条件?
O
x
y
B2
v
B1
OO1的距离:d=2(r2-r1)
nd=2r1
C1
Cn+1
y
x
D1
O
On
A
O1
2.保持了试卷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各科单独编制,没有跨学科的综合题。
取材于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 ,突出双基。(热、光、原、天体、振动)
强调学科内部的综合,考查能力。
(京)20.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带电微粒从磁场边界d点垂直于磁场方向射入,沿曲线dpa打到屏MN上的a点,通过pa段用时为t 。若该微粒经过p点时,与一个静止的不带电微粒碰撞并结合为一个新微粒,最终打到屏MN上。两个微粒所受重力均忽略。新微粒运动的
A.轨迹为pb,至屏幕的时间将小于t
B.轨迹为pc,至屏幕的时间将大于t
C.轨迹为pb,至屏幕的时间将等于t
D.轨迹为pa,至屏幕的时间将大于t
D选项正确
3.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考生对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重概念规律的构建过程
   对概念规律的理解,不是只记住结论,而是从概念规律的构建过程中理解它们,在运用过程中深化认识。
(2卷)16.频率一定的声源在空气中向着静止的接收器匀速运动。以u表示声源的速度,V表示声波的速度(u<V),ν表示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若u增大,则
A. v增大,V增大 B. v增大,V不变
C. v不变,V增大 D. v减少,V不变
选项B正确
  (1卷) 19.一砝码和一轻弹簧构成弹簧振子,图1所示的装置可用于研究该弹簧振子的受迫振动。匀速转动把手时,曲杆给弹簧振子以驱动力,使振子做受迫振动。把手匀速转动的周期就是驱动力的周期,改变把手匀速转动的速度就可以改变驱动力的周期。若保持把手不动,给砝码一向下的初速度,砝码便做简谐运动,振动图线如图2所示.当把手以某一速度匀速转动,受迫振动达到稳定时,砝码的振动图线如图3所示.  
图1
  若用T0表示弹簧振子的固有周期,T表示驱动力的周期,Y表示受迫振动达到稳定后砝码振动的振幅,则
A.由图线可知T0=4s
B.由图线可知T0=8s
C.当T在4s附近时,Y显著增大;当T比4s小得多或大得多时,Y很小
D.当T在8s附近时,Y显著增大;当T比8s小得多或大得多时,Y很小
AC正确
  图中所示的装置用来演示物体做受迫振动的现象.当把手不动时,将竖直弹簧下所挂的重物拉离平衡位置后放手,重物振动的周期是T1.如果匀速转动把手,可以对竖直弹簧下挂的重物施加驱动力,改变转动把手的转速,可以改变驱动力的周期T2.匀速转动把手,待重物的振动稳定后,可以观察到:
A. 如果T2 < T1时,重物振动的周期等于T1
B. 如果T2 < T1时,重物振动的周期等于T2
C. 如果T2>T1时,周期T2越大,重物振动
的周期越大,振幅也越大
D. 如果T2>T1时,周期T2越大,重物振动
的周期越大,振幅越小
(1卷)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撞击器壁时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B.气体的体积变小时,单位体积的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打到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多,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C.压缩一定量的气体,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D.分子a从远处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b,当a到达受b的作用力为零处时,a的动能一定最大
D正确
(2卷)21.对一定量的气体,若用N表示单位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则
A. 当体积减小时,N必定增加
B. 当温度升高时,N必定增加
C. 当压强不变而体积和温度变化时,N必定变化
D. 当压强不变而体积和温度变化时,N可能不变
选项C正确
重视相关相近概念规律的比较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达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1卷)20.一位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t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
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
A.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mv2/2
B.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C.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mv2/2
D.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v
F
mg
B正确
突出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对所给问题的物理情景的分析和认识。
考查分析综合能力的中心是对题目的物理情景的认识。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2卷)18.如图所示,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小滑块P和Q都可视作质点,质量相等。Q与轻质弹簧相连。设Q静止,P以某一初速度向Q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在整个碰撞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
A. P的初动能   B. P的初动能的1/2
C. P的初动能的1/3 D. P的初动能的1/4
P
Q
B正确
(2卷)20.如图所示,位于一水平面内的、两根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处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所在的平面,导轨的一端与一电阻相连;具有一定质量的金属杆ab放在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现用一平行于导轨的恒力F拉杆ab,使它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杆和导轨的电阻、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均可不计。用E表示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i表示回路中的感应电流,在i随时间增大的过程中,电阻消耗的功率等于
A. F的功率
B. 安培力的功率的绝对值
C. F与安培力的合力的功率
D. iE
a
b
F
电阻
BD正确
(1卷)23. 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3.0km处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Δt=6.0s。试估算云层下表面的高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v= km/s。
d
A
O
h
(2卷)24. 一质量为m=40kg的小孩子站在电梯内的体重计上。电梯从t=0时刻由静止开始上升,在0到6s内体重计示数F的变化如图所示。试问: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是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420
1
400
t/s
F/N
320
100
3
2
0
4
5
6
420
1
400
t/s
F/N
320
100
3
2
0
4
5
6
v
G=400N
(1卷)25. 有个演示实验,在上下面都是金属板的玻璃盒内,放了许多用锡箔纸揉成的小球,当上下板间加上电压后,小球就上下不停地跳动。现取以下简化模型进行定量研究。
如图所示,电容量为C的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A和B水平放置,相距为d,与电动势为ε、内阻可不计的电源相连。设两板之间只有一个质量为m的导电小球,小球可视为质点。已知:若小球与极板发生碰撞,则碰撞后小球的速度立即变为零,带电状态也立即改变,改变后,小球所带电荷符号与该极板相同,电量为极板电量的α倍(α<1 )。不计带电小球对极板间匀强电场的影响。重力加速度为g。
 (1)欲使小球能够不断地在两板间上下往返运动,电动势ε至少应大于多少?
(2)设上述条件已满足,在较长的时间间隔T内小球做了很多次往返运动。求在T时间内小球往返运动的次数以及通过电源的总电量。

A
B

d
ε
r
+
-
小球带电,在电场中受电场力和重力
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2卷)17. ab是长为l的均匀带电细杆,P1、P2是位于ab所在直线上的两点,位置如图所示。ab上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在P1处的场强大小为E1,在P2处的场强大小为E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同,E1>E2
B. 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反,E1>E2
C. 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同,E1<E2
D. 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反,E1<E2
P1
P2
b
a
l/4
l/4
P1
P2
b
a
l/4
l/4
c
P1
P2
b
a
E1
E2
ac段在P1点的场为0,在P2点的场大小为Ea
cb部分的电荷在P1和P2处的场强大小相等(设为Eb),方向相反。
E1=Eb,E2=Ea+Eb,方向相反
D正确
(1卷)21.如图,在匀强磁场中固定放置一根串接一电阻R的直角形金属导轨aob(在纸面内),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朝里,另有两根金属导轨c、d分别平行于oa、ob放置。保持导轨之间接触良好,金属导轨的电阻不计。现经历以下四个过程:①以速度v移动d,使它与ob的距离增大一倍;②再以速率v移动c,使它与oa的距离减小一半;③然后,再以速率2v移动c,使它回到原处;④最后以速率2v移动d,使它也回到原处。
设上述四个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量的大小依次为Q1、Q2、Q3和Q4,则
A.Q1=Q2=Q3=Q4 B.Q1=Q2=2Q3=2Q4
C.2Q1=2Q2=Q3=Q4 D.Q1≠Q2=Q3≠Q4
通过电阻R的电量Q=It = Ф/R
ΔΦ=BΔS
B
R
b
d
a
c
O
A正确
考查实验能力既体现创新能力又切合教学实际
分2个小题,增加考查面
(1 卷)(1) 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有下面几种说法:
A.将屏移近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B.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D.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E.去掉滤光片后,干涉现象消失
其中正确的是               。
遮光筒
白炽灯
滤光片单缝双缝

ABD正确
(1卷)(2)现要测量某一电压表V的内阻。给定的器材有:待测电压表V(量程2V,内阻约4kΩ); 电流表mA(量程1.2mA,内阻约500Ω);直流电源E(电动势约2.4V,内阻不计);固定电阻3个;R1=4000Ω,R2=10000Ω,R3=15 000Ω;电键S及导线若干。
要求测量时两电表指针偏转均超过其量程的一半。
i.试从3个固定电阻中选用1个,与其它器材一起组成测量电路,并在虚线框内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要求电路中各器材用题中给定的符号标出。)
ii.电路接通后,若电压表读数为U,电流表读数为I,则电压表内阻RV= 。
并联R2或R3,估算电压表超量程。
 
R1
mA
V
S
E
电压表的电流约为0.25mA-0.5mA ;电流表的电流约为0.6mA-1.2mA ;并联一个电阻 。
并联R1,通过电流表的电流约为0.96mA>0.6mA,电压表两端的电压约为1.92V>1V。
RV=
(2卷)22.(1)现要测定一个额定电压4V、额定功率1.6W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所测电压范围为0.1V~4V。
现有器材:直流电源E(电动势4.5V,内阻不计),电压表V(量程4.5V,内阻约为4×104Ω),电流表A1(程250mA,内阻约为2Ω),电流表A2(量程500mA,内阻约为1Ω),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30Ω),电键S,导线若干。
如果既要满足测量要求,又要测量误差较小,应该选用的电流表是 ,下面两个电路应该选用的是 。
A
E
S
R

V
A
E
S
R

V
(2)一块玻璃砖用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其中一个表面是镀银的(光线不能通过表面)。现要测定此玻璃的析射率。给定的器材还有:白纸、铅笔、大头针4枚(P1、P2、P3、P4)、带有刻度的直角三角板、量角器。
实验时,先将玻璃砖放到白纸上,使上述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与纸面垂直。在纸上画出直线aa’和bb’,aa’表示镀银的玻璃表面,bb’表示另一表面,如图所示。然后,在白纸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位置如图)。用P1、P2的连线表示入射光线。
ⅰ.为了测量折射率,应如何正确使用大头针P3、P4? 。
试在题图中标出P3、P4的位置。
ⅱ.然后,移去玻璃砖与大头针。试在题图中通过作图的方法标出光线从空气到玻璃中的入射角θ1与折射角θ2。简要写出作图步骤。 。
ⅲ.写出θ1、θ2表示的折射率公式为n= 。
a
a’
b
b’
P2
P1
a
a’
b
b’
P2
P1
D
P3
P4
O’
N
M
O
C
θ1
θ2
(京21)(1)游标卡尺
(2)某同学用图2所示电路,测绘标有“3.8V,0.3A”的小灯泡的灯丝电阻R随电压U变化的图象。
①除了导线和开关外,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
电流表:A1(量程100mA,内阻约2Ω);
A2(量程0.6A,内阻约O.3Ω);
电压表:V1(量程5V,内阻约5kΩ);
V2(量程15V,内阻约15kΩ);
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0~10Ω);
R2(阻值范围0~2kΩ);
电源:E1(电动势为1.5V,内阻约为0.2Ω);
E2(电动势为4V,内阻约为0.04Ω)。
为了调节方便,测量准确,实验中应选用电流表 ,
电压表 .滑动变阻器 _,电源_ 。(填器材的符号)
A2 V1 R1 E2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并描绘出R-U的图象如图3所示。由图象可知.此灯泡在不工作时,灯丝电阻为 Ω;当所加电压为3.00V时,灯丝电阻为______Ω,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为______w。
③根据R—U图象,可确定小灯泡耗电功率P与外加电压U的关系。符合该关系的示意图是下列图中的_______。
A正确
4.试题体现教育改革的方向,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
“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联系实际是高考改革的重点
(1卷)16题联系探月卫星“嫦娥1号”,17题考“滤速器”,19题考受迫振动的演示实验,20题考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跳起的过程,22题是实验题, 23题是测云层高度,24题是煤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问题,25题是一个演示实验
(京)13.是核电站;14.是实验现象;16.日常光现象;17.小鸟在树枝上;21.实验题;22.跳台滑雪;24.磁流体推进船
(1卷)24. 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结合学过的物理知识,认识实际问题的物理情景 。
v0
t
O
v
B
A
C
(京)24.磁流体推进船的动力来源于电流与磁场间的相互作用。图1是在平静海面上某实验船的示意图,磁流体推进器由磁体、电极和矩形通道(简称通道)组成。
如图2所示,通道尺寸a =2.0m、b =0.15m、c =0.10m。工作时,在通道内沿z轴正方向加B =8.0T的匀强磁场;沿x轴负方向加匀强电场,使两金属板间的电压U =99.6V;海水沿y轴方向流过通道。已知海水的电阻率ρ =0.20Ω m。
(1)船静止时,求电源接通瞬间推进器对海水推力的大小和方向;
(2)船以vs =5.Om/s的速度匀速前进。若以船为参照物,海水以5.0m/s的速率涌入进水口,由于通道的截面积小于进水口的截面积,在通道内海水速率增加到vd= 8.0m/s。求此时两金属板间的感应电动势U感;
(3)船行驶时,通道中海水两侧的电压按U’=U一U感计算,海水受到电磁力的80%可以转化为对船的推力。当船以vs=5.0m/s的速度匀速前进时,求海水推力的功率。
17.某同学看到一只鸟落在树枝上的P处,树枝在10s内上下振动了6次。鸟飞走后,他把50g的砝码挂在P处,发现树枝在l0s内上下振动了12次。将50g的砝码换成500g砝码后,他发现树枝在15s内上下振动了6次。你估计鸟的质量最接近
A.50g B.200g
C.500g D.550g

基本思路
带进高考考场的不是背过的知识,更不是做过的题目,而是能力与智慧。
以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为依据
以构建学生的与物理学科体系相适应的认知结构为目标
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重点
分层指导、讲求落实、提高效率
(一)深化对概念、规律和方法的认识。
1、在运用中深化认识。
2、通过对比深化认识。
3、通过系统化、概括化深化认识。
(二)重视基本物理图景
的学习与总结
学生基于学习过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对于物理现象、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的认识。它是学生通过思维加工得到的反映事物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尤如一幅幅图片,并可用草图表示出来。
(三)要把对题目的情景的分析放在中心地位
(四)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五)第一轮物理复习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1.加强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教学。重在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这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要力求做到概念清、规律熟。确切理解他们的物理意义和适用条件。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与复习不能只将目光集中在具体的物理问题上,而应注意帮助学生理清知识内容、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复习中要重视对每一个问题的过程分析,每分析、解决一个物理问题都要知道他十一个什么样的模型、涉及到什么概念,应用了什么规律,采用什么方法。一个良好的思维过程应该是:
①逐字逐句,仔细审题。
②想象情景,建立模型。
③分析过程,画出草图,找到特征。
④寻找规律,列出方程。
⑤推导结果,讨论意义。
3.把握好平时复习的难度。由于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难度稳中下降,而且高考命题一贯是不主张偏题与怪题的,所以不要将复习的重点放在难、偏、怪题上,要重视物理思维含量高,方法通用性强、模型典型化的传统基本题的训练,要通过这样的基本题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方法。
4.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近年高考改革的特,同时也是学好物理的途径,因此在学习与复习过程中对每个物理概念和规律要尽量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实际模型和情景,并有意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5.要重视物理实验基本能力的培养。
6.注意培养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7.要重视学困生的能力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六)第二轮复习要重视解题规律的理性思考
一选择 题的问题:
1.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入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中没有穿出,那么:( )
A.子弹动能的减少量与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相等;
B.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
C.阻力对子弹做的功与其反作用力对木块做的功绝对值相等;
D.子弹对木块的作用力对木块作的功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和木块动能增量之加。
A
概念分析法:充分运用物理概念、物理定理、物理定律来分析、推理、判断各选项是否正确的思维方法。
这就要求对物理概念及其规律理解准确,推理分析严谨、科学。
本题考查的是对功的概念、动能定理、能量守恒的理解能力。
对子弹运用动能定理就知道A对,B错;
用功的概念来判断知道C错;对木块运用动能定理就知道D错。
2.如图所示,A、B两物体用一根轻弹簧相连,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已知A物体的质量为B物体的一半,A物体的左边有一竖直档板。现用力向左推B物体,压缩弹簧,外力做功W 。突然撤去外力,B物体将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以后将带动A物一起作复杂的运动。从A物体开始运动以后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 )
A、W B、
C、 D、无法确定。
C
计算分析法:运用物理定理、物理规律、物理公式建立方程,然后运用数学计算的办法确定选项的方法。
这就要求建立的方程必须准确,求解的过程必须严谨、细致。
3.A、B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相向运动,已知mA﹥mB,当两球相碰后,其中一球停止,则可以断定( )
A、 若碰后A球速度为零,则碰前A球动量大于B球动量
B、若碰后B球速度为零,则碰前A球动量大于B球动量
C、碰前A球动量等于B球动量
D、碰前A球动量大于B球动量
A
假设分析法:题目设计的物理情景存在多种可能性,需要对题目的物理情景进行假设分析,然后运用推理、判断来确定选项的方法。
这就要求对各种可能性进行准确推理,判断的过程是一个思维严密的过程。
A
B
mA>mB
假设碰后A球速度为零,
则B球速度不为零,
且B向右运动,
总动量向右,原来PA>PB
可以知道A对。
根据推理可知B错。
而CD没视情况讨论,肯定错。
4.一物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现用一个水平力F1作用一段时间后拆除此力作用,物体共运行一段位移而停止。现用一个较大的水平力F2作用一段较短的时间后拆除此力作用,物体共运行相同的位移而停止,试比较F1、F2的冲量I1与I2的大小关系为:( )
A、I1 =I2 B I1 >I2
C I1 B
图像分析法:
运用物理图像分析来确定选项的方法。
这就要注意图像的物理意义,要注意分析题目条件与图像之间的关系,能巧妙的运用图像求解。
V
t
F1
t1
F2
t2
对物体运动的全过程
运用动量定理求解:
IF+If=o
求得: IF= mgt
I1>I2
故选择B
5.在光滑水平地面上静止放一质量为m,带光滑弧形槽的小车,一个质量也为m的铁块以速度v沿水平槽口向上滑去,如图所示,至某一高度后再向下返回,则当铁块回到小车的槽口时,将作( )
A 以v为初速度的平抛运动;
B 以小于v为初速度的平抛运动;
C 以大于v为初速度的平抛运动;
D 自由落体运动.
D
等效分析法:为了解题的方便,将一种物理情景等效于另一种物理情景,将一种物理模型等效于另一种物理模型,来确定选项的方法。
这就要求等效具有类比性、简化性、科学性。
6.如图所示,一质量M=3.0kg的长方形木板B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个质量m=1.0kg的小木块A。现以地面为参照系,给A和B以大小均为4.0m/s,方向相反的初速度,使A开始向左运动,B开始向右运动,但最后A并没有滑离B板。站在地面的观察者看到在一段时间内小木块A正在做加速运动,则在这段时间内的某时刻木板对地面的速度大小可能是:( )
A.1.8m/s; B.2.4m/s;
C.2.6m/s; D.3.0m/s。
BC
特值分析法:对物理过程的特殊位置与特殊数值进行分析求解来选择选项的方法。
这就要求位置与数值的选择要科学,以使求解问题简单。
A速度为零时,MV+m(-v)=MV1+m×0
得到V1=8/3(m/s)
A、B速度相等时, MV+m(-v)=(M+m)V2
得到V2 =2 (m/s)
在这段时间内木板对地的速度在V1与V2之间。
7.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着两块长度相同,质量分别为M1与M2的木块,在两木块的左端各放一个大小、形状、质量完全相同的物块,开始时,各物均静止,今在两物体上各作用一水平恒力F1、F2,当物块和木块分离时,两木块的速度分别为v1、v2,物体和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下列说法①若F1=F2,M1>M2则v1>v2②若F1=F2,M1v2③若F1>F2,M1=M2则v1>v2④若F1v2,其中正确的是( )
A.① ③ B. ② ④
C.① ② D. ② ③
B
极限分析法:将物理量的大小向着极端的方向发展,考虑在极端情形下的物理状态,从而能巧妙的选出答案的方法。
必须注意的是:极端的物理情形必须满足题目的要求,而且在极端情形下的物理情景简单。
在F1=F2情形下讨论V与M的关系时,如果M无穷大,则M的速度为零,可知M大的速度小。②正确。
在M1=M2情形下讨论V与F的关系,如果F无穷大,则M的速度为零,可知F大的速度小。④正确。
8.如图所示,在固定的圆锥形漏斗的光滑内壁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物块A和B,它们分别紧贴漏斗的内壁.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物块A的线速度大于物块B的线速度 B.物块A的角速度大于物块B的角速度 C.物块A对漏斗内壁的压力大于物块B对漏斗内壁的压力 D.物块A的周期大于物块B的周期
AD
综合分析法:综合运用物理知识进行求解来确定选项的方法。
由以下分析可知:答案是AD

F
G
N

9.如图所示,带电小球从A点处竖直向上进入一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进入电场时小球的动能为4J,运动到最高点B时小球的动能为5J,则小球运动到与A点在同一水平面的C点(图中未画出)时,小球的动能为多少?( )
A、4J;
B、5J;
C、20J;
D、24J.
A
B
E
c
D
结论分析法:运用已有的二级结论进行分析求解来选择选项的方法。

解答:根据运动的独立性知 , 竖直方向是一个竖直上抛运动,对这个分运动而言,只有重力做功, 且上升的时间等于下降的时间。对水平运动而言,是一个从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个连续相等时 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设从A到B的水平位移为S,则从B到C的水平位移为3S,而qES=5J
故qE4S=20J从A到C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qE4S=EkC-EkA
EKc=24J小
故小球的动能为24J
10.如图所示,空间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和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一带电液滴从静止开始自A沿曲线ACB运动,到达B点时,速度为零,C点是运动的最低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液滴一定带负电;
B.液滴在C点时动能最大;
C.液滴还可以沿原路返回A点;
D.液滴在C点机械能最小。
(C)
推理分析法:
对所研究的对象与过程,运用物理规律,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来选择答案的方法。
由A点向下运动,可知等效重力竖直向下。
由A点向右偏转可知液滴带负电。
于是有Gx=mg-qE>0方向竖直向下,便可以推断:液滴在c点的速度最大。
由液滴在B点的速度为0,可知AB在同一水平线上。
对液滴处在B点时进行推理分
析可知:液滴继续向右重复以前
的运动。
可以进一步总结解决选择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有:
概念分析法 ; 计算分析法;
推理分析法; 等效分析法;
图像分析法; 假设分析法;
极限分析法; 结论分析法;
特值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
二、计算题的问题
①提高审题能力
不是简单的找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联想知识,让这些知识在大脑中处于激活状态。
第二步:建立图景是审题的中心。
第三步:寻找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是审题的关键。
②注意计算题的解题格式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计算题的解题格式应写成诗的语言,而不能写成散文。
将简要的文字说明,原理、方程式写成诗的表达形式,既能体现思维清楚,又给阅卷教师舒服的感觉。
写成散文的形式,显得凌乱,思维不清,给阅卷教师带来麻烦。
③解题中要注意的问题。
对象的选择:要明确所研究的对象是单一物体还是物体系。要科学的选择对象,以便能求解出问题或使问题求解方便。
过程的选择:要根据发生过程的时间先后顺序,有效的选择过程,要明确是对哪一过程进行研究,是对单一过程进行研究,还是对全过程进行研究。
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所研究的对象及其过程,科学的选择规律来建立方程。
解方程的问题:先进行文字求解,找出要求量的文字表达式,最后带数字进行计算。
④解题方法的选择。
⑴守恒法:运用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求解。
⑵定理法:运用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求解。
⑶定律法: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欧姆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解。
⑷公式法:运用力学与电学中的其它公式求解(巧用公式)。
⑸图像法:运用S-t、V-t图像进行求解。
⑹结论法:非常重要的常见的二级结论可以做公式用。
例一.如图所示,三根不可伸长的相同的轻绳,一端系在半径为r0的环1上,彼此间距相等,绳穿过半径为r0的第三个圆环,另一端用同样方式系在半径为2r0的圆环2上,环1固定在水平面上,整个系统处于平衡,试求第二个环中心与第三个环中心之间的距离。(三环都是用同种金属丝制作的,摩擦不计)
解:设m为环3的质量,以2、3作为研究对象,则每根绳的拉力为T1=mg,又由于绳子没有摩擦,又不考虑重力,故每根绳子沿着其整个长度上的张力是相同的,即T2= T1=mg
对2环有:3 T2cos =2mg
cos =2/3
环2中心与环3中心之间的距离:
x=r0cot =
例二.一个表面光滑的物体B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其质量为2m。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A以速度V0匀速向右运动,如图二所示。如果A物体的速度较小,从B的左边冲上,没有跨过B,又从B的左边滑下离开B,则最后A、B的速度各为多少?如果A的速度较大,跨过物体B,从物体B的右边滑下,最后A、B的速度又是多少?
解:设最后A的速度为V1 ,B的速度为V2 ,从A物体开始冲上B到最后离开B的全过程,不管最后A是从B的左边还是从B的右边滑下,其动量与动能均守恒,两种情形均满足下列方程组,
如果A从B左边冲上来未能跨过B又从B的左边滑下离开B,在A冲上B的过程,A给B的压力有水平向右的分力,这个分力对B做正功,在滑下过程,A对B的压力继续做正功,因此B一定获得水平向右速度,故V2’≠0选择第一组解,因而A从B的左边滑下时,最后A、B的速度分别为- (-号代表速度方向水平向左)和 。
如果A从B的左边冲上来跨过B而从B的右边滑下,从左边冲上的过程A对B的压力对B做正功,从右边滑下的过程,A对B的压力对B做负功,致使A对B的压力做的总功为零,使最后B的速度为0,因此选择第二组解,即A从B的右边滑下时,最后A、B的速度分别为V1和O。

例三.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两端与两物块(质量分别为m1、m2)连在一起,m1=1kg,m2=2kg,将m1、m2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弹簧自然伸长时,m1静止在A点,m2靠墙,现用水平力F推m1时弹簧压缩一段距离后静止,此过程中力F做功为4.5J。当F撤去后,求:
⑴m1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⑵m2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⑶m1在越过A点后速度最小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答案:⑴v1=3m/s;
⑵v2==2m/s;
⑶2.25J
解:
⑴压缩弹簧过程中外力做的功
用来增加弹簧的弹性势能。
即Epm=4.5J………①
m在弹开的过程中,回到A点时的动能最大,其最大速度v1
由机械能守恒有:
Epm=mv2/2………②
由①②得到:v1=3m/s
例四.如图所示的传送皮带,其水平部分ab长度为2m, 倾斜部分bc长度为4m,bc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37°。将一小物块A(可视为质点)轻轻放在传送带的a 端,物块A 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 传送带沿图示方向以v =2m/s 的速度匀速运动,若物块A始终未脱离皮带,(取g=10m/s2 ,Sin37=0.6,COS37°=0.8)试求:
(1)物块A从a端被传送到b端摩擦生热量和传送带水平段对小物块A做功的平均功率;
(2)忽略轮子大小情况下,小物块A 从a 端被传送到 C 端所用时间;
(3)若小物块A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80,轮轴半径为0.50m,要使物块A在被传送过程中始终相对于传送带静止,试确定传送带的速度应满足的条件。
例五.质量为m的小物块A放在质量为M的木板的左端,B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的面匀速向右滑动,且A、B相对静止。某时刻撤出水平拉力。经一段时间,B在地上滑行一段距离x。A在B上滑行了一段距离L,最后A和B都停下。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2,且 2﹥ 1,求x的表达式。
答案x=
对系统由能量有:
例六.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国宇航员聂海胜,费俊龙,于2005年10月12日9时在酒泉发射场发射升空,并按预定轨道环绕地球飞行,于17日4时32分许,神舟六号返回舱已成功着陆安全返回落在内蒙古的主着陆场.
  (1)设“神舟六号”飞船在飞行过程中绕地球沿圆轨道运行,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飞船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T.求飞船离地面的平均高度h.
  (2)已知将质量为m的飞船在距地球中心无限远处移到距离地球中心为r处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功为W=GMm/r,式中G为万有引力恒量,M为地球的质量.那么将质量为m的飞船从地面发射到距离地面高度为h的圆形轨道上,火箭至少要对飞船做多少功 (为简化计算,不考虑地球自转对发射的影响)
解:⑴飞船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由牛二定律有: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有:
由以上两式得到:
⑵设无穷远处物体的重力势能为零,由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之间的关系有:
W=0-Epr
另外由 :
则:
至少要做的功为:
W=Er-EPR=
例七.如图所示,由粗细相同的导线制成的正方形线框边长为L,每条边的电阻均为R,其中ab边材料的密度较大,其质量为m,其余各边的质量均可忽略不计.线框可绕与cd边重合的水平轴自由转动,不计空气阻力及摩擦.若线框从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经历时间t到达竖直位置,此时ab边的速度大小为v.若线框始终处在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重力加速度为g.求:(1)线框在竖直位置时,ab边两端的电压及所受安培力的大小.(2)在这一过程中,线框中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3)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线框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












a
b
c
d
B
O
O’
解:⑴线框在竖直位置时,ab切割的速度为V,则有:I= /(4R)=BLV/(4R)
Uab=I·3R=3BLV/4
F=BIL=
⑵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⑶电动势的平均值为
例八.用某种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围成的正方形闭合线圈边长为L=0.3m,线圈质量m=0.6kg,阻值为R=6Ω,两条光滑平行轨道间距略小于线框边长,轨道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30°,轨道电阻不计。在轨道上某处存在一个宽度与线圈边长相等的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大小为B=10T。如图所示,线圈搁在轨道上,线圈与轨道接触良好,在平行于轨道平面的拉力F作用下,
线框刚好以v0=1m/s的速度匀
速通过磁场区域,试求:
(1)拉力F的大小
(2)若在线框刚出磁场
时撤去拉力,求线框第二
次穿越磁场区域过程中,
线框的焦耳热
mg
FA
N

例九.如图所示,匀强电场方向竖直向上,A、B是两个相同的金属小滑块,B滑块的质量是A滑块质量的4倍,B滑块不带电,放在水平台面的边缘;A滑块带正电,与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0.4。开始时,A滑块在台面上恰能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v0=5m/s,之后与B滑块发生正碰,碰后B滑块落到地面上,落地时的动能等于它在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设碰撞时间极短,碰后总电荷量没有损失且平分在A、B上,且A、B两滑块始终在电场中。不及A、B间的库仑力。
已知台面绝缘、足够大,其高度
h=1.6m,g取10m/s2,则碰撞后A滑
块还能运动多长时间?
A
例十.如图所示,一束波长为λ的强光射在金属板P的A处发生了光电效应,能从A处向各个方向逸出不同速率的光电子。金属板P的左侧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为B,面积足够大,在A点上方L处有一涂荧光材料的金属条Q,并与P垂直。现光束射到A处,金属条Q受到光电子的冲击而发出荧光的部分集中在CD间,且光电子质量为m,电量为e,光速为c,(1)金属板P逸出光电子后带什么电?(2)计算P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逸出功W。
(3)从D点飞出的光电子中,在磁场
中飞行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
例十一.真空中足够大的两个相互平行的金属板竖直放置,a和b之间的距离为d,两板之间的电压Uab按图所示规律变化,其变化周期为T。在t=0时刻,一带电量为+q的带电粒子仅在该电场的作用下,由a板从静止开始向b板运动,并于t=T时刻,恰好到达b板。求:(1)粒子运动的加速度a。(2)若粒子在t=T/6时刻才开始从a板运动,那么再经过时间T,它将运动到离a板多远的地方?
(3)若该粒子在t=时刻才开始从a板运动,则需要经过多长时间达到b板。
幸福是勇敢的、美丽的梦想
幸福是人与人之间的感动
幸福是看到明日的希望
幸福是在竞争中获胜
幸福是一生的追求
幸福是敢于挑战
幸福是用心帮助
幸福是共同的分享
幸福是下一步的渴望
幸福是身边有许多恩师
幸福是做最有智慧的事情
幸福是能力、是精神的富有
祝愿老师们永远快乐、幸福!
联系方式:
曾军良 68159203(室)
68154309(宅)
13911659228
E-mail: zxuzhou_student@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