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 ★ 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物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1-c-n-j-y
1.下列细胞为某生物的体细胞,让该生物自交得F1,再让F1测交,发现F2性状分离比为1∶1∶1∶1(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则亲代不可能是
【答案】B
【解析】基因型为AaBb的亲代可以有AB、Ab、aB、ab四种配子且比例为1∶1∶1∶1,亲代自交得F1,F1的配子与亲代相同,F1测交得到的F2性状分离比为1∶1∶1∶1,A可能;A与B连锁可以看成是一个Y,a与b连锁可以看成是一个y,基因型为YyCC的亲代可以有YC、yC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最终F2性状分离比为1∶1,B不可能;A与b连锁可以看成一个Y,a与b连锁可看成一个y,即亲代基因型为YyCc,C可能;AabbCc的亲代中的bb所对应的性状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亲代基因型可看成AaCc,D可能。
2.下图表示在20℃、不同pH条件下,向等量的反应物中加入等量的某种酶后,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此实验中,不同pH为自变量,生成物的量为因变量,20℃为无关变量
B.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C.该酶的最适pH为5
D.若将温度改为15℃,酶的最适pH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人为改变的变量为自变量,因自变量改变而发生改变的量为因变量,其他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变量为无关变量,A正确;由题图可知,pH从5升高到7,生成物的生成速率逐渐降低,酶的活性逐渐降低,B正确;在pH是5、6、7这三种条件下,pH为5时酶活性较高,但不能判断该酶的最适宜pH是5,C错误;酶的最适pH是酶的一种性质,不会因温度改变而发生改变,D正确。
3.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种,去甲肾上腺素就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去甲肾上腺素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需要借助载体的运输
B.去甲肾上腺素能够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C.去甲肾上腺素能够长时间作用于突触后膜使膜电位长时间发生改变
D.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
【答案】B
【解析】去甲肾上腺素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不需要借助载体的运输,A错误;去甲肾上腺素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说明去甲肾上腺素能够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正确;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很快会被分解,C错误;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但去甲肾上腺素(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Cl﹣的通透性增加,Cl-内流,D错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生长时,细胞器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的效率提高
B.细胞分化时,遗传物质的种类增加,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也增加
C.细胞癌变时,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细胞容易扩散转移
D.细胞衰老时,染色质收缩,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
【答案】D
【解析】细胞生长时,细胞的体积不断增大,表面积与体积比值减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降低,A错误;细胞分化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增加,B错误;细胞癌变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C错误;细胞衰老时,染色质收缩,导致DNA不能解旋,进而会影响复制和转录过程,D正确。www-2-1-cnjy-com
5.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基因结构发生改变
B.染色体结构变异一定会导致基因结构发生改变
C.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基因重组可能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A正确;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增加了基因的数目,但基因结构未发生改变,B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在基因H突变成基因h的同时,基因h也可能突变成基因H,所以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基因重组是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频率是等位基因间所占的百分比,在概率上二者互为独立事件,D错误。2·1·c·n·j·y
6.2018年2月16日四川雅江爆发森林大火,失火面积超过100公顷,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此地需经过初生演替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
B.火灾过后,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减弱
C.森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D.“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C
【解析】火灾过后的森林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在此地发生的演替应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火灾过后,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增强,B错误;森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C正确;“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21教育网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39分)
29.(9分)有人设计了一个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实验前在溶液中加入只破损了外膜和内膜而其他结构都完整的叶绿体,然后分Ⅰ、Ⅱ两个阶段,按图示条件进行实验,糖的合成速率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来源:21cnj*y.co*m】
(1)在从绿叶中提取光合色素的实验中,加入 可防止研磨时色素被破坏。
(2)为了达到上述实验结果,在Ⅰ阶段还应该向溶液中加入 。除糖以外,Ⅰ阶段积累的物质还有 (至少写三种)。若将Ⅰ阶段的黑暗条件改为光照,是否会对Ⅰ阶段糖的合成速率产生影响? (填“会”“不会”或“不确定”)。21*cnjy*com
(3)Ⅱ阶段合成了葡萄糖但是合成量较少,原因是
。
【答案】(1)碳酸钙(或CaCO3)(1分)
(2)[H](NADPH)和ATP 三碳化合物(C3)、NADP+、ADP、Pi 会
(3)Ⅱ阶段有了光照,叶绿体进行光反应产生了ATP和[H],Ⅰ阶段积累的C3就可以合成一定量的葡萄糖,但是C3的量有限且又无CO2的供应,当C3消耗完之后就不能再合成葡萄糖了【版权所有:21教育】
【解析】(1)在从绿叶中提取光合色素的实验中,加入CaCO3可防止研磨时色素被破坏。(2)Ⅰ阶段设置的条件为黑暗、有CO2且结果有糖的合成,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暗反应不需要光,但需要光反应提供[H](NADPH)和ATP,所以为了达到上述实验结果,在Ⅰ阶段还应该向溶液中加入[H](NADPH)和ATP。Ⅰ阶段有CO2,可进行CO2的固定,形成三碳化合物(C3),NADPH和ATP被消耗后,将产生NADP+和ADP、Pi。从题图中可以看出Ⅰ阶段糖的合成速率先增加后减小,说明加入的[H](NADPH)和ATP有限,随着它们的大量消耗,糖合成速率也下降,如将Ⅰ阶段的黑暗条件改为光照,可以提供[H](NADPH)和ATP,糖合成速率会加快。(3)Ⅱ阶段有了光照,叶绿体将进行光反应,产生ATP和[H](NADPH),Ⅰ阶段积累的三碳化合物(C3)在它们的作用下就可以合成一定量的葡萄糖,但是三碳化合物(C3)的量有限且又无CO2的供应,当三碳化合物(C3)消耗完之后就不能再合成葡萄糖了。
30.(10分)季节交替期的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较大,极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及过敏性疾病。特别是婴幼儿,自身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全,抵抗能力较弱,更容易患感冒、流感、肺炎、肠胃炎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流感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 细胞能识别靶细胞并使其裂解,这种免疫方式称为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 。过敏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均属于免疫系统异常所产生的疾病。请举出一个人体自身免疫疾病的例子: 。
(3)注射流感疫苗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流感,疫苗的作用是 。
【答案】(1)效应T 细胞免疫
(2)防卫、监控和清除 类风湿性关节炎(答对即可)
(3)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
【解析】(1)流感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效应T细胞能识别靶细胞并使其裂解,这种免疫方式称为细胞免疫。(2)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防卫、监控和清除。自身免疫疾病的实例有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疫苗的作用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www.21-cn-jy.com
31.(10分)当前,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刮起一股“低碳风”,低碳生活也正悄然走近寻常百姓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下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④为特定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上看,过程①主要在________(细胞器)中进行。过程③中碳以 的形式流动。
(2)一研究小组要估算该生态系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应采取 法。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
(3)在森林中发现了两个鼠群,如何判别这两个鼠群是否为同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叶绿体 含碳有机物
(2)样方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让这两个鼠群的雌雄个体交叉交配,如果不能交配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它们不是同一物种
【解析】图中的A表示无机环境,B表示消费者,C表示分解者,D表示生产者。过程①主要为光合作用,过程②为呼吸作用,过程③为捕食,过程④为分解作用。(1)从微观上看,过程①主要在叶绿体中进行。过程③中碳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2)对植物的种群常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交流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故让这两个鼠群的雌雄个体交叉交配,如果不能交配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它们不是同一物种。
32.(10分)某种鸟(雄性ZZ,雌性ZW)的眼色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羽色由另一对位于性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已知有多对纯合褐眼栗羽雄鸟和基因型相同的红眼黄羽雌鸟杂交,发现它们的眼色和羽色均能在子代中找到。回答下列问题:
(1)亲代雄鸟的基因型是 。子代中与亲代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占子代的比例为 。
(2)根据题干所给信息能否确定W染色体上是否存在控制羽色基因?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F1中发现一只因基因突变而产生的蓝羽(能稳定遗传)雌鸟,如何确定此基因位于哪条染色体上?(设计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aZbZb 0
(2)不能,由题干信息知如果W染色体上有控制羽色的基因,此基因也是隐性基因,与W染色体上没有控制羽色的基因得到的结果相同(3分)21·世纪*教育网
(3)用栗羽雄鸟与此蓝羽雌鸟交配,若后代中没有蓝羽产生或者只有雄鸟中出现蓝羽,则说明此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若后代中只有雌鸟中出现蓝羽,则说明此基因位于W染色体上(3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解析】(1)由题意知亲代的眼色和羽色均能在子代中找到,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A)、黄羽为显性性状(B)。亲代雄鸟的基因型为aaZbZb,亲代雌鸟的基因型为AaZBW?,而子代的基因型有AaZBZb、aaZBZb、AaZbW?、aaZbW?,子代中没有与亲代基因型相同的个体。(2)若W染色体上有控制羽色的基因即亲代雌鸟基因型为AaZBWb,子代中雌鸟基因型为AaZbWb、aaZbWb,与题意相符;若W染色体上没有控制羽色的基因即亲代雌鸟基因型为AaZBW,子代中雌鸟基因型为AaZbW、aaZbW,与题意也相符,所以不能确定。(3)此突变的蓝羽雌鸟基因型为Zb1W或ZbWb1,用基因型为ZbZb的雄鸟与其进行杂交,得到的含突变基因的个体基因型为Zb1Zb或ZbWb1,而Zb1Zb雄鸟的突变基因不一定能表达出来。
三、选做题(从两题中选一道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共15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它“闻着臭,吃着香”且易于消化吸收,深受大众喜爱,其制作方法广为流传。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许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它与乳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腐乳易被人体吸收是因为豆腐中的成分发生了如下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腐乳制作过程中会加盐腌制,加盐的作用是 。越接近瓶口加盐量越多的原因是 。21cnjy.com
(4)防止杂菌污染是制作腐乳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操作,请再列举一项防止杂菌污染的操作 。
(5)在腐乳制作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请你提出一个科学合理且可供研究的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毛霉 毛霉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而乳酸菌没有
(2)豆腐中的蛋白质在蛋白酶的催化下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豆腐中的脂肪在脂肪酶的催化下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3)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变硬,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变质 越接近瓶口,杂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
(4)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答案合理即可)
(5)探究制作腐乳的最佳湿度(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1)腐乳制作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真核生物,与乳酸菌(原核生物)相比,毛霉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2)腐乳易被人体吸收是因为豆腐中的成分发生了如下变化:豆腐中的蛋白质在蛋白酶的催化下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豆腐中的脂肪在脂肪酶的催化下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3)制作腐乳的过程中,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越接近瓶口,杂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要随着豆腐层的加高增加盐的用量。(4)在腐乳制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除此之外,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整齐地摆放好豆腐、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5)可供研究的课题有探究制作腐乳的最佳湿度、探究制作腐乳的最佳温度等。21*cnjy*com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下图表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注射特定的抗原的目的是 。
(2)过程②诱导融合运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中区别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是用____________处理。【出处:21教育名师】
(3)过程③是杂交瘤细胞的培养,在体外培养时培养基中需要提供一定浓度的CO2,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交瘤细胞需要经过两次筛选,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获得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或 ,均可提取出大量的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的主要优点有 。
【答案】(1)使小鼠产生能分泌特定抗体的浆细胞(B淋巴细胞)
(2)细胞膜的流动性 灭活的病毒
(3)维持培养液的pH 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4)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
【解析】(1)过程①表示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目的是刺激小鼠产生能分泌特定抗体的浆细胞(B淋巴细胞)。(2)过程②诱导融合运用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区别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是用灭活的病毒处理。(3)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提供一定浓度的CO2,目的是维持培养液的pH。杂交瘤细胞两次筛选的目的不同,第一次的目的是获得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的目的是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4)获得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均可提取出大量的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的主要优点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