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 史(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主张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私人工商业。管仲强调农是“王者之本”,也是“民之所归”,但同时他认为“无市则民乏”,认识到无商不富的道理。这说明当时
A.商人社会地位很高
B.重农抑商政策被弃
C.农商并重得到认可
D.商业致富作用显著
【解析】材料中管仲认为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应积极发展工商业,可见商人社会地位应该在农民之后,排除A项;春秋时期尚未提出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信息强调农业是基础,排除C项;据材料信息“无商不富”可知,这是肯定商业可以致富,故D项正确。
【答案】D
25.征侧、征贰姐妹是东汉初年交趾郡(今越南北部)人,与雒将诗索的夫人,合称“二征夫人”。光武帝建武十六年,“二征夫人”发动反抗东汉统治的起义,一度取得北圻、中圻65个城邑,起义虽于三年后失败,然而“二征夫人”至今被越南人民奉为民族英雄。河内市有“二征夫人”郡、河南省府里市有“二征夫人”坊,即为纪念她们而命名。据此能被确认的史实是
A.“二征夫人”起义一事查无实证
B.当时交趾郡应隶属于东汉管辖
C.东汉的疆域版图南至印度洋
D.秦代已经征服了今天的越南
【解析】材料首先介绍了“二征夫人”这样一个概念,时间信息“东汉”、地点今天的“越南北部”,其他信息“被越南人民奉为民族英雄”还不能证实其真实存在,由“河内市有‘二征夫人’郡、河南省府里市有‘二征夫人’坊,即为纪念她们而命名”就完全可以说明该史实的存在,排除A项;从征侧、征贰姐妹反抗东汉的统治这些信息可知当时该地区属于东汉的管辖范围,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东汉疆域问题,越南也不属于印度洋沿岸国家,C项错误;材料时间是东汉,D项与材料不符。www-2-1-cnjy-com
【答案】B
26.在古代中国,刑事审判权的行使是确保社会安定和统治秩序建构与维护的重要手段,事关国家命运兴衰与百姓生活苦乐。在宋代,皇帝经常用各种手段控制刑事审判权。宋代统治者的做法有助于
A.缓解君臣之间的关系
B.消灭官员的腐败问题
C.审判中实现人人平等
D.保障审判权依法行使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刑事审判权关乎国家稳定和百姓苦乐,宋代皇帝将刑事审判权控制在自己手中,防止被官员滥用,可以保障审判权的依法行使,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说法犯了绝对化错误,排除;审判的过程中无法保证真正的人人平等,C项错误。
【答案】D
27.明清拟话本中出现大量“经商故事”,但这些作品却往往没有突出“商人逐利”的情节特征。这主要是因为
A.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B.拜金思潮遭到社会的鄙视
C.正统文化情结的影响
D.文人缺乏商人逐利的经历
【解析】以商人为主角的经商故事常见于明清拟话本小说中,照理说,这类作品应该反映商人的情感和思想,展现商人逐利的过程,这也符合晚明时期全社会兴起的拜金思潮。但是,由于儒家正统思想影响力之深广,加之小说作者多为文人,这类作品往往没有突出“商人逐利”的情节特征,却从不同角度夹杂着正统文人气息,形成独特的文学风貌。综上所述,本题选C项。【来源:21cnj*y.co*m】
【答案】C
28.下表是1871-1891年(每十年)中国几种主要农产品出口数量统计表(单位:担),可以说明当时中国2-1-c-n-j-y
A.自然经济破产
B.茶叶品质低下
C.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D.受世界市场的影响渐深
【解析】表格中的数据表明中国自1871年至1891年的20年间,棉花、茶、丝、油的出口数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说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愈发紧密,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故D项正确。自然经济瓦解主要表现在雇佣关系的兴起和发展,农村自给自足的状态被打破,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自由劳动力并参与社会生产,表格中的数据是出口总额的大体数据,无法体现自然经济的瓦解,故A项错误;茶叶的品质低下在材料中无法反映,故B项不符合题意;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是指出口的贸易额大于进口的贸易额,材料中的数据只有出口数量没有进口数量,无法得出出超这一结论,故C项错误。
【答案】D
29.据布里滕统计,1895年我国报刊共有15家;1895-1898年间,数目增加到60家;1913年有487家;五四运动时期数量更为激增,当时《中国年鉴》的估计是840家,《申报》认为有1134家。材料反映出
A.五四运动广泛传播民主科学
B.清末政府严格控制报刊创办
C.辛亥革命后掀起思想解放风
D.中国人的文化水平大幅提高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在19世纪末的时候,报刊的数量很少,即使有增长的趋势,也十分缓慢,但在辛亥革命之后,我国的报刊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速度很快,可见辛亥革命之后我国民众阅读报刊的人数大增,据此说明人们的思想解放出现一种潮流,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我国报刊数量的增长趋势,而不是五四运动所传播的民主科学,因此A项错误;如果清末政府严格控制报刊的创办,那么也不会出现1895-1898年报刊数量的增长了,B项说法错误;我国报刊业呈现繁荣景象与中国人的文化水平增幅没有直接的联系,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
【答案】C
30.下面是从论文中摘录的几点关于台湾问题的研究结论。据此,可以推断的历史事实是
A.战后美国控制了台湾政局
B.台独分子源于国民党内部
C.海峡两岸政体差异太大
D.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
【解析】上述材料出自论文,第一点阐明了台湾是国共内战的遗留问题,第二点说明了美国干涉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第三点表达了台独问题,这些都是中国内政问题,故答案为D项。
【答案】D
31.下表信息反映出
举办时间
政府态度
2014年11月19日
习近平向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致贺词
2015年12月16日
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2016年11月16日
习近平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视频讲话
2017年12月3日
习近平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
A.中国互联网技术发展已领先世界
B.互联网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牵引力
C.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互联网的发展
D.习近平通过互联网提升中国国力
【解析】上表信息主要是:习近平在互联网大会上的致词体现出中国政府对待互联网的态度是积极的,故答案为C项。材料不能说明中国互联网技术的好坏,排除A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中国改革的重大成果,但是互联网在前一个阶段不能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牵引力,故B项错误;中国国力是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D项表述过于片面。
【答案】C
32.古代罗马法学家盖尤斯曾指出:“皇帝的命令何以有法律的效力呢?因为皇帝的地位是由人民给他的。”其说明了在古代罗马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法律可以约束皇帝的言行
B.皇帝是人民意志的代理人
C.皇帝无权参与立法活动
D.皇帝的命令应高于法律
【解析】材料强调皇帝的地位是人民给的,所以皇帝因为代表人民的意志,而使他的命令具备了法律的效力,故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皇帝的命令因为人民的推举而有了法律的效力,而不是法律可以约束皇帝的言行,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表明皇帝的命令有法律效力,并非皇帝的命令可以高于法律,因此D项错误。
【答案】B
33.罗色林的“三神论”思想认为:“三位一体”只是一个名字,上帝作为一个神圣的实体,不可能既是圣父,又是圣子或圣灵,只有当他们个别存在时才是真实的,“三位一体”的神是没有的。1012年索松宗教会议宣布“三神论”为异端邪说。罗色林被称为异端的原因是www.21-cn-jy.com
A.破坏了对上帝的唯一信仰
B.“三神论”不符合人们的需要
C.他提出对宗教进行改革
D.他使人民对上帝产生了怀疑
【解析】本题考查中世纪的异端思想。由材料“三神论”的基本含义可知,罗色林提出了多个信仰中心,打破了对上帝的唯一信仰,故A项正确。“三神论”主要是调整了教会的权威,与人们无关,B项可排除;材料时间是1012年,宗教改革是16世纪开始的,C项可排除;材料说的不是人们对上帝产生了怀疑,是一个结论,材料只是说明“三神论”威胁到教会的地位问题,故D项错误。21·世纪*教育网
【答案】A
34.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下院帝国议会由25岁以上男子按照普遍、直接、秘密的普选制选出,议员任期五年。25岁以下的男子、25岁以上领取贫民救济金的男子、妇女、军人均无选举权。这表明德意志帝国21*cnjy*com
A.封建君主专制加强
B.无产阶级没有选举权
C.民主范围非常狭窄
D.继承了雅典民主形式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德意志宪法对议会的选举方式和民众选举权从年龄、性别等多方面设置了资格限制,由此体现出德国民主的狭窄,故C项正确。“封建君主专制加强”明显与史实不符,可排除A项;材料在阶级属性上未作限制,故B项错误;雅典民主形式是直接民主,而近代德国是代议制民主,故D项错误。21cnjy.com
【答案】C
35.据统计,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三个五年计划时期,仅在由国家计委编制下达的工农业生产计划中,就包括了约4000个产品品种,约占工农业产值的80%~90%。这反映出当时苏联【出处:21教育名师】
A.国企承担全部物资供应
B.不存在市场交易的现象
C.计划经济体制很完善
D.企业可支配权力太小
【解析】由材料“约占工农业产值的80%~90%,企业利润的83%左右由国家直接或间接支配”可知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计划经济的程度是很高的,因此留给企业的自主性就很低,故答案为D项。21教育网
【答案】D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第40题、第41题为必考题,第40题25分,第41题1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4题~第46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15分,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题进行作答。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冷战后东亚地区国家制定政策、处理安全事务的重要理论基础是现实主义的权力政治论。这一理论在东亚国家追求权力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东亚安全事务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将地区安全维持在某种暂时的非战争和非激烈的对抗状态中。但仅依据权力理论的国家行为不是利他的而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因此它们的行为不仅不能增加各国之间的信任关系、消除不稳定因素,相反会引起其他国家的猜测和担忧,进而在军备建设上做出某种反应,进而加剧原已存在的安全困境,并使地区国家间关系陷入“安全困境——‘逆裁军’——安全困境”的恶性循环。如近年来美国加紧研发TMD,并试图将台湾纳入该系统,此举必然引起中国的疑虑和警惕,并进一步加快国防现代化进程以应对可能的安全威胁。
——禚宝山《论冷战后东亚地区“逆裁军”现象》
材料二 曹云华认为在美国的崛起过程中,海权起了积极促进作用:首先,海权的发展推动了美国国内商品的出口,维护了美国海外经济利益,加速了美国经济的崛起;其次,海权成为美国争取独立、扩张领土、维护统一的重要工具;最后,海权成为扩大美国政治影响力,实现美国国际战略目标的有力工具。进入全球化时代后,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海军也必须“全球化”并进行多国海军合作。从原来的从事对抗性的高强度战争转变为保持海上秩序和进行海军外交。2·1·c·n·j·y
——杨震《论后冷战时代的海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东亚地区出现“安全困境——‘逆裁军’——安全困境”恶性循环的原因及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论述海权与霸权的关系,并谈谈中国应该如何实现海权崛起。(15分)
【答案】
(1)原因:亚洲国家各自维护自身的利益,加强军事投入;美国等西方国家干涉亚洲地区事务。(6分)
影响:使东亚国家关系进一步恶化,不利于地区的稳定与经济发展;东亚国家矛盾加深,有利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牵制中国的发展,更好地控制东亚,维持美国的霸权利益。(4分)
(2)关系:英国在1688年至1815年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发展成为海上霸主,进一步推动了英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成就了英国的百年世界霸权。可见,海权发展与大国崛起息息相关,强大的海权是大国崛起的必要条件。(8分,其中史实论述0~6分,结论0~2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崛起:建立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增强并明晰海洋主权意识与国家安全意识;有巨大的海洋利益;加强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任答三点,即可得7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秦昭王曾深感忧虑地说:“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夫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思虑远,夫以远思虑而御勇士,恐楚之图秦也。”
2003年出版的《中国军事工程技术史》对整个秦代铁兵器做了统计:
陕西临潼下刘村:铁戟2件;
秦始皇陵西刑徒墓:铁剑1把;
秦始皇陵园:铁匕首1件;(注意:秦始皇陵园不是指兵马俑坑)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铁矛1件、铁镞1件,铁铤铜镞2件;
江西遂川:铁铤铜镞80件。
考古学者在西汉都城长安遗址,曾发掘一座建于汉高祖时期而在王莽末年毁于兵火的武库,出土了大量铁制的刀、剑、矛和斧等,仅铁煤一种就达一万余件,还有锈结成块的铁盔甲;而青铜兵器极少,主要是煤,其数量只有出土铁做的十分之一左右。
——摘自《中国古代武器演变考证》等
根据材料和中国古代历史的相关史实,对先秦时期冶炼业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须有史实依据)(12分)21*cnjy*com
【答案】
示例:观点:西汉中期,中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3分)
论证:春秋战国时期,有了人工冶炼的铁制武器,只表明了中国开始使用铁器以及中国进入冶铁术的发明年代。秦代铁兵器在秦军兵器中所占比例小,秦昭王时秦国几乎没有铁制武器。据汉高祖时期的墓葬可知,青铜武器已经很少,大多为铁制的。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使用犁壁,西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表明西汉中期我国铁器使用范围和冶铁技术有了显著进步。因此,可推断我国汉代时期开始进入铁器时代。(9分)
(说明:示例仅作为阅卷参考)
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934年2月19日,蒋介石在南昌举行的会议上,做了题为《新生活运动之要义》的讲演,于是,这场被蒋称作“精神方面的重大战争”的新生活运动全面推开。其主要内容是:以礼、义、廉、耻为基本准则,礼为四维之首,就是规规矩矩,不犯上作乱。从改造国民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做起,规定要拔上鞋跟,扣齐钮颗;走路靠左,胸部挺起;和洽邻里,同谋公益等。以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为标准,在一个政府、一个主义、一个领袖之下,绝对统一,绝对团结,绝对服从命令。以生活艺术化、生产化、军事化,特别是军事化为目标,随时准备捐躯牺牲,尽忠报国。这一运动声势浩大地推开,蒋自任新生活运动促进会会长。新生活运动横跨八年抗战,到1949年国民党因内战失利而暂停。
——据刘利民《蒋介石发起新生活运动》等文改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生活运动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新生活运动的意义。(7分)
【答案】
(1)特点:以传统儒家哲学为基础;从改造国民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入手;以生活艺术化、生产化、军事化为目标;专注于国民生活,没有配合其他领域进行系统改革。(每点2分,共8分)
(2)评析:有利于重整社会道德,培养国民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改变社会风气;促进了社会治安及卫生状况的好转;提振了民族精神,鼓舞了民众坚持抗战的信心和斗志;实质上是加强国民党的一党专制。(任答三点,即可得7分)
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布赖恩是美国资深政治家,他的“治世良方”是“订约双方同意,所有存在争端的问题,在外交解决失败后都应提交到一个国际委员会调查”。他将这为期六个月或一年的调查期称为“冷却期”,他认为,战争的爆发是一种非理性行为,是源于一时的冲动。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让人们重新恢复理智,就能够阻止战争。同时他还认为,在建立这一公正、和谐、和平的国际关系中,美国扮演的角色绝不仅仅是普通的参与者,而是唯一的领导者;美国领导世界所凭借的绝不是武力优势,而是道德感染力和榜样的示范作用。
1912年12月,威尔逊请布赖恩出任国务卿。上任以后,布赖恩迅速完成了一项外交壮举——与三十个国家签订了仲裁条约,包括了除日本、德国、奥匈帝国和土耳其以外的世界所有主要国家。“我相信一千年后,在世界议会大厦上,我的名字与伍德罗·威尔逊的名字将会和这些条约联系在一起。这些条约也将保证我国十个世纪的和平。”
——摘编自蔡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布赖恩的和平外交》
(1)根据材料,概括布赖恩的和平外交的基本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布赖恩的和平外交构想。(9分)
【答案】
(1)基本内容:将国际仲裁作为战略构想,防止战争、维护和平;以道德和理智来裁决一切争端,创造出永久和平的国际秩序;以道德等软实力谋求世界霸权。(6分)
(2)简析:在当时民族国家林立、利益争夺激烈的复杂局势下,企图以所谓纯粹的“道德”“理智”为基础,布赖恩的和平构想注定只能成为其道德理想主义的一厢情愿;任何一种稳定、和谐的国际关系都是以某种强制力作保证的,要么是霸权主义,要么是实力均衡的相互制约,当美国霸权尚未建立的时候,将和平寄希望于一个缺乏权威的国际仲裁,是不可能实现的;一战的爆发证明布赖恩的和平构想不过是一座脱离现实的空中楼阁。(9分)
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903年湖北幼稚园筹创后,中国幼稚教育出现仪型西洋,成为富家子弟的“专利品”等问题。陶行知针对当时幼稚教育流行的弊病,把“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作为办园方向,重点放在广大农村和女工聚集区域,亲自领导和创办了一批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儿团,端正了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陶行知大胆创造,勇于开拓,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对中国传统教育“沿袭陈法”和“仪型他国”的洋化教育进行了批判。陶行知把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思想加以吸收改造,变成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从而创立了他全部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生活教育理论。针对当时我国幼儿教师奇缺,而幼稚师范学校又力所不能及的情况,为了解决广大农村幼稚园师资问题,陶行知从传统“艺徒制”受到启发,创造性地提出了用“艺友制”方法来培养幼儿师资。21·cn·jy·com
——郑国凤《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并分析其思想形成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5分)
【答案】
(1)思想:向社会下层普及幼稚教育;从实际出发提出“教学做合一”的做法;在师资培养方面用“艺友制”代替之前的“艺徒制”。(6分)【版权所有:21教育】
原因:西方民主与教育思想的深入影响;陶行知具有个人对教育的热爱及其强烈的爱国情感;当时中国幼儿教育潜入了“沿袭陈法”和“仪型他国”的局面,不利于培养社会发展急需人才。(4分,答出两点即可)
(2)评价:陶行知提出的中国幼稚教育由为富家子弟服务转向为劳苦大众儿童服务,有利于改变了中国幼稚事业发展的现状,为中国幼教事业的平民化发展开辟了道路;他提出的“教学做合一”充实了幼儿教育的教学方法;他创造性地采用“艺友制”方法来解决乡村幼稚教师缺乏问题,对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平民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幼稚教育思想和实践,对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仍然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5分,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