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不可泄露2018高考押题卷 文综历史(一)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机不可泄露2018高考押题卷 文综历史(一)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5-15 19:3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 史(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21*cnjy*com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天子作师,公帅之,以征不德……是以上能征下,下无奸慝。”
《国语·鲁语上》
“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藩篱,夏殷以来的故国,方之蔑矣。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王国维《殷商制度论》
“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
《左传·高祖本纪》
A.西周姬姓封国承担的贡赋较重
B.分封制促进了东方诸侯国的社会发展
C.周天子权力高度集中局面形成
D.分封制加强了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
【解析】“天子作师,公帅之……是以上能征下”说明诸侯必须无条件由周天子调动,“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说明西周分封制度使天子和诸侯开始有了隶属关系,各诸侯国有向天子缴纳贡赋的义务,反映了分封制度下天子对诸侯隶属关系加强,故D项符合题意;“列尊贡重”中的列尊者无法被判断是姬姓封国,故A项错误;第二则材料强调的重点不是东方诸侯国的社会发展,且第一、三则材料也未涉及,故B项错误;C项表述错误。2·1·c·n·j·y
【答案】D
25.战国申不害重“术”,其思想以加强君主专制为核心;王夫之却将其学说斥为“洪水猛兽”,主张在政府内部分权,各级官吏都要有自己的权力,君主不能过多的干涉。造成这种认识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是2-1-c-n-j-y
A.阶级立场根本不同
B.受外来思想影响不同
C.社会发展阶段不同
D.学术指导思想的不同
【解析】申不害是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加强君主专制,要求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在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他的主张符合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要求。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属于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是其产生的经济根源。所以,其决定性原因正是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故C项符合题意;两者均是地主阶级代表,A项错误;B、D两项均不是决定性因素。21·cn·jy·com
【答案】C
26.《水经注·淯水》记载了东汉大户樊重兴修水利的规模:“朝水又东南,分为二水,一水枝分东北,为樊氏陂,陂东西十里、南北五里,俗谓之凡序陂。”据此可知当时
A.国家赋税的保障十分可靠
B.田庄水利灌溉系统较成熟
C.封建政府重视农业基础设施
D.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稳定
【解析】像这样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不是一家一户所能进行的,故非小农经济,排除A、D两项;“东汉大户”说明非政府行为,排除C项;兴修水利,有效地对农田实行“陂渠灌注”是汉代田庄农业生产的特色,遍及大江南北的田庄都建有自己的水利工程,故B项符合题意。www.21-cn-jy.com
【答案】B
27.宋初文书写道:“凡制赦所出,必自宰相。”宋仁宗时期,台谏制度得以重视,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仁宗朝的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57人,欧阳修感叹道:“近年宰相多以过失,因言者罢去。”这种变化体现出当时
A.北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B.谏官地位上升保证了政治统治清明
C.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下降
D.台谏与宰相的斗争削弱了中央集权
【解析】据材料“凡制赦所出,必自宰相”到“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再到“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57人”可知,宰相的权力在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强化,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未涉及“政治统治清明”,也未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故B、D两项错误。【来源:21cnj*y.co*m】
【答案】C
28.康有为通过重塑孔子形象、高悬大同理想,并用西方政治伦理学说诠释儒家经典,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对接和调融、重塑和创造,是儒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行为的重要影响是【出处:21教育名师】
A.重新树立孔子的思想权威
B.减少近代化过程中文化认同危机
C.使晚清保守思想大行其道
D.不利于传统思想文化的社会转型
【解析】康有为用“西方政治伦理学说诠释儒家经典,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对接和调融、重塑和创造”,化解了传统与近代之间的紧张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避免近代化过程中的文化认同危机,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西学注入儒学中,实现儒学的现代转型,故A、D两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
【答案】B
29.1912年3月成立的统一党,其宗旨为“统一全国建设,强固中央政府,促进完美共和政治”。5月成立的共和党,其党义是:保持全国统一,采取国家主义;以国家权力扶持国民进步。这体现出当时【版权所有:21教育】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国家统一
B.共和政治已由理想变为了现实
C.社会精英期盼构建统一民族国家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社会的主流
【解析】本题具体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材料强调的“统一”“国家主义”“国家权力”体现了辛亥革命后社会精英对民族国家构建的向往,故C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前,清政府本身是统一的国家,A项说法错误;材料是一种美好政治愿望,B项说法不准确;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
【答案】C
30.1949年起,在中央与省区之间,中共先后设立了东北、华北等六个行政大区,简称大区。大行政区是“各该区所辖省(市)高一级的地方政权机关,并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领导地方工作的代表机关”。当时设立大行政区的原因是
A.实现政党与政权有机结合
B.长期战乱地方政权不稳定
C.加强中央对地方垂直领导
D.应对来自苏联方面的威胁
【解析】大行政区的设立是中国共产党在疆域广大的中国因时而变,因地制宜,遵循行政区划变迁的历史规律而取得的成果。这对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执政初期有效地实现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经济恢复都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故B项正确;设立大行政区跟政党与政权有机结合没有关联,A项错误;加强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一般不设中间机构,C项不符合逻辑;建国初期,中苏是军事盟国关系,D项说法错误。
【答案】B
31.20世纪80年代中国承包制设计者确信:全员承包优越性显著,“给承包成绩显著的企业以投资自主权,计划机关保留备案、咨询的权利”,企业自负投资风险,自觉提高投资效益。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劳动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B.计划经济已经被市场经济所取代
C.经济体制转型的发展趋向
D.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重大变化
【解析】材料“全员承包”“投资自主权”“企业自负投资风险”等信息体现了当时我国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改革的趋向,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为表象;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成在21世纪初,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材料并未涉及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变化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C
32.由于城邦邦小民少,军事力量难以与大国相比,于是当马其顿南下及罗马向东挺进时,雅典民主制度就随雅典的灭亡而退出历史舞台。这段材料揭示了雅典城邦民主制得以运行的基本条件是
A.维持强大的军事力量
B.小国寡民政治基础
C.公民的集体主义意识
D.没有强大的邻邦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雅典灭亡主要是别国军事力量侵略造成的,即“马其顿南下及罗马向东挺进”,而雅典的灭亡意味着雅典民主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故可推断雅典城邦民主制得以运行的基本条件是雅典周边没有强大的邻邦出现,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由于城邦邦小民少,军事力量难以与大国相比”相背离;B、C两项与材料主旨无关。
【答案】D
33.14-16世纪罗马经历了约40余位教皇,教皇们不仅雇佣人文主义者进行艺术创作,给教堂进行富丽堂皇的包装,还有借助人文主义者们的才能对教会进行统治。甚至有诸多教皇是由人文才能而登上权力巔峰。这反映出
A.人权至上思想占据主流
B.人文主义思想冲击了社会观念
C.人文主义思想源于宗教
D.文艺复兴运动开启了宗教改造
【解析】14-16世纪是西方文艺复兴的重要时期,“教皇们不仅雇佣人文主义者进行艺术创作,给教堂进行富丽堂皇的包装,还用借助人文主义者们的才能对教会进行统治”,其目的是应对文艺复兴运动对封建教会的冲击,这恰恰说明人文主义思想冲击了社会观念,故B项正确;人权至上思想是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故排除A项;至于人文主义思想源于哪里,材料没有说明,可排除C项;开启了宗教改造的是马丁路德,因此D项错误。
【答案】B
34.综合下表可知,英国棉纺织业生产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A.棉纺织业工具的革新
B.工人生产积极性提高
C.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D.市场扩大和技术革新
【解析】从表格数据来看,英国棉纺织业生产迅速增长是在18世纪6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增幅最快,而这一时期恰恰是蒸汽动力问世的时间,而且这一时期棉纺织业蓬勃发展是市场的需求而不是单纯工具革新的刺激,故D项表述准确。A项不太全面,B项不是主要原因,C项是其结果,均错误。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
35.二战后,美国著名外交家乔治·凯南说:“我们坚持采取欧洲联合的方式是希望促使欧洲人以欧洲大家庭一员而非民族主义者的方式思考欧洲面临的经济问题,这体现出解决战后欧洲的经济问题也是美国对欧洲国家所期待的。”乔治·凯南的这一表态
A.出于美国全球战略需要的考虑
B.对欧共同体的作用估计过高
C.加剧了西欧社会的分裂与对抗
D.侵害了欧洲民族国家的主权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乔治·凯南鼓励欧洲通过联合解决战后欧洲的经济问题,主要是想借助欧洲的联合防范苏联,是出于全球战略需要的考虑,故A项正确。
【答案】A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第40题、第41题为必考题,第40题25分,第41题1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4题~第46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15分,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题进行作答。www-2-1-cnjy-com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代的“先王”们都是“议事以制不为刑辟”,他们“临事设刑,不豫设法”的做法,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把法的历史推进到成文法时代。春秋人之所以频繁的引用制、常、典、则等多种法律形式,说明他们的时代不存在大规模的法典。到了战国时期,平民数量急剧上升,在社会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平民已经有了诉讼要求,在这样的时代,法治思想就不应再表现为当政者的“临时制刑”,而应当是事前“为刑辟”,制定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形式较为统一的成文法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摘编自徐祥民《法家法律思想研究》
材料二 在中国法律思想发展过程中,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一种特别的司法制度,就以“亲亲尊尊”为基本原则。魏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思想越来越多受到以“礼”为核心的纲常原则的指导。“以礼制刑,礼法合一”是对唐朝法律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
今天,“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等法治思想已经深入到国民的意识当中。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在法律的制定修订中,把历史上的或者外国的制度拿来加以改造以为我所用。古代中国的法律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很好的古代法治理论,在选择新的治国方略中,它与领会西方法治理论对我们具有完全相同的价值。21cnjy.com
——整理自张苏阳《论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夏商西周时代至汉唐中国法律演变的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16分)21*cnjy*com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法律思想对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9分)
【答案】
(1)趋势:由因事临时设法到固定的成文法;法律形式由多种化到走向统一;古代法律指导思想逐渐儒学化;礼法合一,突出伦理。(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原因:夏商西周的统治者因事临时设法的弊端;战国时期,阶级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封建经济发展,原有的法律形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推动了局部统一局面的出现;众多法家学者对法律思想的整理,形成了较完善的法律思想体系;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趋于完善等。(每点2分,任答五点得10分)
(2)影响:对中华民族法律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或有利于中华民族法律意识的培养和形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法律的制定和修订提供了借鉴;有利于我们对中西法治理论取长补短,选择符合现代中国国情的治国方略。(9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时间
中国
外国
20世纪30年代
1933年7月《申报月刊》开展了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此次讨论共收到10篇短论和16篇专论,90%的论文赞成、倾向于社会主义和“非资本主义”方式。
南京国民政府于1933年和1935年实行币制改革;1935年资源委员会实施重工业五年计划;1933-1937年先后设立中央农业实验所、全国稻麦改良所和中央棉产改进所等等;1934年开始发起“新生活”运动,培养“现代国民”,造就“现代国家”。
大危机由美国爆发,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并导致了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的上台。
日本为了转嫁危机和建立世界霸权计划,开始大举侵华。
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据王术静《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问题论争研究》等改编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2分)
【答案】
示例一:论题: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倾向”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3分)
阐述: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形成巨大的反差,使中国学者开始反思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弊端和出路,而倾向计划经济手段;中国作为后现代化国家与欧美现代化国家的巨大差距,使国人产生了推进现代化进程的紧迫感;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国难加重,中国出于应对战争的需要,因而统制经济占上风。(9分)
示例二:论题: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进程加快。(3分)
阐述:可从经济、文化生活等角度阐释。答案略。(9分)
(示例不作为阅卷标准答案)
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清末屡屡困扰政府的财政危机是促使朝野人士产生税制改革思想的一大动因。厘金创行于咸丰三年(1853年),其产生是中国财政史上的一件大事。厘金是一种商业税,初时税率为1%,故称厘金。它主要包括百货厘、盐厘、洋药厘、土药厘四类,其中百货厘收入最大、范围最广,一切日用之物无不在被课之列。厘金按征收对象可分为两类,即坐厘(课于坐商,属交易税)与行厘(课于行商,属通过税)。其税率后来不断提高,至光绪年间,普遍增至5%,甚至10%,而实际税率更高。具体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各省自定税率情况,一是所设关卡密度及课于货物的次数。这还是指“法定税率”,此外还有名目繁多的附加,其数额往往超过正税。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赋予了洋货免纳厘金的特权。
——夏国祥《中国近代税制改革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末厘金产生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厘金制度的特征并分析其影响。(9分)
【答案】
(1)历史背景:战争赔款、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费开支、办洋务、练兵、新政等事业导致政府财政危机的出现;税制改革思想的推动;清末商品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6分)
(2)特征:税率不断提高;无统一的课征机构,无统一的法定税率,地方各自为政;厘金中的行厘作为通过税具有重复征收的问题等。(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影响: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压力;加重了工商业者的负担;为官吏贪腐创造了条件;损害了民族工商业的国际竞争力。(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5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首先决定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将中国而不是朝鲜摆在了对立的一面。美国这一行动直接导致毛泽东完成国家统一的计划功败垂成。本来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从保持政权稳定及良好的国际环境出发,并没有针对美国采取过激的外交方针。但这一次,毛泽东本性中的革命热情再次被激发出来。1950年9月15日,美军成功地在仁川登陆,朝鲜的局势发生了逆转,美国迅速转入进攻逼近三八线。如果听任美军继续北进,中国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安全和领土的完整将面临美国的严重威胁。在苏联没有做好与美国开战的准备之前,斯大林想通过中苏之间的同盟条约的约定,希望中国在东北亚乃至整个亚洲的革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毛泽东认为如果朝鲜在战争中失败,整个亚洲中西方力量的平衡就会打破,美国将会主导亚太地区。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中国出兵朝鲜后,斯大林曾多次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的勇气和决心的“敬佩”。中国领导人也注意到了,在朝鲜战争结束后的几年中,苏联改变了对中国援助的谨慎态度,向中国提供156个大型工业企业的项目。中国在朝鲜战争胜利的经验,为亚洲地区随后发生的几次革命战争提供了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摘编自孟涛《朝鲜战争若干问题再研究——以美国档案文献资料为基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毛泽东出兵朝鲜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兵朝鲜的影响。(7分)
【答案】
(1)原因:美国借朝鲜战争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无视中国主权并干涉中国内政;美国出兵朝鲜,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中苏同盟结成以后,毛泽东不得不考虑苏联的意见和态度;毛泽东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革命激情的影响;维持亚太政治格局的平衡。(每点2分,任答四点得8分)21教育网
(2)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威和国际地位;中国的参战赢得了苏联的信任,有利于我国赢得苏联经济上的支持;鼓舞了亚非拉各国人民反对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的斗争;武力解放台湾的计划被搁置;导致中美长期对峙对抗等。(每点2分,任答四点得7分)
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中国中古时代是一个家族时代,呈现出鲜明的家族政治、家族经济与家族文化的特征。东晋南朝时代,侨州郡县普遍设置乃至成为一种制度。侨流人口的迁徙与定居新地,基本上保持着乡族集团的形式,这就使得安辑侨流采取设立郡县的方法,比较简便可行;而就乡族集团置州郡县,也有利于保证这一剧团内部组织的稳定性,符合大族及侨流人民的利益。
东晋南朝失去了重要的地理上的正统依据。夫所谓祖宗疆土,尺寸不敢与人,既境地止画方隅,又讳言削弱,则侨置不失为解决问题的良好办法;又东晋南朝例不侨置十六国北朝新立的州郡县,借以表明对其政权的否定。东晋以来,豫、并、兖诸州及江淮间流入南渡江,侨寓在这一带,因置侨州郡县,皖南傍江经济文化因之迅速发展。但侨州郡县“对行政、治安、征税等政府管理极为不便。在地方行政与户籍制度上,“侨置制度尤为紊乱之源”。
——摘编自胡阿祥《东晋南朝侨州郡县对当时政区之影响述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东晋侨置郡县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晋侨置郡县的影响。(9分)
【答案】
(1)历史背景:北方战乱,大量北民南迁;受高标郡望的风气及其深固的地域乡里观念的影响;维护正统借以表明对北方政权的否定;安抚民心,稳定社会秩序。(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影响:安置了移民,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吸收大量的劳动力及北方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促进南方的开发,有利于经济重心南移;维护并发展了士族势力;加大了政府管理难度,造成地方行政制度紊乱。(每点3分,任答三点得9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