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复习探讨[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物理复习探讨[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4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7-03-30 23:28:00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 1. 2004全国高考理科综合 能力测试Ⅲ(甘肃、青海卷) 在核反应方程式 23592U+10n—9038Sr+13654Xe+kX中,
A.X是中子,k=9
B.X是中子,k=10
C.X是质子,k=9
D.X是质子,k=10
2004高考青海卷14题 难度系数0.74415.如图所示,在x≤0的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磁场的方向垂直于xy平面(纸面)向里。具有一定电阻的矩形线框abcd位于xy平面内,线框的ad边与y轴重合,令线框从t=0的时刻起由静止开始沿x轴正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则线框中的感应电流I (取逆时 针方向的电流为正)随时间t的变化图线I一t 图 可能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 D ) 2004高考青海卷15题 难度系数0.444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某一状态开始,经过一系列变化后又回到开始的状态,用W1表示外界对气体做的功,W2表示气体对外界做的功,Q1表示气体吸收的热量,Q2表示气体放出的热量,则在整个过程中一定有 A. Q 1-Q2=W2-W1 B.Q1 = Q2
C.W1 = W2 D.Q1 > Q2 2004高考青海卷16题 难度系数0.70017.图中M是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镜离地面的距离可调节。甲、乙二人站在镜前,乙离镜的距离为甲离镜的距离的2倍,如图所示。二人略错开,以便甲能看到乙的像。以l表示镜的长度,h表示乙的身高,为使甲能看到镜中乙的全身像,l 的最小值为 ( ) A. h/3 B. 3h/4
C. h/2 D. h
2004高考青海卷17题 难度系数0.331 已知:一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图中位于a,b两处的质元经过四分之一周期后分别运动到a’、b’处。某人据此做出如下判断:①可知波的周期,②可知波的传播速度,③可知波的传播方向,④可知波的波长。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和④ B.②和④ C.③和④ D.②和③ ? 2004高考青海卷18题 难度系数0.708 如图,在倾角为a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一用绳子拴着的长木板,木板上站着一只猫。已知木板的质量是猫的质量的2倍。当绳子突然断开时,猫立即沿着板向上跑,以保持其相对斜面的位置不变。则此时木板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 ( ) A.g sina/2
B.g·sina
C.3 g sina /2
D.2g sina
2004高考青海卷19题 难度系数0.540 如图所示,轻杆的一端有一个小球,另一端有光滑的固定轴O。现给球一初速度,使球和杆一起绕O轴在竖直面内转动,不计空气阻力,用F表示球到达最高点时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则F ( ) A.一定是拉力
B.一定是推力
C. 一定等于0
D.可能是拉力,可能是推力,也可能等于0
2004高考青海卷20题 难度系数0.82821.一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C,两板间的距离为d ,上板带正电,电量为Q,下板带负电,电量也为Q,它们产生的电场在很远处的电势为零。两个带异号电荷的小球用一绝缘刚性杆相连,小球的电量都为q ,杆长为l ,且l < d。现将它们从很远处移到电容器内两板之间,处于图示的静止状态(杆与板面垂直),在此过程中电场力对两个小球所做总功的大小等于多少?(设两球移动过程中极板上电荷分布情况不变)A. B.0
C. D.
2004高考青海卷21题 难度系数0.21322.(18分) (1) 图中给出的是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板厚度时的示数,读数应为 mm 。 2004高考青海卷22题 难度系数0.345 (2) 图中给出的器材为: 电源E(电动势为12V,内阻不计),木板N(板上从上往下依次叠放白纸,复写纸,导电纸各一张),两个金属条A、B(平行放置在导电纸上,与导电纸接触良好,用作电极),滑线变阻器R (其总阻值小于两平行电极间导电纸的电阻),直流电压表V (量程为6V,内阻很大,其负接线柱与B极相连,正接线柱与探针P 相连),开关K。 , 现要用图中仪器描绘两平行金属条AB 间电场中的等势线。AB 间的电压要求取为6V。 (I) 在图中连线,画成实验电路原理图。 ? 2004高考青海卷22题 难度系数(Ⅱ) 下面是主要的实验操作步骤,将所缺的内容填写在横线上方。 a.? 接好实验电路。 b.? 。 c.? 合上K,并将探针P与A相接触。 d.? . e. 用探针压印的方法把A、B的位置标记在白纸上。画一线段连接AB两极,在连线上选取间距大致相等的5个点作为基准点,用探针把它们的位置压印在白纸上。 f.将探针与某一基准点相接触, 这一点是此基准点的等势点。用探针把这一点的位置也压印在白纸上。用相同的方法找出此基准点的其他等势点。 g.重复步骤f,找出其他4个基准点的等势点。取出白纸画出各条等势线。 ? 电动势为E=12V的电源与一电压表和一电流表串联成闭合回路。如果将一电阻与电压表并联,则电压表的读数减小为原来的1/3,电流表的读数增大为原来的3倍。求电压表原来的读数. 2004高考青海卷23题 难度系数0.386(19分)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xy平面,在xy平面上,磁场分布在以O为中心的一个圆形区域内。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由原点O开始运动,初速为v,方向沿x正方向。后来,粒子经过y轴上的P点,此时速度方向与y轴的夹角为300,P到O的距离为L,如图所示。
不计重力的影响。求磁场
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和
xy平面上磁场区域的半径R。
2004高考青海卷24题 难度系数0.212 ?
如图,长木板ab的b端固定一挡板,木板连同挡板的质量为M=4.0kg ,a,b间距离s=2.0m。木板位于光滑水平面上。在木板a端有一小物块,其质量m=1.0kg,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现令小物块以初速v0 = 4.0m/s沿木板向前滑动,直到和挡板相碰。碰撞后,小物块恰好回到a端而不脱离木板。求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2004高考青海卷25题 (19分) 难度系数0.2522. 2005全国高考理科综合 能力测试Ⅲ(甘肃、青海卷)(2005年全国卷)l4.如图所示,一物块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用一大小为F 、方向如图所示的力去推它,使它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若保持力的方向不变而增大力的大小,则
A. a 变大
B.不变
C.a变小
D. 因为物块的质量未知,故不能确定a变化的趋势
答案:A 平均分:4.8 难度: 0.8015.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欲使一处于基态的氢原子释放出一个电子而变成氢离子,该氢原子需要吸收的能量至少是
A 13.60eV B 10.20eV
C 0.54 eV D 27.20eV
平均分:1.75 难度: 0.280 05年全国卷(2005年全国卷)16.如图,闭合线圈上方有一竖直放置的条形磁铁,磁铁的N 极朝下。当磁铁向下运动时(但未插入线圈内部),A 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磁铁与线圈相互吸引
B 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磁铁与线圈相互排斥
C 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反,磁铁与线圈相互吸引
D 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反,磁铁与线圈相互排斥答案:B 平均分:3.6 难度: 0.6005年全国卷17.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与一电池相连。在电容器的两板间有一带正电的质点处于静止平衡状态。现将电容器两板间的距离增大,则,(   )
A.电容变大,质点向上运动
B.电容变大,质点向下运动
C.电容变小,质点保持静止
D.电容变小,质点向下运动
平均分:3.5 难度: 0.5905年全国卷18.两种单色光由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分别为θ1、θ2。己知θ1>θ2。用n1、n 2分别表示水对两单色光的折射率,v1、v2分别表示两单色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A nl<n2、v1<v2 B nl<n2、v1>v2
C nl>n2、v1<v2 D nl>n2、v1>v2
平均分:4.1 难度: 0.68
(2005年全国卷)19. 一定质量的气体经历一缓慢的绝热膨胀过程。设气体分子的势能可忽略,则在此过程中
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
D.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
平均分:2.1 难度: 0.3505年全国卷20.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a 、b 、c为三个质元,a 正向上运动。由此可知A.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
B. c 正向上运动
C.该时刻以后,b比c先到达平衡位置
D.该时刻以后,b比c先到达离平衡位置最远处
平均分:4.8 难度: 0.8005年全国卷21.最近,科学家在望远镜中看到太阳系外某一恒星有一行星,并测得它围绕该恒星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为1200 年,它与该恒星的距离为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00 倍。 假定该行星绕恒星运行的轨道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是圆周,仅利用以上两个数据可以求出的量有( )
A.恒星质量与太阳质量之比
B.恒星密度与太阳密度之比
C.行星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
D.行星运行速度与地球公转速度之比
平均分:2.7 难度: 0.4505年全国卷22 . ( 17 分)( l )用螺旋测微器测圆柱体的直径时,示数如图所示,此示数为_______mm。(2005年全国卷)22.( 2 )利用图中给定的器材测量电压表V的内阻Rv。图中B 为电源(内 阻可忽略不计), R 为电阻箱,K 为电键。
① 将图中实物连接为测量所用的电路。② 写出实验中必须记录的数据(用符号表示), 并指出各符号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用②中记录的数据表示RV的公式为RV=___________ 答案略 平均分:4.1 难度: 0.345(2005年全国卷)23 . (16分)图中MN表示真空室中垂直于纸面的平板,它的一侧有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一带电粒子从平板上的狭缝O处以垂直于平板的初速v射入磁场区域,最后到达平板上的P 点。已知B 、v以及P 到O的距离l .不计重力,求此粒子的电荷q与质量m 之比。答案:2v/Bl 平均分12.1 难 度0.81 ( 2005年全国卷) 24 . (19分)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 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恒力F沿斜面方向拉物块A 使之向上运动,求物块B 刚要离开C时物块A的加速度a 和从
开始到此时物块A 的位移
d。重力加速度为g。
平均分5.86 难 度0.34( 2005年全国卷) 25 . (20分)如图所示,一对杂技演员(都视为质点)乘秋千(秋千绳处于水平位置)从A点由静止出发绕O点下摆,当摆到最低点B时,女演员在极短时间内将男演员沿水平方向推出,然后自已刚好能回到高处A 。求男演员落地点C 与O 点的水平距离s。已知男演员质量m1和女演员质量m2之比m1︰ m2 =2,秋千的质量不计,秋千的摆长为R , C 点比O 点低5R。 平均分8.8 难 度0.443. 2006全国高考理科综合 能力测试Ⅱ(甘肃、青海卷)(2006年全国卷)14.现有三个核反应:
①Na→Mg+e ②U+n→Ba+Kr+3n
③H+H→He+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①是裂变,②是β衰变,③是聚变
B ①是聚变,②是裂变,③是β衰变
C ①是β衰变,②是裂变,③是聚变
D ①是β衰变,②是聚变,③是裂变
平均分:4.87 难度:0.81。(2006年全国卷)15.如图,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相连,从滑轮到P和到Q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与P之间以及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P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的大小为( A )
A 4μmg
B 3μmg
C 2μmg
D μmg
平均分:1.08 难度: 0.18(2006年全国)16.频率一定的声源在空气中向着静止的接收器匀速运动。以u表示声源的速度,V表示声波的速度(u<V),v表示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若u增大,则( B )
A v增大,V增大 B v增大,V不变
C v不变,V增大 D v减少,V不变
平均分:4.20 难度: 0.70(2006年全国卷)17.ab是长为l的均匀带电细杆,P1、P2是位于ab所在直线上的两点,位置如图所示。ab上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在P1处的场强大小为E1,在P2处的场强大小为E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 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同,E1>E2
B 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反,E1>E2
C 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同,E1<E2
D 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反,E1<E2
平均分:1.36 难度: 0.23(2006年全国卷)18.如图所示,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小滑块P和Q都可视作质点,质量相等。Q与轻质弹簧相连。设Q静止,P以某一初速度向Q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在整个碰撞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 B )
A P的初动能
B P的初动能的1/2
C P的初动能的1/3
D P的初动能的1/4
平均分:3.05 难度: 0.51(2006年全国卷)19.已知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为υ0,( AB )
A 当用频率为2υ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能产生光电子
B 当用频率为2υ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hυ0
C 当照射光的频率υ大于υ0时,若υ增大,则逸出功增大
D当照射光的频率υ大于υ0时,若υ增大一倍,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一倍
平均分:2.31 难度: 0.39(2006年全国卷)20.如图所示,位于一水平面内的、两根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处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所在的平面,导轨的一端与一电阻相连;具有一定质量的金属杆ab放在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现用一平行于导轨的恒力F拉杆ab,使它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杆和导轨的电阻、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均可不计。用E表示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i表示回路中的感应电流,在i随时间增大的过程中,电阻消耗的功率等于( BD )
A F的功率
B 安培力的功率的绝对值
C F与安培力的合力的功率
D iE
平均分:1.75 难度: 0.29(2006年全国卷)21.对一定量的气体,若用N表示单位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则( C )
A 当体积减小时,N必定增加
B 当温度升高时,N必定增加
C 当压强不变而体积和温度变化时,N必定变化
D 当压强不变而体积和温度变化时,N可能不变
平均分:0.48 难度: 0.08(2006年全国卷2)22.(1)现要测定一个额定电压4V、额定功率1.6W的小灯泡(图中用×表示)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所测电压范围为0.1V~4V。
现有器材:直流电源E(电动势4.5V,内阻不计),电压表V(量程4.5V,内阻约为4×104Ω),电流表A1(量程250mA,内阻约为2Ω),电流表A2(量程500mA,内阻约为1Ω),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30Ω),电键S,导线若干。
如果既要满足测量要求,又要测量误差较小,应该选用的电流表是 ,下面两个电路应该选用的是 。
甲: 乙:答案: A2,甲 .22.(2)一块玻璃砖用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其中一个表面是镀银的(光线不能通过表面)。现要测定此玻璃的析射率。给定的器材还有:白纸、铅笔、大头针4枚(P1、P2、P3、P4)、带有刻度的直角三角板、量角器。
实验时,先将玻璃砖放到白纸上,使上述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与纸面垂直。在纸上画出直线aa’和bb’,aa’表示镀银的玻璃表面,bb’表示另一表面,如图所示。然后,在白纸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位置如图)。用P1、P2的连线表示入射光线。
ⅰ.为了测量折射率,应如何正确使用大头针P3、P4?

试在题图中标出P3、P4的位置。
ⅱ.然后,移去玻璃砖与大头针。试在题图中
通过作图的方法标出光线从空气到玻璃中的
入射角θ1与折射角θ2。简要写出作图步骤。

ⅲ .写出θ1、θ2表示的折射率公式为n= 。
平均分:9.40 难度: 0.55(2006年全国卷) 23. 如图所示,一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的半圆形轨道ABC,其半径R=5.0m,轨道在C处与水平地面相切。在C处放一小物块,给它一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5m/s,结果它沿CBA运动,通过A点,最后落在水平面上的D点,求C、D间的距离s。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平均分:12.67 难度: 0.79(2006年全国卷)24.一质量为m=40kg的小孩子站在电梯内的体重计上。电梯从t=0时刻由静止开始上升,在0到6s内体重计示数F的变化如图所示。试问: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是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平均分:12.95 难度: 0.68(2006年全国卷)25.如图所示,在x<0与x>0的区域中,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B1与B2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均垂直于纸面向里,且B1>B2。一个带负电荷的粒子从坐标原点O以速度v沿x轴负方向射出,要使该粒子经过一段时间后又经过O点,B1与B2的比值应满足什么条件?答案: B1︰B2= (n+1) ︰ n,n=1,2,3, …
平均分:7.41 难度: 0.37 2006年全国卷2物理部分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及主要能力课件122张PPT。主讲人:西北师大附中
田泽兴高考物理复习探讨1关于2007年《考试大纲》没有实质性变化,与2006年相同
个别地方有微小调整
“六、分子动理论、热和功、气体”变回到05年的说法“六、分子热运动、热和功、气体”
考点112中“小时、分、摄氏度(℃)、标准大气压、毫米汞柱、升、电子伏特(eV)”变为“小时、分、摄氏度(℃)、标准大气压、升、电子伏特(eV)”,删去了单位“毫米汞柱”,考点仍为131个。(05年大纲变化的回顾)1、能力要求把前几年(05年前)统一根据“理综”提出的五个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改为具有物理学科特点的五个能力:
●理解能力;
●推理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实验能力。
(恢复到物理单科考试的能力要求)2、(05大纲)能力细目的变化(1)对“分析综合能力”做了适当的修改。
把“能够灵活地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改为“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2)对实验能力做了适当的修改。
“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改为“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3)不再强调设计,只要求灵活运用。3、(05大纲)能力要求变化的启示(1)再次向学科靠近,体现学科特点。(2)强调了“理论联系实际”在高考物理中的重要地位。试题要求贴近社会、生活、生产、现代科技(突出学以致用的观念)。二、2006年高考理综卷物理试题简析 2006年高考甘肃省仍采用了全国理综试卷。这套试卷中的物理试题突出了对中学物理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了对学生基本学科素质和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有助于中学物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充分体现了高考改革的方向。(2006年全国卷)14.现有三个核反应:
①Na→Mg+e ②U+n→Ba+Kr+3n
③H+H→He+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①是裂变,②是β衰变,③是聚变
B ①是聚变,②是裂变,③是β衰变
C ①是β衰变,②是裂变,③是聚变
D ①是β衰变,②是聚变,③是裂变
平均分:4.87 难度:0.81。(2006年全国卷)15.如图,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相连,从滑轮到P和到Q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与P之间以及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P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的大小为( A )
A 4μmg
B 3μmg
C 2μmg
D μmg
平均分:1.08 难度: 0.18(2006年全国)16.频率一定的声源在空气中向着静止的接收器匀速运动。以u表示声源的速度,V表示声波的速度(u<V),v表示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若u增大,则( B )
A v增大,V增大 B v增大,V不变
C v不变,V增大 D v减少,V不变
平均分:4.20 难度: 0.70(2006年全国卷)17.ab是长为l的均匀带电细杆,P1、P2是位于ab所在直线上的两点,位置如图所示。ab上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在P1处的场强大小为E1,在P2处的场强大小为E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 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同,E1>E2
B 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反,E1>E2
C 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同,E1<E2
D 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反,E1<E2
平均分:1.36 难度: 0.23(2006年全国卷)18.如图所示,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小滑块P和Q都可视作质点,质量相等。Q与轻质弹簧相连。设Q静止,P以某一初速度向Q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在整个碰撞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 B )
A P的初动能
B P的初动能的1/2
C P的初动能的1/3
D P的初动能的1/4
平均分:3.05 难度: 0.51(2006年全国卷)19.已知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为υ0,( AB )
A 当用频率为2υ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能产生光电子
B 当用频率为2υ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hυ0
C 当照射光的频率υ大于υ0时,若υ增大,则逸出功增大
D当照射光的频率υ大于υ0时,若υ增大一倍,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一倍
平均分:2.31 难度: 0.39(2006年全国卷)20.如图所示,位于一水平面内的、两根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处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所在的平面,导轨的一端与一电阻相连;具有一定质量的金属杆ab放在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现用一平行于导轨的恒力F拉杆ab,使它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杆和导轨的电阻、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均可不计。用E表示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i表示回路中的感应电流,在i随时间增大的过程中,电阻消耗的功率等于( BD )
A F的功率
B 安培力的功率的绝对值
C F与安培力的合力的功率
D iE
平均分:1.75 难度: 0.29(2006年全国卷)21.对一定量的气体,若用N表示单位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则( C )
A 当体积减小时,N必定增加
B 当温度升高时,N必定增加
C 当压强不变而体积和温度变化时,N必定变化
D 当压强不变而体积和温度变化时,N可能不变
平均分:0.48 难度: 0.08(2006年全国卷2)22.(1)现要测定一个额定电压4V、额定功率1.6W的小灯泡(图中用×表示)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所测电压范围为0.1V~4V。
现有器材:直流电源E(电动势4.5V,内阻不计),电压表V(量程4.5V,内阻约为4×104Ω),电流表A1(量程250mA,内阻约为2Ω),电流表A2(量程500mA,内阻约为1Ω),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30Ω),电键S,导线若干。
如果既要满足测量要求,又要测量误差较小,应该选用的电流表是 ,下面两个电路应该选用的是 。
甲: 乙:答案: A2,甲 .22.(2)一块玻璃砖用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其中一个表面是镀银的(光线不能通过表面)。现要测定此玻璃的析射率。给定的器材还有:白纸、铅笔、大头针4枚(P1、P2、P3、P4)、带有刻度的直角三角板、量角器。
实验时,先将玻璃砖放到白纸上,使上述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与纸面垂直。在纸上画出直线aa’和bb’,aa’表示镀银的玻璃表面,bb’表示另一表面,如图所示。然后,在白纸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位置如图)。用P1、P2的连线表示入射光线。
ⅰ.为了测量折射率,应如何正确使用大头针P3、P4?

试在题图中标出P3、P4的位置。
ⅱ.然后,移去玻璃砖与大头针。试在题图中
通过作图的方法标出光线从空气到玻璃中的
入射角θ1与折射角θ2。简要写出作图步骤。

ⅲ .写出θ1、θ2表示的折射率公式为n= 。
平均分:9.40 难度: 0.55(2006年全国卷) 23. 如图所示,一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的半圆形轨道ABC,其半径R=5.0m,轨道在C处与水平地面相切。在C处放一小物块,给它一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5m/s,结果它沿CBA运动,通过A点,最后落在水平面上的D点,求C、D间的距离s。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平均分:12.67 难度: 0.79(2006年全国卷)24.一质量为m=40kg的小孩子站在电梯内的体重计上。电梯从t=0时刻由静止开始上升,在0到6s内体重计示数F的变化如图所示。试问: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是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平均分:12.95 难度: 0.68(2006年全国卷)25.如图所示,在x<0与x>0的区域中,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B1与B2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均垂直于纸面向里,且B1>B2。一个带负电荷的粒子从坐标原点O以速度v沿x轴负方向射出,要使该粒子经过一段时间后又经过O点,B1与B2的比值应满足什么条件?答案: B1︰B2= (n+1) ︰ n,n=1,2,3, …
平均分:7.41 难度: 0.37 2006年全国卷2物理部分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及主要能力 22题为实验题,分为两个小题。
第一小题考查的是电路实验——按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以及电路连接方式。
第二小题考查的是光学实验(插针法测玻璃砖的折射率)——分别考查了该实验的原理、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 23题是一道力学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24题也是一道力学计算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25题是一道电、力综合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特点近三年来高考物理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分布情况三、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特点1.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1)运动和力的关系(纯力学、力学与电磁学综合)
(2004年全国卷)19.如图,在倾角为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一用绳子拴着的长木板,木板上站着一只猫。已知木板的质量是猫的质量的2倍。当绳子突然断开时,猫立即沿着板向上跑,以保持其相对斜面的位置不变。则此时木板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
A gsinα/2
B gsinα
C 3gsinα/2
D 2gsinα
答案:C(2005年全国卷)l4.如图所示,一物块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用一大小为F 、方向如图所示的力去推它,使它以加速度a向右运动。若保持力的方向不变而增大力的大小,则
A. a 变大
B.不变
C.a变小
D. 因为物块的质量未知,故不能确定a变化的趋势
答案:A ( 2005年全国卷) 24 .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 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恒力F沿斜面方向拉物块A 使之向上运动,求物块B 刚要离开C时物块A的加速度a 和从
开始到此时物块A 的位移
d。重力加速度为g。(2006年全国卷2)15.如图,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相连,从滑轮到P和到Q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与P之间以及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P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的大小为
A 4μmg
B 3μmg
C 2μmg
D μmg
答案:A(2006年全国卷)24.一质量为m=40kg的小孩子站在电梯内的体重计上。电梯从t=0时刻由静止开始上升,在0到6s内体重计示数F的变化如图所示。试问: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是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答案:9m(2006年全国卷1)24.(19分)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2006年全国卷1)20.一位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t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
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
  A.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mv2/2
  B.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C.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地面对他做的功为mv2
  D.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2004年全国卷)24.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xy平面,在xy平面上,磁场分布在以O为中心的一个圆形区域内。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由原点O开始运动,初速为v,方向沿x正方向。后来,粒子经过y轴上的P点,此时速度方向与y轴的夹角为30°,P到O的距离为L,如图所示。不计重力的影响。求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和xy平面上磁场区域的半径R。答案:(2005年全国卷)23 .图中MN表示真空室中垂直于纸面的平板,它的一侧有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一带电粒子从平板上的狭缝O处以垂直于平板的初速v射入磁场区域,最后到达平板上的P 点。已知B 、v以及P 到O的距离l .不计重力,求此粒子的电荷q与质量m 之比。答案:2v/Bl(2006年全国卷)25.如图所示,在x<0与x>0的区域中,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B1与B2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均垂直于纸面向里,且B1>B2。一个带负电荷的粒子从坐标原点O以速度v沿x轴负方向射出,要使该粒子经过一段时间后又经过O点,B1与B2的比值应满足什么条件?答案: B1︰B2=n︰(n+1),n=1,2,3, …三、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特点1.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1)运动和力的关系(纯力学、力学与电磁学综合)
(2)用能量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004年全国卷)21.一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C,两板间的距离为d,上板带正电,电量为Q,下板带负电,电量也为Q,它们产生的电场在很远处的电势为零。两个带异号电荷的小球用一绝缘刚性杆相连,小球的电量都为q,杆长为l,且l A Qlq/Cd B 0
C Qq(d-l)/Cd D Clq/Qd
答案:A(2006年全国卷)18.如图所示,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小滑块P和Q都可视作质点,质量相等。Q与轻质弹簧相连。设Q静止,P以某一初速度向Q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在整个碰撞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
A P的初动能
B P的初动能的1/2
C P的初动能的1/3
D P的初动能的1/4
答案:B(2006年全国卷) 23. 如图所示,一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的半圆形轨道ABC,其半径R=5.0m,轨道在C处与水平地面相切。在C处放一小物块,给它一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5m/s,结果它沿CBA运动,通过A点,最后落在水平面上的D点,求C、D间的距离s。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平均分:12.67 难度: 0.79(2004年全国卷)25.如图,长木板ab的b端固定一档板,木板连同档板的质量为M=4.0kg,a、b间距离s=2.0m。木板位于光滑水平面上。在木板a端有一小物块,其质量m=1.0kg,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现令小物块以初速沿木板向前滑动,直到和档板相撞。碰撞后,小物块恰好回到a端而不脱离木板。求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答案:2.4J( 2005年全国卷) 25 . 如图所示,一对杂技演员(都视为质点)乘秋千(秋千绳处于水平位置)从A点由静止出发绕O点下摆,当摆到最低点B时,女演员在极短时间内将男演员沿水平方向推出,然后自已刚好能回到高处A 。求男演员落地点C 与O 点的水平距离s。已知男演员质量m1和女演员质量m2之比m1︰ m2 =2,秋千的质量不计,秋千的摆长为R , C 点比O 点低5R。(2006年全国卷)20.如图所示,位于一水平面内的、两根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处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所在的平面,导轨的一端与一电阻相连;具有一定质量的金属杆ab放在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现用一平行于导轨的恒力F拉杆ab,使它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杆和导轨的电阻、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均可不计。用E表示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i表示回路中的感应电流,在i随时间增大的过程中,电阻消耗的功率等于
A F的功率
B 安培力的功率的绝对值
C F与安培力的合力的功率
D iE
答案:BD(2005年全国卷)19. 一定质量的气体经历一缓慢的绝热膨胀过程。设气体分子向的势能可忽略,则在此过程中
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
D.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三、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特点1.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1)运动和力的关系(纯力学、力学与电磁学综合)
(2)用能量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电场的基本性质(场强的叠加,电场中的能量)
(2006年全国卷)17.ab是长为l的均匀带电细杆,P1、P2是位于ab所在直线上的两点,位置如图所示。ab上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在P1处的场强大小为E1,在P2处的场强大小为F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同,E1>E2
B 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反,E1>E2
C 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同,E1<E2
D 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反,E1<E2
答案:D三、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特点1.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1)运动和力的关系(纯力学、力学与电磁学综合)
(2)用能量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电场的基本性质(场强的叠加,电场中的能量)
(4)电路的基本理论(主要是电路实验)
(2003年全国卷)23. 用伏安法测量电阻阻值R,并求出电阻率ρ。
给定电压表(内阻约为50kΩ)、电流表(内阻约为40Ω)、滑线变阻器、电源、电键、待测电阻(约为250Ω)及导线若干。
(1)画出测量R的电路图。
(2)图1中的6个点表示实验中测得的6组电流I、电压U的值,试写出根据此图求R值的步骤: 。求出的电阻值R= 。(保留3位有效数字)
(3)待测电阻是一均匀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用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测量其长度与直径,结果分别如图2、图3所示。由图可知其长度为 ,直径为 。
(4)由以上数据可求出ρ= 。(保留3位有效数字) (2005年全国卷)22.( 2 )利用图中给定的器材测量电压表V的内阻Rv。图中B 为电源(内 阻可忽略不计), R 为电阻箱,K 为电键。
① 将图中实物连接为测量所用的电路。② 写出实验中必须记录的数据(用符号表示), 并指出各符号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用②中记录的数据表示RV的公式为RV=___________ 答案略(2006年全国卷2)22.(1)现要测定一个额定电压4V、额定功率1.6W的小灯泡(图中用×表示)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所测电压范围为0.1V~4V。
现有器材:直流电源E(电动势4.5V,内阻不计),电压表V(量程4.5V,内阻约为4×104Ω),电流表A1(量程250mA,内阻约为2Ω),电流表A2(量程500mA,内阻约为1Ω),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30Ω),电键S,导线若干。
如果既要满足测量要求,又要测量误差较小,应该选用的电流表是 ,下面两个电路应该选用的是 。
甲: 乙:答案: A2,甲(2004年全国卷)23.电动势为E=12V的电源与一电压表和一电流表串联成闭合回路。如果将一电阻与电压表并联,则电压表的读数减小为原来的,电流表的读数增大为原来的3倍。求电压表原来的读数。答案:9V三、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特点1.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1)运动和力的关系(纯力学、力学与电磁学综合)
(2)用能量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电场的基本性质(场强的叠加,电场中的能量)
(4)电路的基本理论(主要是电路实验)
(5)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
(6)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004年全国卷)15.如图所示,在x≤0的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磁场的方向垂直于xy平面(纸面)向里。具有一定电阻的矩形线框abcd位于xy平面内,线框的ab边与y轴重合。令线框从t=0的时刻起由静止开始沿x轴正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则线框中的感应电流I(取逆时针方向的电流为正)随时间t的变化图线I—t图可能是下图中的哪一个?答案:D(2005年全国卷)16.如图,闭合线圈上方有一竖直放置的条形磁铁,磁铁的N 极朝下。当磁铁向下运动时(但未插入线圈内部),A 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磁铁与线圈相互吸引
B 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磁铁与线圈相互排斥
C 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反,磁铁与线圈相互吸引
D 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反,磁铁与线圈相互排斥答案:B2.注重对非主干知识中的重要知识点的考查 (1)力学: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2)热学:分子动理论、微观量与宏观量的联系、热力学定律等
(3)光学:几何光学中光的反射和折射;物理光学中光的干涉、衍射、电磁波谱等
(4)量子论初步:光电效应、氢原子的能级跃迁等
(5)原子核物理:三种射线、衰变规律、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等
16.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某一状态开始,经过一系列变化后又回到开始的状态,用W1表示外界对气体做的功,W2表示气体对外界做的功,Q1表示气体吸收的热量,Q2表示气体放出的热量,则在整个过程中一定有
A Q1—Q2=W2—W1 B Q1=Q2 C W1=W2 D Q1>Q217.图中M是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镜离地面的距离可调节。甲、乙二人站在镜前,乙离镜的距离为甲离镜的距离的2倍,如图所示。二人略错开,以便甲能看到乙的像。以l表示镜的长度,
h表示乙的身高,为使甲能看到镜中乙的全身
像,l的最小值为
A h/3 B h/2 C 3h/4 D h04年全国卷18.已知:一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图中位于a、b两处的质元经过四分之一周期后分别运动到、处。某人据此做出如下判断:①可知波的周期,②可知波的传播速度,③可知的波的传播方向,④可知波的波长。其中正确的是
A.①和④ B.②和④
C.③和④ D.②和③15.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欲使一处于基态的氢原子释放出一个电子而变成氢离子,该氢原子需要吸收的能量至少是
A 13.60eV B 10.20eV C 0.54 eV D 27.20eV 05年全国卷18.两种单色光由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分别为θ1、θ2。己知θ1>θ2。用n1、n 2分别表示水对两单色光的折射率,v1、v2分别表示两单色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A nl<n2、v1<v2 B nl<n2、v1>v2
C nl>n2、v1<v2 D nl>n2、v1>v2 19. 一定质量的气体经历一缓慢的绝热膨胀过程。设气体分子间的势能可忽略,则在此过程中
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
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D.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05年全国卷20.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a 、b 、c为三个质元,a 正向上运动。由此可知A.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
B. c 正向上运动
C.该时刻以后,b比c先到达平衡位置
D.该时刻以后,b比c先到达离平衡位置最远处06年全国卷14.现有三个核反应:①Na→Mg+e ②U+n→Ba+Kr+3n
③H+H→He+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是裂变,②是β衰变,③是聚变
B ①是聚变,②是裂变,③是β衰变
C ①是β衰变,②是裂变,③是聚变
D ①是β衰变,②是聚变,③是裂变16.频率一定的声源在空气中向着静止的接收器匀速运动。以u表示声源的速度,V表示声波的速度(u<V),v表示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若u增大,则
A v增大,V增大 B v增大,V不变 C v不变,V增大 D v减少,V不变19.已知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为υ0,
A 当用频率为2υ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能产生光电子
B 当用频率为2υ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hυ0
C 当照射光的频率υ大于υ0时,若υ增大,则逸出功增大
D当照射光的频率υ大于υ0时,若υ增大一倍,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一倍21.对一定量的气体,若用N表示单位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则
A 当体积减小时,N必定增加
B 当温度升高时,N必定增加
C 当压强不变而体积和温度变化时,N必定变化
D 当压强不变而体积和温度变化时,N可能不变 3. 突出了学科内综合

(1)知识板块内的综合
力学部分运动学与动力学、能量之间的综合;电学部分电磁感应与电路的综合;光学部分几何光学与物理光学的综合等
(2)知识板块间的综合
力学与电学的综合;光学与运动学的综合;核反应与带电粒子运动的综合(2004年全国卷)20.如图所示,轻杆的一端有一个小球,另一端有光滑的固定轴O。现给球一初速度,使球和杆一起绕O轴在竖直面内转动,不计空气阻力,用F表示球到达最高点时杆对小球
的作用力,则F
A 一定是拉力
B 一定是推力
C 一定等于0
D 可能是拉力,可能是推力,也可能等于0(2004年全国卷)21.一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C,两板间的距离为d,上板带正电,电量为Q,下板带负电,电量也为Q,它们产生的电场在很远处的电势为零。两个带异号电荷的小球用一绝缘刚性杆相连,小球的电量都为q,杆长为l,且l A Qlq/Cd B 0 C Qq(d-l)/Cd D Clq/Qd(2005年全国卷)17.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与一电池相连。在电容器的两板间有一带正电的质点处于静止平衡状态。现将电容器两板间的距离增大,则,
A 电容变大,质点向上运动 B 电容变大,质点向下运动
C 电容变小,质点保持静止 D 电容变小,质点向下运动(2004年全国卷)25.如图,长木板ab的b端固定一档板,木板连同档板的质量为M=4.0kg,a、b间距离s=2.0m。木板位于光滑水平面上。在木板a端有一小物块,其质量m=1.0kg,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现令小物块以初速沿木板向前滑动,直到和档板相撞。碰撞后,小物块恰好回到a端而不脱离木板。求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2005年全国卷) 25 . 如图所示,一对杂技演员(都视为质点)乘秋千(秋千绳处于水平位置)从A点由静止出发绕O点下摆,当摆到最低点B时,女演员在极短时间内将男演员沿水平方向推出,然后自已刚好能回到高处A 。求男演员落地点C 与O 点的水平距离s。已知男演员质量m1和女演员质量m2之比m1︰ m2 =2,秋千的质量不计,秋千的摆长为R , C 点比O 点低5R。(2006年全国卷)20.如图所示,位于一水平面内的、两根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处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所在的平面,导轨的一端与一电阻相连;具有一定质量的金属杆ab放在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现用一平行于导轨的恒力F拉杆ab,使它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杆和导轨的电阻、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均可不计。用E表示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i表示回路中的感应电流,在i随时间增大的过程中,电阻消耗的功率等于
A F的功率
B 安培力的功率的绝对值
C F与安培力的合力的功率
D iE
(2006年全国卷)25.如图所示,在x<0与x>0的区域中,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B1与B2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均垂直于纸面向里,且B1>B2。一个带负电荷的粒子从坐标原点O以速度v沿x轴负方向射出,要使该粒子经过一段时间后又经过O点,B1与B2的比值应满足什么条件?答案: B1︰B2= (n+1) ︰ n,n=1,2,3, …4.注重考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叙述并设问,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需要从实际问题的情景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再从物理模型的过程特点找到该过程所遵从的物理规律,最后将物理规律转化成数学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 2005年全国卷) 25 . 如图所示,一对杂技演员(都视为质点)乘秋千(秋千绳处于水平位置)从A点由静止出发绕O点下摆,当摆到最低点B时,女演员在极短时间内将男演员沿水平方向推出,然后自已刚好能回到高处A 。求男演员落地点C 与O 点的水平距离s。已知男演员质量m1和女演员质量m2之比m1︰ m2 =2,秋千的质量不计,秋千的摆长为R , C 点比O 点低5R。(2006年全国卷)24.一质量为m=40kg的小孩子站在电梯内的体重计上。电梯从t=0时刻由静止开始上升,在0到6s内体重计示数F的变化如图所示。试问: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是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5.注重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和原理的考查
(1)基本实验器材的使用
(2)对规定的学生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如:打点计时器、伏安法测电阻、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图像法处理数据等。
(3)灵活应用已学过的实验原理、方法和物理理论解决新问题
6. 高考试题不回避陈题

高考能在同一个模型(或知识点)上重复命题,说明考生在这方面有漏洞,利用这个模型(或知识点)能鉴别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从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中可以发现一些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传统陈题,在高考命题中并不回避。(2006年全国卷)18.如图所示,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小滑块P和Q都可视作质点,质量相等。Q与轻质弹簧相连。设Q静止,P以某一初速度向Q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在整个碰撞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
A P的初动能
B P的初动能的1/2
C P的初动能的1/3
D P的初动能的1/41、学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2)不能很好地理解命题者的意图。(3)分析能力差,不能从具体的物理情景中弄清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模型。(4)基本功差。(5)实验能力差。四、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15题要求计算的是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的电离能,但抽样结果表明:在750个样本中,有400人计算的是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所需的能量,从而选择了错误选项B,只有206人选择了正确选项A。这说明大部分考生混淆了电离和跃迁这两个概念,此题的难度为0.28。以2005年高考全国卷为例15.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欲使一处于基态的氢原子释放出一个电子而变成氢离子,该氢原子需要吸收的能量至少是
A 13.60eV B 10.20eV
C 0.54 eV D 27.20eV 24 .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 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恒力F沿斜面方向拉物块A 使之向上运动,求物块B 刚要离开C时物块A的加速度a 和从开始到此
时物块A 的位移d。重力加速
度为g。25 . 如图所示,一对杂技演员(都视为质点)乘秋千(秋千绳处于水平位置)从A点由静止出发绕O点下摆,当摆到最低点B时,女演员在极短时间内将男演员沿水平方向推出,然后自已刚好能回到高处A 。求男演员落地点C 与O 点的水平距离s。已知男演员质量m1和女演员质量m2之比m1︰ m2 =2,秋千的质量不计,秋千的摆长为R , C 点比O 点低5R。 22.( 2 )利用图中给定的器材测量电压表V的内阻Rv。图中B 为电源(内 阻可忽略不计), R 为电阻箱,K 为电键。
① 将图中实物连接为测量所用的电路。② 写出实验中必须记录的数据(用符号表示), 并指出各符号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用②中记录的数据表示RV的公式为RV=___________。参考答案:(2)① 连线如图所示。②R1、R2,它们是电阻箱的两次读数;U1、U2,它们是相应的电压表的两次读数。
③ 错误⑴ 未读懂题意(题中明确指出电源“内阻可忽略不计”)而采用如图1所示的测量电路,测量过程为:断开电键K,电压表的示数为U,闭合电键,调节电阻箱的阻值,当阻值为R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 /2,则RV= R 。
错误⑵ 测量电路(如图2所示)是正确的,但把电源电动势E作为已知量,没有表述测电源电动势的物理过程,只表述了当电阻箱的阻值为R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则RV= U R /(E-U)。(2003年全国卷)23. 用伏安法测量电阻阻值R,并求出电阻率ρ。
给定电压表(内阻约为50kΩ)、电流表(内阻约为40Ω)、滑线变阻器、电源、电键、待测电阻(约为250Ω)及导线若干。
(1)画出测量R的电路图。
(2)图1中的6个点表示实验中测得的6组电流I、电压U的值,试写出根据此图求R值的步骤: 。求出的电阻值R= 。(保留3位有效数字)
(3)待测电阻是一均匀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用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测量其长度与直径,结果分别如图2、图3所示。由图可知其长度为 ,直径为 。
(4)由以上数据可求出ρ= 。(保留3位有效数字)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的过程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既包括了操作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包括了严密的推理和清晰准确的表述。虽然高考试卷很难反映考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但从答卷中还是反映出考生的实验能力比较欠缺。这道题出现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抓好基础,做好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复习2、教师复习中的应对策略 学生在平时的练习或考试中,见到一些较灵活的题,不知道题目的立意是什么,要考查什么,不知从何入手,从而完不成建模过程、解题中出现错误或根本找不到切入点。究其根本原因,绝大多数是物理概念不清、不会正确应用物理规律。物理概念、规律是物理学科的核心内容,因而在复习中,正确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及外延是学好这门课的基础。①对概念和规律的复习要全面、深刻。 高三复习,是在高中物理和其他学科都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无论从知识准备、还是思维能力都比高一、高二有很大的提高,因而就可以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
物理概念、规律揭示了物理现象的本质,物理规律建立了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物理概念是理解物理规律的关键,在复习中要弄清概念的确切含义及各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功的概念,在力学中首先明确了功的定义式:W=Fscosα,揭示了功是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果这一本质。接着在动能定理中说明合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揭示了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本质。同时讨论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变化,进而得到功能关系(除重力和系统内弹簧弹力以外的力做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在热学中,说明功和系统内能变化的关系。在电学中,首先明确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公式WAB=qUAB、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又进一步明确电流做的功W=UIt。在光学和原子物理中,可通过光电效应方程Ek=hν-W来计算逸出功。在高三复习中要帮助学生从全部高中物理内容的角度来理解功——功是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果、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原则上,上述力、热、光、电中涉及的功,都可用W=Fscosα表示出来,但在不同领域我们用不同的公式来计算功。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分别用对应的功来量度——如合外力对质点做的功等于质点动能的变化;除重力以外的力对质点做的功等于质点机械能的变化;重力、弹簧的弹力、分子力、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它们做的功与对应势能的变化有关,可通过势能的变化计算功。功和能量的变化关系是贯穿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和规律,通过复习,应使学生站在整个高中物理知识的高度,对物理的概念、规律有全面、深刻、系统的理解。 ②在应用中加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作为揭示物理现象本质的物理概念、规律,是人类长期探索自然及物质规律的结晶。学生对它们的理解虽然不必要走前人的曲折道路,但要经过特殊的认知过程——运用所学的概念、规律解决具体的问题,又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例如,对功的公式W=Fscosα的基本的理解:F为恒力、s为位移、cosα是把F与s等效到一条直线上,但在具体问题中,还必须明确是哪个力对哪个物体(研究对象)在哪一段位移上的功。 例:如图1,用恒力F通过滑轮拉物体A在水平面上运动,F的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角,求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s的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不计
滑轮的摩擦、质量) 要使学生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必须讲清概念、规律的提出和建立过程——即讲清它们的来龙去脉。因而物理教学中概念通常要建立在现象明显而具代表性的实验或现象上,而规律的形成要经过必要的推导、推理及实验。使学生对概念、规律内容的文字表述、数学表达(公式、图象、表格等)有准确的认识,理解它们的确切含义、成立条件、适用范围,通过具体有效的练习加强对概念、规律的理解。③注意辨析容易混淆的概念、规律。 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有某些相似的地方,运用中容易混淆,在复习中要注意弄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如动量和动能。
相同点:均为状态量、具相对性、与m和v有关。
不同点:量性、物理意义、单位。
联系:p2=2mEk;p=2Ek/v。 又如:公式E=Blvsinθ和E=nΔφ/Δt,都是用来计算感应电动势大小的,但前者适用于一段导体在匀强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情况,一般用来计算瞬时感应电动势;而后者适用于各种通过回路磁通量变化引起电磁感应的情况,且为Δt内的平均值。
再如:用交流电源给负载电阻R供电,若要求Δt时间内通过R的电量,则为 q=I·Δt,I为电流的平均值;若要求Δt时间内R上产生的热量,则为Q=I2RΔt,I为有效值。
此外,还有功与冲量、纯电阻电路与非纯电阻电路等。 在复习中要深入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主要区别,建立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这样在具体应用中就能准确提取有用的信息,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⑵重视学科内综合,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①形成系统的知识脉络 ⑵重视学科内综合,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①形成系统的知识脉络
②明确学科内综合题型中常见的知识点搭配学科内综合的生长点:
1.以牛顿运动定律为核心的综合问题(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类问题)
(1) 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和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相结合
(2) 牛顿运动定律与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和非匀速圆周运动)相结合
(3) 牛顿运动定律与曲线运动相结合
2.以能量和动量为核心的综合问题(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类问题)
(1) 纯力学模型的相互作用中的动量守恒,能量转移和转化
(2) 涉及到气体和分子动理论的能量观点问题
(3) 涉及到带电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动量守恒,能量转化
(4) 电磁感应中两导体间相互作用的动量守恒,能量转移和转化
(5) 涉及到带电粒子(原子核)在磁场中相互作用的问题 突出重点内容,提高学科内的综合能力
学科内综合的生长点:
3.以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为核心的综合问题
(1)从运动和力的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与偏转问题(涉及到运动学知识)
(2)从能量的观点解决带电粒子中的加速与偏转问题
(3)从运动和力的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问题(关键性的几何条件)
4.以电磁感应和电路为核心的综合问题
电磁感应+电路计算+安培力计算+做功与能量转化
5.电路知识在实验中的综合
根据电路理论及实验知识,选择器材、选择分压或限流电路、选择电流表的内外接、数据处理的方法
⑶利用好教辅资料
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起点和例题及练习题。比较难或比较偏的题目可直接删去,减轻学生的负担。
②充分利用常见题型的例题,多角度分析,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化有两种:一种是本模型内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的相互转换;另一种是通过初始条件的变换,研究对象所经历的过程模型发生变化,接着物理规律也就全变了)
③ 做好归纳总结,抓住不同物理过程中所蕴含的相同物理规律。如:又如:⑷对非主干知识的内容,可以采用提纲式的复习帮助学生排查知识死角 如热学部分
1.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什么物理量把宏观量和微观量联系起来?
3.分子的直径大致有多大?如何估测和估算?分子的质量大致有多少千克?
4.什么现象证明物体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5.人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布朗运动是谁的运动?在什么情况下布朗运动加剧?布朗运动的实质和产生的原因各是什么?
6. 分子力有哪些特点?
7.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有什么关系?
8.一个分子固定,另一个分子从远处无初速释放,它怎样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怎样变化?
9.什么是物体的内能?物体内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0.改变物体的内能有哪两条途径?ΔE、W、Q三者的关系怎样?
11.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的内能怎样改变?
12.热力学第二定律怎样表述 ?
13.气体状态参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气体压强产生的微观机理是怎样的?物理光学部分
1.光的本性是什么?哪些现象证明光有波动性?光的波动说有哪些代表人物?哪些现象证明光有粒子性?光的粒子说有哪些代表人物?
2.什么是光的干涉?在什么条件下光会发生干涉?
3.谁首先在实验室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实验的装置是怎样的?他怎样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单色光和白光的干涉条纹各是怎样的?哪个区域是干涉区域?在屏上哪儿是亮条纹?哪儿是暗条纹?
4. 双缝干涉条纹的宽度与哪些量有关?什么关系?
5.什么是薄膜干涉?在薄膜干涉现象中,是哪两列光波发生干涉?
6.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是薄膜干涉?
7.什么是增透膜?它能使什么色光增透?为什么要使这种色光增透?技术上怎样使这种光增透?增透膜厚度多大? ⑸重视对规定实验的原理与方法的理解
①将复习的内容系统化
逐个实验进行复习,但要有一种方法性的思路贯穿始终
测量性实验
直接测量量:会选择工具;知道测量原理;掌握测量方法
间接测量量:基本思路是将间接测量量转化为直接测量量
从与待测量有关的量及情景中寻找测量的途径→确定测量方法→选择测量工具→确定测量步骤
验证性实验
要明确:验证的内容、条件、方法、步骤、结论
观察性实验
观察的条件、对象、现象、结论
设计性实验
以实验要求为目的;以可行性为依据;以精确为准则;以方便为首选
探究性实验
明确探究的问题、依据的原理以及实验的过程和方法
② 重点问题要突出
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要明确,尤其是一些仪器的特殊使用方法
?特殊的读数方法
特殊的使用方法
特殊的保护措施
重要的实验原理要求真懂
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要掌握
③抓好《考纲》中规定的学生实验,尝试变化与迁移
对于规定的学生实验,要通过讲、看、做、练四个环节逐个落实,同时针对近年来变化、灵活、新颖的命题特点,尝试练习变化型的问题。
⑹引导学生学会审题
审题过程中要做到:
读题、读图(包括文字、图、表格等)
作图(将物理过程图像化、 具体化)
思考(建立恰当的模型、选择合适的规律)(2006年全国卷)24.一质量为m=40kg的小孩子站在电梯内的体重计上。电梯从t=0时刻由静止开始上升,在0到6s内体重计示数F的变化如图所示。试问: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是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平均分:12.95 难度: 0.68⑹引导学生学会审题
审题过程中要做到:
读题(包括文字、图、表格等)
作图(将物理过程图像化、 具体化)
思考(建立恰当的模型、选择合适的规律)
审题的要点:
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
培养审题能力,教师要做的四件事:
第一,要让学生明确审题能力是通过训练形成的
第二,要做好学生模仿的示范
第三,要给学生可操作的模仿动作
第四,要留给学生时间去思考、模仿 例:在原子核物理中,研究核子与核关联的最有效途径是“双电荷交换反应”。这类反应的前半部分过程和下述力学模型类似。两个小球A和B用轻质弹簧相连,在光滑的水平直轨道上处于静止状态。在它们左边有一垂直于轨道的固定挡板P,右边有一小球C沿轨道以速度射向B球,如图所示。C与B发生碰撞并立即结成一个整体D。在它们继续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当弹簧长度变到最短时,长度突然被锁定,不再改变。然后,A球与挡板P发生碰撞,碰后A、D都静止不动,A与P接触而不粘连。过一段时间,突然解除锁定(锁定及解除定均无机械能损失)。已知A、B、C三球的质量均为m。 (1)求弹簧长度刚被锁定后A球的速度。 (2)求在A球离开挡板P之后的运动过程 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 数学不仅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同时也是物理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所以近几年来的高考物理试题对应用数学的能力的要求居高不下。“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这一要求的主要表现有三种形式。
①较繁的字母运算或数字运算
②几何关系问题
③对于图象的认识和应用
④常见的数学方法的应用(数列;归纳法;相似等)(7)重视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首先,物理问题的分析过程要规范:
①逐字逐句,仔细审题
②想象情景,建立模型
③分析过程,画出草图,找到特征
④寻找规律,列出方程
⑤推导结果,讨论意义(8)引导学生学会规范地解题 其次,解答物理问题时书写要规范:
明确解答物理问题时书写的总原则
① 表述时物理方面要详,数学方面要略
② 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不能只有几个干巴巴的式子
③ 题解要像“诗”一样分行写出,方程要单列一行
什么是“必要的文字说明”
① 对非题设字母、符号的说明
② 对于物理关系的说明和判断
③ 说明方程的研究对象或者所描述的过程。即说明这是关于“谁”的、 “哪个过程”的、“什么方程”
④ 说明计算结果正、负的意义,说明矢量的方向
方程的书写要规范
①要列方程,不能只写公式(F=ma这是公式,要写成F-f=ma)
②要用字母表达的方程,不要掺有数字的方程
③要原始方程,不要变形后的方程,不要方程套方程
④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或列综合式子 在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规范解题能力时,教师还应注意:
课上讲的例题不宜多,要有充分的时间做示范,让学生思考后进行模仿
给学生留的练习题不宜多,要使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有时间进行规范的模仿,并且在完成练习后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思和总结
给学生留的练习题不宜过难,使学生有能力进行规范的模仿四、我校高考物理复习的一般安排谢谢大家! (2003年全国卷)24.(15分)中子星是恒星演化过程的一种可能结果,它的密度很大。现有一中子星,观测到它的自转周期为T=1/30s。问该中子星的最小密度应是多少才能维持该星体的稳定,不致因自转而瓦解。计算时星体可视为均匀球体。 (引力常数G=6.67×10-11m3/kg·s2) 24题评分细则一、共7分,
三、共3分

二、共5分
M=ρV(1分)(2003年全国卷)25.(20分)曾经流行过一种向自行车车头灯供电的小型交流发电机,图1为其结构示意图。图中N、S是一对固定的磁极,abcd为固定在转轴上的矩形线框,转轴过bc边中点、与ab边平行,它的一端有一半径r0=1.0cm的摩擦小轮,小轮与自行车车轮的边缘相接触,如图2所示。当车轮转动时,因摩擦而带动小轮转动,从而使线框在磁极间转动。设线框由N=800匝导线圈组成,每匝线圈的面积S=20cm2,磁极间的磁场可视作匀强磁场,磁感强度B=0.010T,自行车车轮的半径R1=35cm,小齿轮的半径R2=4.0cm,大齿轮的半径R3=10.0cm(见图2)。现从静止开始使大齿轮加速转动,问大齿轮的角速度为多大才能使发电机输出电压的有效值U=3.2V?(假定摩擦小轮与自行车轮之间无相对滑动) 25题评分细则
一、共6分
二、共3分
三、共4分仅有文字说明线速度相同的(或无相对滑动),得1分四、共3分五、共2分六、共2分课件35张PPT。07年高考理综物理二轮复习
备考策略 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和高考试题的内容,可以认为,考试重点部分为: (1)牛顿运动定律。它是经典力学的基础。
(2)用能量的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
利用这两部分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高考试题在高考试卷中所占的分值均70%以上。 一、突出主干知识,抓住高考重点 另外,对非重点部分注重对重要的物理知识的考查,它们是: (1)热学:分子动理论的统计思想、微观量和宏观量的联系、能量分析等
(2)光学:光电效应、干涉和衍射
(3)原子物理:能级跃迁、衰变规律、质量亏损等。
这些内容在高考试卷中肯定会有体现。 研究近几年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高中物理中核心知识点有以下内容:(1) 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三大定律
(3) 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人造卫星、万 有引力
(4) 振动和波
(5) 动量、动量守恒
(6) 动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
(7) 电场力的功与电势能的改变,滑动摩擦力做功与机械能的改变
(8)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9) 欧姆定律
(10)安培力、洛仑兹力及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
(11)电磁感应定律
(12)反射定律、折射定律、折射率
(13)各种射线的特征及应用
(14)光电效应、氢原子能级
(15)核能、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核反应方程
(16)物理实验
特别注意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运用 (1)牛顿三大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是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或磁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中出现.
(2)动量和能量的综合运用.功和能,冲量和动量以及动量和能的结合,是历年高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且题目的灵活性强,综合面大,能力要求高,历年的高考压轴题均与此有关,望复习时引起足够的重视.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主要有三种具体的综合形式:一是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二是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4)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
(5)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粗略的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二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三是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
二、精选习题,适度练习,提升方法,形成能力 现在有部分学生片面认为学习物理就是习题解得越多越快就越好。于是,物理复习被异化成解题训练,忽视了物理思想对发展智力、改变思维方法、培养能力等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有些学生埋头于题海中,热衷于解题方法和技巧,放松了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在看到一道试题时,不是首先对试题中给出的物理情境、物理条件和所涉及的物理过程进行认真分析,而是急于去寻找它与贮存在自己头脑中的哪道题相似,找到相似的题后,便把该题的解法套上去。这种把物理学习异化成解题训练的状况,对物理复习极其有害。学习物理不是为了解题,决不能把做习题作为物理复习的核心。当然,在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已有充分复习、理解的基础上,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必要的,但也不是愈多愈好。 具体措施每做一道习题,都要力求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有所加深,在能力上有所提高。
每做完一道题后应总结一下,看看通过解这道题,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有哪些新的体会,检查一下能否独立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能否独立地理解题中所给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产生的原因和有关的条件,能否独立地进行逻辑推理。
在做习题的过程中,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不能机械地套用熟悉的题目类型。练习贵在精而不在多。练习完成后不要急于对答案,想一想题意是否理解正确,是不是有其他的解题方法,这道题与某道题或某些题相同点在什么地方,不同点在什么地方,对所做的题适当地归类将会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三、重视物理实验复习 突破实验题瓶颈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卷,可以看出,试题加强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独立设计与完成实验的能力。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包括实验器材的使用和读数,实验原理、方法,实验步骤的编排,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实验误差的分析等;设计实验的能力则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在复习中,对物理实验应加以足够的重视。 历年物理高考试题中,实验题约占15%。从历年全国物理高考的实践来看,实验题的得分率一般都不高。其实实验题并不难,它应该是考试容易得分的题目。
从考生的答卷看,有许多考生似乎没有经过实验的训练。近年来高考物理试卷对实验的考查重点放在考查对实验的思想、方法和原理的理解和实验仪器的使用上。
所以实验复习不能简单地背诵条款,要落实到学生动脑动手上。因此,一定要将实验教复习落到实处,而不是“纸上谈兵”,最好是同学们亲自动手到实验室中去做一做。 (我校的具体做法)
在精力投放上尤其要以物理量测量放在首位。包括测定:长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平抛运动的初速度,重力加速度、分子大小、金属的电阻率、电流表,电压表内阻、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玻璃的折射率、光波的波长等,在这十几个物理量测量中,力学可以围绕打点计时器为中心展开,电学可以以伏安法测电阻为中心展开,同时要熟悉替代法、半值法,比例法等不同方法的原理和操作,要对滑线变阻器的串联限流和并联分压两种连接方式了如指掌。并会从电路原理图作岀正确的实物连线图。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某同学制作了一个“水果电池”并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将一个铜片和一个锌片分别插入一只苹果内就构成了简单的“水果电池”,其电动势约为1.5V,可是这种电池并不能点亮额定电压为1.5V,额定电流0.3A的手电筒上的小灯泡,原因是流过小灯泡的电流太小了,经实验测得还不足3mA。现用量程合适的电压表、电流表以及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等实验器材尽量精确测定“水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请画出应该采用的电路图。 图示电路:虚线部分可等效为一个电源,电压表测的是等效电源的路端电压,电流表测的是等效电源的总电流,故该电路测的是等效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同理有:

该电路测得的电动势虽然准确,但是由于一般的电源的内阻很小,而电流表的内阻往往比电源的内阻大,故该电路的测量误差很大。 理想 为了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有下列实验器材:A.电流表(0~0.6A);B.电流表(0~10A);C.电压表(0~3V);D.电压表(0~15V);E.滑动变阻器(10Ω、2A);F.滑动变阻器(1750Ω、3A);G.电键;H.导线。
(1)实验中应该选用的器材是 。
(2)画出正确的测量电路图。图示电路:虚线部分可等效为一个电源,电压表测的是等效电源的路端电压,电流表测的是等效电源的总电流,故该电路测的是等效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根据等效电源知识有:设计性电学实验-----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的拓展策略:
结合实验器材,将实验设计转化为已 知求解的计算题
常规实验电路: 一块电压表和一块电流表一块内阻已知的电表和一块内阻未知的电表两块内阻未知的电表和一个定值电阻 审题规范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是解题者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找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审题过程可分为分析物理状态和过程、明确条件和目标、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等三步。四、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1):关键词语的理解。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审题时,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值(包括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对另外一些叙述性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如:题目中的"刚好不相碰","连在杆上或绳上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刚好能越过最高点"等"刚好"一类的词,不能正确理解其含义。另外在一些细节方面也不注意,如有时把竖直面的图与水平面的图混淆,以至于把问题复杂化(不需要考虑重力时而考虑了重力),原因一是因为思维定势所引起的,二是基础不扎实,对一些常见的运动及其受力情况、遵循的规律不清楚。 读题时要注意三个问题 (2):隐含条件的挖掘。 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如:"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点是相互之间的弹力、摩擦力为0"(因弹力和摩擦力是属于接触力);"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点为绳子的拉力达最大值";"追击问题中两物体相距最远时速度相等,相遇不相碰的临界点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时v1≤v2";"做变加速运动的物体,当合外力为最大时,加速度最大,当合外力为0,加速度为0,而速度达到最大";"两物体碰撞过程中速度相等时系统动能最小"等都是一些常见的隐含条件,要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潜意识。 (3):排除干扰因素。 在一些信息题中,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关的条件,而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 1.分析物理状态和过程.每个物理题都是由若干物理状态和过程组合而成的,搞清这些状态及过程是审题的关键步骤。 解题者应认真阅读题目、分析题意、搞清题述物理状态及过程,并用简图将这些状态及过程表示出来,再借助简图分析这些状态及过程的特点,找出它们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有些物理问题尤其是综合题,其研究对象所经历的过程比较复杂,整个物理过程可以分解成多个子过程,这时审题不但要注意分析各子过程的特点,找出它们所遵循的规律,还要注意分析各子过程间的关系。2.明确条件和目标,是指“题目告诉了什么”;目标,是指“题目要求什么”。这是解题者必须明确的两个问题。
条件的分析,主要是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找出题目中明确告诉的条件;二是发现题目中隐含条件,并加以揭示和转化;三是发现多余条件,予以舍弃。
目标的分析,主要是把模糊的目标转化为清晰的目标,把抽象的目标转化为具体的目标,把难于接近的目标转化为便于接近的目标等。【例】司机开着汽车在一宽阔的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有一堵墙,他是刹车好还是转弯好?(设转弯时汽车做匀速圆周运动,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 本题的目标是“确定是刹车好还是转弯好”,这一目标比较模糊,应通过分析使其更清晰。
目标分析:汽车刹车后,轮子停止转动,它由于惯性沿路面滑行,设速度变为0时向前滑行的距离为s,而汽车转弯作匀速圆周运动时,地面的静摩擦力f提供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当静摩擦力f最大时,圆周运动的半径R最小。比较采取哪种措施好,实际上就是比较最小半径R与s的大小;当s>R时,转弯好;当s<R时,刹车好;当s=R时,刹车与转弯效果相同。
通过上述分析,本题的求解就有了明确的方向。3.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个题目的条件和目标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关系,这些关系是由条件通向目标的“桥梁”,用哪些关系解题,需要根据这些关系和题述过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确定。解题实质上就是分析这些关系与题述过程所遵循的哪个物理规律相匹配。有些题目,这种匹配关系十分隐蔽,必须通过认真分析才能加以揭示;有的题目这种匹配关系有多种,就会出现多个解法。规范化解题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 (1)要指明研究对象(个体还是系统);(2)据题意准确画出受力图、运动示意图、电路图、光路图或有关图象;(3)要指明物理过程及始末状态,包括其中的隐含条件或临界状态;(4)要指明所选取的正方向或零位置;(5)物理量尽量用题中给定的符号,需自设的物理量(包括待求量、中间过渡量)要说明其含义及符号;(6)要指明所用物理公式(定理、定律、方程等)的名称、条件和依据;并用“由……定律得……”“据……定理得……?”以及关联词“因为……所以……”“将……代入……”“联立……”句式表达;(7)用文字串联起完整的,思路及思维流程;(8)求得结果应有文字方程及代入题给数据的算式,最终结果要有准确的数字和单位;(9)最好对问题的结果适当进行讨论,说明其物理意义。 五、狠抓解题规范,减少非智力失分解题过程要注意防止以下问题 ①防止随意设定物理量符号。如题目明确:支持力FN,摩擦力Ff,电动势E,则作图或运算过程,就不能随意另用N、f、ε来表示。如遇同类物理量较多,可用下角标来加以区别,如E1、E2、E3等。②防止书写不规范的物理公式及表达式,如牛顿第二定律写为“F = am”、动量守恒定律写成“m1v1+m2v2=m2v2′+m1v1′等。”③防止只写变形公式,省略原始公式。
如:不能用R=mv/qB代替qvB=mv2/R。④防止通篇公式堆砌,无文字说明。首先是文字表述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2):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 (3):说明研究对象和研究的过程; (4):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 (5):对求解出的物理量中的负号的含义加以说明。 其次是列方程时要做到"四要四不要"   一是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有些同学在解答时,只是简单地把一些公式罗列在一起,没有实际意义);   二是要原始式而不是要变形式,如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转半径,不能直接写,而应用向心力公式求;物体从高为h处自由下落时的速度V写成,而不是由机械能守恒求得;下落的时间t用,而不是用运动规律的原始式等等。   三是方程要完备,不要漏方程,如在电磁感应中电流未知时求安培力,应先把电路的感应电动势求出,同时利用求出电流I,而不能直接只写安培力公式F=BIL。   四是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因为这样往往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 最后对结果也要注意:   1:对题中所求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回答(尽量写在显眼处),   2: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   3:因物理数据都是近似值,不能以无理数或分数作计算结果,   4:一般在最终结果中保留2到3位有效数字,多余部分采用四舍五入。   5:是矢量的必须说明方向。 第三轮复习的具体方法 临近五月时,高考复习进入最后冲刺复习阶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这第三轮复习阶段,这个时候,大家都做了很多各项练习题,可还是有不少考生觉得自己的物理成绩仍不是很理想,不知道这一阶段怎么复习才可以把成绩提高的更多,有的考生还产生了畏惧情绪,心理压力很重。其实,只要在最后的复习中做到下面几点,就一定可以在考试中发挥自己的水平。1.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
高考题目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都没有变化。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就需要大家按照《考试大纲》中的知识体系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的框架整理清楚。
2.看纠错本,查缺补漏
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的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杜绝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3.浏览重点、热点问题
高考一直都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尤其是社会的重点、热点问题。
4.选做真题,巩固效果
在冲刺阶段,大家一定要正确处理研究高考试卷与选做模拟卷的关系。两类试卷相比,前者由专家命题,答案紧扣题意,应用双基分析问题既全面又突出重点、逻辑性强,后者科学性较差。这一阶段,大家应慎选或不再做新的模拟题,但应该选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方便最后的复习巩固。课件19张PPT。关于物理复习的建议和实践
西北师大附中
田 泽 兴
对04年理综试卷 中物理试题几点看法 试题中体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选择题的大部分,实验题以及计算题中的一部分都属于这一类型试题,只要考生依据基本物理学知识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认真思考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结果
重视考查主干知识重视物理规律整体结构框架体系构建
高考试题仍青睐优秀的传统题目:很多题都是我们曾经见过和相似性很强的题目,有些经过了改编,有些重新赋予新的情境,有些就是“陈年老题” 。
05年复习备考不能完全参照04年考题,可参照03年考题 2005年最新《考试大纲》解读2005年《考试大纲》知识点及题型示例的变化 将2005年《考试大纲》与2004年《考试大纲》对照比较,2005年《考试大纲总知识点仍为 131个,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共有8处发生了变化,其中有一处增加了说明,有一处删除部分内容,有一处要求降低;有一处改变了顺序,其余是对知识点的提法进行了修改.具体变化如下:变化1、将“12.万有引力定律.重力是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所受到的地球对它的引力.重心.”修改为“12:万有引力定律,重力.重心”,并增加了说明“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要求仍为Ⅱ级.
变化2.将“28.动能、做功跟动能改变的关系”修改为28 .动能、做功跟动能改变的关系(动能定理)”,而要求末变,仍为Ⅱ级
变化3.将"36.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振动频率.振动及其常见的应用。”与"37.振动中的能量转化”交换了次序,变为“36.振动中的能量转化”,“37.自 由振动和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振动频率.振动及其常见的应用.”,而要求末变,仍为I级;
变化4.将“34.弹簧振子,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简谐运动的振动图像”修改为“34.弹簧振子,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简谐运动的位移一时间图像”,要求仍为Ⅱ级. 变化5.在“42.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中增加了“阿伏伽德罗常量”,而要求仍为I级;
变化6 .将原属于Ⅱ级要求的“62.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电容器的电容”中的“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调整到属于I级要求的“63.常用的电容器”之中,结合在一起组成“6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常用的电容器”要求为级
变化7.将“83.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感抗和容抗.”中的“感抗和容抗.”删除,要求为I级.
变化8,将“97.光的偏振.”修改为"97.光的偏振现象.”,而要求未变,仍为I级从上述变化不难看出,原子物理部分没有变化,热学、光学部分没有明显变化、
力学、电磁学部分变化也不大,体现了高考保持连续、相对稳定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5年《考试大纲》的“题型示例”中,去掉“易、中、难试题占分比例控制在 3∶5∶2 左右”,强调“以中等难度题为主”,没有给出参考试卷.这一变化表明:2005年高考试题的难度有可能增.“拼盘式”试卷形式不会改变
明确了理综试卷中物理、化学、生物三学科的内容比例约为 0.4∶0.36 ∶0.24,分值比例约为 120∶108 ∶72
2005年《考试说明》题例中物理学科的选择题增加了多项选择题, 选择题中包含两部分, 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命题指导思想突出探究和科学素养方面的内容
2005年最新《考试说明》解读 物理后阶段复习组织建议 (思路和方法)1.认真阅读《考试说明》明确高考的内容 和要求(主要针对教师)
2.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应引导、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3.要突出重点知识、主干内容的教学,同时兼顾次要内容的教学。在知识的建立和运用中突出系统性、突出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科知识框架体系构建,重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4.结合高考要求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物理复习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模拟考试,每个人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应该有了比较全面、比较客观的了解。确定自己的目标,找准自己应在的位置,“知己知彼”,有针对性、有计划、高效率地解决问题 *
1)学习考试说明很容易了解考查的知识范围:凡是考试说明中未列入的知识点和实验,不会出现在考试题中,这一点要坚信。
2)把握知识考查的深浅程度:由于受各种参考书的影响,一些用了许多时间去解偏题难题,复习效果并不好。因此大家在阅读考试说明时,一定要仔细领会其中含义,准确把握重点知识的深浅度。
3) 少做或不做高难度的题
4)正确理解《考试说明》中I 、Ⅱ两个层次的含义 返回1)认真审题的习惯:
分析题目,不应想当然
分析题目中隐含条件的习惯*
2)画草图帮助思考的习惯:要尽可能把题目文字尽量变成有助于思考的图形、图象,不仅有助于正确审题,而且对解答题目也会有启发
3)写已知量和设未知量的习惯、统一单位的习惯 *
4)解题时应有解题步骤和解题程序的习惯*
5)培养学生科学、规范的书写、表达的习惯, 用规范语言分析、表述物理过程的习惯 *
6)有复习过程中作标识的习惯(对疑难问题作标识,为考前复习作准备) 返回 加强审题能力训练
读懂题意
了解明显的和隐含的已知条件,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句
确定解题大方向。
返回 情境规律模型文字讨论结 果运算操 作关联决 策再现分析特点示意图高中物理解题的基本思路审题返回
如:(2004全国23)电压恒为E=12V的电源与一内阻为RV的电压表和一内阻为RA电流表串联成闭合回路。如果将一电阻R与电压表并联,则电压表的读数减小为原来的1/3 ,电流表的读数增大为原来的3倍。求电压表原来的读数 。
解: E=12V,设原电压表读数为U, 电流表 读数为I, 则 U+IRA=12
U/3+3IRA=12
返回 什么内容叫做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公式呢?
第一、你在解题过程当中,所遇到的所有字母符号要交代清楚其意义。
第二、写出就这道题本身的有效的原始方程。如,在粗糙水平面上,沿水平方向拉动一个木块,要求某一时刻的速度,或者某一阶段时间内的位移,这道题需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如果写F=Ma,是无效的,这是不给分的。F-μN=ma,这样的具体形式(所以说,在解题过程中盲目的堆积公式是不会得会的) 才是有效的原始方程。
第三、关键的物理条件,特别是遇到的一些几何条件,如:返回(2004年全国理综第24题中)
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
xy平面,在xy平面上,磁场分布在
以O为中心的一个圆形区域内。 一
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由原点O开始运动,初速度为v,方向沿x正方向。后来,粒子经过y轴上的P点,此时粒子的速度方向与y轴的夹角为300,P到O的距离为L,如图所示,不计重力的影响。求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和xy平面上磁场区域的半径R。
几何关系 R= 得5分

返回 主干知识复习举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置于匀强磁场中的闭合水平金属道轨
上金属棒的运动问题 *
课件38张PPT。专题 力和运动2001年全国卷第8题(惯性制导系统)、上海卷第8题(升降机下落)和第20题(轻绳和轻弹簧的辩析纠错题)
2002年全国卷第26题(蹦床运动)
2003年江苏卷第35题(传送带)、全国春季理综第16题(滑冰)
2004年全国理综卷Ⅰ第23题(连接体问题)、 卷Ⅱ第25题(拉桌布)、天津卷第24题(物体在水平面滑动)、卷Ⅳ第19题(猫在木板上跑动)
2005年全国理综Ⅰ第23题(人、跳蚤起跳)、卷Ⅲ第24题(斜面上弹簧与物体分离问题)
2006年全国理综Ⅰ第24题(煤块在传送带上的滑痕)、卷Ⅱ第24题(电梯内测体重)近年来高考相关内容考试情况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a.瞬时效应:使物体产生加速度F=ma
b.时间积累效应:产生冲量I=Ft,使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I=△p
c.空间积累效应:做功W=Fs,使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W=△Ek运动状态对力的影响1.弹力、摩擦力
2.洛沦兹力
3.导体棒切割磁感线所受的安培力
弹力、摩擦力、洛仑兹力 例 . 如图所示,质量为、带电量为+q的小物体,静止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粗糙挡板ab的宽度略大于小物体厚度.现给带电体一个水平向右冲量,试分析带电体所受摩擦力的情况.ab变式: 例 .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带正电电量为q的圆环,可在水平放置的粗糙细杆上自由滑动,细杆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圆环以初速度v向右运动直到处于平衡状态,则圆环克服摩擦力所的功可能为多少?
导体棒切割磁感线受的安培力    例 .如图示,竖直平面内有足够长的金属导轨,轨距0.2m,金属导体ab可在导轨上无摩擦地上下滑动,ab的电阻为0.4Ω,导轨电阻不计,导轨ab的质量为0.2g,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的磁应强度为0.2T,且磁场区域足够大,当ab导体自由下落0.4s时,突然接通电键K,则:(1)试说出K接通后,ab导体的运动情况,(2)ab导体匀速下落的速度是多少?(g取10m/s2)运动情况取决于受力情况和初始条件1.直线运动的条件
曲线运动的条件
2.卫星的变轨问题
3.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的临界条件
4.电磁感应中的动态问题 直线运动的条件 例.地面附近空间中有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已知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一个带电油滴沿着一条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直线MN运动,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①如果油滴带正电,它是从M点运动到N点;②如果油滴带正电,它是从N点运动到M点;③如果水平电场方向向右,油滴是从M点运动到N点;④如果水平电场方向向左,油滴是从M点运动到N点 A.①③正确 B.①④正确
C.②③正确 D.②④正确曲线运动的条件 例 图中实线是一簇未标明方向的由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线,虚线是某一带电粒子通过该电场区域时的运动轨迹,a、b是轨迹上的两点。若带电粒子在运动中只受电场力作用,根据此图可作出正确判断的是(??? )
A. 带电粒子所带电荷的符号;
B. 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受力方向;
C. 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速度何处较大;
D.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电势能何处较大。卫星的变轨问题 例.宇宙飞船要与轨道空间站对接,飞船为了追上轨道空间站,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能从较低轨道上加速
B.能从较高轨道上加速
C.能从同空间同一高度轨道上加速
D.无论在什么轨道上,只要加速都行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的临界条件 例. 用长L=1.6m的细绳,一端系着质量M=1kg的木块,另一端挂在固定点上.现有一颗质量m =20g的子弹以v1=500m/s的水平速度向木块中心射击,结果子弹穿出木块后以v2=100m/s的速度前进.问木块能运动到多高?(取g =10m/s2,空气阻力不计) 电磁感应中的动态问题 例.如图所示,一个U形导体框架,其宽度L=1m,框架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用α=30°.其电阻可忽略不计.设匀强磁场与U形框架的平面垂直.匀强磁场的磁感强度B=0.2T。今有一条形导体ab,其质量为m=0.5kg,有效电阻R=0.1Ω,跨接在U形框架上,并且能无摩擦地滑动,求:(g=10m/s2)
(1)由静止释放导体,导体ab下滑的最大速度vm;(2)在最大速度vm时,在ab上释放的电功率. 例.如图,弹簧一端系在墙上O点,自由伸长到B点,今将一小物体m压着弹簧,将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小物体能运动到C点静止,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素恒定。
A.物体的速度从A到B越来越大,从B到C越来越小
B.物体从A到B速度越来越小,从B到C加速度不变
C.物体从A到B先加速后减速,从B到C匀减速
D.物体在B点受合外力为零( C )典型例题— 平衡位置问题 例.如图,物体A、B用轻绳相连接挂在轻弹簧下静止不动,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当连接A、B的绳子突然断开,物体A将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则物体A的振幅为___,振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为_ _。Mg/k, Mg/m典型例题— 平衡位置问题 例. (2001年上海高考)如图所示,(1)一质量为m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1、L2的两根细线上,L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L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现将L2线剪断,求剪断瞬时物体的加速度.
变式1:(2)若将图中的细线Ll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 ?典型例题—瞬时问题 变式2:如图所示,竖直光滑杆上套有一个小球和两个弹簧,两弹簧的一端各与小球相连,另一端用销钉M、N固定于杆上,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设拨去销钉M瞬间,小球加速度a的大小为12m/s2,若不拨去销钉M而拨去销钉N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可能是:
A.22m/s2,竖直向上 B.22m/s2,竖直向下
C.2m/s2,竖直向上 D.2m/s2,竖直向下( BC)典型例题—瞬时问题 例.如图所示,一个弹簧台秤的秤盘质量和弹簧质量都不计,盘内放一个物体P处于静止,P的质量m=10kg,弹簧的劲度系数k=500N/m。现在给P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P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t=0.2s内F是变力,在0.2s以后F是恒力,g=10m/s2,则F的最小值是_____,F的最大值是______。100N,200N典型例题— 分离条件 变式1:一弹簧秤的秤盘质量m1=1.5kg,盘内放一质量为m2=10.5kg的物体P,弹簧质量不计,其劲度系数为k=800N/m,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现给P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P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最初0.2s内F是变化的,在0.2s后是恒定的,求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各是多少?(g=10m/s2)72N,168N典型例题— 分离条件 变式2.如图所示,木块A与B用一轻弹簧相连,竖直放在C板上,用手托住C板。A、B、C的质量分别为 m、2m、3m。为使C板能立刻与B分离,则手至少要对C施加向下多大的力?F至少为3mg/2典型例题— 分离条件 例.如图,在一个足够大的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相同的木块A、B中间用轻弹簧相连,在水平恒力作用下,向左一起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当撤去F后:
A.任一时刻A、B加速度的大小相等
B.A、B加速度最大的时刻一定是A、B速度相等的时刻
C.弹簧恢复原长的时刻,A、B的速度相等
D.弹簧恢复原长的时刻,A、B的速度不相等(ABD)典型例题— 临界条件典型例题— 临界问题 例.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0的光滑楔形滑块A的顶端P处,细线的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当滑块至少以加速度a= 向左运动时,小球对滑块的压力等于零,当滑块以a=2g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线中拉力T= 。 典型例题— 临界问题 变式: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着紧靠在一起的AB两物体,B的质量是A的2倍,B受到向右的恒力FB=2N,A受到的水平力FA=(9-2t)N,(t的单位是s)。从t=0开始计时,则:
A.A物体在3s末的加速度是初始时的5/11倍;
B.t>4s后,B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t=4.5s时,A物体的速度为零;
D.t>4.5s后,AB的加速度方向相反。(ABD) 例.将一个粉笔头轻轻放在以速度v=2m/s的恒定速度运行的水平传送带上后,在传送带上留下一条长度为4m的痕迹。试求粉笔头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0.05 , 1m典型例题—传送带问题 变式1:如果该传送带改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a=-1.5m/s2,并且在传送带刚开始做匀减速运动的同时,将一个粉笔头轻轻放在此传送带上,则该粉笔头在传送带上能留下一条多长的痕迹? 典型例题—传送带问题 变式2:(2006年高考题)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经典习题回顾经典习题回顾1: 38套6A第3题 将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轴上。甲、乙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间关系的函数图像如图所示。若把乙分子从r3处由静止释放,仅在分子力作用下,则乙分子从r3到r1的过程中( )
A.两分子的势能一直增大
B.两分子的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C.乙分子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
D.乙分子的动能一直增大 D经典习题回顾2:《创新设计》P14训练1一质点在某一恒力F作用下,由O点运动到A点的轨
迹如图所示,在A点时质点的速度方向与x轴方
向平行,则恒力F的方向不可能沿( )
A. +x轴方向
B. -x轴方向
C. +y轴方向
D. -y轴方向OxyPABC拓展与思考: 如图所示,在绝缘水平面上固定两个等量正电荷P、Q,在PQ连线上的M点由静止释放一带电滑块,则滑块会由静止开始一直向右运动到连线上的另一点N而静止不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滑块受到的电场力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B. 滑块的电势能一直减小
C. 滑块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可能保持不变
D. PM间距一定小于QN间距经典习题回顾3: 38套7A第6题 D静电透镜是利用静电场使电子束会聚或发散的一种装置,其中某部分静电场的分布如下图所示。虚线表示这个静电场在xoy平面内的一簇等势线,等势线形状相对于ox轴、oy轴对称。等势线的电势沿x轴正向增加,且相邻两等势线的电势差相等。一个电子经过P点(其横坐标为-x0)时,速度与ox轴平行。适当控制实验条件,使该电子通过电场区域时仅在ox轴上方运动。在通过电场区域过程中,该电子沿y方向的分速度vy随位置坐标x变化的示意图是 ( ) D经典习题回顾4: 2004年北京卷第21题经典习题回顾5——2004年北京理综卷第25题 下图是某种静电分选器的原理示意图。两个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带有等量异号电荷,形成匀强电场。分选器漏斗的出口与两板上端处于同一高度,到两板距离相等。混合在一起的a、b两种颗粒从漏斗出口下落时,a种颗粒带上正电,b种颗粒带上负电。经分选电场后,a、b两种颗粒分别落到水平传送带A、B上。
已知两板间距,板的长度,电场仅局限在平行板之间;各颗粒所带电量大小与其质量之比均为。设颗粒进入电场时的初速度为零,分选过程中
颗粒大小及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计。
要求两种颗粒离开电场区域时,不接
触到极板但有最大偏转量。重力加速
度g取10m/s2。问左右两板各带何种电
荷?两极板间的电压多大? 一航天探测器完成对月球的探测任务后,在离开月球的过程中,由静止开始沿着与月球表面成一倾斜角的直线飞行,先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探测器通过喷气而获得推动力,以下关于喷气方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探测器加速运动时,沿直线向后喷气
B.探测器加速运动时,竖直向下喷气
C.探测器匀速运动时,竖直向下喷气
D.探测器匀速运动时,不需要喷气 经典习题回顾6: 38套6A第8题 C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一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恒力F沿斜面方向拉物块A使之向上运动,求物块B刚要离开C时物块A的加速度a和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的位移d,重力加速度为g。经典习题回顾7《创新设计》P63第7题
令x1表示未加F时弹簧的压缩量,由胡克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可知:kx1=mAgsinθ ① 令x2表示B刚要离开C时弹簧的伸长量, a表示此时A的加速度,由胡克定律和牛顿定律可知: kx2=mBgsinθ ② F-mAgsinθ-kx2=mAa ③ 由②③式可得:

由题意有:d=x1+x2 ⑤
由①②⑤式可得: ⑥分析与解答:经典习题回顾8——多过程、多对象问题 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如图所示。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的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 设圆盘的质量为m,桌长为l,在桌布从圆盘下抽出的过程
中,盘的加速度为a1,有:μ1mg = ma1 ①
桌布抽出以后,盘在桌面上作匀减速运动,以a2表示加速度
的大小,有: μ2mg = ma2 ②
设盘刚离开桌布时的速度为v1,移动的距离为x1,离开桌布后
在桌面上再运动距离x2后便停下,有:
v12=2a1x1 ③ v12=2a2x2 ④
盘没有从桌面上掉下的条件是 ⑤
设桌布从盘下抽出所经历时间为t,在这段时间内桌布移动的
距离为x,有 ⑥ ⑦
而 ⑧,由以上各式解得:a≥ ⑨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绝缘长木板,静止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大小不计的带电物块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木板左端冲上木板。整个装置放在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从物块冲上木板时刻开始计时,物块和木板的v-t图象分别如图中的折线acd和bcd,a、b、c、d点的坐标分别为
(0,10)、(0,0)、(10,4)、(30,0)。
(1)物块所带电荷的种类,说明理由。
(2)物块与木板一起运动时的加速度。
(3)长木板通过的位移。
(4)物块与长木板的质量之比m/M是
多少?经典习题回顾9:38套4A第15题课件13张PPT。理综物理热点问题探究回归课本,重视基础; 考点扫描,防止遗漏; 重温错题,减少失误; 关注热点,强化重点。 一、重视选择题可考点的复习1.原子和原子核。主要考查原子能级及跃迁、核反应方程、核能的利用等。
2.光学试题。主要考查色散与折射光路的综合、光电效应方程、双缝干涉、测折射率有关的试题等。
3.热学试题。主要考查分子运动论、热力学第一、二定律、压强的计算等。
4.机械波和机械振动相关试题。主要考查波动图象的应用、单摆的周期公式及振动图象的运用、多谱勒效应和两列波叠加后的波形等。
5.运动和力的关系试题。主要考查力和速度、加速度的关系,特别要注意力和加速度关系瞬时性问题以及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问题、卫星的运动、超重和失重等。
6.物体平衡的试题。主要考查物体的受力分析及三力平衡问题。特别要会分析求解摩擦力和弹力、三力平衡问题中极值问题、用整体法求解物体的平衡问题等。
7.在复合场中运动情况的讨论。主要考查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条件。特别是根据轨迹推断受力情况要注意复习。
8.电路问题的试题。主要考查电机电路、含容电路、动态电路、故障电路的分析与判断,特别是电感、电容、二极管的特征及交流电有效值的计算,变压器不能忽视。
9.功能关系。主要考查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电场力和洛仑兹力做功的特点、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10.动量守恒的综合问题。主要考查碰撞结果的讨论、弹簧关联问题.二、重视实验题的复习
可考性较大的实验有:
1.关于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设计性实验。(考纲的说法有改变,考的可能性较大)
2.关于示波器、用干涉法测量光波的波长、电学黑盒子问题、传感器等新增实验。
3.各种仪器、仪表的读数问题。
4.与研究性学习有关的设计性实验。如测定动摩擦因数、自来水的电阻率和折射率等。
由于前几年都是考的电学实验,今年也可能考力学实验。千万不能只复习电学实验,轻视力学实验的复习。三、强化热点、重点的复习 分析近几年理综物理计算题,不难发现计算题的功能主要是突出重点知识考查,题量少,分值高!一般从解题的思维模式入手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物理学的基本思维方法。通过命题专家精心设计的试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下面列举几个可考试题供参考。
【例1】如图1所示,平板A长L=5m,质量M=5kg,放在水平桌面上,板右端与桌边相齐。在A上距右端S=3m处放一物体B(大小可忽略,即可看成质点),其质量m=2kg.已知A、B间动摩擦因数μ1=0.1,,A与桌面间和B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原来系统静止。现在在板的右端施一大小一定的水平力F持续作用在物体A上直到将A从B下抽出,且使B最后恰好停于桌的右边缘,求:
(1)物体B运动的时间是多少?
(2)力F的大小为多少?1.滑板问题有“新招”
【训练1】如图2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块长ab=0.64m的木块A,其质量mA=2.99kg,它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5,在A的上表面b端处放一质量为mB=1.0kg的小木块B,A与B的摩擦不计,它们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现有一质量为m=10g的子弹以v0=600m/s的速度从A的左端水平射入A,并经极短的时间停留在A内。问子弹射入A后,经过多长时间物体B到达A板的a端处?重力加速度g=10m/s2。
【提示】解决本题的关键是:(1)明确子弹射入A时,子弹与A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而B的速度不变而处于静止状态;(2)子弹射入A后,子弹与A一起做匀减运动,而B仍处于静止状态;(3)对计算结果能根据物理意义进行取舍。答案为t=0.4s2.电磁感应的两个推论会“再亮相” 感应电量公式和感应电流受磁场作用的安培力的冲量公式在今年的高考试题中可能“再亮相”。
【例2】光滑U型金属框架宽为L,足够长,其上放一质量为m的金属棒ab,左端连接有一电容为C的电容器和电键K,当K闭合时,给棒一个初速v0,使棒始终垂直框架并沿框架运动,如图所示。求导体棒的最终速度。3.弹簧问题可能会“卷土重来”
由于弹簧本身的特性与其相连物体构成的系统的运动状态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隐蔽性;其二是弹簧在伸缩过程中涉及的力和加速度、功和能、冲量和动量等多个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较广、深浅多变;其三是弹簧试题不仅能全方位考查考生分析物理过程,理清物理解题思路,建立正确的物理图景和知识的迁移能力,也能培养考生物理思维品质和反映考生的学习潜能。因而,弹簧试题也就成为高考命题专家每年命题的重、难、热点。 【例3】在绝缘水平面上放一质量m=2.0×10-3kg的带电滑块A,所带电荷量q=1.0×10-7C.在滑块A的左边l=0.3m处放置一个不带电的绝缘滑块B,质量M=4.0×10-3kg,B与一端连在竖直墙壁上的轻弹簧接触(不连接)且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弹簧原长S=0.05m.如图5所示,在水平面上方空间加一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4.0×105N/C,滑块A由静止释放后向左滑动并与滑块B发生碰撞,设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两滑块结合在一起共同运动并一起压缩弹簧至最短处(弹性限度内),此时弹性势能E0=3.2×10-3J,两滑块始终没有分开,两滑块的体积大小不计,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g取10m/s2.求:
(1)两滑块碰撞后刚结合在一起的共同速度v;
(2)两滑块被弹簧弹开后距竖直墙壁的最大距离s.4.液体的超重、失重可能会与高考 试题“联姻” 当液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液面是水平的。当液体做加速运动时,液体会出现超重或失重。与液体超重、失重有关的问题可能会在高考试题中出现。
【例4】把有鳔的硬骨小鱼放在盛有水和空气的密封容器里,小鱼能悬浮在水中任何位置,现把该容器固定在航天飞机的货舱内。当助推火箭点火启动,航天飞机开始竖直升空,经时间t,速度达到v,设小鱼的质量为m,在这个过程中容器里的小鱼( )
A.将被挤在容器底部或一侧。
B. 仍能悬浮在水中任何位置。
C.受到容器的压力为mv/t.
D. 受到容器的压力为.5.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运动的试题 可能“复出”
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它涉及到电学和力学知识,是综合性较强的问题。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由粒子的初速度和粒子所受的电场力两个因素决定,速度可能与电场力平行,也可能与电场力垂直。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进行简化处理方法运动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间极短,此时可将电场力视为恒力;二是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运动时间较长,此时应将电场力视为变力。 [例5].在真空中,速度v=6.4×107m/s电子束水平地射入平行金属板之间,如图8所示,极板长度L=8.0×10-2m,间距d=5.0×10-3m.两极板不带电时,电子束将沿两板板的中线通过。若在两极板加50Hz的交流电压u=Usinωt.当所加电压的最大值U超过某一值U0时,将开始出现以下现象:电子束有时能通过两极板;有时间断,不能通过。电子的电量e=1.6×10-19C,电子质量m=9.1×10-31kg.求(1)U0的大小;(2)U为何值时才能使通过的时间Δt1跟间断的时间Δt2之比为2:1?课件19张PPT。高三二轮复习试卷评讲课 实施与探索讲评课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个问题: 讲评课是高三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好讲评课对纠正错误、扬优补缺、巩固双基、规范解题、开阔思路、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有很重要的作用。一、什么时候讲? 发下试卷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更正,确实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去讲。因为学生做错了的题目并不一定不会,很可能学生看后很快就能自己解决,有的甚至在刚交上试卷后就明白怎么回事了。像这样学生通过 自己的思考、领悟就弄明白了的题日,就可不讲。 重点是抓好学生的“两备” 学生的“两备”就是学生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

多数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触,每次考试后评析试卷的第一课是最难上的,学生往往是启而不发,呼而不答,学生的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此时教师应认识到这种现象是由于学生心理的闭锁引起的。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每个学生都有衡量自身成败的标准,但这些标准尚不成熟,学生心理的自我调整能力还不强。因此,教师在讲评练习前应对一部分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帮助他们分析成功之处、失败之因,学会正确的自我肯定与否定,从而使学生重获自信、恢复进取心,切忌一味地批评。这种心理准备将助于消除学生心理的闭锁并活跃之后课堂上师生的交流。有的教师常在上课前才将试卷发下且立即讲评,这种做法是极不可取的。因为学生对练习的订正需要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讲懂远不及让他自已搞懂有效果。所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讲评前学生的自行思考和知识准备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尽早发下练习并要求学生作好准备。 二、讲什么? 调查发现有些讲评课学生收获不大,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不分轻重,面面俱到。其实试卷上大多数题目学生可自行解决,如果讲评时再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自然会厌烦,觉得是浪时间。因此,要根据课前调查精心备课,将课上的主要精力、时间集中到存在问题最突出、最主要和最想知道的问题上来。根据学生测试情况,讲解要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找出学生答题出现失误的“关节”所在,透彻分析,防止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因此备课前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对做错的题是怎么样思考的,多问几个 “为什么学生会在这道题(这类问题)上出错?”找出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上存在的问题,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的缺陷,这样讲评才会击中要害。①讲错例和错因 讲评课不能从头讲到尾面面俱到,而是应有选择、有所侧重。否则,既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又难有成效。教师在每次阅卷后讲评前都要认真检查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各题的错误率,细致诊断学生的解答,找出错误的症结,弄清哪些题目错得多,错在哪里,学生需要何种帮助等等。这样,习题讲评建立在学生强烈求知欲望上,建立在学生思维遇到阻碍的基础上,集中了学生的易错处和典型错例,切中肯綮地分析,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印象,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同时,这也大大缩短了练习讲评的周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总结失分的原因。由于细心、冷静、时间安排、解题速度、书写和规范性等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失分应要求学生减小控制并作必要的指导;对由于学习基础差、知识理解运用能力欠佳而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予以鼓励,提出要求和目标。 ②讲思路和规律 进入总复习教学必须由重视基础知识转移到综合能力训练上来。试题的综合程度、难度普遍加大。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评中不能简单地对答案或订正错误,而要指导学生进行考点分析即思考试题在考查什么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理解时有哪些注意点,该题是怎么考的,解题的突破口在哪里,什么又是最佳解题途径。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故教师在讲评时应时刻做好思鲁思维的示范,要将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解题规范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语言与板书也应力求简洁扼要。 ③讲技巧和题型 物理复习资料层出不穷,可谓题海无涯。教师对习题的精选是练习的前提,而且教师要善于将题型分类,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或教会学生进行小结归纳。物理问题中,一题多解者屡见不鲜,力的观点与能量的观点则几乎是联系和贯?穿所有知识点的两条主线。一题多解、巧解这类题都要求学生对物理规律有深刻理解,对物理情景能分析透彻、清晰,对物理知识能综合、灵活地运用。例如:等效法、对称法、整体法、守恒法、叠加法等。又如针对不同题型的应试策略和特殊解法,公式法、几何法、图象法和比例法等。讲评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贯输给学生此类技巧,日积月累就能达到提高解题速度的目的。总之,教师要强调在订正过程中应重在解法的领会,而不应停留在具体知识的得失上。 例.将一个粉笔头轻轻放在以速度v=2m/s的恒定速度运行的水平传送带上后,在传送带上留下一条长度为4m的痕迹。试求粉笔头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0.05 , 1m典型例题—传送带问题 变式1:如果该传送带改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a=-1.5m/s2,并且在传送带刚开始做匀减速运动的同时,将一个粉笔头轻轻放在此传送带上,则该粉笔头在传送带上能留下一条多长的痕迹? 典型例题—传送带问题 变式2:(2006年高考题)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④讲发散和变化 高考每年所考的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而试题不同,命题人可以随意变化题意、角度,在题设条件、问题的设问方式上推陈出新,让应试者眼花缭乱、防不胜防。高考题并不神秘,不少题型都是常见的,但很多试题源于课本却又高于课本,因为变换情境,学生很可能就会由于思维的定势造成失分,此时善于分析和应变最为关键。所以每道题按原题讲完之后,教师要把原题进行变化,同学生一起进行解题后的小结与反思。即对某知识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合理的发散。常见的有情境、迁移、应用、图象、综合等几种发散形式。如可以对原题的提问方式进行改变;对原题的结论进行衍生和扩展,由一般到特殊或由特殊到一般;也可把习题的因果关系倒置;还可把几条题目、几个过程进行组合等等。这种训练立足于基础,不刻意求?难,注重渐进、合理性,学生感到别开生面,解题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思维就被拓展开阔起来。 弹力、摩擦力、洛仑兹力 例 . 如图所示,质量为、带电量为+q的小物体,静止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粗糙挡板ab的宽度略大于小物体厚度.现给带电体一个水平向右冲量,试分析带电体所受摩擦力的情况. 例. (2001年上海高考)如图所示,(1)一质量为m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1、L2的两根细线上,L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L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现将L2线剪断,求剪断瞬时物体的加速度.
变式1:(2)若将图中的细线Ll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 ?典型例题—瞬时问题 变式: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带正电电量为q的圆环,可在水平放置的粗糙细杆上自由滑动,细杆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圆环以初速度v向右运动直到处于平衡状态,则圆环克服摩擦力所的功可能为多少?
变式2:如图所示,竖直光滑杆上套有一个小球和两个弹簧,两弹簧的一端各与小球相连,另一端用销钉M、N固定于杆上,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设拨去销钉M瞬间,小球加速度a的大小为12m/s2,若不拨去销钉M而拨去销钉N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可能是:
A.22m/s2,竖直向上 B.22m/s2,竖直向下
C.2m/s2,竖直向上 D.2m/s2,竖直向下( BC)典型例题—瞬时问题 例.如图所示,一个弹簧台秤的秤盘质量和弹簧质量都不计,盘内放一个物体P处于静止,P的质量m=10kg,弹簧的劲度系数k=500N/m。现在给P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P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t=0.2s内F是变力,在0.2s以后F是恒力,g=10m/s2,则F的最小值是_____,F的最大值是______。100N,200N典型例题— 分离条件 变式1:一弹簧秤的秤盘质量m1=1.5kg,盘内放一质量为m2=10.5kg的物体P,弹簧质量不计,其劲度系数为k=800N/m,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现给P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P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最初0.2s内F是变化的,在0.2s后是恒定的,求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各是多少?(g=10m/s2)72N,168N典型例题— 分离条件三、怎么讲? 教师讲评应突出重点,重在指导。而不是重复、重演一遍,不能以题论题,不要只按题号顺序讲评,而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试卷上涉及到的物理情景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对试卷上的同一类问题有一个完整感,这样有利于学生总结提高。具体可按3种方式归类:a按知识点归类,就是把试卷上同一知识点的题目归在一起进行分析讲评。这类归类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可选择重点知识、典型题进行分析讲评。b按解题方法归类,即把试卷中涉及同一解题方法、技巧的题归类到一起进行分析。c按答卷中出现的错误类型进行归类。讲评时,教师要透过题中物理情景的表面现象,抓住物理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发散式讲解。一般可从3个方面进行发散引导:a对物理解题思路发散——“一题多解”。b对物理情景发散——“一题多联”。c对物理问题发散——“一题多变”。 四、讲后怎么办? 讲评后,让学生更正试卷。并作好答错原因的分析和说明,或者教师及时根据讲评情况,再精心设计一份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重做教师的重改。对教师来说,这也是一个反思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进度和方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