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想和做》练习测试
一 基础知识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滔滔________ 埋头________ 成年________ ________取巧
2.选词填空:
能够苦干________是好的,________只顾埋着头,不肯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________并不值得赞美。
(号然、固然、但是、如果、其实,所以)
________ 什么人,________他怎样忙,________抽点功夫来想一想。
(无论,应该,不管,必须)
3.对加粗的字解释有误的一组
[ ]
A.投机取巧(时机) 埋头苦干(低着头)
B.滔滔不绝(断) 成年累月(积累)
C.依葫芦画瓢(依照、按照) 劳而无功(成效)
D.执迷不悟(坚持) 不毛之地(草木)
4.下面标题能表明文章中心论点的是
[ ]
A.《纪念白求恩》
B.《想和做》
C.《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D.《从三到万》
5.细读课文,选出文章分析议论的重点
[ ]
A.重在做 B.重在想
C.重在做和想
6.下列引号中表引用的一句是
[ ]
A.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实并不算什么道理。
B.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
C.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
D.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死做”。
7.下面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的是
[ ]
A.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
B.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山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C.菜园里总有几种蔬菜竞绿争肥。
D.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
8.对偶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以“桃李春风一杯酒”为上句,与其构成对偶的一句是
[ ]
A.绿柳宜做两家春 B.疾如万骑千里来
C.江湖夜雨十年灯 D.江至浔阳九派分
9.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是
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 ]
A.,,,。,。。 B.,。;。,,。
C.,,,;,。。 D.,。,;,。。
二 阅读理解
(Ⅰ)
这里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拉磨的牛成年累月地在鞭子下绕着石磨转,永远不会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这样想的只有人。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已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提高效率的方法。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________文化能够不断地进步。要不,今天的人类就只能像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了。
1.《想和做》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当代________家,________学家。
2.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 ]
A.而且 B.所以
C.但是 D.然而
3.给下边带粗字注音
4.文中“这样想”指代的是________。
5.文中有一比喻,请用“________”标出,并指出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
A.摆事实
B.讲道理
C.既摆事实又讲道理
7.用“ ”线在段中划出中心句。
(Ⅱ)
①在学校里,有些同学很“用功”,可是不会用思想。②他们学习语文,就硬读课文。③因为只读不想,同一个语言文字上的道理,在这一课里老师讲明白了,出现在别一课里,他们又不理解了。④他们学习数学,就硬记公式。⑤因为只记不想,用这个公式算出了一道题,碰到同类的第二道题就又不会算了。⑥从旧经验里得到的道理,不能应用在新事物上,这就是不会用思想的缘故。⑦另外也有些同学,他们能想出些省力的有效的方法,拿来记住动植物的分类,弄清历史的年代。⑧我们固然不赞成为了应付考试想出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但是我们承认,在学习各种功课和训练记忆力上,是可以有一些比较省力的有效的方法的。⑨这些方法也得从学习的经验中取得。⑩假如只是埋头苦读,不动脑筋想一想,那就得不到。(11)除了学习功课以外,做种种课外活动,也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12)例如开会,演说,办壁报,组织班会和学术团体,这些实际的行动,如果光凭一腔热情,埋头苦干,不根据已有的成绩和经验,想想怎样才能把这些事情做得更好,更有效果,那么,结果常常会劳而无功。
1.将这段文字划分为三个层次,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
2.“这就是不会用思想的缘故”句中的“这”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硬读课文”中“硬”的正确义项是
[ ]
A.刚强 B.勉强
C.死 D.能力强
4.这段文字除了摆事实讲道理外,还运用了________的论证方法。
5.本语段对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要一面做,一面想。
B.想和做是分不开的。
C.做,要靠想来指导。
D.想,要靠做来证明。
6.用两个成语概括语段中两种人学习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
7.“除了学习功课以外,做种种课外活动,也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主语是
[ ]
A.课外活动 B.学习功课
C.做种种课外活动 D.学习
8.文中举了学习语文和学习数学的例子,这两个例子论证论点的角度是
[ ]
A.都是从正面论证
B.前者从正面论证,后者从反面论证
C.都是从反面论证
D.前者从反面论证,后者从正面论证
(Ⅲ)
富门寒教与寒门富教
当今家庭,绝大多数只有一个小孩,所以,孩子们都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对其教育也越来越科学。“富门寒教”就是一种极有意义的教育方法。
“富门寒教”古已有之,陆游“从来简俭作家风”,王安石告诫子女“家衰离不开一个奢字,人败离不开一个逸字”,堪称“寒教”典范。这种家教常为今人所推崇,香港亿万富翁包玉刚、李嘉诚等,深知“千金难买幼时艰”的道理,有意让孩子们远离富贵自食其力,所以他们的子女个个事业有成。现在的许多学校,常请革命老前辈给学生讲革命传统,让学生们了解上一代人的艰辛,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从而让孩子们明白,从小在蜜罐里泡大的人,是没多大毅力和恒心的,只有泡一泡苦水,才会拥有终身受用的精神财富。
然而,与“富门寒教”形式鲜明对比的是“寒门富教”。应该说现在大多数家庭还称不上“富门”,却有相当多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抱着“苦了什么也别苦了孩子”的心态,对孩子大施“富教”。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尚且不说,衣服要穿名牌的,零食要吃进口的,学习用具要买高档的,兜里的零用钱不断,桌上的好菜独享……处处养尊处优,时时唯我独尊。父母自己勒紧裤带过日子,却让孩子的“消费意识”大大超前。然而,遗憾的是,“寒门富教”的结果并没有让孩子的德、智、体方面“富”起来,这样的“富教”实质上是“害教”。
因此,不管是“富门”还是“寒门”,都要让孩子少享点现在的福多吃点苦头。一个孩子只有从小________,长大后才能________。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用4个字概括)。文中能揭示“寒教”内涵的一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出下边词语的含义。
①富门寒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寒门富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王安石的事例证明了文中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填写文章最后一句的空格,使它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为全文得出一个结论。
一个孩子只有从小________________,长大才能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不然 苦干 累月 投机
2.固然,但是,其实。无论,不管,应该。
3.B 4.C 5.C 6.B
7.C 8.C 9.D
(二)
(Ⅰ)
1.胡绳,哲学家、历史学家。
2.B
3.zhu4n zhu4n sh7ng x!ng
4.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5.“这里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作用:突出只做不想的危害。
6.C 7.略
(Ⅱ)
1.B
2.代②③④⑤⑥句中的内容。
3.C
4.对比论证
5.B
6.事倍功半 事半功倍
7.C 8.C
(Ⅲ)
1.提倡“寒教”(必须扣“寒教”二字) “让孩子少享点现在的福多吃点苦头”。
2.①家富了,仍要子女吃苦(“富贵人家”,“自立”、“节俭”皆可)。②家还穷,却让孩子享福(或“养尊处优”等)。
3.“富门寒教”古已有之。
4.前空应扣位“寒教”的意思表述,后空应与前句构成条件关系,且语意通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