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三 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课件(54张ppt)+测试+教案(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 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课件(54张ppt)+测试+教案(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5-15 19:57:07

文档简介

课件54张PPT。岳麓版必修三孙中山与宋庆龄岳麓版必修三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岳麓版必修三一、三民主义的背景聚焦20世纪的世界潮流背景篇岳麓版必修三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893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制成四轮汽车,近代汽车工业兴起。
1900年,全世界石油产量达到2000万吨。材料反映的世界潮流是?工业化◎ 聚焦20世纪初的世界潮流
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确立共和政体。反映的世界潮流是?
民主化◎ 聚焦20世纪初的世界潮流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兴起◎ 聚焦20世纪初的世界潮流反映的世界潮流是?民族独立诗中描绘的是一个怎样的中国?春愁难谴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北上联军八国众,
把我江山又赠送。
白鬼西来做警钟,
汉人惊破奴才梦。◎ 聚焦20世纪初的中国自然经济民资经济外资企业20世纪初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 自然经济占主导◎ 聚焦20世纪初的中国 封建专制 民族危机◎ 聚焦20世纪初的中国康有为、梁启超林则徐、魏源曾国藩、李鸿章 材料二: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 ,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材料一:鸦片战争以来先进中国人救国的探索主张及其实践的结局如何?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但仍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据统计,1900年以前的三十余年间,资本1万元以上的民族工矿业有150多家,资本总额5000余万元;1901至1911年间,全国新设立厂矿320多家,资本总额1亿余元,是以前30多年的两倍多。这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的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成长起来。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渊源: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
②中国的传统思想(大同思想)
③进化论单税社会主义马克思《资本论》△阅读课本P93第2—5自然段,想一想:三民主义有哪
些思想来源?多元并且在民
主革命实践中
不断融铸创新一、三民主义的背景:混血儿一、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①经济:
②政治:
③思想:
④历史:
⑤理论来源:
甲午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各种救国主张都以失败而告终A.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
B.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启迪。
C.进化论、 “?单税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
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
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
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2.含义:1.提出:同盟会纲领→三民主义(1905年)二、三民主义的内容内容篇材料一 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材料二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请思考:民族革命的矛头指向谁?探究一、三民主义的内容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材料一 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
材料二 推翻清政府后,是要结束千年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断不容重建以汉人为君主的新王朝。请思考:政治革命的任务是什么?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材料一:因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二: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请思考:社会革命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  材料三:……所最信的是核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现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两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属国家。 通过核定地价,逐步限制和削弱地主,实现土地国有,以平均地权。依据材料三思考:孙中山认为如何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  探究二、三民主义的评价 1911年10月11日,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成立了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
孙中山为了用法律形式把民主共和制度确立起来和防止袁世凯集权专制,于1912 年3月11日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沿途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呼。
晚上,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1月3日,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评价:进步性(1)性质: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2)进步性:①集中代表——
②反映了——
③推动了——
④建立起——
⑤制定颁发了—— 材料一: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
——《中国同盟会对外宣言》材料二: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缺乏明确的反帝纲领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请思考: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评价:局限性
说来说去,我们还是得不到土地呀!没有了清政府,还有操纵者!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关我们啥事!民族: 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
民生: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民权:没有规定民众的基本权利有人说:三民主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民国初年那些灰暗的记忆:
1912-03袁世凯担任民国总统
1913-03,宋教仁案
二次革命(失败)
1915年底袁世凯复辟帝制
护国运动
1917年张勋辫子军入京复辟
两次护法运动(失败)……那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又看到了什么呢? 有缺陷的理论即使取得初步的成功,但也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革命需要新的理论指导!拿什么拯救你袁世凯窃取政权后,中国出现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政治局面。 材料一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
材料二 ……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农民、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看材料,孙中山为挽救革命决定依靠哪些新力量?三、三民主义的发展内容篇 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
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重
新解释为革命的新“三民主义”三、三民主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三大会址 材料一 因为我汉人有政权才是有国,假如政权被不同族的人所把持,那就虽是有国,却已经不是我汉人的国了。我们想一想,现在国在那里?政权在那里?我们已经成了亡国之民了! ——1906.12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 “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是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
——1924年孙中山《国民革命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的演说新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与旧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有
什么质的发展?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民族主义合作探究: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 材料一 “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民族革命
实行以后,现在的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尽,却是还有那恶劣
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
主立宪政体”。
——1906.12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大会的演说 材料二 “须给人民选举权、罢官权、创制权、复决权四大
直接民权,给政府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考选权、纠察权,
实行五权宪法。这样,人民可通过四大直接民权管理政府……政
府可通过五权宪法治理国家,为人民做事”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的演讲 新三民主义之民权主义与旧三民主义之民权主义有什么质
的发展?新三民主义:扩大民主范围;明确民主权力民权主义 材料一 “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大凡文明进步,地价日涨。……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两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是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大有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端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
——1906.12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大会的演说 材料二 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农民之缺乏田地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工人之失业者, 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
——1924.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新三民主义之民生主义与旧三民主义之民生主义有什么质
的发展?新三民主义提出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维护工农利益民生主义明确反帝民族平等扩大民主范围、明确民主权力维护工农利益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1.性质:都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2.目标:都将民族民权民生相结合,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3.作用: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同:异1.内容新:增加反帝;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生活状况2.思想新:贯彻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3.作用新:推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黄埔军校旧址北伐战争②实现了国共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①新三民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政治纲领,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③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新三民主义的作用1895年 创立兴中会,投身民主革命1905年 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1911年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1913年 发动二次革命,捍卫共和制度
1912年 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1924年 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形成新三民主义,实现国共合作那些年,他们一起追逐过的梦想——中国民主革命
先行者孙中山四、孙中山先生的贡献感悟篇徐永昌接受日军受降开国大典中山陵中国的植树节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责任坚守创新爱国 1、 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  )
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
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
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
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
训练巩固解析 从题干中反映孙中山非常关注俄国十月革命,“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可判定C项的正确性;A项时间与题干不一致,是在20年代;B项说法错误,俄国人的路是社会主义,而孙中山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D项说法错,1918年还没有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
答案 C
2、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 (  )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解析 题干强调的是“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民权主义、民族主义和三大政策都不能成为当今世界最紧要问题,应为民生问题,故答案选B项。
答案 B
3、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  )
A.武装夺取政权 B.走十月革命道路
C.建立责任内阁 D.实行新三民主义解析 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人,一贯采用革命方式武装夺权,领导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十月革命性质不同,故排除A、B两项;责任内阁1912年建立,与题干不符;1924年,孙中山在吸取旧三民主义缺陷基础上,提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故“这个办法”,指新三民主义,答案选D项。
答案 D
4.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思想的异同。(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14分)【答案】(1)异:王韬主张君民共治,效仿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主张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效仿美国实行共和制。同: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
(2)有一定联系,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有本质差异: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祝大家心情愉快!谢谢观看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课标领会:
⑴掌握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并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对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作用作出客观的评价。21·世纪*教育网
⑵说出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概述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3)对新旧三民主义进行对比,认识新三民主义在国共合作和第一次国民大革命中的历史作用。
【史观引领】
多元史观评价辛亥革命
1、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
2、从现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一次深刻的现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济、思想文化现代化。孙中山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
(1)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结束的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时代的结束,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迈出了中国政治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是政治体制现代化的重大突破。
(2)经济上,临时政府的经济法令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短短几年内有了显著增长,实业救国成为历史潮流。
(3)法制上,颁布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临时约法》,确立主权在民、国民的自由权利、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责任内阁制等,具有反对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www-2-1-cnjy-com
(4)思想上,把西方资本主义学说中国化为三民主义,并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1*cnjy*com
(5)文化教育上,理性化和科学化有了发展。
(6)社会生活上,自由、平等、友爱的风气兴起。
3、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首先是亚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已紧密地相联。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放眼看世界的伟大智者。
4、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表现尤为突出。
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变化,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果;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物质文明也取得重大成果。21*cnjy*com
总之,辛亥革命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孙中山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是一个在不断充实和发展过程,深化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掌握它们之间的差异,了解其在理论内容上的变化,掌握这种变化对后来中国革命发生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结合“知易行难”说和三民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来加深理解,认识到思想理论成果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能指导社会实践。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的学习,学习伟人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和为革命事业不断求索创新的精神。通过了解三民主义理论内容的形成与发展,认识到革命理论需要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的规律。
重点: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在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历史作用;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理解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和联系,认识新三民主义的新发展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图片:
师引导:以下三个女人深刻影响了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他们分别是谁呢?

《宋家皇朝》剧照 宋氏三姐妹
师:她们的丈夫——宋美龄和蒋介石,宋霭龄和孔祥熙,宋庆龄和孙中山。

孙中山与宋庆龄
师解说:今天的主人公即将闪亮登场,他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中山陵孙中山像
一、三民主义的背景
展示图片:孙中山语录
师引导:当时的世界局势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聚焦20世纪初的世界潮流。
合作探究:
材料一: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893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制成四轮汽车,近代汽车工业兴起。
1900年,全世界石油产量达到2000万吨。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确立共和政体。
材料三:
20世纪初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师:上述材料反映当时世界的趋势是?
生:(讨论后回答)工业化、民主化、民族独立。
师:但是当时的中国状况如何呢?展示诗作——
春愁难谴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北上联军八国众,
把我江山又赠送。
白鬼西来做警钟,
汉人惊破奴才梦。
师:诗中描绘的是一个怎样的中国?
生:民族危机、腐败、落后… …
展示材料:以下材料体现了中国的社会状况如何?
20世纪初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
生:自然经济占主导。
慈禧太后
生:封建专制。
时局图
生:民族危机。
师:在此之前,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拯救中国的呢?展示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 ,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2-1-c-n-j-y
师总结:无论是林则徐和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还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以及康梁的“君主立宪”都宣告失败了。而孙中山改良的主张也未受采纳。当时的中国经济领域发生了怎样重大的变化呢?
展示材料: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但仍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据统计,1900年以前的三十余年间,资本1万元以上的民族工矿业有150多家,资本总额5000余万元;1901至1911年间,全国新设立厂矿320多家,资本总额1亿余元,是以前30多年的两倍多。这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的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成长起来。
生: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师:因此孙中山的思想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由改良转向革命。
△阅读课本P93第2—5自然段,想一想:三民主义有哪
些思想来源?
投影总结三民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
思想渊源:(混血儿)
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
②中国的传统思想(大同思想)
③进化论单税社会主义马克思《资本论》。
投影总结: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①经济:甲午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②政治: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
③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④历史:各种救国主张都以失败而告终
⑤理论来源:A.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
B.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启迪;
C.进化论、 “?单税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
二、三民主义的内容
师: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是何时提出的呢?
《民报》发刊词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
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
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
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来源:21cnj*y.co*m】
师: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三民主义,该思想是由同盟会纲领发展而来。展示资料——
同盟会纲领
三民主义
具体主张
革命理想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暴力推翻清王朝
独立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政治革命)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主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社会革命)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
富强
探究一:三民主义的内容
材料一 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材料二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请思考:民族革命的矛头指向谁?
生: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材料一 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
材料二 推翻清政府后,是要结束千年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断不容重建以汉人为君主的新王朝。
请思考:政治革命的任务是什么?
生: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                         
材料一:因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二: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
请思考:社会革命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  
探究二、三民主义的评价
展示材料:评价:三民主义的进步性

请根据材料总结三民主义的进步性:
(1)性质: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
(2)进步性:
①集中代表——
②反映了——
③推动了——
④建立起——
⑤制定颁发了——
展示材料:评价: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材料一: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
——《中国同盟会对外宣言》
材料二: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请思考: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1、缺乏明确的反帝纲领。
2、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反映辛亥革命的漫画
师:有人说:三民主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请从漫画中总结各个阶层的态度,说明三民主义的局限性。www.21-cn-jy.com
生:民族: 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
民生: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民权:没有规定民众的基本权利。
顺势展示材料:
民国初年那些灰暗的记忆:
1912,袁世凯担任民国总统
1913,宋教仁案
二次革命(失败)
1915年底袁世凯复辟帝制
护国运动
1917年张勋辫子军入京复辟
两次护法运动(失败)……
师:那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又看到了什么呢?
生:袁世凯窃取政权后,中国出现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政治局面。
师:有缺陷的理论即使取得初步的成功,但也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革命需要新的理论指导!
三、三民主义的发展
展示材料:
材料一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21cnjy.com
材料二 ……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农民、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师:看材料,孙中山为挽救革命决定依靠哪些新力量?
生:苏俄为代表的共产国际、中国工人和农民阶级。
展示材料:
  
国民党一大会址 孙中山手书 中共三大会址
学生依据材料总结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合作探究: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
民族主义
材料一 因为我汉人有政权才是有国,假如政权被不同族的人所把持,那就虽是有国,却已经不是我汉人的国了。我们想一想,现在国在那里?政权在那里?我们已经成了亡国之民了! 【出处:21教育名师】
——1906.12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 “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是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
——1924年孙中山《国民革命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的演说
师:新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与旧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有
什么质的发展?
生: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
民权主义
材料一 “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现在的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尽,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1906.12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大会的演说
材料二 “须给人民选举权、罢官权、创制权、复决权四大直接民权,给政府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考选权、纠察权,实行五权宪法。这样,人民可通过四大直接民权管理政府……政府可通过五权宪法治理国家,为人民做事”【版权所有:21教育】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的演讲
师:新三民主义之民权主义与旧三民主义之民权主义有什么质的发展?
生:新三民主义:扩大民主范围;明确民主权力。
民生主义
材料一 “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大凡文明进步,地价日涨。……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两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是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大有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端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906.12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大会的演说
材料二 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农民之缺乏田地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工人之失业者, 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
——1924.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师:新三民主义之民生主义与旧三民主义之民生主义有什么质的发展?
生:新三民主义提出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维护工农利益。
展示表格:对比新旧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
具体内容
发展
民族主义
暴力推翻清政府
反对帝国主义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增加反帝要求
民权主义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普遍平等的民权
政治机构民主化
?扩大民主范围、明确民主权力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耕者有其田
维护工农利益
知识链接: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
同:
1.性质:都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2.目标:都将民族民权民生相结合,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3.作用: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异:
1.内容新:增加反帝;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生活状况。
2.思想新:贯彻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3.作用新:推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师:新三民主义产生了何种影响?
小组讨论
 
黄埔军校旧址 北伐战争
(讨论后总结)新三民主义的作用:
①新三民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政治纲领,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②实现了国共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③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

四、孙中山先生的贡献
师:孙中山一生都做过哪些大事呢?
展示材料——那些年,他们一起追逐过的梦想:
1895年 创立兴中会,投身民主革命
1905年 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1911年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1912年 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1913年 发动二次革命,捍卫共和制度
1924年 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形成新三民主义,实现国共合作
… …
师:虽然孙中山先生在大革命还未完成之时就逝世了,但是中国革命依然后继有人,他们继续肩负起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使命,实现振兴中华的梦想。21教育网
 
徐永昌接受日军受降
师:1945年,中国实现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实现了民族独立。

开国大典
师: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年屈辱史在此终结。

师:而现在,我们正处于历史的新起点,共同奋斗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之上。当下,依然有很多人举行各种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活动。
  
孙中山遗嘱 中山陵
 
中国的植树节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925年3月12日)
师:那么,孙中山先生又留给了我们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呢?

师:老师认为,首先是责任,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有了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忧国忧民的情怀;然后是坚守,无论是晚清的黑暗统治,还是民国初年的风风雨雨,孙中山先生都义无反顾地坚持战斗,恪守三民主义;最后是创新,三民主义思想是融合古今中为的思想精华,新三民主义更是顺应时代潮流的理论更新,为中国革命注入了新鲜血液。而这一切思想都围绕着一个核心,那就是爱国,最后,希望大家把孙中山先生的这份爱国之发扬光大,继续传承下去,成为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人!21·cn·jy·com
设计小贴士:情感升华,用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彰显历史的教育意义。
【反思应对】
本教案的亮点
教案的设计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元史料,加强史料探究,并突出了史观引领,练习适当,教学效果较好。
教案使用后的建议:
在探究时,应将重点放新旧在三民主义的对比和影响上,具体讲课过程中,课适当做取舍,有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直接说出,不用做过多的讲述。2·1·c·n·j·y
推荐网络资源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学科网、21世纪教育网等。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评测练习》
一、自主建构 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时间
代表
阶级
派别
主张
实践及结果
总结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19世纪60~90年代
19世纪90年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15年
二、练习反馈
1、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 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
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 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
解析:从题干中反映孙中山非常关注俄国十月革命,“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可判定C项的正确性;A项时间与题干不一致,是在20年代;B项说法错误,俄国人的路是社会主义,而孙中山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D项说法错,1918年还没有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
答案:C
2、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 (  )21教育网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民权主义、民族主义和三大政策都不能成为当今世界最紧要问题,应为民生问题,故答案选B项。21cnjy.com
答案:B
3、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  )2·1·c·n·j·y
A.武装夺取政权 B.走十月革命道路
C.建立责任内阁 D.实行新三民主义
解析: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人,一贯采用革命方式武装夺权,领导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十月革命性质不同,故排除A、B两项;责任内阁1912年建立,与题干不符;1924年,孙中山在吸取旧三民主义缺陷基础上,提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故“这个办法”,指新三民主义,答案选D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
4.(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思想的异同。(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14分)
【答案】(1)异:王韬主张君民共治,效仿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主张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效仿美国实行共和制。同: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21·cn·jy·com
(2)有一定联系,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有本质差异: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