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白天与黑夜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
【教学目标】
1.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以回答和解决有关昼夜交替成因的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能力。21·cn·jy·com
2.指导学生通过研究昼夜的变化,认识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传形成的;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喜欢大胆猜想,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科学是不断发展的。21*cnjy*com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教学难点: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学具】
地球仪、手电筒、不同标志、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张照片请大家欣赏,然后说说这两张照片的不同。(出示课件:白天鸟巢图 夜晚鸟巢图)21*cnjy*com
2.教师与学生谈话交流:你发现这两张照片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这两张照片最大的不同是时间的不同,一个是白天,一个是黑夜。
3.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正像同学们看到的这样,每天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整个大地,万物都清楚的展现在我们眼前;而当傍晚太阳渐渐西沉,夜幕悄悄降临时,我们又陷入了黑夜,如此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的交替过程我们称为昼夜交替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出示课题)板书课题(14.白天与黑夜)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一)筛选研究问题。
1.谈话:关于白天和黑夜的现象,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交流预设:白天与黑夜是怎样形成的?白天与黑夜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谈话: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地球上不断地出现白天和黑夜,老师和同学们一样,也存在这样的困惑:白天和黑夜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想一下,白天黑夜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3.学生汇报交流:和地球有关;和太阳有关……
4.教师小结:看来我们都知道,白天黑夜的形成差不多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地球,一个是太阳。
(二)确立研究方法。
1.谈话:可是!我们要在研究室里做实验,不可能把太阳搬下来,也不可能把地球搬上来吧,那怎么办呢?找不到这些材料,我们怎么来做这个探究实验呢?
2.学生讨论后汇报:我们可以用手电筒当作太阳,也可以用灯泡当作太阳,用圆球当作地球,用地球仪当作地球……
补充:看来我们大家都有一个想象思维,像这种有关在科学实验室中拿不下来的东西,比如:太阳、月亮不可能拿到实验室里来研究,我们就用其他的方式替代它进行实验,但替代这个东西,必须要满足你所需要研究这个物体的一些性质,我们把这种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三)探寻研究材料
4.提出疑问:刚才同学们说,用地球仪替代地球,那如果说现场没有地球仪,就用圆球,老师这儿准备了三个球:(出示课件:三球图)
一个是实心球,一个是透明球,一个是发光球,此时你会选择哪种球,并说明原因。
5.学生交流预设:如果选择透明球,太阳光照到外面也会照到对面,也就没有白天黑夜的区别了;如果选择发光球,它本身会发光,太阳光再照上它就会出现四面八方都发光,就不会存在白天黑夜了……【来源:21cnj*y.co*m】
6.教师小结:这就要求同学们明确我们的地球是一个实心球,既不发光,也不透明。我们已经解决了实验材料的问题,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就课前老师准备的小地球仪、手电筒等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做模拟实验吧!
(四)学生分组活动,合作探究。
活动一:探究昼夜形成的原因
1.小组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2.做实验时,同学们分工做好实验过程的记录,实验现象的记录,填在实验记录单上。
模拟实验记录单
1、实验过程
2、实验现象
3、实验结论
由这些现象我发现:
……
……
3.小组代表边模拟边汇报:用手电筒一直照着地球仪,然后将地球仪自西向东转,然后观察各个国家的受光状况……(其它小组成员补充,教师适时评价)
4.提出疑问一:地球上有这么多个国家,这么多的海洋区,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观察呢?
5.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时板书:
实验步骤 一、选择一个观察点作为实验点
6.提出疑问二:刚才同学们都在说是我们的地球在转,可是我想问如果太阳围绕地球转为什么不行呢?到底是哪个在转呢?(地球)www-2-1-cnjy-com
7.以故事的形式解说“地心说”和“日心说”:
是呀,我们小时候就从家人口中得知,我们的地球在自转,而太阳没有动,但在几千年前有这样一个学说,那就是“地心说”。【出处:21教育名师】
出示“地心说”图。
以前,没有发达的技术,发达的仪器,只好靠感觉,他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认为应该是地球不动,太阳在转,于是就提出了“地心说”,当时最顶级的权威都觉得是这样的,所以这个理论统治了一千多年,直到有一个人的出现打破了这个理论,那就是哥白尼。当时哥白尼对天文也很感兴趣,于是就大胆的来了一个假设:地球在动,太阳不动,那么其他时间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呢,他用了30年的时间来研究这个猜测,他越研究越发现他的这个猜测是对的,于是就大胆的提出了“日心说”。www.21-cn-jy.com
课件出示“日心说”。
他觉得太阳是整个宇宙的中心,其它的星球围绕它转,但是哥白尼不敢把它宣传出来,因为当时人们都相信了“地心说”,直到他死的那天,他的《天体运动》这本书才得以发行,但在这个过程中,权威性的人物伽利略等人都是拥护他的,想想看,如果没有前面这些所谓的权威,那么有可能把这个学说提出来吗,也就是说,你们现在学的科学知识也不一定完全正确,因为科学在进步,希望将来你们去发现。这个问题解决了,是地球在自转!【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提出疑问三:同学们都说地球是自西向东转,那为什么你不考虑地球是自东向西转?这就要用我们的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21·世纪*教育网
9.小组动手实验:
10.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模拟,以中国为观察点,从东向西转,你看到的太阳是从哪边升起;(西)从西向东转,你看到的太阳从哪边升起。(东)
也就是说我们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来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板书:二、地球自西向东转
提出问题四:刚才同学们做实验时。老师发现有的同学从侧面照的,有的从上面照的,到底怎么照呢?
12.小组动手实验:
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模拟实验,应该从侧面照,如果从上面照,上面一直是白天,下面一直是黑夜,不符合我们的现实,所以在照射时应从侧面照射。 板书:三、从侧面照射地球仪【版权所有:21教育】
14.教师小结:我们通过努力把我们的实验步骤给完善了,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步骤模拟昼夜的变化。
(1)小组动手模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2)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三.汇报交流,深化认识
活动二:探究昼夜交替的原因
3.谈话:这就是一个完整的白天黑夜的表述。那么研究了白天黑夜的形成好像已经完成任务了,可是我们说探究就像挖井,只有深入,才能见到真知,所以我们继续通过模拟实验进行研究。关于地球的白天黑夜老师设计了几个问题,如果解决了这几个问题,相信我们就找到了真知。21cnjy.com
4.解决第一个问题:
(1)出示课件:北京和东京谁先迎接日出,谁先进入黑夜。
(2)小组实验:(教师分发北京和东京的标志)
(3)小组汇报交流:
(4)教师模拟示范并总结板书: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5.解决第二个问题:
(1)出示课件:当北京是中午12点的时候,哪个国家处于夜晚。
(2)小组实验:(教师提醒:中午12点就是白天的正中间,实验时要注意太阳光正对北京。)
(3)小组汇报交流:(每个小组汇报一个城市)
(4)教师小结:当我们北京处于中午12点时,还有这么多的国家处于夜晚,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白天黑夜的形成就没有这种昼夜差别。2-1-c-n-j-y
板书:昼夜交替产生时差
6.解决第三个问题:
(1)出示课件:当北京从看到日出到迎接下一个日出需要多长时间。
(2)小组实验:
(3)小组汇报交流:
(4)教师模拟示范并小结:当北京从看到日出到迎接下一个日出正好地球自转了一圈,也就是昼夜交替了一次,也就是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
板书: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谈话:同学们结合实验验证,以及对事实资料的分析,你有哪些收获呢?
2,交流收获:
3.播放昼夜交替的解释视频
4.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学习,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明白了许多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仅要学科学还要用科学,用科学的视角来看大自然,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神奇的发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也较抽象,但通过模拟实验的形式把它形象化、可视化、易懂化使学生可操作化,效果较好。
(2)课上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与讨论交流中,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并自主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切实以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出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按照探究活动的步骤进行探究活动,使学生能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
(3)在教学过程中,应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胆放手让学生质疑释疑,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使用建议:
在教学本课时,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敢于实验,勇于说出自己的观点,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学生一定会还给你一个惊喜。21教育网
3.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从教学中感知大自然的神奇,是否真正在生活中不仅能做到学科学,更重要的是用科学,用科学的视角来看大自然呢!2·1·c·n·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