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昼夜与生物
【教 材】六年制――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能用图表记录由于昼夜交替的影响,动、植物和人的变化情况;会描述生物每天在行为或特征方面的变化,如夜行性动物的行为、植物开花情况的变化;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动、植物随昼夜变化的行为特点。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观察动植物和人的昼夜行为变化,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行为产生的影响。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秒表、体温计的使用。
案例背景分析: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教科书对本课没有安排专门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随着整个单元的整体设计而开展,但是它设计了两幅漂亮盛开的牵牛花与夜来香作为导题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上的不同。
本课的准备以观察为主:观察植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观察、记录夜行性动物的活动规律;记录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测试、记录自己一天中身体活动变化的各项数据。
拓展活动中提示了两个建议性活动内容:了解人体生物钟内容,想办法测试自己的活动规律;分析蜜蜂白天活动对人类和植物的积极作用。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产生的新问题恰好可以做为拓展活动的主题。因此,我将本课的拓展活动内容定为:“在父母的帮助下,根据生物钟的原理,测试自己的活动规律。使学生们学以致用。”让学生将课堂探究继续进行下去。
教学过程描述:
课前谈话:
同学们,喜欢科学课吗?
(学生自由汇报)
能说说为什么喜欢科学课吗?
(学生谈自己的理由)
要想学好科学,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小结:同学们的思想很活跃,科学来源于生活。看来,同学们都是小小的科学家。这更是学好科学的关键和基础。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研究,注意做好实验,你就会发现许多问题,揭开许多的科学秘密。
【课前与学生交流学好科学的方法很重要,可以以此为引子,便于在课堂中引出“昼夜与生物”的探究主题,使学生意识到探究的源泉来自于生活。】
一、以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出本课探究学习的主题
1.引入新课。
(结合同学们生活中的一些奇特而又常见的现象引入)同学们,到了晚上你为什么会睡觉?早上即使没有人叫你,你也会按时醒来?出示投影:“夜来香傍晚时花朵都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影响着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
(学生自由猜想、交流、汇报)
由此引入新课:《昼夜与生物》
2.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同学们,人生命的四大特征包括脉搏、呼吸、体温、血压。在一天中,你的这四个特征会有变化吗?
如果有,在各个阶段是如何变化的?
让同学们可以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猜一猜。
【因为学生中有细心的,也有不注意观察的。因此让同学们凭自己的经验说说,没有经验的同学可以凭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猜测。】2·1·c·n·j·y
在人的一天中,脉搏、呼吸、体温、血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简单汇报)
看来,同学们各有各的想法。下面,老师给你们提供一张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什么?
(教师为每个同学发一张记录表,内容如下)
身体的活动情况
时间
我的预测
综合分析
心跳次数
体温
呼吸次数
血压
早晨醒来
傍晚时分
睡觉前
(收齐同学们的记录表)现在,同学们的想法都在这里了,你们预测的对不对呢?想不想知道?
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收集了自己一天中身体活动的各项数据等资料,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将你们收集的资料、数据进行交流仔细观察,把其中的秘密给揭开,好不好?
【对“对人的脉搏、呼吸、体温、血压在一天中如何变化”这个问题,学生的汇报一般来说比较宽泛,教师可以适当进行点播,使学生的预测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让学生将预测记录下来,便于统计预测结果,了解学生的预测情况,教师做到心中有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小组合作探究一:认识一天中人的生活节律
1.同学们,下面分小组交流自己一天中身体情况的各项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
学生将自己一天中身体活动情况的记录进行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2.同学们,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大胆发言交流发现)
3.同学们:当早晨醒来时,人体会发生心跳、呼吸加快等一系列变化;傍晚时分,体温会比清晨时升高约10C,血压也从早晨起床时的一天最低点升至晚上的一天最高点;夜里,心跳频率和体温开始下降。这是人类长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形成的节律。
【小组合作交流是关键,由学生课前采集到的各种信息,教师适当点播,使学生能够对材料进行筛选、归纳、总结,得到正确的结论。】21教育网
三、小组合作探究二:昼夜更替对植物的影响
1、(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牵牛花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中的牵牛花是什么时间开放的吗?
(学生简单汇报)
牵牛花开花的时间和花的颜色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猜想)
2、探究牵牛花的变化规律。
同学们,如何探究牵牛花的变化规律呢?
现在,请各组同学先分好工,然后再开始实验,实验中同学们要注意配合好,要认真、细心,还要有耐心。待会儿,每个同学都要对自己的表现做一个公正的评价。www.21-cn-jy.com
3、分小组实验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将一朵新鲜的牵牛花浸入到碱水中,并让学生观察花朵颜色的变化;然后,再把牵牛花放入酸水中,再观察花朵颜色的变化。
4、(简单评价学生的实验情况)现在各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成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牵牛花开花期间,花的颜色常常会发生变化。清晨,牵牛花通常呈蓝色,可到了中午却成了红色。这是因为牵牛花中有一种特殊的花毒素,它遇碱变蓝,遇酸又会变红。清晨,经过一天的呼吸,花朵内的糖分减少,细胞液碱性增强,所以花朵呈蓝色;中午,花朵在阳光照射下,所含的糖分增加,细胞液酸性增加,花朵就呈红色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此实验活动大约需要5分钟,在提醒学生实验的同时,教师要将实验中的观察记录作为指导重点,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搜集观察实验中的大量信息,以便为学生互相交流、归纳结论提供事实依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向日葵的花盘总是跟着太阳的方向转动”;“花生、菜豆、合欢树的叶子总是迎着朝阳展开,而随着夜幕的到来闭合”;“昙花总是晚上的时候才开放,而且开花的时间极短”。不同的植物在一天中的变化很不一样啊。
6、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上午6:00斑猫儿菊开放。
上午7:00万寿菊开放。
上午8:00山柳菊开放。
上午9:00卷耳苦苣菜闭合。
上午10:00欧洲稻搓菜闭合。
上午11:00鸟乳花开放。
正午12:00西番莲开放。
下午1:00石竹闭合。
下午2:00深红海绿闭合。
下午3:00小鹰草闭合。
下午4:00小旋花闭合。
下午5:00白睡莲闭合。
下午6:00月见草开放。
晚上7:00月光花开放。
晚上8:00夜来香开花。
晚上9:00昙花开放。
……………
同学们,通过不同花开放的时间的不同,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简单讨论)
我们能否根据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来制作一个花钟呢?
(学生讨论得出如何编制花钟)
7、(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18世纪植物学家林勒阿斯对植物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是不同的。他还发现,同一地区的同类植物往往都在同一时间刑警根据这一事实,他编排邮一个“花钟”,每一个钟点用一种花代替把开花的时间表示在一个钟面形的花坛上。每次他只要看一下花的开放情况就知道当时的时间了。
【花钟是很有趣味的一种计时工具,学生很感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举也正是本课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之一。】
四、小组合作探究四:昼夜更替对动物的影响
1、同学们,既然昼夜对植物有这么大的影响,那么对动物有影响吗?
(学生简单猜想)
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学生简单汇报)
2、请看大屏幕:白天活动的动物如喜鹊、大雁、蜗牛、蚂蚁、蜻蜓,夜间活动的动物如刺猬、狐狸、猫头鹰、壁虎。通过分析,你有什么发现?21·世纪*教育网
(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知道喜欢白天活动的动物叫什么?喜欢在夜里活动的动物叫什么?)
小结:喜欢、燕子等动物喜欢在白天活动,夜幕降临时回巢栖息,它们被称为昼行性动物;猫头鹰等动物喜欢在夜里活动它们被称为夜行性动物。www-2-1-cnjy-com
【教师要善于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交流,与学生共同研究问题,但要注意并不是教师简单的包办代替,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2-1-c-n-j-y
3、同学们,昼行性动物、夜行性动物与光照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简单汇报)
教师小结:无论是昼行性动物还是夜行性动物,都是根据光照持续时间长短来安排它们的活动休息和生殖时间的。当白昼逐渐变长的时候,夜行性动物便推迟出巢活动的时间,而昼形性动物却醒的更早。因此,科学家可以通过改变光亮与黑暗的时间来改变动物的行为。当把待在黑暗环境里的昼行鸟放在明亮的灯光下时,仅仅15分钟,它们就会活跃起来;当用明亮的灯光照射夜行鸟时,它们很快进入睡眠状态。【来源:21cnj*y.co*m】
4、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原理,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吗?猜想一下好吗?
(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养鸡场、养鸭场等,为了提高产蛋量,可以在光线逐渐暗淡时,打开鸡舍用电灯制造人工白昼。这可是提高产蛋量的好办法啊!
五、自由探究:分析自己的作息规律,并写出分析报告
1、同学们,你每天的作息时间有规律吗?能否分析一下其中包含有什么样的道理?
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睡觉时间
起床时间
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参加学生活动。
2、学生汇报展示
(学生自由汇报)
【学以致用很重要,要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新问题。
对照一下自己的实验结果,你们有什么想法?
(学生发表见解,可能会提出:为什么各组的实验结果不一样?引导分析原因:可能是受到器材、天气、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等等。) 21cnjy.com
通过这次实验,你们受到什么启发?
(学生自由谈感想)
这节课的实验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科学结论是需要反复实验,反复验证的。一次实验能说明一些问题,但并不一定完全科学。21·cn·jy·com
【为学生的课下探究提供问题。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结论是经过反复实验、反复验证才获得的。】
六、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将课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下
1.引导课下探究的问题。
学习这节课之后同学们想做些什么?
(学生自由谈想法)
2.激发学生课下探究。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了解生物钟的内容,想办法测试一下自己的活动规律,相信生物种会帮助你更好的学习生活。21*cnjy*com
【恰当引导学生课下进行拓展活动,活动主题即为课上探究活动中遗留下来的问题,利用了学生强烈的揭谜心理,既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将探究活动持续到课下,达到使学生的兴趣及各项能力持续发展。】【出处:21教育名师】
体会与反思:
本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主要体现了以探究、观察活动为核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源于生活,生活是探究学习的源头活水
“睡觉”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谁不睡觉呢?可是哪位同学认真的思考过、研究过?往往越看似平常的事情越包含有奇妙的道理。“到了晚上你为什么会睡觉?早上即使没有人叫你,你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都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影响着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等问题,许多学生都没有认真思考过。这样,“睡觉”这一件生活中最普通的事情,就好比一粒小小的石子,在水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荡起了朵朵浪花,将学生的探究激情荡漾开来,踊跃地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之中。
二、重视预测对探究学习的引领作用
在《昼夜与生物》一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中,我注重了先引导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进行预测:同学们,人生命的四大特征包括脉搏、呼吸、体温、血压。在一天中,你的这四个特征会有变化吗?如果有,在各个阶段是如何变化的?让同学们可以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猜一猜。这样,学生在探究实验活动中就确立了实验的目标,把握住了观察的重点,会恰当地选择探究实验的方法,能促使学生认真地做科学、研究科学,使科学课探究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三、观察是学习科学课的基础
“观察”是学生接触客观世界的第一步,是学生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知各种事物特性的最直接的方法。小学科学课程中,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而科学探究活动离不开观察,因此观察活动也就贯穿于整个小学的科学教学中。【版权所有:21教育】
在上《昼夜与生物》一课时,提前布置让学生在家中观察自己脉搏、呼吸、体温、血压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要让学生认真观察;本课的另一实验:将一朵新鲜的牵牛花浸入到碱水中,并让学生观察花朵颜色的变化;然后,再把牵牛花放入酸水中,再观察花朵颜色的变化,更要让学生重视观察,因此观察是做好科学探究的前提,使学生学会认真观察是学好科学课的基础。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四、记录是探究学习的信息超市
在进行探究性观察实验活动中,学生往往对实验现象极有兴趣,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在对现象的观察上,从而会有大量的发现。学生基本上是看得多,记得少,善于看,而不善于记录。这样,虽然进行探究学习花费了很多时间,学生投入了大量精力,看上去课堂中热热闹闹,实则收益甚少。因而学生在进行探究学习中应该养成记录现象的习惯,把点滴发现记录下来,使记录成为一个信息包,一个资源库,一个信息超市,在研究中为孩子们提供第一手书面资料,提供事实依据。《昼夜与生物》一课教材中专家为我们提供了两个表格:“搜集身体的活动情况”和牵牛花花瓣张开闭合记录表,这两种记录表,我把第一个记录表格简单化,把测量的时间由五次变为三次,这样的目的是更有针对性更简捷。正是记录的这些大量的数据、信息点,为孩子们分析实验现象提供了事实依据,从而很容易使学生发现昼夜对生物的影响。21*cnjy*com
五、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化活动的基本形式。在当代社会,交流与合作能力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重要。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家里的宝贝、小皇帝,做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在教学时,我们经常看到,当小组交流时,大家都各干各的,有同学在发言时,也不认真倾听,有的同学只顾自己说,有些同学刚刚听到别人的意见和自己不一样,马上就大声说起来。实验时,都争着去做最好说的,实验的一系列操作过程,忽视了他人的存在,所以科学课有时课堂秩序乱、学生不听招呼,难达到预想的目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合作习惯、能力的培养。在本课中,我始终坚持小组分工协作,先让学生在小组中得到结论,再由小组选派同学到课堂中汇报。
六、带着问题走下课堂让学生继续探究
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导火索和生长基,一个问题就会引发一个探究性学习活动。我设计本课的一个主导思想就是“从问题引入又从问题结束”。引入性问题将学生领入探究性学习之中,在探究中不是以解决问题而圆满,而是以最终又提出问题圆满结束。
课堂探究中,学生已经知道了生物钟对人类的影响,但生物钟有什么影响,如何利用生物钟这些问题学生心有疑问,正好为学生课后继续研究提供了活动主题,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会继续将探究活动深入进行下去,从而探出个究竟,对“为什么”做出合理的解释。这样,学生的探究学习就会持续发展下去,而学生科学素养也就是在这样一个个问题引入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和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