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第2单元第四章合理用脑高效学习 课件(打包5套)(新版)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2单元第四章合理用脑高效学习 课件(打包5套)(新版)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5-15 16:59:33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10
角 膜
瞳 孔
视神经
玻璃体
晶状体
睫状体
视网膜
脉络膜
巩 膜
虹 膜
复习旧知
为什么有的外国人的眼睛是蓝色的,这是由眼球的什么结构决定的?
有人喜欢对别人“翻白眼”,人们通常所说的“眼白”是什么结构?
眼睛里能够折射光线的是什么结构?
感光细胞存在于眼球的什么部位?
虹膜
巩膜
晶状体
视网膜
二、听觉
一、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
耳郭
外耳道
收集声波
传送声波
中耳
鼓膜
听小骨
鼓室
内耳
耳蜗
前庭
半规管
咽鼓管
由鼓室通向咽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鼓膜
听小骨
鼓室
前庭
半规管
耳蜗
外耳




收集声波
传导声波
产生振动
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 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将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
(内有听觉细胞)
传导振动
耳郭
外耳道
通过咽鼓管与咽相连
二、听觉的形成
听小骨
外界
外耳道
鼓膜
声 波
声 波
振 动
耳蜗
听神经
大脑皮层
振 动
兴 奋
兴 奋
产生听觉
外耳道堵塞
鼓膜、听小骨受到损伤或发生障碍
引起听力下降
传导性耳聋
神经性耳聋
耳蜗、听觉中枢、听觉的有关神经 受到损伤而引起听力下降或丧失
搭飞机时,服务小姐为什么在飞机迅速上升或下降时,给乘客咀嚼口香糖,这有什么作用?
乘客咀嚼口香糖时,使咽鼓管张开,从而使鼓室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巨大的声响震破鼓膜。
耳朵和听觉的保护
巨大的响声会震破鼓膜造成耳聋!
保护方法法1:闭嘴捂耳朵
保护方法2:张嘴不捂住耳朵
一般人的呼吸声是10分贝,普通谈话是30~40分贝,高声谈话或收音机、电视机通常的响声是70分贝,汽车、拖拉机行驶的声音是80~100分贝,喷气式飞机的声音是140分贝。当噪声超过90分贝时,会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损害。1959年美国的一个机场,10个人站在飞机跑道上,一架飞机从他们头上一掠而过,只听他们惨叫一声全部一命呜呼 ......
保护耳和听力
1、减少和消除噪声
2、不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
3、遇到巨大的声音,迅速张开口,或者堵耳、闭嘴。保持鼓膜大气压力平衡。
4、鼻咽部有炎症,及时治疗,避免中耳炎
5、不让污水进外耳道,避免其感染。
人体感知环境需要各种感觉器官
为什么铁板烧受人欢迎
色、香、味、俱全,再配上鲜嫩的口感,“滋滋”的响声,热腾腾的温度,调动了多种感官,当然感觉一流!
还有那些感觉器官?
鼻子 闻
舌头 尝
皮肤 冷、热、痛等刺激
其他的感觉器官
鼻腔内
有嗅觉细胞
舌的表面
有味觉细胞
味 蕾
皮肤感 受


皮 肤
感 受
冷 与 热
盲 文 公 交 车 站
感 受 疼 痛
课堂练习:
1、在眼球的结构中,能改变曲度使人可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是( )
A、角膜 B、瞳孔
C 、晶状体 D、玻璃体
2、眼球内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
A、角膜 B、巩膜
C、脉络膜 D、视网膜
3、矫正近视眼佩戴的镜片是( )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凹面镜
D
C
B
4、外界物体发射过来的光线,依次经过
( )到达视网膜。
A、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
B、瞳孔、角膜、玻璃体、晶状体
C、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D、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
5、眼球中具有折光作用的结构是( )
A、角膜 B、晶状体
C、巩膜 D、虹膜
C
B
6.人坐车时不靠视觉也能判断车速的快慢和左右转弯,因为感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
A.耳蜗和前庭内 B.前庭和半规管内
C.半规管和鼓膜内 D.鼓室和耳蜗内
7.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将口微微张开,其目的是( )
A使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避免鼓膜受损伤
B减缓紧张情绪
C避免呕吐
D进行深呼吸,以适应气压变化
B
A
8.听觉形成过程中,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结构是( )
 A.耳蜗 B.鼓膜
 C.听觉中枢 D.半规管
9.遇到巨响时,应迅速作出的反应是( )
A.迅速闭上嘴,减小声音对鼓膜产生的巨大压力
B.迅速张开嘴,保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
C.迅速张开嘴,保证鼓膜不受震动
D.反应同平时一样
A
B(共39张PPT)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最想看到的是爸爸、妈妈还有你们……
一、视觉
小游戏:大家来找茬!
小游戏:大家来找茬!
观察
视觉
嗅觉
味觉
触觉
听觉
据统计,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数来自于视觉。
视觉让你发现远处疾驰的汽车,及早避让
视觉让你看到周围物体的形状、大小和色彩
视觉让你能够读书、看报、看电视
眼球模型拆分后的各部分图示
一、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2
4
3
1
角膜
晶状体
玻璃体
虹膜
3
2
5
4
6
8
7
9
1
观察眼的模型说出各部分结构:
巩膜
脉络膜
虹膜
晶状体
角膜
瞳孔
视网膜
视神经
玻璃体
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白色,坚固
有色素,中间的小孔叫瞳孔
光线的通道
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透明胶状物质
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保护眼球内
部结构









10
角 膜
瞳 孔
视神经
玻璃体
晶状体
睫状体
视网膜
脉络膜
巩 膜
虹 膜
内膜
角膜
脉络膜
视网膜
“一孔二体三层膜”
晶状体
玻璃体
眼球结构巧记忆
眼球
外膜
中膜
巩膜
虹膜(瞳孔)
(虹膜)
(巩膜)
虹膜上色素较少
虹膜上色素较多
白眼球
黑眼珠
瞳孔
同学们观察彼此的眼睛,平时所说的“白眼球”、“黑眼珠”
是什么结构?
巩膜
虹膜
瞳孔
眼球
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就能形成视觉了吗?如果不能,还需要经过什么才能形成视觉?
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才能产生视觉。
物体
1角膜
2瞳孔
3晶状体
4玻璃体
5视网膜
6视觉神经
7大脑皮层上的视觉中枢
视觉的形成过程
有一个小女孩在车祸之后,眼球的结构完整无损,但是她看不见周围的物体,想一想,这种眼睛可能是哪部分发生了病变?
视觉形成的三个条件:
眼球的完好
视神经没断
大脑正常
可能是视神经被损伤,或者大脑的视觉中枢被破坏。
想一想
刚进电影院时你会感到伸手不见五指,需要过一会才能看到周围的人和座位;当你走出电影院时,你会感到外边太亮了,不由眯起眼睛,这和眼睛的哪个结构有关呢?
中午 瞳孔小
中午和傍晚的猫,眼睛内主要是什么结构发生了变化?上面两幅图哪个是在中午,哪个在傍晚?
傍晚
---瞳孔---
瞳孔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的量
瞳孔大
学以致用
地震后从废墟中救出幸存者,为什么要遮住他的眼睛
幸存者长期在黑暗中,瞳孔扩大,不遮眼,阳光会伤害他的眼睛
视觉错觉
比较两张图片,是否一样?
说一说:
你什么时候近视的?怎么近视的?
近视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
1
2
晶状体的形状可以在睫状体的调节下发生改变。
规律:晶状体近凸远扁
正常眼
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近视眼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近视
近视
矫正
正常眼
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远视眼
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远视
远视
远视
矫正
中学生近视现象越来越普遍,近视是怎么形成的呢?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保护视力?
想一想
预防近视 珍爱光明
1
2
3
4
“四不看”
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
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
不躺卧看书
不走路看书
预防近视 珍爱光明
1
2
3
“三要”
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
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
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
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晶状体凸度 眼球前后径 物像位置 矫正方法
近视眼
远视眼
过大
过小
过短
过长
视网膜后
视网膜前
配戴
凹透镜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比较
配戴
凸透镜
思考:假性近视成因是怎么回事?
色盲
沙眼
在眼脸内面有一层透明的薄膜,叫做结膜。它分泌的液体能润滑眼球。如果结膜感染了沙眼衣原体(一种微生物),就会形成沙眼。沙眼患者眼发痒、发干、易流泪、眼的分泌物多。翻开眼脸可以看到内表面有许多颗粒样的小疙瘩。沙眼严重时,眼脸内翻,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等,是通过接触传染的。因此,要注意预防,做到手帕、毛巾专用,养成不用手揉擦眼睛的良好卫生习惯。
爱护眼睛 保护视力
多做户外运动:经常眺望远处,防止近视,向大自然多接触青山绿野,有益于眼睛的健康。
营养摄取应均衡:不可偏食,应特别注意维生素B类(胚芽米、麦片酵母)之摄取。
睡眠不可太少,作息有规律:睡眠不足身体容易疲劳,易造成近视。
目前我国约有500万盲人,占全世界盲人总数的18%。他们与黑暗相伴,看不见明媚的阳光,看不清这纷繁的世界…
课堂练习:
1、在眼球的结构中,能改变曲度使人可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是( )
A、角膜 B、瞳孔 C 、晶状体 D、玻璃体
2、眼球内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
A、角膜 B、巩膜 C、脉络膜 D、视网膜
3、矫正近视眼佩戴的镜片是( )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凹面镜
D
C
B
4、外界物体发射过来的光线,依次经过
( )到达视网膜。
A、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
B、瞳孔、角膜、玻璃体、晶状体
C、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D、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
5、眼球中具有折光作用的结构是( )
A、角膜 B、晶状体
C、巩膜 D、虹膜
C
B
6、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 )
7、为了节约时间,应边走路边看书学 习。( )
8、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10厘米左右。( )
9、躺卧看书很舒服,应当提倡。( )
10、当人观看一个由远处移近的物体时,晶状体会逐渐变厚。( )
×
×
×
×

11、人们常说照相机的成像跟人的眼球成像的原理相同,根据你对眼球的认识,想一想,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晶状体——
瞳孔——
视网膜——
镜头
光圈
胶卷
光圈(共28张PPT)
看看下面这些照片,在这些活动中,身体的哪些部位参加了这个活动?
你在骑自行车时,身体各个部位都发生了哪些动作?这些动作是如何协调一致的?这些人体相互协调的动作是在信息传递的基础上完成的。而这些信息是靠什么传递的呢?
当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身体的各个部位为什么能协调一致
神经系统为什么有那么完善 的调节作用呢
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神经系统
脑神经





脊髓
脊神经
①和②构成 ( )
③和④构成 ( )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由那里发出 分布
脑神经
脊神经

脊髓
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
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
+
+
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脑的位置
十大不良习惯有损大脑
﹡饱食过度:
﹡轻视早餐:
﹡甜食过量:
﹡长期吸烟:
﹡睡眠不足:
﹡少言寡语:
﹡空气污染:
﹡蒙头睡觉:
﹡不愿动脑:
﹡带病用脑:
健康自查
A
B
脊神经31对
脑神经12对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功能:
调节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神经细胞
上皮细胞
红细胞
肌肉细胞
神经细胞
白细胞
脂肪细胞
神经元
1、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组成神经纤维。
3、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
4、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
神经末梢
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冲动,并传导冲动的功能
神经元
神经元:
细胞体(产生冲动)
突起
树突(接受刺激)
轴突(传导冲动)
神经元中,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称为______;长而分支少的称为______。
轴突
树突
神经细胞内冲动的传导方向:
轴突的末梢
树突
细胞体
轴突
神经元
细胞体
突起
树突
轴突
+髓鞘
神经纤维
末端细小分枝
神经末梢
集结成束
一条神经
神经元
----
神经细胞
神经细胞和其他细胞有什么不同?
如果你是一名神经科医生,对于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
神经系统,你有什么建议?
想一想
1、训练时,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后再进行锻炼。
4、多吃一些有益于神经系统健康的食物。
2、按时睡觉,让神经系统得到充分的休息。
3、经常运动可使神经细胞的反应灵活,提高
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保持神经系统的健康。
5、禁止吸烟、饮酒。
益智健脑食谱
病因:由于一侧肢体的运动受到脑血栓的影响。
部位:大脑部分损伤。
症状:一侧肢体不能活动。
症状: 失明。
病因:肿瘤压迫了大脑中的视觉中枢。
部位:大脑视觉中枢损伤。
部位:脊髓损伤。
症状:下肢丧失运动功能,大小便失禁。
病因:可能损伤了控制排尿的中枢;另外,脊髓向下传导的功能受损,因此人的下肢功能丧失。
病因:支配右下肢的神经与右侧的坐骨神经受损。
症状:麻木和疼痛等症状。
部位:神经损伤。
1.下列结构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
A.脑和脊髓 B.脑和脑神经
C.脊髓和脊神经 D.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
2.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在外面的髓鞘,叫( )。
A.神经 B.神经纤维 C.神经末梢 D.感受器
3.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神经元是神经细胞
B.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的功能
C.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D.神经元的细胞体上的树突就是神经末梢
A
B
D
课堂练习:
4.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 )。
A.功能的基本单位 B.结构的基本单位
C.功能和结构的基本单位 D.传导结构
5.神经元的结构中,能传递信息的结构是( )
A.细胞体 B.细胞核 C.髓鞘 D.突起
6.脑神经的主要功能是( )。
A.调节全身器官的活动
B.控制内脏器官的活动
C.调节头部各种器官的活动
D.联系脑以下的神经中枢,控制低级中枢活动
C
C
D
7.下图是神经元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填写各部分名称。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⑤_________ ⑥________
(2)长的[ ]或[ ],以及套在外面的[ ]构成___________。
树突
细胞核
细胞体
轴突
髓鞘
轴突的末梢
树突
轴突
髓鞘
神经纤维(共46张PPT)
物体
1角膜
2瞳孔
3晶状体
4玻璃体
5视网膜
6视觉神经
7大脑皮层上的视觉中枢
视觉的形成过程
听觉的形成过程
听小骨
外界
外耳道
鼓膜
声 波
声 波
振 动
耳蜗
听神经
大脑皮层
振 动
兴 奋
兴 奋
产生听觉
复习回顾: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脑(大脑、小脑、脑干)
脊髓
脑神经
脊神经
神经系统结构和
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
细胞体
突起
第三节 信息的处理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刚开始学自行车时,你能掌握身体的平衡吗 当自行车要倒时,你最初的反应是怎样的
当一个物体在你眼前突然出现时,你会有何反应
其实,这都是神经调节的具体表现,这些反应我们称为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就是反射.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目的要求:
1.通过做膝跳反射实验,知道什么是反射。
2.学习做膝跳反射实验的方法
方法步骤:
每两位同学一组,两人轮换进行实验。
·1.一位同学作为受试者坐在椅子上,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自然地搭在这条腿上。
·2.另一位同学用手掌内侧的边缘,迅速叩击一下受试同学上面那条腿膝盖下面的韧带,同时观察这条腿有什么反应。
实验
1.叩击韧带时,小腿以膝盖为轴,突然地跳起来──迅速前伸。
2.这种反射很小的孩子就有,是生来就有的。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
反射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神经中枢的神经元接
受冲动信号,并将冲
动传到传出神经。
神经冲动沿着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
效应器接收到冲动信号,作出收缩反应并带动小腿向前踢。
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膝跳反射中枢。
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的组成
反射弧
传入神经
感受器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感受器
效应器接收到冲动信号,做出收缩反应并带动小腿向前踢。
效应器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或接受刺激的结构。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膝跳反射感受器的功能及位置?效应器的功能及位置?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E
传入神经
感受器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神经中枢
神经节
如果反射弧某一环节出现障碍,反射还能完成吗?
例如: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损伤,其他环节正常,对外部刺激有无感觉?这块肌肉活动正常还是瘫痪?为什么?
对外部刺激仍有感觉,这时由于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完好。但由于传出神经损伤,作为效应器的肌肉,得不到神经冲动,所以不能产生收缩,处于瘫痪状态。
说一说
吮吸反射
反射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排尿反射
膝跳反射
缩手反射
眨眼反射
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以下(如脑干、脊髓)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的,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
脊髓功能:
反射、传导
灰质
白质
脊神经
脊髓位于脊柱的椎这里,上端脑相连,
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齐平。
由脊髓发出脊神经,分布在躯干、和四肢的
皮肤、肌肉里
脊髓不仅具有反射的功能,同时还具有传导的功能,
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江泽民同志到基层幼儿园给儿童喂服脊髓灰质炎糖丸。
1.我国交通法明确规定不得醉酒驾车。醉酒的人驾车时明显表现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从而影响各项操作。造成驾车人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人的( )
A小脑 B大脑 C脊髓 D脑干
2.婴幼儿夜间遗尿的主要原因是(   )
A膀胱未发育好
B大脑发育不完善、对排尿抑制能力弱
C膀胱体积小
D肾脏发育不完善
课堂练习:


3.下图是反射弧模式图,其中①表示的是( )
A感觉器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效应器

C
二、条件反射
人脑由 、 和 等组成。
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做 。其上有许多凹陷的 和隆起的 ,增大了总面积。
大脑
小脑
脑干
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上的回
大脑皮层上的沟
小脑
脑干
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部”。人体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 都在大脑皮层。
小脑具有使运动 、 ,维持 等
功能。
脑干与————相连接,脑干具有调节———————— 的中枢,如 中枢、 中枢等。
神经中枢
协调
准确
身体平衡
人体基本生命活动
心血管运动
呼吸
脊髓
望梅止渴
谈虎色变
闻 鸡 起 舞
条件反射
惊 弓 之 鸟
人体高级神经活动的中枢在大脑皮层。
条件反射是人体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条件反射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
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建立。
喂狗吃肉,狗分泌唾液。
让狗听铃声,狗未分泌唾液。
边听铃声边吃肉(多次),狗分泌唾液。
让狗再次听铃声,狗分泌唾液。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对条件反射的研究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的实验
1.在做条件反射形成的实验中,如果信号不固定,最终能形成条件反射吗?
2.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不继续强化,过一段时间后,条件反射会消退吗?
不能形成条件反射。
会消退。
3.条件反射的建立,有什么意义?
使人和高等动物的行为有了预见性,提高了适应环境的能力。
讨论
实验
看酸杏
吃酸杏
看酸杏的字
现象
唾液分泌量
唾液分泌量
唾液分泌量
探究人对 “酸杏”产生的不同反射
  唾液分泌量都会增多吗?你认为各自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看酸杏
看酸杏的字
唾液分泌量增多
唾液分泌量增多
唾液分泌量增多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吃酸杏
结论:
人类能对由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语言中枢
探究人对“酸杏”产生的不同反射
1.手被烫到后会迅速缩回。
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3.异物进入眼睛后会迅速闭眼。
4.吃东西时唾液分泌量会增多。
5.听到老师喊“上课”,学生会迅速起立。
6.听到有人在背后叫自己的名字,会迅速回头。
7.听到背后突然发出的响声,会迅速回头。
8.婴儿的吮吸。
9.谈虎色变。
10.惊弓之鸟。
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区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是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形成的结构,调节人体某一项相应生理活动。
神经中枢
脊髓中是一些低级的神经中枢,可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松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
高级神经中枢一般在大脑中,如感觉到“烫”中枢。低级神经中枢一般受大脑的控制。
获得的途径 神经中枢存在部位 能否消退
简单的反射
复杂的反射
人生来就有的
后天学会的
脊髓、脑干
大脑皮层
不能
容易消退
反射的类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后天性反射
先天性反射
可以消退
不会消退
低级的神经中枢
高级的神经中枢
谈虎色变
吃梅止渴
老马识途

连线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兴奋 B、抑制 C、反射 D、运动
2、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
A、大脑皮层 B、小脑 C、脊髓 D、脑干
3、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 )
A、神经元 B、神经纤维 C、脊髓 D、反射弧
4、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是( )
A、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一致。
B
D
C
C
课堂练习:
5、下列各项活动中不属于反射的是 ( )
A、剧烈运动时呼吸加快、加深 B、天热时汗腺分泌增加
C、草履虫向含有营养液的液滴游去 D、强光下瞳孔收缩
6、下列各项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
A、小孩见到穿白大褂的大夫哭 B、精彩的表演引起观众大笑
C、鹦鹉见到客人会说“你好” D、吃到面包就会分泌唾液
7、反复进行下列哪一项,可训练鸡群听哨声集合( )
A、喂食前先吹哨 B、喂食后再吹哨
C、只喂食不吹哨 D、只吹哨不喂食
8、马戏团里的动物在成功表演节目后,训兽员总要喂给它们一些食物,其作用是( )
 A.强化对具体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 B.鼓励动物的出色表演
 C.强化对抽象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 D.强化已形成的非条件反射
A
A
D
C(共33张PPT)
第四节
合理用脑
合理用脑
善用脑:注意力高度集中,讲就方法,劳逸结合
科学用脑
勤用脑:学习要积极主动,勤于思考
规 律:先快后慢
遗忘曲线
应 用:学习要循序渐进,不断复习,加强记忆
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
改善脑功能的方法————保证充足的睡眠
树力正确的人生观
大脑中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可储存1千亿条信息,是世界上最精密、最灵敏的器官。研究发现,大脑中蕴藏着无数待开发的资源,而一般人对脑力的运用不到5%,剩余待开发的部分是脑力与潜能表现优劣与否的关键。
运动能增加大脑氧气供应,提高思考效率。越运动,大脑越聪明。  
饮食要均衡
不过饥、过饱
白鼠实验三个月饮食的结果
饮食清淡的白鼠——神经乳突细胞之间的电子释放的多,神经传导快,特别兴奋。
只吃高脂肪、高蛋白的白鼠——脑干萎缩,硬化,运动笨拙,懒,呼吸困难。
原理:脂肪蛋白质需要葡萄糖酸解,导致血液中酸性增高,含氧量降低。
核桃、黑芝麻、小米、黑米、蘑菇、玉米、瓜子、松子、花生、大蒜,豆制品、香蕉,牛肉、鸡蛋、鱼、虾等。
左脑:
逻辑
文字
数字
分析
右脑:
音乐
色彩
想象
梦想
胼胝体
多用不常用的手
做手指操
对称涂鸦
交叉爬行
练乐器
健身球
注意力10分钟法则
课堂教学时间(分)
注意力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10分钟
记住: 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情!
同时做多样工作
大脑需要休息
睡眠是大脑在恢复生命力
睡眠不足会伤害注意力、执行力、记忆力、心情和思考能力。
睡眠要求
每个人所需的睡眠时间和时段不尽相同,但半小时的午睡是基本需要的。
中小学生一定要保证每天睡眠在8~9小时以上。
安静休息,即睡眠或闭目养神,冥想、静坐。
运动休息。每天至少20分钟运动。
轮流休息。学习内容30-90分钟一换。
大脑的一些爱好
色彩
音乐
整洁的空间
柠檬、薄荷等的味道
规律的作息时间
亿万年的生物进化
使视觉成为最强大的感官
大脑对视觉的记忆和识别力令人惊讶
学习和记忆的最高效方法是通过视觉
看、读、写结合
分析图4-11,想一想,所学的新知识什么时间遗忘得最快?我们应怎样科学记忆,防止遗忘?
图4-11 遗忘曲线
根据遗忘曲线特点,科学合理的安排学习计划。
从遗忘曲线可以看出,第一天左右遗忘速度最快,采用科学
合理的方法,对学习的新知识要及时复习、巩固并不断复习强化。
特点:先快后慢,在学习后的前几天遗忘得最快。
大脑的记忆黄金时段:
第一黄金时段:6-7点钟(第一次最佳记忆时期,学习一些难记但是又必须记住的东西比较适宜。)
第二黄金时段:8-10点钟(记忆能力和处理能力较强,是攻克难题的好时机)
第三黄金时段:18-20点钟(回顾、复习当天学过的东西,也是整理笔记的最佳时机)
第四黄金时段:21点钟(记忆力的最佳时期,具有高效率)
积极乐观
男性总会记住更多的要点
女性则会记住更多的情感细节。
大脑也有性别差异
儿童是伟大的科学家
Babies are great scientists.
学习建议:
保持好奇心
培养探究精神
研究性学习
勤于用脑,遇事多想多问、先想后问能使大脑的功能得到加强。
青春期是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反思 :
找出自己一天中的最佳学习时间;
明确自己在什么时候学习效率高
频繁倒时差,熬夜,不及时休息
烟酒过度
压力大、心情不好
姿势懒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