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卖柑者言》同步练习(冀教版八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8课《卖柑者言》同步练习(冀教版八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河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8-11 16: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卖柑者言》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鬻之(  ) 笾豆(  ) 瞽(  ) 皋(  ) 洸(  )
2.本文作者 ,    代文学家、政治家。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玉质而金色(玉: )
⑵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实: )
⑶吾业是有年矣(业: )
⑷甚矣哉为欺也(为: )
⑸今子是之不察(是: )
⑹予默默无以应(以: )
4.本文作者想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5.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一、二段着意渲染了柑其外色泽美艳其内“干若败絮”的特点,从而引出了下文卖柑者的一番话,为下文讽喻封建士大夫“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欺世盗名的丑恶本质起到了铺垫作用。
B、全文以作者的真切感触作结,最末一句自是明知故问,意在提醒读者本文旨在愤世疾邪,托柑以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C、全文无论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类比的运用,以及以民风讽世的写法,都明显地受到《捕蛇者说》的影响。
D、本文中的“卖柑者”是一个真实的生活于社会下层的小市民形象,他个性鲜明,论辩有力,善于借题发挥,敢于讽刺欺世盗名之徒;然而他以次充好,坑骗买柑者而又为自己狡辩的行为应该受到谴责。
6.翻译下列。
⑴若所市于人,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
⑵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
读选文,回答问题: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縻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 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7、下列各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
C、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D、坐縻廪粟而不知耻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吾赖是以食吾躯   父以足受,笑而去
B、而:而独不足子所乎   齐使田忌将而往
C、之:世之为欺者不寡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其:予贸得其一   其如土石何
9、本语段中有两句宾语前置句分别是: 、 。
10、把下面一句话翻译成现代文:
吾业是有年矣。
11、文段中空白处应填入的是已经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 ,同时,本语段通过卖柑者话痛快淋漓地抨击了。
第二部分:
不死之药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①者,谒者②操之以入。中射之士⑶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王乃不杀。
注:①荆五:指楚顷襄五。荆,楚国别称。②谒者:为国君掌管传达的近侍。③中射之士:君王的侍御近臣。
12、用“||”将此文分为四层。
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以: ②说:
③夫: ④乃:
14、判断正误。
①“谒者操之以入”和“因夺而食之”句中的“之”都指代“不死之药”。()
②“是臣无罪”译为:这样我没有罪。()
③“是死药也”译为:是一种死药。()
④“是客欺王也”译为:这客人欺骗了君王。()
15、简答题。
①中射之士认为自己不该杀,讲了几条什么样的理由?用现代汉语回答。
②荆王为什么没杀中射之士?
③这个故事中的荆王与《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有哪些共同点?
第三部分:
16.理解下列句子标示的重音,在横线上填写出重音所强调的意思。
⑴A、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电视机。
 B、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电视机。
⑵A、你为什么打他?
 B、你为什么打他?
 C、你为什么打他?
17、排列语句顺序恰当的是(  )
⑴还有摇荡的水草  ⑵游人从桥上望去  ⑶那鱼就在水草和石头间滑动  ⑷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下的鹅卵石
A、⑵⑶⑷⑴  B、⑶⑴⑵⑷  C、⑵⑶⑴⑷  D、⑵⑷⑴⑶
18、下面一段文字对我国享有盛名的“三峡景观”的描绘,其中搭配和衔接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人说,三峡像一轴展不尽的山水画卷。
B、也有人说,三峡是一条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长廊。
C、依我们看,三峡倒更像一部辉煌的交响乐。
D、它由“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这三个具有各自不同旋律、节奏的优美的画面组成。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