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中的习题“定理”(四)
九、光学中的习题“定理”
72、紧靠点光源向对面墙平抛的物体,在对面墙上的影子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73、两相互正交的平面镜构成反射器,任何方向射入某一镜面的光线经两次反射后一定与原入射方向平行反向。
74、光线由真空射入折射率为n的介质时,如果入射角θ满足tgθ=n,则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一定垂直。
75、由水面上看水下光源时,视深;若由水面下看水上物体时,视高。
76、光线射入一块两面平行的折射率为n、厚度为h的玻璃砖后,出射光线仍与入射光线平行,但存在侧移量。
77、点光源置于透镜之前,屏置于透镜之后,屏上成实象的条件是L≥4f。若符合上述条件,透镜在物屏之间移动时,可成两次清晰的像,若两次位置移动为d,则f=(L2-d2)/4L。
78、用x表示物点到焦点距离,x=u-f,用x’表示像点到焦点距离,x’=v-f,则放大率m=f/x=x’/f,且xx’=f2(牛顿薄透镜公式)。
79、双缝干涉的条纹间隔与光波波长λ成正比,与双缝间隔d成反比,与双缝屏到像屏的距离L成正比,即△x=Lλ/d。
80、用两种不同频率的光进行光电管实验时,两种光反向截止电压为U1和U2,若两频率为v1和v2,则h=e (U1-U2)/( v1- v2),h为普朗克常量。
十、原子物理学中的习题“定律”
81、氢原子的激发态和基态的能量与核外电子轨道半径间的关系是:Εn=E1/n2,rn=n2r1,其中 E1=-13.6eV,r1=5.3×10-10m,由n激发态跃迁到基态的所有方式共有n(n-1)/2种。
82、氢原子在n能级的动能、势能,总能量的关系是:EP=-2EK,E=EK+EP=-EK。由高能级到低能级时,动能增加,势能降低,且势能的降低量是动能增加量的2倍,故总能量降低。
83、静止的原子核在匀强磁场里发生α衰变时,会形成外切圆径迹,发生β衰变时会形成内切圆径迹,且大圆径迹分别是由α、β粒子形成的。
84、放射性元素经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成,则m=(M-MM’)/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