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白天与黑夜 教学设计2

文档属性

名称 4.1白天与黑夜 教学设计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5-15 18:1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白天与黑夜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昼夜现象做出假设性解释;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能利用表格整理观察记录;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观察昼夜长短的记录,对昼夜长短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2.知道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3.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
【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图钉、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谈话: 认识昼夜的不同,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观察对比图片,导入课题。
教师出示同一地点白天和夜晚照片的课件。
2.交流汇报。
预设1:我发现这两张照片照的是同一个地方。
预设2:我是比较了它们的建筑物,发现是一样的。
预设3:我们组发现上边的这些照片,有的是白天的景色,有的照片是美丽的夜景。
教师过渡:每天清晨,太阳缓缓升起,给我们带来了光明,万物都清晰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傍晚,太阳慢慢西沉,夜幕悄悄降临。昼夜交替,周而复始,那你们有没有想过这背后的奥秘究竟是什么呢?【版权所有:21教育】
3.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究这个秘密。(教师板书:白天与黑夜)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一)激趣质疑。
1.教师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居住的同一地球,在什么情况下是白天,在什么情况下是黑夜?白天和黑夜的最大区别是什么?(白天有阳光照射,黑夜却没有阳光照射。)
关于白天和黑夜不断的交替出现,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2.学生提出感兴趣问题:
预设1::我想知道白天和黑夜是怎样形成的。
预设2:我想知道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
预设3:我想知道白天是怎样慢慢变成黑夜的。
预设4:我还想知道昼夜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预设5:为什么昼夜是不断的交替?
预设6:昼夜交替与什么有关?是否与地球、太阳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预设7:昼夜交替的成因是什么呢?
……
(二)猜想与假设。
教师引导: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向西方落下。白天和黑夜不断的交替出现。猜一猜,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猜想?
1.各组交流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理由。
预设1: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向西方落下,可能是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理由是: 我每天都发现太阳绕地球转。21·cn·jy·com
预设2:我猜想是地球在转动。
预设3:我想月亮、太阳都围绕地球转。
预设4:我想应该是月亮围着地球转,地球围着太阳转。
教师谈话: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猜想是不是正确呢?
如果我们能到太空中去看一看,那该多好啊!我们肯定会弄清楚是谁在转。
对白天黑夜的形成进行假设。
1.提问:你有没有想过呢?白天和黑夜为什么会交替出现呢?地球怎样运动才能让白天黑夜交替出现呢?有几种情况?
(课件展示:什么原因形成了白天和黑夜交替的现象?)
关于这个问题小组内先交流交流。把你们的想法写出来或者画出来。
2.学生讨论交流。
3.汇报: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的观点?你们认为有几种情况?
4.教师引导小结:刚才同学们推测这几点会影响到白天黑夜的交替出现,样的推测过程,我们的先人也经历过了,他们和我们一样,对白天黑夜的成因也进行了假设,对宇宙的奥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因此出现了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地心说,后来又出现了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的日心说,而这些假设当时都没有得到证实。同学们想一想,要证明哪种假设是正确的,可以用哪些方法呢?
(引导学生知道可以用到地球外面去看看,可以用望远镜观察,可以用模拟实验等方法)
(四)设计方案。
1.教师引导:是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望远镜、卫星、宇宙飞船等先进的工具,人类真正进入了太空,在太空对地球进行了观察,但是这些方法我们在课堂上都不能实现,我们不能把地球和太阳搬到课堂上来研究,那在课堂上怎么验证我们的想法呢?
2.汇报。
3.教师小结:用手电筒代替太阳,用地球仪代替地球,这种实验方法叫做模拟实验。
那你准备怎么做这个模拟实验呢?小组内根据你们自己的假设商量一下实验方法,我们看今天的模拟器材是太阳小,地球大,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讨论一下,你要怎么做才能证明这种假设的确能影响到白天黑夜的交替出现。
4.学生讨论方法。
5.汇报方法。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准备怎么做?可以上来演示着说。如果一个人不够,可以来两个人,一个人做一个人说。先说一下你们组是哪个观点。(地球只自转)和他不一样的小组再来汇报。
(五)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然后汇报交流。
1.学生模拟昼夜的形成实验。
你们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解释昼夜交替的现象吗?
(出示地球仪和手电筒)
2.学生设计实验,交流操作注意要点。
模拟实验:以地球仪替代地球,电筒替代太阳,转动地球仪。
课件出示:
(注意事项:
(1)手电筒和地球仪之间的距离适当,以电筒光圈照到地球仪的一半为宜。
(2)调节好“太阳”和“地球”的位置后,实验过程中,不要去移动。
(3)转动地球仪时,自西向东,方向不能转错。
(4)实验过程中,记录下你们的发现。
(5)小组中成员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这项实验。)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教师谈话: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研究得都很认真也很投入,现在就来说一说,刚才在实验中你们这个假设是否造成了白天黑夜的交替现象?哪一个组先来汇报?先说一下你们小组的观点。21cnjy.com
(一)动手实验,初步的得出多种可能。
(学生展示模拟实验,教师用课件或简笔画展示学生的不同模拟实验)
会出现多种可能:
预设1:手电筒不动,地球仪围着手电筒转,自己不转。
预设2:手电筒绕地球仪转动,让祖国经历昼夜的交替。
预设3:手电筒不动,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让祖国经历昼夜的交替。
预设4:手电筒不动,地球仪自东向西转动,让祖国经历昼夜的交替。
(二)分析实验
(对各小组进行评价,分析找到模拟实验中出现的几种可能的优点和不足。)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个实验:
(1)你们提的很好,如果太阳不动,地球自己不转,只围着太阳转,那我们就会光是白天。
(2)对这名学生分析的非常有道理。不光这组同学有这种想法,其实古人在研究“昼夜形成”的原因时曾把这种想法一度认为是正确的,下面我们来详细的了 解一下。www.21-cn-jy.com
(如果没有学生提出,教师介绍:古人在昼夜交替这个问题上曾经也这样认为——太阳绕着地球转,形成白天和黑夜我们来看一下。)
(三)学生分组讨论昼夜的成因。(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会交替出现。)21*cnjy*com
(四)了解各派学说。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通过研究知道白天黑夜交替的原因是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的。那在生活中,我们看到过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吧?那地球按什么方向转动才能让太阳东升西落呢?【来源:21cnj*y.co*m】
1.“地心说”。
出示课件(一)“地心说”,介绍。
这种说法,人们信奉了一千多年。但是人类对宇宙的认识随着天文观测不断进步……
2.“日心说”。
出示课件(二)介绍“日心说”。
哥白尼认为,地球在绕着太阳公转的同时,还在不停地自转。昼夜的变化就是地球自转的结果。所以代表太阳的手电筒在实验的过程中是不能动的。下面请每一组把手电筒固定好。
(五)去伪存真,找到真相。
1.情景创设。
教师:这就要大家到生活中去找答案了。太阳每天是从哪个方向出现的,那地球怎么样的转动才能让祖国的东方最先看到太阳?我们以祖国为例,用红色分别代表居住在我国东方的小朋友,蓝色的纸人住在我国西方的小朋友,确定好祖国的东方和西方。2-1-c-n-j-y
2.实验操作。
教师:请你们分别用两种转法来实验,看如何让东方的小朋友最先看到太阳。
(学生独立操作实验)
3.学生汇报展示实验。
教师:老师很高兴大家都解开昼夜交替的奥秘了,下面你们可以多转几圈,仔细观察一下昼夜交替的过程。
教师:我们的祖国从黎明到黑夜再到黎明,地球仪旋转了几周?一昼夜是多少小时?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昼到夜,地球自转一周,24小时)
(六)科学发展的不断探索。
教师:这节课通过我们的学习和模拟实验知道了昼夜交替的成因以及时差是怎样形成的,这得益于我们的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实际上,哥白尼的日心宇宙体系是时代的产物,它也受到时代的限制,是存在一定缺陷的。
(课件介绍日心说的一些局限性)
1.阅读与交流。
古人为了弄懂昼夜交替现象的奥秘却经历了长时间不懈的努力,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们的古代科学家经历了怎样的一个科学过程。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6页《古人的猜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小组交流。
(1) 谁最早提出了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观点?
(2) 1800多年前,希腊人托勒密提出了什么观点?
(3) 哥白尼花费了30多年的心血写成了他的什么著作?他提出了什么?
3.班级交流汇报。
教师:通过阅读《古人的猜想》,你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1:通过阅读短文,我觉得我们古代的科学家真伟大,人类真聪明,科学在不断的进步!我们对大自然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发现!21教育网
预设2:我知道了,有时候一些大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全对,也要通过不断的科学实验来证明,不能迷信一种说法,我觉得这一点我们应该向哥白尼学习,敢于挑战!【出处:21教育名师】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师:同学们,经过这一节课的探究学习,相信你们一定明白了许多道理也学到了不少知识,在今后的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可以对见到的一些自然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从科学的视角来看这个大自然你会有更多神奇的发现。
五、当堂检测,拓展提高
(一)课堂练习达标。
1.我能行。
(1)地球不仅( )在不停的转动,同时还围绕( )转动。
(2)地球上有( )和( ),而且昼夜交替。
(3)( )最早提出了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观点。
(4) 1800多年前,希腊人( )提出了( )是宇宙的中心,( )都围绕( )转动的观点。2·1·c·n·j·y
(5) 哥白尼花费了30多年的心血写成了他的《 》,提出( )是宇宙的中心,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转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我是小法官
(1)科学家的猜想都是正确的。( )
(2)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转动。( )
(3)太阳东升西落,证明太阳绕着地球转。( )
(二)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经过这一节课的探究学习,相信你们一定明白了许多道理也学到了不少知识,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你该怎么运用它们呢?
对,学科学还要用科学啊,用科学的视角来看这个大自然你会有更多神奇的发现。
【板书设计】 ????????????
?14.白天与黑夜
???????????????? ?昼 ?夜
????????????????????????照射?????????????????地球自转
????????????????????????昼夜更替 ??24小时
【使用说明】
1. 教学反思。
本课力求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引领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大胆猜测,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获得科学知识。21·世纪*教育网
﹙1﹚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昼夜不同的图片,你有什么发现,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在体验中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使学生真正“卷入”到体验活动中。从整节课来看,学生在参与体验活动的基础上能自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彰显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形成了一个“问题——探究——新问题——新探究”的良性循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方案和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究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设计“浮和沉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实验方案,学生独立设计是有一定困难的,根据学生已有经验,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两组实验材料,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器材来设计实验,进行科学验证,这样可以减少设计实验的坡度,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体验探究的快乐。
﹙3﹚指导学生收集、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实证意识。学生经历了分析、整理、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为小组间的表达与交流奠定了基础,从而达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这又是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在探究沉下去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时,教师有目的的指导学生比较数据的变化,从数据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有利于推动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www-2-1-cnjy-com
(4)科学预设,动态生成。学生科学探究活动不应该拘泥于预设的课堂教学,要善于运用教学机智,随时捕捉预设之外的学生的疑问、想法、亮点,寻找恰当的生长点,精彩生成。这节课,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确立了探究活动的主线,适时调整预设细节,灵动地捕捉学生探究动态生成。在预设的探究活动中,教师有效预设“操作引探——猜想验证——活动体验——拓展延伸”等多种活动,促使知识在质疑中生成,在探究中生成,在交流中生成,完成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建构。21*cnjy*com
2. 使用建议。学生验证昼夜更替实验时,教师要加强指导对比实验。
3.需破解的问题。本课在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可否理性调控科学探究的时间更充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