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与适应》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理与适应》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5-15 18:3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理与适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奇妙的人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的一课,在学习了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等系统的功能基础上,本课将在引导学生学习感觉、思维、情绪等功能的过程中,渗透神经系统在维持人体正常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一系列颇具趣味性的体验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心理活动的兴趣。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逐步了解感觉器官的作用,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了解一些适应现象,通过对错觉的体验找出身边利用错觉的实例。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五年级上学期学过“神经系统”,对神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工作速度都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教材的第一部分内容比较容易掌握,应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发现神经系统的功能上。回想记忆中的适应情节学生会比较困难,从而会影响学生的适应。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及习惯来创设一些情境或课前布置体验,使全体学生能认识这一功能。
学生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对人体的生理功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组成有了一个比较清晰、基本的认识,对人体的心理功能还不够了解,虽不能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人类适应环|境的特点,但可能会对刺激-反应游戏和奇妙的错觉现象感兴趣。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一些科学概念和规律,在教学中重在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学习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游戏中出现的反应现象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设。
2.能辨别出每一个刺激-反应中的刺激、接受刺激的感官、反应行为和参与反应的结构。
3.能用比较法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适应现象”。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尊重他人意见。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产生“反应时”现象的原因。
2.能举实例说明什么是“错觉”,并能设法找出自己身边利用错觉现象的实例。
教学重难点
通过真实的体验活动感悟人的心理感觉、思维等功能。
评价任务
1.能对游戏中出现的反应现象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设,进而认识反应时。
2.认识生活中的适应现象。
3.能举例说明错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木棒,小旗子,有关错觉现象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一个人要生存下来,都需要具备哪些必须的功能?(学生列举)
教师讲述:人类不仅具备消化、呼吸、血液 ( http: / / www.21cnjy.com )循环、身体运动等重要的生理功能,而且具有感觉、思维、情绪等重要的心理功能。这些心理功能主要是由人体内的神经系统卖现的。神经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它们是如何实现人的心理功能的?
揭示课题:生理与适应。
二、新课教学
活动1:刺激-反应游戏
1.教师讲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受各种各样的刺激,并且会对这些刺激做出必要的反应,让我们来做几个刺激-反应游戏。
2.讲解演示游戏的做法及要求。
注意事项:
(1)打手游戏:注意打手的力度不要过大。
(2)抓棒游戏:注意手要张开,棒的位置不要过高(也可用笔代替棒)。
(3)指认五官游戏:注意手指不要垂直指到面部的眼睛,看指认五官的速度(快、中、慢)。
(4)旗语游戏:注意小旗指的位置尽量要准确。
(5)每个游戏进行五次,记住成功的次数。
3.分组开展游戏。
学生每个人做五次,记录下各自的成功次数。
你还能做其他类似的游戏吗?
4.教师:为什么从刺激出现到做出反应,会间隔一段时间?在同一游戏中,不同的人做出反应的快慢有差别吗?
组织讨论:在这些游戏中我们的神经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心理功能是怎样工作的?从而指导了我们采取哪些生理反应?在打手游戏中为什么成功的次数会有不同?为什么有的同学能躲过去有的同学躲不过去?
5.组织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分析说说我们刚刚分析的对不对。
6.活动:试着用“科学在线”中的内容,解释一个刺激-反应游戏的心里加工过程。
教师:在各种刺激-反应游戏中,是什么刺激引起了反应?这些刺激是通过哪种感觉器官感受到的?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游戏活动中的刺激源、感觉器官、产生的反应,填写教材第38页的表格。
学生:汇报,交流。
活动2:认识各种适应现象。
1.刚一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闻到了什么?现在你还能闻到么?为什么会这样?
2.从较暗的地方走到阳光下时,你的眼睛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教师: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我们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学生:观察教材第39页的图片,阅读相关文字认识各种适应现象。
3.组织讨论:刚才大家说了许多在同一种条件下我们的感觉会先后不同,这是怎么回事?
4.教师:除感觉器官方面的适应外,还存在另一类适应现象。
学生体验另一类适应现象:用左手写自己的名字,体验左手对写字的适应过程。
5.组织讨论,:从以上各种不同的适应现象中,能够发现什么共同点?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适应现象存在于一切感觉中,但是在各种感觉中适应的表现和速度会有所不同。简单讲解不同感觉器官的适应现象。
6.学生交流所知的人身体适应能力的例子(冬泳、春捂秋冻、晕船的适应)。
三、拓展:体验错觉
教师:在大多数条件下,我们对刺激的感觉与真实的情况是一致的。然而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我们对刺激的感觉与真实情况并不相同,这就是错觉。
1.用半分钟的时间完成教材第40页的判断题。
2.用尺子想办法测量一下长短并汇报检验结果。
3.讲解什么是错觉。
4.欣赏错觉图片,学生体验错觉(课件出示)。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过其他错觉现象吗?人们是怎样应用错觉现象的?交流生活中你发现的错觉现象。(例如:早晨初升的太阳大、各种魔术)
板书设计
8 生理与适应
1.刺激-反应游戏。
(1)逃避打手的游戏。(2)快速抓棒游戏。(3)快速指认五官游戏。(4)旗语游戏。
2.适应现象。
3.错觉:人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教学反思
因为科学课比较难上,丰富的科学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有很大的距离,有时科学课会使学生感到很枯燥。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准备了直观形象的教具,上网查找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新课伊始,通过“快速抓棒游戏”,让学生体验刺激与反应,但在做完游戏之后,让学生交流游戏中的发现的时候,学生表现得不太积极,不知从何说起,通过我的引导,后来学生回答了出来,人的反应不同,所以抓棒的位置不同。接下来再通过阅读科学在线,运用科学知识进一步分析这个游戏的心理加工过程。随后再让同学们分小组再次体验“刺激-反应”游戏并将心理加工过程填在表格中,此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亲身的体验,小组合作能分析出这几个刺激-反应游戏的复杂心理加工过程。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能积极参与活动,尤其是在欣赏一些错觉图片时,学生的热情高涨,争先发表个人观点,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通过游戏体验到了刺激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应,并能分析游戏中的刺激、感觉和反应是什么,知道了人体在视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适应,并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在用左手写字的活动中体验了另一类的适应现象。学生还认识到了错觉可以被我们有效利用,如白色有扩散作用,黑色有收缩作用,穿白色衣服会令瘦小的人略为丰满,横线条的衣服会使人觉得更胖,在军事上经常利用错觉进行伪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