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班)历史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班)历史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5-15 20:3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东方红林业局中学2017至 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 一 历 史 文 科 试 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分数 姓名
一、?单选题(50分)
1、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 )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由 B.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C.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D.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2·1·c·n·j·y
2、秦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 ?) A.小农经济极其稳定的特征 B.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 C.小农经济完全依赖自然 D.小农经济受火灾的危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 按照明朝的法律,屠宰耕牛是犯罪行为:“故意杀死他人马牛的,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己马牛的,杖一百。耕牛伤病死亡的,不报官府,私自开剥,笞四十。”21·世纪*教育网
上述法律规定反映了明朝(?? )
A.政府严格控制经济活动 B.农用动力没有实质变化 C.屠宰耕牛成为普遍现象 D.农耕经济出现衰退情况www-2-1-cnjy-com
4、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
A.铁犁牛耕?????B.个体农耕?????C.刀耕火种?????D.石器锄耕
5、《西方世界的兴起》指出:17世纪“荷兰不是依靠自然的恩赐,而是发展了比其对手有效的经济组织,并在这样做的过程中获得了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与其国家之小规模不相称的重要性。”该书认为荷兰崛起主要得益于(?? )21*cnjy*com
A.成立特权贸易公司????????????B.较早建立了共和国 C.地处欧洲航线中心????????????D.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来源:21cnj*y.co*m】
6、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由此可知,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商品经济???B.君主专制制度 C.自然经济???D.中央集权制度
7、 中国古代,都城的定位成为城市兴衰的重要因素,它使政治、经济、文化融为一体,此外,中国古代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城市(?? )【版权所有:21教育】
A.以政治职能为主? ?B.以商业职能为主 C.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D.商业限制被打破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8、 徽商经营之道,有许多方面值得今人效仿,如史载“徽之俗,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昨犹未厌焉”。在明中叶的抗倭斗争中,他们或捐资筑城,募勇抗倭;又如:徽商妇“居乡数月,不沾鱼肉,日挫针治缝纫绽……盖亦由内德矣”。21*cnjy*com
上述材料体现的徽商精神不包括(?? )
A.赴国急难、民族自立的爱国精神 B.以诚待人,以义为重的商业理念 C. 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D.不辞劳苦、虽富犹朴的勤俭精神
9、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 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 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10、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 )
A. 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11、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12、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西班牙(?? )
A.当地盛产白银?????????????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高 C.不用白银做货币????????????D.积极参与早期殖民掠夺
13、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工场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
14、《贸易打造的世界》一书中说:“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材料旨在说明(?? )21·cn·jy·com
A.英国始终固守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B.工业革命瓦解了英国的贸易壁垒 C.英国的贸易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 D.英国与印度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关系
15、《国语?晋语》记载:“夫范、中行氏……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材料体现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在哪一方面的发展(?? ) A.牛耕技术 B.集体劳作 C.男耕女织 D.土地制度
16、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纺织品介绍到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宣……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 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D.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17、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世纪末,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 工业革命的开展?????? ?B.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C.?新航路的开辟????????D.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
18、 明末清初之际,广东佛山镇,以冶铁业发迹;江西景德镇,以陶瓷业扬名;湖北汉口镇,以“船码头”著称;河南朱仙镇,以集商贾繁兴。材料反映的当时经济发展趋势是(?? )
A.农产品的商品化 B.农业生产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 C.新兴的工商业市镇出现专业化趋向 D.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扩大
19、据时人(1846 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时人”所说的“吾村”应位于我国 (??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南沿海地区 D.京津地区
20、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 ) 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后来居上 C.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 D.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和日本的普遍确立
21、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 这反映了(????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 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 使“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黑奴贸易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 C.殖民扩张的加强 D.商业革命的出现
23、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与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以下洋务活动中哪一项符合上述的思想?(???? ) A. 创办轮船招商局 B.成立三支海军 C. 创立天津机器局 D.创立京师同文馆
24、从新航路开辟到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西欧国家向外扩张的主要手段是(?? )
A. 讲求诚信,积极开展正常贸易 B.凭先进工艺,积极输出工业品 C. 利用雄厚资本,在海外投资设厂 D.抢掠、欺诈,贩卖黑奴2-1-c-n-j-y
25、“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这段话的作者认为(?? )
A.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 B.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 C.世界市场的形成扩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 D.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二、?材料题(50分)
26、
材料一?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开辟新航路,征服了海洋、获得了世界。涌入的财富几乎都用来支持宗教信仰的战争和殖民战争,而没有用来发展能够让国家真正富强起来的工商业。势力强大的王国贵族不愿意看到工商业的发展导致新兴势力的崛起。从16世纪下半叶起,流水一般涌入的财富又像水一样流走了,除了奢侈的社会风气,没有留下像样的产业。
?? 材料二?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科学意识提高了英国人的认识水准;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从19世纪后期开始,德国和美国迎头赶了上来,开始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流。自由经济模式与生俱来的缺陷,在20世纪给固步自封的英国,也给世界带来了惨痛而深刻的教训。
1. 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及条件。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英国能够引领世界的有利条件。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与政治革命大多是短期内急促风暴雨式的社会制度变革不同,工业革命是经过较长时间内由分散和个别的发现、发明和变革开始,逐渐和缓慢地积累形成的。政治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制度的专制统治,而工业革命则彻底改造了英国社会。在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相辅相成下,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使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产生了巨大变革。大部分经济学家如克拉克、钱纳里等人认为工业化引起了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从而导致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只有走工业化的道路,才能使国民经济进入更为有效率的运行轨道。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工业化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动荡、贫富分化等社会弊病,工业发展产生的一些新工艺不顾人的需求,使人变得冷漠甚至麻木不仁,有着贬抑人性的后果。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哪一生产领域?与之相关的发明成就有哪些? 2.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变革多方面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所造成的变革性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和回答,当今发展中国家从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实践中得出哪些启示?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宋凭半壁江山,外有强敌压境,内有庞大的国家机器需要支援,竟然也能维持一个半世纪之久,其原因之一,可能就是由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
——张岂之《中国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由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
材料二?? 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到15世纪,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高 一 历 史 文 科 答 案
一、选择题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B
B
C
A
C
A
D
B
C
A
D
B
C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A
C
C
D
B
B
A
D
B
二、非选择题50分
26、答 案14分
33、答案: 1.生产领域:棉纺织业。2分
发明: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织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或万能蒸汽机)等。(其他答案符合史实亦可)4分 2.经济方面: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操作;蒸汽机动力普遍应用于工业领域;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社会方面: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人运动兴起。
政治方面: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英国代议制度进一步发展。
国际地位: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日不落帝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逐步确立。(上述四个方面,每个方面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8分 3.启示: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强劲有力的发动机;重视生产技术的创新或他国优秀技术成果的引进与运用;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适时协调工业化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答出三点且言之有理即可)6分21教育网
28、答案: (1)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发达,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2分
(2)坊市界限被打破; 出现最早纸币“交子”; 海外贸易繁荣; 商品种类增加; 出现数十座较大市镇。6分21cnjy.com
(3)表现:贸易中心转移; 贸易规模扩大; 商品种类增多; 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世界市场雏形形成。4分www.21-cn-jy.com
影响:加速西欧封建制度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