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19 我和祖父的园子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场》时,开始用萧红作笔名,蜚声文坛。 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在萧红不到10年的创作生涯中,为祖国文学宝库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个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一片狗尾草时,他问我:“这是什么 ”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
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www.《我和祖父的园子》评测练习
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找出描写生动的句子,提炼出一些有特点的词句进行练习。
愿意……就……我和祖父的园子
一、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批注、交流、汇报等形式,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
3.在阅读理解中初步感受萧红语言清新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体会文字的意蕴,学习表达方法。
4. 选择一件童年的趣事写一个小片段,要求写出趣味,写清楚事情的经过以及从这件事中明白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和对祖父的怀念。
难点
通过学习作者富有生趣的写作手法,仿写一个童年趣事的小片段。
三、前置性学习活动
学生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语言美。
2.感受作者在园子里的自由美好和“我”在园中的活动。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倾诉感动,梳理收获
1.童年是一个万花筒,展现出五彩缤纷的世界;童年是一条河,流淌着人生最初的梦想;童年是一片海,沉淀着未曾雕琢的宝石;童年是一部百读不厌的书,每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发现。
2.这节课我们来继续走进---我和祖父的园子 (板书、齐读)。
3.《我和祖父的园子》主要写了园子里的什么?板书:人、物、景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二)品读文本,走进园子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细节描写,品读,做批注。
2.小组交流: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3.学生汇报并板书:五彩缤纷、生机勃勃、自由自在……。
发现园子的“美丽”
出示第2自然段,生读。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画面,体会园中昆虫、蔬菜、花草充满生气,自由自在。
(2)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
(3)作者写园子的美,侧重写动物的色彩,其中写“蜂子”则侧重在形态。这就是动静结合的写法。
过渡:文中还有一节也是写园子里的景物的,同学们找找看是哪一节?
感受园子的“自由”
出示第13节,生读。
(1)第13节这段文字打动了我,让我难以忘怀,我也试着背诵给大家听听。
师诵读《我和祖父的园子》第13节。
(2)找出这一自然段中心句: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3)一切都活了吗?花是怎么活的?鸟是怎么活的?虫子呢?所以这个“活”是什么意思?一个“活”字让你读到了什么?(有生命力,充满生机的)
(4)你看,这些动物、植物都活了,就像是小萧红的小伙伴一样,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园子里!谁想把它们都读活了?
①学生感情朗读。
②变化成诗的形式读。
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5)在园子里,还有哪些植物也是自由的呢?(倭瓜、黄瓜、玉米)
点击出示: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6)体悟用词: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吗?这段话很特别。
(“愿意……就……”多次出现。)(或句子反复)
(7)特别的写法往往蕴含了特别的情感,读这段内容你有什么感受
这是一个 自由 的园子。
(8)请你像作者一样放飞想象的翅膀,在这个自由的园子里,还有什么是自由的?用以下的句式说话。
____________愿意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
小结:作者是想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自己快乐、自由的心境,这种写法叫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
体会“我”在园中“快乐”
(1)让我们继续漫步于园中,默读课文3-12节,注意那些最有趣、最好笑的细节,多读几遍,细细品悟。
(2)交流,品析,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抓关键词,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
(3)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下种,我就瞎闹,祖父铲地,我就乱勾,祖父浇菜,我就乱闹,漫步在园中,我们看到,无论我想怎么样。
(4)你们认为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
是啊,自由自在的萧红在园子里是快乐的。
齐读:这是一个 快乐 的园子。
(三)再品文本,走进祖父
1.同学们,这快乐和自由是谁带给“我”的?(祖父)当我做这些事的时候,祖父是怎样的态度呢?这是一个怎样的祖父呢?请同学们再读3—12自然段,注意细节描写,细细品读。
2. 练读对话,体会祖父的慈祥、耐心与宽容。
3. 学生进行对话展示。
4.交流:
(1)拔下锄头杆——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慈爱的、疼爱孙女的)
(2)我闯祸了,不骂,反而笑——这是祖父对我的——宽容。
(3)教我认谷子——耐心。
小结:也正是有了祖父的爱,所以,这个普普通通的乡下小园子在作者的眼中是如此与
众不同。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挖掘情感,畅快表达。
1. 选择一件童年的趣事写一个小片段。要求写出趣味,写清楚事情的经过以及从这件事中明白的道理。
2.交流。
(五)推荐阅读:《呼兰河传》。
总结:“人之所以有回忆,不是突然想起,而是难以忘记。”让萧红难以忘记的是园子里那纷飞的蝴蝶,蹦跳的蚂蚱,满身绒毛的蜂子,自由生长的倭瓜、黄瓜,这些可爱的生灵像跳动的音符一样填满了她的记忆。充满爱的园子、和蔼慈祥的祖父以及难忘的童年生活构成了作者写作不竭的源泉。同学们,让我们在追忆童年的同时,更努力创造美好的明天。
六、板书设计:
19 我和祖父的园子
宽容 美丽
慈爱 快乐
耐心 自由
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