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5-16 20:05:26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导入新课
《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签订
《马关条约》
近代外交=屈辱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
周恩来
毛泽东主席于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向全世界宣告,“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外交的特征
独立
和平
自主
【解读历史】
学习目标
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会说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
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
方针的含义
4.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成就
敌视
日本的海空军队
菲律宾的海军第七舰队
战后初期美国对新中国的态度是
①军事上包围②外交上孤立③经济上封锁、禁运
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是其从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出发,对新中国的极端孤立与排斥,这种孤立与排斥导致美中多年的并且冷战局面,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美国政策的灵活性,并最终导致了中苏结盟,使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宣告失败。”——《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请回答: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为什么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战后初期美国对新中国的态度是
①军事上包围②外交上孤立③经济上封锁、禁运
为打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新中国领导人是怎么做的?建国第一年,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问题探究】
问题
探究
对策:积极主动地开展外交活动
成就:建国第一年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0年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资金和技术上的援助
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在1949年10月3日与新中国建交。
对于促进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对华孤立和封锁、争取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意义:
“一边倒”
中国
世界
积极
主动
打破美国封锁
【中国积极主动走向世界】
面对着当时对中国不利的国际形势,中国领导人是怎样做的呢
积极、主动,走向世界交朋友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我国政府同印度就西藏问题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
中印、中缅发表联合声明,正式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首次提出的时间:
2、人物:
3、1954年,周恩来访问

,分与

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
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
4、内容:
5、意义:
印度
缅甸
尼赫鲁
吴努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3底
周恩来
外交成就二:
提出背景
具体内容
正式确认
历史影响
1953年,中印两国就西藏问题谈判的时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印、中缅分别发表联合声明,正式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自主学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分钟速记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014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中、印、缅三国在北京共同举办纪念大会。习近平主席说,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历久弥深、历久弥坚。
对指导国际关系、解决纷争、
维护地区和平发挥重要的作用
尽管在其提出后的几十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
——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
日内瓦会议
1954年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的周恩来
相关链接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巴基斯坦发言人:我认为: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伊拉克发言人:我认为: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三股扰乱和平和谐的国际性势力,而第三股就是共产主义,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我们要号召非共产党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
泰国发言人:我认为: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区使我们泰国受到颠覆活动的威胁。中国“没有宗教自由”,“利用国外1000多万华侨的双重国籍搞颠覆活动”

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进行挑拨的阴谋
“求


异”
“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同:遭遇相同
同:面临问题相同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
促进世界和平

推动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异:
社会制度不同
建设道路不同
时间:
性质(特点):
地点:
中国代表:
提出方针:
意义:
万隆精神:
1955年
印度尼西亚万隆(亚非国家)
周恩来
求同存异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1、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万隆会议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
万隆精神”
外交成就三:
他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
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
亚非国家虽然有共同的历史遭遇,但各国间也有错综复杂的矛盾分歧,再加上帝国主义不愿看到亚非会议的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的阴谋破坏活动,使会议初期出现了分歧和矛盾。周恩来用求同存异的方针来呼吁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用平等的态度平息争论,谋求团结的诚意来化解矛盾,赢得各方的尊敬和赞同,不仅有利于改变外界对中国的偏见,也促进的会议,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会议获得圆满成功!
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1955年出席
万隆会议
1954年访问
缅甸
1954年访问
印度
1954年4月参加
日内瓦会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相关链接
共同的责任,共同的任务,要求我们大力弘扬万隆精神,抓住历史机遇,加强团结合作,共绘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蓝图。我相信,在亚非发展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这次亚非峰会,将成为亚非合作的新起点,将作为亚非关系史上又一个划时代的重大事件载入册。

——胡锦涛在亚非峰会上的讲话
2005年4月,万隆会议
召开50周年
2015年4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
中国近代屈辱的外交似乎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弱国无外交”。然而,新中国初期,国力依然弱小,却走出了这一怪圈。请结合本课历史的学习,说一说你认为是哪些因素促使新中国实现了这一重大转变?
政治上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
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杰出的外交智慧。
课堂小结
外交政策
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面对世界
与苏联等国建交
以积极主动的态度
走向世界
1953年,周恩来
以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赢得世界
1955年,万隆会议
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随堂训练
1.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
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20世
纪5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处理国与国之间
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 
 A.求同存异原则
B.互不侵犯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2.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
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
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
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
)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D.与苏联建交
A
3.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叙述不正
确的是( 

A.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与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与新中国
建立了外交关系
D.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
五项基本原则
C
中国近代屈辱的外交似乎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弱国无外交”。然而,新中国初期,国力依然弱小,却走出了这一怪圈。请结合本课历史的学习,说一说你认为是哪些因素促使新中国实现了这一重大转变?
政治上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
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杰出的外交智慧。
“他卓有成效地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存入一分钱……”
——联合国秘书长
瓦尔德海姆
感悟伟人
一句话的电影说明书
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通知工作人员,给与会者放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彩色越剧片。工作人员为了使外国人能看懂中国的戏剧片,写了15页的说明书呈周总理审阅。周恩来批评工作人员:“不看对象,对牛弹琴”。工作人员不服气地说:“给洋人看这种电影,那才是对牛弹琴呢!”
“那就看你怎么个弹法了”,周恩来说,“你要用十几页的说明书去弹,那是乱弹,我给你换个弹法吧,你只要在请柬上写一句话:
“请您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
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故事欣赏
“派克”的来历
“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
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
故事欣赏
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这个美国记者仍不死心,继续出难题:“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仰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头走路,这又怎么解释呢 ”周总理笑着说:“这不奇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了,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是低着头走了。”记者又问:“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在这样的外交场合,又不便回绝,周总理轻轻一笑回答到
“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故事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