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型
新授课
课题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年级
八年级
主备人
张德玉
备课时间
2018.4.18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识记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九二共识”的内容、“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等基本史实;
2、归纳台湾问题的由来;思考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不同;
3、新中国成立后的对台政策、方针,并分析政策、方针变化的原因。(重点、难点)
4、归纳概括从1979年——至今,海峡两岸关系有哪些变化,分析海峡两岸关系变化的原因。(重点、难点)
5、了解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课堂教学流程】
【学案自学 梳理知识】
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九二共识”的内容、“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等基本史实。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大陆对台政策:
(1)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_______。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_______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_______祖国的大政方针。
(4)不久,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从_______年开始,解放军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2)中央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_______。
(3)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_______”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_______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4)1990年台湾成立_______,次年中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5)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_______原则”的“_______”。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6)1995年1月,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_______。
(7)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_______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8)2015年11月,习近平与_______在新加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1.原因:在“_______、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2.表现: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_______”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
任务二:【合作探究】
1.思考归纳台湾最后一次与祖国分离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任务三:【合作探究】
2.阅读教材,列表归纳新中国成立后的对台政策、方针。
不同时期对台政策方针
时间
领导人
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
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以后
1995年
3.党和国家对台方针的改变,说明了什么?(从两岸关系发展趋势、两岸关系、中国共产党方面思考)
【精讲点拨 总结归纳】
任务四:【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检测提升 巩固新知】
1.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
A.不放弃用武力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C.民族区域自治D.由台湾人民“公投”
2.2015年5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共同探讨两岸关系的路应该如何走,回首海峡两岸关系之路,双方首次打破隔绝状态开始于( )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逐步采取一些开放措施
B.台湾和大陆分别成立海基会和海协会
C.海协会和海基会就“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D.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3.某旅游公司设计了多条“走进台湾”系列产品线路,包括美食之旅——“吃”遍宝岛;花博之旅——“花”现宝岛;婚纱蜜月之旅——钟爱一生宝岛演艺等。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
A.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B.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
C.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4.观察下图,这一时期台商在江苏投资情况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邓小平南方谈话B.香港、澳门的回归
C.中共十四大的召开D.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5.(2017·苏州中考)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
A.实现直接“三通”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