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眼睛、皮肤、耳朵、鼻子、舌头等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感官接受到的刺激经大脑的分析处理后,人才能产生感觉。这就是感觉形成的机理,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本课的教学,就是要从学生的前认知入手,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阅读资料,使学生的认知达到高一级的水平,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人体的各种感觉就是人体对外界的各种刺激产生的反应。www-2-1-cnjy-com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说明感觉是人的神经活动,指出产生感觉的生理机制。
第二部分,具体介绍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产生的机理以及嗅觉与味觉的密切关系,该部分内容由四个主要方面构成:2-1-c-n-j-y
第一方面,认识视觉的产生。课文先让学生识图,并说出看到了什么。通过从纷繁复杂的图案中找到“埋藏”在其中的数字或图形,使学生从神经系统功能的角度认识到眼睛是接受光线刺激的感觉器官,刺激产生的信号通过视神经(传入神经)传入大脑,大脑对图案进行分析后可以弄清楚信号传来的意义,人就产生了视觉,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量90%来自双眼。同时指出,有时眼睛接受的信号也具有欺骗性,常常会产生视觉误差,比如两个圆柱体各自的高与直径其实是相等的,但初看上去却有差别。而大脑要经过训练,才会变得更聪明,才会对信息形成真实的判断。21*cnjy*com
第二方面,认识听觉的产生。指出耳朵是接受声音刺激的感觉器官,刺激产生的信号通过听神经(传入神经)传入大脑,大脑可以识别声音的意义,人就产生了听觉。21教育网
第三方面,认识触觉的产生,指出大脑接受到来自皮肤的刺激信息后,能产生冷热、疼痛、压力等感受。
第四方面,认识嗅觉和味觉的产生。课文安排了鼻子与舌头共同参加的识别液体活动和舌头独立参加的识别液体活动,从中揭示嗅觉与味觉的密切关系,即嗅觉增强味觉的感受。同时,还利用图片介绍了嗅觉与味觉产生的过程,展现了它们形成的机理。【来源:21cnj*y.co*m】
第三部分,总体概括了人体反应的过程,即从感官到获得感觉的过程,这与上一课内容构成了一个整体。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他们所熟悉的事物——自己的身体,学生会很好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状态下的学习,会使学生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学习的效果会比较好。加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前两课的知识,继续学习本课内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相对比较轻松。【出处:21教育名师】
学习目标
1.知道感觉的过程是神经系统在其中起作用。
2.知道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道形成的机理。
3.知道人体也会出现错觉,了解错觉形成的原因。
4.知道嗅觉和味觉是密切相关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难点:认知错觉。
评价任务
1.体验错觉,了解错觉形成的原因。
2.知道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道形成的机理。
3.通过用不同的方法,品尝不同的液体,了解嗅觉和味觉是密切相关的。
教学准备
辨别色盲图片的书或相关的投影片,几幅易产生错觉的图案,人耳的模型,若干个吸管,小果冻杯和醋、盐水、糖水、苦丁茶汁、橘子汁等液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都非常熟悉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和舌头等感觉器官,也都知道它们有什么作用。但是,这些感觉器官是如何产生各种感觉的(如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的),你们想了解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认识视觉的产生
1.出示色盲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2.出示两个圆柱体,提问学生,它们的高与直径相等吗?
3.教师寻找一些课本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如下面的两条直线一样长吗?五个圆圈一样大吗?等等。21·cn·jy·com
4.小结:我们看到物体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等等,仅仅是眼睛的“功劳”吗?为什么有时候看到的情况是事实的真相,有时眼睛又会“欺骗”我们呢?
5.分析:眼睛仅仅是一个接受光线的感觉器官,它本身不能对“看”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加工。视神经将落在视网膜上的信号及时传给大脑之后,只有通过大脑的分析,才能够弄清楚图像的真正含义。这时,人才产生了视觉。
(说明:这段知识性概念,教师可以利用挂图讲解给学生,也可以利用课件进行讲述,或者看一些科教片(如discover)进行解释)【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大脑在处理信号时也会出现一些失误,做出错误的判断。所以,当我们“看不清楚”物体的真相时,要动手做一做。比如说:动手量一量、测一测、比一比,帮助大脑正确地判断,形成对物体真实的认识。www.21-cn-jy.com
三、了解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形成的机理
1.了解听觉形成的机理。
(1)讨论:我们是如何通过听觉器官耳朵听到声音的?
(2)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汇报。
2.了解触觉形成的机理。
(1)学生实验:一位学生蒙上眼睛,伸出一只手掌给另一位同学进行实验,可以用尖的铅笔戳一下,可以用冰块在上面触碰一下,也可以用铅球在上面放一下。让蒙住双眼的同学汇报,刚才分别是什么东西接触了他的手掌心。(同桌同学互相交换实验)21cnjy.com
(2)提问:为什么蒙上眼睛的同学,什么也没有看见,却能知道他的手掌心分别接触过什么物品呢?
(3)学生小结:是触觉告诉我们的,皮肤也是一种感觉器官。
(4)教师说明触觉形成的机理。
3.了解嗅觉和味觉形成的机理以及它们的相关性。
(1)教师背着学生在教室里喷一些香水或撒一些酒在地面上,看学生有什么反应?
(2)学生讨论汇报。
(3)游戏活动:同桌两位学生,其中一名蒙上眼睛,用舌头去品尝液体(可食用的)的味道,然后捏住鼻子再去品尝液体的味道。比较前后两次实验各有什么不同的感觉。21·世纪*教育网
(4)学生交流活动。汇报结果占
(5)师生共同小结:味觉和嗅觉的关系很密切,平时我们看到色、香、味俱全的食物时,食欲大增,那是由于视觉、味觉和嗅觉协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我们感觉鼻子不通时,吃什么好东西都感觉没有口味,就是因为嗅觉不灵,降低了我们对食物味觉的感受。2·1·c·n·j·y
四、承上启下,总结全课
结合神经系统的概念讲解感觉器官与神经系统的关系,概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产生的机理。
教学反思
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在引导学生自主查找资料时,一定要明确要求,避免学生一味上网不知所以。教师要做到教学思路清晰,既能考虑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又能认真选取整合材料。所谓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明确的指导,从而使学生主体进行真正有意义地思考、有价值地发现和切实地交流,最终提高学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