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形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折形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5-16 18:4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折形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以把纸折成不同形状为例,研究它们的承受力,引导学生发现纸的形状与它们的承受力大小有关,从而发现薄材料的弯曲变形可以增大其承受力。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五部分:
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认识4种形状,指出物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是由这4种基本形状构成的,课文用图片分别表示出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以及它们的分割体,表示出4种基本形状及它们的一些变体,供学生观察、研究。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分析一些物体的形状以及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形状的优势,课文分别展示了与乌龟、仙人柱两种生物形状相似的人造物,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形状的好处,为下一步探究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做好铺垫,同时渗透了仿生学中模拟生物形状的建构方法。
第三部分,指导学生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关系。课文以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你能用A4纸托起一块红砖吗?”为引子,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借助卡通人之口,提醒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进行研究,即先预测、再实验。课文插图中的制作场景意在启发学生把纸折成形状不同的纸筒,从而引导学生在猜测、实验、交流中,体会到材料的弯折可以增大其结构的承受力。
第四部分,指导学生进一步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察身边各种各样的物体,明白哪些地方应用了前面所学的科学道理,课文中提到的有方管、中空包装纸板、装鸡蛋座、酒瓶架、铁轨、空心水泥管,预示着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第五部分,指导学生认识蛋壳具有较大的承重力,加深学生对形状与承受力关系的认识,拓展学生的研究视野。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在已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分析和思考,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验证预测,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发现数据背后的秘密。同时通过小组的分工和合作,在思考和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通过倾听和吸取,改进和创新,达到合作探究的目的。
学习目标
1.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
2.能够识别一些物体的主要形状。
3.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4.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改变。
5.知道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难点:使蛋壳的切口尽量平直。
评价任务
1.能够识别周围一些常见物体的主要形状。
2.通过对比实验,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承受力。
教学准备
每组4张包装纸、1张实验记录单、橘子、红砖、瓦楞纸、鸡蛋座、蛋壳等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今天,我有一个问题一直解决不了,你们愿意帮我一下吗?老师想只用这一张纸托起一本书(演示)可总是失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2.学生讨论并尝试并汇报。
3.提问:为什么现在这张纸可以托起着本书呢?
4.学生汇报。
5.这节课我们就把手中的纸折成各种形状托起一本书、两本书、更多的书(板书:折形状)。
二、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
1.自然界中有很多物体,它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能说出下面物体是由哪些形状构成?并猜测一下这样的形状有什么好处?(出示课件)
2.它们虽然形状各异,但大多数是由椎体、柱体、台体、球体四种基本形状构成的。这四种基本形状美观、牢固、能承受很大的力。(出示课件)
三、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
1.你能不能从这四种基本形状中受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启发,把手中的纸改变一下形状,想办法托起比书更重的红砖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你们想把纸折成什么形状,并预测一下哪种纸筒承受的力最大并把结果填在表格中。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讲要求:(教师展示几种形状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将纸折叠成三角形纸筒、四边形纸筒、六边形纸筒、圆柱形纸筒试一试。注意折四种纸筒时上下两个边要平;胶带要把缝隙粘牢固,不能留缝。(也可以折成其他的形状)
4.学生进行折纸活动。
5.谈话:我们把纸折成多种形状,目的是为了检测它们的承受力,你们猜猜这几种纸筒谁的承受力最大?请你们按承受力大小排序并填在活动记录上。
纸筒形状 承受力
三角形
正方形
五边形
圆筒形
6.做这个实验时,应注意些什么?
7.我们做实验时书要一本一本的放,测试时要轻 ( http: / / www.21cnjy.com )拿轻放,尽量减少对纸筒的撞击力。放时要对准纸筒中心,以防倾倒。另外,一个纸筒只能做一个实验,不能重复使用,因为纸筒被重物压皱后,承受力大幅度下降,会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8.学生实验、记录、汇报。
9.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薄薄的纸如果改变形状的确可以托起较重的物体。科学家经过反复的试验,发现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折叠或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而且折叠或弯曲的形状不同,其承受力也是不相同的。
四、了解各种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
1.我们知道了薄的材料如果改变形状,可以提高承受力,形状不同,承受力也不同你能不能运用这个知识分析一下这些物体为什么这样设计?
2.你还知道哪些建筑是根据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原理设计?
五、拓展应用
1.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一些鸡蛋壳,它们是不是很容易碎,老师却能用它托起很重的东西。(教师演示)
2.如果把很多鸡蛋壳放在一起能承受多重的物体?(教师演示)
3.看了以上两个实验,你有什么想法?
4.鸡蛋这种形状能把外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力均匀地分散开来,所以能承受很大的力。建筑学家根据这个道理发明了表面弯曲,形如蛋壳的薄壳建筑,它们既美观又坚固,还节省材料。下面老师请大家欣赏一些建筑,想一想它们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5.学生观察、思考并交流。
6.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身边的各种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把我们的家园建设的更美更坚固。
教学反思
这堂课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做"的方式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导学生学习科学和理解科学,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新课程倡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里教师只告诉学生研究纸的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至于如何实验、纸折成什么形状,由学生自己设计。教学设计实验记录的形式提示学生基本的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实验过程由学生自己控制完成,使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本课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亲历科学探究的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学生在折形状的过程中,引起他们对不同形状的物体的承受力大小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究与物体形状有关问题的探究欲望。学生在折形状的过程中,小组协调,合理分工,动手、动脑,想方法把自己组的形状折好,完成不同形状的承受力大小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