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怎样繁殖后代》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动物怎样繁殖后代》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5-16 18:5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动物怎样繁殖后代》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在编排上遵照了动物繁殖行为的基本过程:雌雄识别、交配、生长、哺育后代来设计活动的,围绕两种繁殖方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了解动物如何繁殖后代。同时设计了一些猜测活动,激发学生做深入细致研究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关爱动物之情。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四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自然界中的动物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是通过雌雄结合进行有性繁殖的,引导学生识别动物的雌雄,了解动物繁殖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在指出动物有繁殖的本能之后,插图展现出五组成双成对的动物,有非洲狮、鹦鹉、野鸭、蛾子、白天鹅等,并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动物爸爸们似乎都比动物妈妈们更‘漂亮’,更‘威武’?”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这些问题隐含了雄性动物在自然进化的过程中,总是“漂亮”的能存活下来,更有利于向雌性求偶,完成繁殖任务;而更“威武”,是表明在与同性的战斗中更容易取胜,这也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最后,以天鹅至死相守的故事,号召学生要关爱动物。
第二部分,认识动物繁殖后代的两种方式:卵生和胎生。教材呈现了七种动物:鱼、乌龟、蛇、鳄鱼、鸟、老鼠和马等,分别代表了鱼类、爬行、鸟和哺乳动物。要求学生能将产卵或下蛋方式进行繁殖的动物圈出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卵生繁殖方式的概念。在揭示胎生繁殖方,.式时,课文采用了展现繁殖方式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观看小动物怎样出生的过程中理解什么叫胎生。除了展现猫的胎生过程之外,课文还展现了鸡的胚胎发育以及出壳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既了解两种繁殖过程的差异,也懂得卵生与胎生的区别。此外,课文还设计了“猜猜看,这些是谁的卵或蛋?”、“猜猜看,它们是谁的孩子”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
第三部分,介绍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独特繁殖方法。这些方法皆有—定的代表性和独特性,其中有海马的哺育袋孵化,蜗牛的孤性互换生殖细胞,鲨鱼的卵胎生,水螅、海葵的分裂繁殖。在学生的眼前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繁殖情形,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四部分,介绍动物哺育后代的行为。课文指出小动物生下后,“父母”还要承担繁重的哺育任务。图片展现的哺育行为可归为两类:一类是以小鸟为代表的哺食行为;一类是以北极熊、大熊猫、沙丘鹤为代表的传授生存技能的行为,表现出动物“父母”对“孩子”的关照与指导。最后,课文还指引学生收集更多动物哺育后代的资料并进行交流,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动物的繁殖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十分熟悉、同时又非常感兴趣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设计是比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但是如果我们和他们真正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的话,却会发现他们的认识多是片段性的,可能对某个方面观察比较仔细,积累了十分详细的感性认识,对其他的更多的方面或不是很熟悉的小动物的认识就比较贫乏了。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利用和发挥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经验,取得资源共享的效益。
学习目标
1.知道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的繁殖方式是进行有性繁殖,即经过雌雄两性的结合生殖。
2.知道动物的两种基本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
3.了解一些动物的特殊繁殖方式,知道动物繁殖方式具有多样性特色。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
难点:收集、分析、整理各种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信息。
评价任务
1.知道动物繁殖的两种基本方式:卵生和胎生。
2.能列举常见的几类动物的不同生殖方式。
教学准备
课前带学生去参观动物园或让学生收集各种动物的图片(最好成双成对的动物图片),各种动物刚出生时的照片或资料,收集有关动物各种各样繁殖方式的图片和资料。21·cn·jy·com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植物进行繁殖时,除了最基本的种子繁殖方式外,还有其他的营养繁殖方式。你们知道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吗?www.21-cn-jy.com
2.学生讨论并回答。
3.教师总结:在自然条件下,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动物都是雌雄结合产生后代的。动物有性繁殖时,会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包括雌雄动物的识别、交配、雌性动物的产卵或直接生小动物、“父母”对“孩子”的哺育等。
4.学生辨认动物的雌雄并讨论为什么动物“爸爸”比“妈妈”更漂亮的原因。
二、了解动物的主要繁殖方式
1.学生动手操作,在热带鱼、乌龟、蛇、鳄鱼、鸟、老鼠和马这七种动物中,找出哪些动物是靠产卵或下蛋的方式进行繁殖的,把它们用红笔圈出来。
2.学生进行辨认,圈画。
3.师生在动手操作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卵生的概念。动物界中有许多动物是利用这种方式进行繁殖的。如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类等。
4.提问:你们能猜出课文第31页下半部分图中的卵或蛋分别是谁的吗?
学生猜想,并说明理由。
5.播放多媒体资料,展示小猫是如何从猫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如果没有猫的资料,运用其他哺乳动物资料代替也可,如果电教条件允许,还可以播放鸡的胚胎发育及小鸡出壳的过程)21教育网
6.师生归纳总结。在充分活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共同总结出动物繁殖的主要方式——卵生和胎生。
7.谈话:根据你们刚学过的知识,能猜出第32页下面图中的两种刚出生的小动物是什么吗?为什么这样认为?21cnjy.com
三、科学交流会
1.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动物的卵生和胎生两种最基本的繁殖方式,其实大干世界,无奇不有。动物们为了适应生存的环境,在大自然的选择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繁殖方式。请同学们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2.科学交流会:有趣的动物繁殖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前准备《有趣的动物繁殖方式》小报;也可以在课前准备影像资料放给全班同学看;还可以将各种有趣的图文做成ppt文稿和同学进行交流。在上述条件都不具备时,直接运用教材上的资料进行交流也可。总而言之,科学交流会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至于收集到的信息内容是否精彩、多样化并不重要)2·1·c·n·j·y
四、总结拓展
1.讲述:就像母亲生下我们后,父母要辛苦地养育我们长大成人一样,小动物们生下来之后,它们的“爸爸”、“妈妈”们是怎样对待它们的呢?
2.学生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一类是直接喂食;另一类是传授生存技能的行为。
3.号召学生收集更多的动物是如何关心、爱护自己宝宝的资料。
教学反思
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学习本课的基础,比如,对于胎生和卵生的认识,对动物繁殖习性与生活环境的认识,他们不是一无所知,教师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必要时加以引导,要发挥学生的大胆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学生在总结过程中应该很容易把直接生小动物繁殖后代的归为一类,但其他的并不一定会归为一类,因为在他们的概念里,蛋和卵不是一回事,各种动物卵的形状、大小也相差很大。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个契机,向学生介绍各种各样的卵,使他们知道原来这些都是卵,这些动物的繁殖方式也是一样的,都是靠产卵来繁殖后代的。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及后续的交流讨论活动时,问题的指向性要明确,以便使学生活动的目的更清晰,流程更顺畅。【来源: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