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盛唐气象
知|识|目|标|我|明|确
①了解盛唐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
②了解唐太宗受到少数民族拥戴的相关史实;讲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
③掌握唐朝文学、绘画和书法方面的成就。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生产工具__________和________发明并推广,重视兴修________。
2.手工业:丝织工艺水平最高,________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______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此外,________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3.商业:商业十分繁荣。________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右图是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步辇图》,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你知道这是哪位画家的传世之作吗?
1.民族政策
(1)概况:唐太宗实行________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________”。
(2)政策: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________,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________为云南王。唐朝还设置________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2.唐与吐蕃
(1)吐蕃概况:吐蕃赞普________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
(2)友好关系: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____________的发展。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精神风貌: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2.社会风气:兼容并蓄,刚健豪迈的________风气盛行一时。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
(1)概况: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________时期。
(2)代表
李白 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他因此享有“________”的美誉
杜甫 他生活在唐朝____________的时期。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________”
________ 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深受大众欢迎
2.艺术
(1)书法:最著名的是____________、柳公权和欧阳询。
(2)绘画: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著名的画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音乐、舞蹈:当时的音乐、舞蹈吸收了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还涌现出一批技艺超群的舞蹈家、歌唱家和乐器演奏家。
预习反馈
快来检测学习效果,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吧!
(1)曲辕犁和筒车都是唐朝时期的先进灌溉工具。( )
(2)唐朝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
(3)唐太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
(4)唐朝时期,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
(5)李白享有“诗圣”的美誉。( )
(6)阎立本的《送子天王图》技艺高超,想象奇特,令人神驰目眩。( )
快学快记
·数字记忆·
一座国际性大都会:长安。
两项农业新发明:曲辕犁、筒车。
两位促进民族友好的人物:文成公主、松赞干布。
两位杰出画家:阎立本、吴道子。
三个陶瓷业杰出代表: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三位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 歌谣巧记·
犁地改用曲辕犁,筒车灌溉新工具。丝织陶瓷都出名, 城市发展鼎盛期。文成公主入吐蕃,政策开明天可汗。李白杜甫白居易,唐诗三杰留盛名。颜体欧体书法妙,立本道子画艺巧。名家辈出举世骄,各具神韵领风骚。,
探究点一 唐朝推行开明民族政策的原因及意义
素材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盖恩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仇敌。”
素材二: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
素材三: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阅读素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推行开明民族政策的原因及意义。
探究点二 唐代文学艺术繁荣的原因
素材一:(盛唐)开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强大的国力,促成了文化的全面繁荣,同时也使诗歌创作进入一个黄金时期。……那种追求进步的政治理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乃是盛唐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盛唐诗歌的主流。
素材二:“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根据素材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文学艺术发展繁荣的主要原因。
·特别提示·
(1)曲辕犁为耕作农具,筒车为灌溉农具。
(2)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了文成公主;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迎娶了金城公主。
·名师点睛·
(1)唐朝和亲和汉朝初年和亲的区别
①汉朝初年的和亲是因为实力不够,希望通过和亲政策缓和汉匈矛盾,是汉朝主动提出的;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辉煌时期,国力强盛,四海折服,周边各族主动向唐朝提出和亲。
②汉朝和亲主要是为了换取暂时的和平;唐朝和亲是为了施恩,加强民族之间的交流。
(2)唐诗繁盛的原因
唐朝的科举制度极力推崇诗歌,自唐玄宗起,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唐朝经济的繁荣为唐诗的繁盛奠定了物质基础;唐朝民族交流频繁以及开放的社会风气都对诗歌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课堂小结
课外链接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原本是李唐远支宗室女,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汉名无记载。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
一、选择题
1.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充满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把耕犁由直辕改成了曲辕,以便于精耕细作(如右图)。这种农具发明于( )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唐朝
2.唐陈廷章《水轮赋》:“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虽破浪于川湄,善行无迹;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 其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
A.翻车 B.耧车
C.曲辕犁 D.筒车
3.唐朝手工业发达。下面对唐朝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B.造船、矿冶、造纸等行业颇具规模
C.青瓷、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D.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
4.下图是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
A.艺术的繁荣状况 B.农业的发展状况
C.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D.开放的社会风气
5.唐朝时期,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的是( )
A.洛阳 B.扬州
C. 长安 D.成都
6.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的商店;胜业坊有商贩“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农业生产发展 B.商业经济繁荣
C.对外贸易活跃 D.经济重心南移
7.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吐蕃位于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8.唐太宗被各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唐朝国力强大
B.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唐太宗本人的素质很高
D.唐朝的经济繁荣
9.唐朝的社会习俗从饮食、服饰到音乐、舞蹈都体现的特点是( )
A.封闭保守、狭隘自私
B.民族交融、中西贯通
C.盲目模仿、不思进取
D.夜郎自大、唯我独尊
10.唐代有一位诗人,其诗风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人们称他为“诗仙”。该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11.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杜甫的诗作则充满着沉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这是因为( )
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
B.李白出身于大地主家庭,而杜甫出身于农民家庭
C.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D.杜甫的艺术技巧不如李白
12.某地要举办唐朝书画展,下列哪些作品可以参展(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图(a) 图(b)
(1)材料一中的话是谁说的?体现了他怎样的民族政策?他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称为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时与吐蕃的一次和亲,请你说出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的和亲有什么意义?
14.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是学习历史的任务之一,下面请你一显身手,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模块一:人物展示
(1)同学们收集到下面两幅图片,你知道他们分别是谁吗?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模块二:经典诗歌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材料二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这两句诗选自模块一中哪位诗人的诗作?(请填写字母)这两句诗反映了怎样的史实?
模块三:感悟认知
(3)模块一中两位诗人的诗作各有什么特色?你认为造成他们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他们为什么能在诗歌上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
详解详析
【自主学习】
一 1.曲辕犁 筒车 水利
2.蜀锦 唐三彩 造船
3.长安
二 1.开明 天可汗 渤海郡王 南诏首领 安西都护府
2.松赞干布 经济和社会
三 2.尚武
四 1.黄金 诗仙 由盛转衰 诗圣 白居易
2. 颜真卿 阎立本 吴道子
【预习反馈】
(1)× (2)√ (3)× (4)√ (5)× (6)×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 原因:唐朝的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和文化昌盛是重要前提;雄厚的实力和开明的政治制度使统治者能够具有海纳百川的自信和气魄;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灵活方式和经济文化的繁盛赢得了少数民族对唐朝的尊敬。意义:正是由于开明民族政策的推行,边地各族或直接受管辖或接受册封,吐蕃则与唐朝“和同为一家”,从而促进边疆各族的发展,丰富了唐文化的内涵,不仅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社会的安定,而且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
探究点二 ①唐代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达,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相应的社会基础。②唐朝的统治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的政策。③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推动着文人对诗歌的学习研究。④“安史之乱”给文人士子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课时作业】
1.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能力。唐朝发明的曲辕犁,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故答案为D。
2.D [解析] 题干设问处强调是灌溉工具,由此可排除耧车和曲辕犁,耧车是用于播种的工具,曲辕犁是用于翻土耕地的工具。根据材料“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可见其动力为水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筒车是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舀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的工具。
3.D 4.B
5.C [解析] 唐朝都城长安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6.B 7.A 8.B
9.B [解析] 唐朝时期社会充满活力,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在习俗方面体现民族交融、中西贯通的特点。
10.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因此有“诗仙”的美誉。
11.C
12.D [解析] 《兰亭集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颜氏家庙碑》是唐朝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九成宫醴泉铭碑》是唐朝书法家欧阳询的作品,《送子天王图》是唐朝画家吴道子的作品。故选D项。
13.(1)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
(2)图(a):松赞干布。图(b):文成公主。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4.(1)A:李白 B:杜甫
(2)B。唐朝由盛转衰。
(3)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杜甫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他们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
(4)国家统一、国力雄厚、文明开放等为诗歌的繁荣创造了条件;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刻苦学习和对诗歌的变革与创新。(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