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知|识|目|标|我|明|确
①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初步理解明朝皇权加强的影响。
②认识八股取士是从思想文化上加强专制统治,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③了解明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一、明朝的建立
右图人物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你知道他是如何加强统治的吗?
1.明朝建立:________年,________称帝,建立明朝,定都________,他就是明太祖。
2.推翻元朝:明军攻占________,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目的: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2.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
①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________”;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②在中央,废除________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分散兵权,把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21·cn·jy·com
(2)设立厂卫制度:朱元璋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________,监视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________。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www.21-cn-jy.com
3.作用:使皇权高度集中,____________大为加强。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下图是明朝时期的《举子看榜图》,根据图中人物的表情,你能猜出他们在想什么吗?
1.原因:明朝提倡____________。
2.命题: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________”。
3.答卷: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__________”。
4.影响:禁锢了思想,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________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__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__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3.商业:________和________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_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预习反馈
快来检测学习效果,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吧!
(1)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北京。( )
(2)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
(3)明太祖设立锦衣卫、东厂、西厂等厂卫特务机构。( )
(4)八股取士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
(5)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国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
快学快记
·数字记忆·
三废: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两设:在地方,设立三司;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特务机构——锦衣卫。
一改革:改革科举制度,限定考试内容和答卷形式。·歌谣巧记·
元末腐败发起义,元璋建明应天府。攻占大都元灭亡,强化皇权改官制。取消行省设三司,废除丞相升六部。设置五军都督府,锦衣卫、东厂设立。八股取士太呆板,禁锢思想人顺从。明朝经济继发展,晋商、徽商都出现。21·世纪*教育网
探究点 明太祖强化皇权的原因及影响
素材一: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借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www-2-1-cnjy-com
——《中国古代史资料选辑》
素材二: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明史》
素材三:据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内外诸司奏疏共1660道,涉及3391件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阅读207份奏章、处理423桩政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21*cnjy*com
(1)根据素材一、素材二分析,朱元璋强化君权的主要原因。
(2)结合素材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丞相制度的废除有何利弊。
·特别提示·
(1)三司,是布政使司(掌管民政和财政)、按察使司(掌司法)、都指挥使司(掌军务)。三司的长官由中央任命。2-1-c-n-j-y
(2)秦朝确立丞相制度,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存在一千五百多年的丞相制度。
·名师点睛·
评价明朝科举八股取士
①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采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加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来源:21cnj*y.co*m】
②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③儒生把考试做官作为自己学习的终极目的,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这背离了考试的初衷,败坏了学风。,【出处:21教育名师】
课堂小结
课外链接
山西洪洞大槐树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里?山西洪洞老鹳窝。”
一棵槐树怎么就成了亿万人的“故乡”了呢?
事情要追溯到元末明初。元朝末年,战争不断,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到了明朝初年,我国许多地方,特别是江淮以北大部分地区呈现出城郭为墟、田地荒芜的凄凉景象,山东、河南、河北受战争破坏最为严重。明洪武到永乐年间,政府大量从山西南部迁民到上述地区,当年迁民最集中的地区就是洪洞县。【版权所有:21教育】
一、选择题
1.如果你是明朝时的一位地方官员,有事到京城参见皇帝朱元璋,应去(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2.明太祖认为,秦始皇置丞相,却很快亡国。为强化皇权,以秦为鉴。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B.废除丞相制度,取消六部
C.废除丞相制度,设立锦衣卫
D.废除丞相制度,设立东厂
3.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4.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突出表现是( )
A.废行省,设三司
B.设立厂卫等特务机构
C.废丞相,权分六部
D.建立内阁
5.七年级学生小明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恐怖了!”他评述的是明朝的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21教育网
A.“焚书坑儒”
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
6.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
A.“四书”“五经” B.唐诗
C.《资治通鉴》 D.宋词
7.玉米、甘薯、马铃薯等今天大家熟悉的高产农作物其实是从外国引进的。这些农作物引进中国是在(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8.明朝手工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______畅销海内外( )
A.白瓷 B.青瓷
C.五彩瓷 D.青花瓷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锦衣卫印
材料二 东厂侦查缉捕的范围非常广,上至官府,下至民间,到处有他们的踪迹。他们得到消息后,立即密报皇帝。因此,事无大小,皇帝都可以知道,在东厂的堂上,还挂着“朝廷心腹”的大匾。21cnjy.com
材料三 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成绩单出炉,落榜的人垂头丧气,痛哭流涕;榜上有名者手舞足蹈,欢天喜地。更有甚者,无论落榜还是上榜,都已疯疯癫癫,让人叹息。2·1·c·n·j·y
材料四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1)材料一中的“锦衣卫”是明朝哪位皇帝设立的?
(2)锦衣卫和材料二中的东厂都是什么机构?这一机构有何职能?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朝科举八股取士的看法。
(4)上述四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详解详析
【自主学习】
一 1.1368 朱元璋 应天府
2.元大都
二 2.三司 丞相 锦衣卫 东厂
3.君主专制
三 1.尊孔崇儒
2.四书 五经
3.八股文
四 1.南美洲
2.苏州 景德镇
3.北京 南京 徽商
【预习反馈】
(1)× (2)√ (3)× (4)× (5)×
【要点探究】
探究点 (1)相权威胁皇权,吸取元朝灭亡教训,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2)积极方面:有利于解决君相矛盾,加强皇权,维护社会稳定。消极方面:①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容易出现君主独裁专制或导致宦官专权。②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影响办事效率。
【课时作业】
1.A 2.A 3.C 4.B 5.B
6.A [解析] 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7.C [解析] 明朝时,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农作物。
8.D [解析] 明朝时,景德镇所产的青花瓷畅销海内外。
9.(1)明太祖。
(2)特务机构。监视官民,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3)①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采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加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②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③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④对中国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⑤说明科举制度到明朝时已趋于僵化,这是思想文化方面加强皇权的重要表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及渐趋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