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上苏教版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同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三年级上苏教版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同步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5-17 07:3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第一课时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材第1页内容及练习一第1、第2题。
1.学会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进行口算;
2.初步学会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充分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1.能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2.学会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口算题卡
1、结合实际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的父母可能会经常网购,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1页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请说一说。(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板书信息)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1)整十数乘一位数
师:我们先来看“一共有多少根 ”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生可能:用加法算20+20+20=60(根)。
生可能:用乘法算20×3=60(根)。
师:你能解释一下“20×3”这个算式的意思吗
师:说说你计算的过程 谁愿意和同学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计算方法,谁能说说30×9等于多少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我们来做个小练习。
口算卡片:10×7 20×3 50×2 60×9
(2)整百数乘一位数
师:我们再来试着计算200×3、8×200。
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和同学交流一下
3、巩固练习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00×3 400×7 300×5 600×3 
4、小结
请学生说说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谈谈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5、课堂作业新设计
教材第2页“想想做做”第1题。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20×3      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20+20+20  2×3=6
=60     20×3=60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先用一位数去乘整十、整百数的十位或百位上的数字,再在乘得的积的后面添上一个或者两个0。
略。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第二课时)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学会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进行口算。
能正确地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行估算
口算题卡
1、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你还记得怎样口算吗
请你口算下面两道题,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80×9=       400×7=
今天,我们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板书课题)
2、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2页例2。
引导学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求张大叔带了200元够不够买4箱西瓜,该怎样列式
师:你认为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生1:先算出买4箱西瓜需要多少钱,再跟200作比较,如果比200大,钱不够;如果比200小,钱够。
生2:看看200里面有几个48,再跟4作比较,如果大于4,钱够;如果小于4,钱不够。
师:大家想的都非常好。但在这里,我们学习一种新的算法——估算。
师:48跟谁比较接近 (50)4×50等于多少 (200)48比50大还是小 (小)那么48×4比200大还是小 (小)所以张大叔带了200元够买4箱西瓜。(边讲边板书)
(2)试一试。
教材第2页“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
把62看作60,5×60=300,5×62>300,300元不够。
3、巩固练习
估一估,说说估算的方法。
59×3   72×5   103×6   298×3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同桌口算比赛,出示昨天自己准备的卡片。  
在一分钟内看谁算的又对又多,最后小组评比“口算王”。
4、小结
请学生说说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谈谈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5、课堂作业设计
练一练:小小降落伞
课堂作业新设计
大于500: 396×2、199×4、7×81
小于500: 48×5、6×63、102×3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把48看作50,      4×50=200,
4×50=200,        4×48<200,
200元够了。        200元够了。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只需把两、三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的数,然后再与一位数相乘。
略。
《倍数问题》
第一课时
有关简单的倍数问题的除法计算;
教材第4~6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3、第4、第5、第7题。
1.使学生在掌握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倍数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迁移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理解倍数的概念;
2.能运用除法解决有关倍数的问题。
口算题卡
1、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师:周六日父母是不是经常带你们去公园玩 现在我们打开教材第4页,看一下教材上的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板书信息)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倍数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一下“蓝花有2朵,红花有几个2朵,红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几倍”这一问题,大家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大家独自思考,然后交流想法)
师:要想求红花有几个2朵,就要先圈一圈,再填一填,那么应该怎样圈呢
全班交流,并说出各自的看法。
生1:蓝花有2朵,红花有8朵,把红花每2朵分一份,看红花能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
生2:求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2,用除法计算。
师:根据这两种想法,大家可以怎样列式
8÷2=4
答: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
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3、巩固练习
苹果有(  )个,梨有(  )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  )倍。
请填写错误的同学说一说自己错在哪儿。
4、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会运用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倍数的问题了吗
5、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解答方法。
(2)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两人一组完成。
(3)教材第5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有关简单的倍数问题的除法计算
蓝花有2朵,红花有(4)个2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
8÷2=4
答: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略。
《倍数问题》
第二课时
有关简单的倍数问题的乘法计算;
教材第7~8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4、第6、第9题。
1.使学生在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倍数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理解倍数的概念;
2.能运用乘法解决有关倍数的问题。
口算题卡
1、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知道哪天是植树节吗 在那一天去植树了吗 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7页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请说说。(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板书信息)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2、解决问题
师:“柳树有多少棵 ”这一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生可能:用小棒摆一摆。
生可能: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柳树有3个5棵。列式为3×5。
师:说说你计算的方法 谁愿意和同学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方法多样化)
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运算。
大家尝试做一下教材第7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自己尝试独立做题,集体订正。
3、巩固练习
1. 2的3倍是(  )。7的8倍是(  )。
2.小明今年5岁了,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6倍,爸爸今年多少岁
4、小结
请学生说说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谈谈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5、课堂作业
教材第8页“想想做做”第2题。
有关简单的倍数问题的乘法计算
5×3=15(棵)
答:柳树有15棵。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略。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第一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教材第11~12页的内容及练习二第1、第8、第9题。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相互交流的习惯。
使学生经历探索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课件
1、复习导入
500×3= 8×80= 6×700=
学生做题,做完说计算过程。
师讲解:这三道题是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只需将一位数与整十或整百数的十位或百位相乘,再在乘得的积后面添一个或者两个0即可。大家想一想,有没有不是整十、整百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的时候 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这节课。(板书课题)
2、知道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教材第11页例5
请同学们描述这幅图,说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5图)
学生描述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师:先来解决这个问题:湖面上飞过3队大雁,每队12只。一共有多少只
你认为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
分析题意,湖面上飞过3队大雁,每队12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3个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2×3。
(学生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生1:12+12+12=36
生2:3个10是30,3个2是6,合起来就是36。
师:同学们,这两种算法都是以前咱们学习过的。今天,我们学习用竖式计算乘法。
板演:     一般这样写:
然后再乘一遍进行验算。
(2)试一试
这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大家能不能计算3×312呢
学生独立做题,然后集体订正。
3、巩固练习
13×3=     213×2=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4、小结
同学们,会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了吗  
5、课堂作业新知
教材第12页“想想做做”第1题。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12×3=36(只)
可以用竖式计算。
一般这样写:
     
答:一共有36只。
书写竖式时,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乘得的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略。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第一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
教材第13~14页的内容及练习二第2~7、第10~13题。
1.自主探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计算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理解并能概括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法则;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1.探索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不连续进位的算理。
实物投影仪
1、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你还记得怎样计算吗
请你笔算下面两道题,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33×3  142×2
今天,我们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乘法。(板书课题)
2、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13页例6。
引导学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白天鹅的只数是灰天鹅的2倍,求白天鹅有多少只,就是求2个48是多少,该怎样列式
48×2
师:根据我们前面学习的知识,你能尝试计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
师:现在咱们大家一起来计算这道题。
答:白天鹅有96只。
(2)试一试。
师:我们再来试着计算152×4。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3、巩固练习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4×6 23×4 314×3  171×4
4、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5、课堂作业
教材第14页“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完成,写在书上,集体讲评。
× 3 ×  7 ×  4
 84    791 608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
48×2=96(只)        一般这样写:
答:白天鹅有96只。
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三位数上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略。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第二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
教材17~18页的内容及练习三。
1.自主探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理解并能概括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法则;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1.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算理。
实物投影仪。
1、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乘法,你还记得怎样计算吗
请你笔算下面两道题,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45×3  152×2
今天,我们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板书课题)
2、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17页例7
引导学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野鸭的只数是灰天鹅的4倍,求野鸭有多少只,就是求4个48是多少,该怎样列式
48×4
师:根据我们前面学习的知识,你能尝试计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
师:现在咱们大家一起来计算这道题。
4 8
× 3 4
1 9 2
答:野鸭有192只。
(2)试一试
师:我们再来试着计算272×4。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3、巩固练习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53×7 48×6 187×3  476×4
4、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了吗
5、课堂作业
教材第17页“想想做做”第1题。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
48×8=192(只)
4 8
× 3 4
1 9 2
答:野鸭有192只。
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三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计算前一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数。
略。
《乘数中间或者末尾有0的乘法》
第一课时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材第21~22页的内容。
1.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提高计算能力,培养估算能力;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2. 乘数中间有0的计算法则。
实物投影仪
1、引入
口算
200×6=  20×2=  3×12=
700×3= 50×7= 4×50=
4×10= 8×600= 0+0=
0-0= 0+18= 20-0=
关于“0”的乘法,你会计算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21页例8
看到这幅图,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生:3只小猫去钓鱼,可是每只小猫都没有钓到鱼,问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师:你认为可以怎样计算
生:0+0+0=0
师:你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0×3=0或3×0=0
想一想:0×7=(  ) 0×0=(  ) 8×0=(  )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学会了什么
生: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2)出示教材第21页例9
通过看图,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生:体育馆一个看台有102个座位,求4个这样的看台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先估算,再计算。
估计4个这样的看台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你是怎样想的
生:102接近100,100×4=400,所以4个看台大约一共有400个座位。
到底有多少个座位呢 我们来计算一下。小组试算,集体汇报。
 102 102 102
×  4 ×  4 ×  4
  448    4 8  408
师:这三种算法,哪个对呢 为什么
学生讨论:
生1:第一种算法是错的,因为0乘4等于0,而不得4,所以要在积的十位写0,而不是写4。
生2:第二种算法也是错的。虽然0乘4等于0,表示1个数量也没有,但是也要在积的十位上写0来占位,而不能空着。
生3:第三种算法是对的。
通过刚才的讨论,你有什么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请同学们发言,老师归纳总结。
3、课堂作业设计
教材第22页“想想做做”第1题。
全体学生口算,写在书上。
4、思维训练
 绿化队在一条路的一侧种了松树,小红数了数,一共有208棵,每两棵树的间隔是3米。已知两端都种,这条路有多长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0×3=0(只)
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102×4=408(个)
1 0 2
×    4
4 0 8
答:4个看台一共有408个座位。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没有0的乘法完全相同,都要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数,在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的积就是0,要在本位写0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则必须加上。
略。
《乘数中间或者末尾有0的乘法》
第一课时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材第21~22页的内容。
1.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提高计算能力,培养估算能力;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2. 乘数中间有0的计算法则。
口算题卡
1、引入
200×6=  20×2=  3×12=
700×3= 50×7= 4×50=
4×10= 8×600= 0+0=
0-0= 0+18= 20-0=
关于“0”的乘法,你会计算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21页例8。
看到这幅图,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生:3只小猫去钓鱼,可是每只小猫都没有钓到鱼,问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师:你认为可以怎样计算
生:0+0+0=0
师:你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0×3=0或3×0=0
想一想:0×7=(  ) 0×0=(  ) 8×0=(  )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学会了什么
生: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2)出示教材第21页例9
通过看图,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生:体育馆一个看台有102个座位,求4个这样的看台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先估算,再计算。
估计4个这样的看台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你是怎样想的
生:102接近100,100×4=400,所以4个看台大约一共有400个座位。
到底有多少个座位呢 我们来计算一下。小组试算,集体汇报。
 102 102 102
×  4 ×  4 ×  4
  448    4 8  408
师:这三种算法,哪个对呢 为什么
学生讨论:
生1:第一种算法是错的,因为0乘4等于0,而不得4,所以要在积的十位写0,而不是写4。
生2:第二种算法也是错的。虽然0乘4等于0,表示1个数量也没有,但是也要在积的十位上写0来占位,而不能空着。
生3:第三种算法是对的。
通过刚才的讨论,你有什么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请同学们发言,老师归纳总结。
3、课堂作业设计
教材第22页“想想做做”第1题。
全体学生口算,写在书上。
略。
《乘数中间或者末尾有0的乘法》
第二课时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材第23~24页的内容。
1.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3.提高计算能力。
正确、熟练地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实物投影仪
1、引入
口算
3×6=   2×5=    4×2=
30×6= 20×5= 4×20=
300×6= 200×5= 4×200=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2、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23页例10
看到这幅图,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生:同学们排成4个方队表演团体操,每个方队120人。问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求4个12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20×4。
师:你认为可以怎样计算
生:4×12=48   4×120=480
师:能试着用竖式计算吗
生:
 120
×  4
 480
师:我们可以利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竖式计算。
  120
× 4 
  48 0
答:一共有480人。
小结:先算12×4=48,第一个乘数的末尾有1个“0”,就在48的后面添上1个“0”。
(2)试一试
250×6    700×9
学生独立完成,实物投影讲评。
  250 700
× 36 ×9 
1500    6300
师:为什么250末尾有1个0,而1500末尾有2个0
生:1500十位上的0是5×6=30的0,而不是乘完添上去的。
3、课堂作业
教材第23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4×120=480(人)
120
× 4
48 0
答:一共有480人。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先用一位数依次去乘0前面的数,再看这个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略。
《乘法的复习》
第一课时
乘法的复习;
教材第26~27页复习。
1.通过整理和回顾本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1.提高计算能力;
2.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口算卡片,投影片。
1、归纳整理
这个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总结算法
下面各题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
(1)小军每分钟大约走65米,他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8分钟。他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2)每套课桌椅坐2个人,学校新买来200套课桌椅,一共可以坐多少个人
(3)阳光小学每个年级都有136人,全校6个年级共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小组内同学讨论,然后集体交流。交流时说出各题选择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第(1)题应选择估算。因为不需要求出精确结果,从题目可以看出问题是求大约多远,所以只知道大概的结果就可以了,因此用估算,65×8≈560;第(2)题应选择口算,因为题目中的多位数是整百数,口算比较方便,200×2=400;第(3)题应选择笔算,因为题目要求求出精确的结果,口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就要进行笔算 
136
× 2 36
 816。
3、课堂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20×4=  70×3=  12×3=  120×4=  3×6+5=
200×4= 600×8= 21×4= 320×3= 4×8+7=
500×2= 1000×7= 32×2= 1100×6= 8×8+6=
做完后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用多位数中0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估算下面各题。
98×4    79×3    102×5    287×6
53×6 212×4 319×7 72×8
做完后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把多位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用这个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去乘一位数,就得出了估算的结果)
(3)笔算下面各题。
213×3     89×7     28×4     507×5
213×6 354×4 146×9 470×3
做完后说一说笔算的方法。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它的前一位进几)
4、课堂作业
教材第26页“复习”第1题。
全体学生写在书上,集体讲评。
5、思维训练
教材第27页思考题。
略。
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