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穷人 教案(共三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9.穷人 教案(共三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5-17 09:50:18

文档简介

9 穷人
【教学目标】
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魁
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 “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摘录描写环境的句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根据课文的场景,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人物心理活动,体味人物性格,了解小说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21·cn·jy·com
【课时安排】三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作者简介,引入课题:
媒体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照片):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师:简介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我们曾学习过他的短篇小说《跳水》,今天则来学习他的另一篇短篇小说《穷人》。21cnjy.com
板书:穷人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这篇小说讲述的是发生在两个穷人家庭间的事。请大家先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然后分别介绍一下这两个家庭的大致情况。
检查反馈。
媒体出示:
(1)读准字音
搁板 勉强 魁梧 倾听 蜷缩 黧黑
说明 这几个词语中,有的是生字新词,如“搁板”、“魁梧”,有的则是一些熟字旧词,但即便如此,有些常用词语学生依然会读错,如“勉强”、“蜷缩”,所以有必要反复强调,巩固记忆。
(2)理解词义: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汹涌澎湃:形容水势浩大,不可阻挡,也用来形容人的感情十分激动。
  心惊肉跳:形容恐惧不安。
  蜷缩:身体弯曲地缩着。
(3)指名交流,教师随机板书。
板书:桑娜 渔夫 五个孩子 邻居西蒙 两个孩子
2.这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两个穷人家庭之间的故事。借助板书,用一句话讲清楚这件事。
学生说,教师用箭头板书示意。
(桑娜和丈夫在自家十分艰难贫穷的情况下,收养因病去世的邻居西蒙的孩子。)
3.开火车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21教育网
媒体出示:第一部分:(第 1——2节)  
第二部分:(第3——11节)
第三部分:(第12——27节)
第一部分: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部分: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第三部分: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板书:等、看 抱、 告诉
说明 小说内容较长,分部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可降低难度。另外,也许有时学生说话绕来绕去,不得要领;或者说不完整,老师可适当加以指导。再有,多请几名学生来说,让学生帮助学生,共同讨论概括。最后每一部分说完整了,再连起来练说。www.21-cn-jy.com
小结:同学们刚才说的三部分内容就是文章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连起来,就是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4.默读课文,思考:文中的这些穷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请学生初步谈谈对课文中穷人的印象。板书:善良 
三、复习巩固
媒体出示:
熟读并积累下列词语
寒风呼啸 汹涌澎湃 心惊肉跳 自言自语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及描写环境的句子。
2.熟读课文。
9 穷人
【教学目标】
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魁
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 “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摘录描写环境的句子。21·世纪*教育网
2.根据课文的场景,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3.体味相同的标点在语境中的不同意味,引导学生关注标点,联系上下文理解人物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人物语言,感受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在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续写课文结尾。
【课时安排】三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媒体出示:
说话练习:
桑娜真善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三部分:(第12——27节)
1.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读议议感受到桑娜的善良,那渔夫的善良又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呢?自由读课文12——27节,用直线划出有关句子。(讨论、交流)21cnjy.com
(1)媒体出示: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从这句话可看出,渔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孩子同死人呆在一起不利于他们的健康,遇事先为别人着想,充分体现了渔夫的善良。)www-2-1-cnjy-com
(2)媒体出示:
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不仅同意把孩子抱来,而且催促桑娜快些把孩子抱来,怕孩子醒来知道妈妈死了,心灵受创伤。母亲死后的惨相不能留在孩子们的记忆中,待醒来之后,让他们感到有一个温馨的家。渔夫完全为孩子着想,至于自己负担如何完全置于脑后,由此可见渔夫的心地非常善良。)21*cnjy*com
(3)媒体出示: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渔夫一家日子的确很苦,如今又加上两口,真是雪上加霜,日子难熬,从“熬”字上可以看出渔夫日子很苦,度日如年,备受煎熬,同时也表达了渔夫的坚强精神,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这些足以说明渔夫同桑娜一样有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www.21-cn-jy.com
2.小结:这段话虽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由忧虑到思考,最后作出决定的过程。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自己受苦受累,渔夫的善良由此跃然纸上。在抱回孩子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没有商量,想法和做法却完全一致,这说明穷人们的心是相通的。  21教育网
(二)学习表达
1.通过品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穷人的善良。默读全文,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能体现出穷人的善良?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预设:桑娜探望西蒙时敲门动作的变化。
媒体出示:
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
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
“喂,西蒙!”桑娜喊了一声,心想,莫不是出什么事了?她猛地推开门。
(“一次又一次地敲门”说明心情急切,敲的遍数多,是因为迫切想知道屋内情况;“猛地推开门”是桑娜预感有所不测,集中力量猛地推开门。这些动作的细致描写,说明了桑娜对西蒙的牵挂、同情,人物的善良不言而喻。)2·1·c·n·j·y
3.朗读指导。
三、复习巩固
1.有感情朗读全文。
2.想象续写。
桑娜和渔夫尽管生活贫穷,但是“善良”是他们拥有的精神财富。如果请你把《穷人》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你会怎样编呢?
媒体出示(课文插图)
以《桑娜拉开帐子……》为题,发挥想象,续写课文。要求想象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反映渔夫和桑娜善良的品质,语言要求朴素自然,有条理。2-1-c-n-j-y
看图想象情景,先自己思考,再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说明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情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样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又深化了学生对于主题的认识。
四、作业布置
1.完成课文续写。
2.推荐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复活》。
附板书:
走近人物 穷人
桑娜 渔夫
善良 等 心惊肉跳 宁可……也……21·cn·jy·com
沉思 忧
忐忑不安 看 抱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收养
沉默
邻居西蒙(两个孩子) 说
9 穷人
【教学目标】
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魁
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 “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摘录描写环境的句子。21·cn·jy·com
2.根据课文的场景,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续写课文结尾。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桑娜心理活动,体味其性格,了解小说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感受桑娜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www.21-cn-jy.com
2.体味相同的标点在语境中的不同意味,引导学生关注标点,联系上下文理解人物情感。
【课时安排】三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词语,复习检查。
2.课文中有两个表示人物神情的词语反复出现。
板书:沉默 沉思
区分含义:这两个词中都有一个“沉”字,(加点)这表示,思考或者不说话的时间都很长。沉思就是长时间地思考,而沉默就是长时间地不说话。【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课文里还有两个词语,都是描写人物心情,找到后请圈出。
板书:心惊肉跳 忐忑不安
忐忑不安:忐忑不安这个词的意思和字形联系紧密,从字形上来看,这个词的意思是——(心里七上八下,心神不安)。齐读。
4.这几个词都和谁有关?(桑娜)沉思和沉默描写了桑娜的神情,另外两个词语描写了她的心情。这节课让我们走近小说的一个主人公桑娜,看一看,托尔斯泰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板书:走近人物
二、研读课文
(一)学习桑娜“沉思”的内容
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找到桑娜两次沉思内容的语句,用横线划下来。
学生交流,媒体出示: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21·世纪*教育网
“沉思”也就是长时间地思索,那么长的时间,桑娜仅仅就思索着这些吗?
小结:海上起了风暴,丈夫却还没回来,这一切怎么能不让桑娜忧心忡忡呢?作者在这里用自言自语的形式把桑娜的心声很好地表现了出来。2-1-c-n-j-y
媒体出示: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沉思”表示的是长久地思索。那在什么情况下,桑娜陷入了这么长久的思
索呢?小说交代得很清楚,再读两次沉思的内容,联系上下文,简要地说一说。
1.指名交流:第一次“沉思”。
(桑娜因为天气糟糕,时间已经很晚了,而丈夫却还没有回来,所以长久思索。)
天气这样的可怕,丈夫去了那么久都还没回来。此时,桑娜的心情是(心惊肉跳)。她耳朵里听着风暴的声音,心里不住地念叨着,希望上帝保佑丈夫平安归来。www-2-1-cnjy-com
指导读句。(因为是自言自语,所以读时音量不能高)
指名读——女同学齐读。
小结:从桑娜的自言自语中,我们体会到了桑娜心惊肉跳地担忧着丈夫的安危。板书:忧
2.指名交流:第二次“沉思”。
(1)桑娜第二次陷入沉思是在什么情况下?(当她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时,她陷入了又一次沉思。)
(2)她此时的心情真是(忐忑不安)。桑娜的心神不宁从哪里可以感受到?
(3)了解相同的标点在语境中的不同意味。
这段话中有许多省略号,它的作用一样吗?(不一样,有的表示思绪断断续续,有的表示内容的省略。)
(4)师生配合读读写桑娜第二次沉思的句子。
引读:(逐句变色)。
媒体出示:
当桑娜将西蒙的两个孩子安顿好后,她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
首先想到……(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这时也许外面有些什么动静,让桑娜以为是丈夫回来了,但是当她断定,丈夫并没回来时,紧接着她又想……(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呀?);这个问题困扰着她。想了好久啊,她又想……(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门吱嘎一声,让桑娜大吃一惊以为有人进来了,当桑娜回过神来,她再次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沉思了良久,她又想……(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21教育网
说明 老师提纲挈领般的引读,既帮助学生了解桑娜第二次沉思内容,又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与交流做了铺垫。【来源:21cnj*y.co*m】
3.感受桑娜的善良。
(1)在这么多的想法中,有一个问题反复出现,那就是——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呀?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桑娜究竟在问自己什么呢?(她在问自己这样做究竟对不对啊?该不该啊?这样做是否一定有必要。)21*cnjy*com
媒体出示:边说边将句子“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呀?”“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依次翻红。
(2)联系前文,你对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吗?(预设:为什么在抱的时候不考虑应不应该,而在回来以后才考虑?)【出处:21教育名师】
说明 “学贵有疑”,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和能力。
(3)读读课文第八节,从中找原因。(桑娜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她觉得自己非做不可)
过渡:是什么原因让她当时不经思考就抱回了熟睡的孩子呢?指名读第七小节。
(4)面对这样的情景,桑娜当时只想到的是……(不能让孩子睡在死人边上)没想到的是……(如何向丈夫交代?今后该怎么办?)
过渡:然而,当她将孩子抱回来后,却不得不思考,如何面对丈夫,如何面对今后的生活,反复问自己为什么这样做?是由于她首先就想到——21cnjy.com
媒体出示:(句子翻红,学生齐读。)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5) 请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和第一次沉思的内容来说说,桑娜为什么一开始就考虑这些?
说明 学生作文时,尽管教师常常提醒其要注意文章前后联系,注意铺垫,但部分学生仍然不得要领,故而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利用现有教材,不失时机地点拨,以此提高学生作文能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媒体出示: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家庭收入微薄)2·1·c·n·j·y
媒体出示:勉强(翻红)
指导朗读,体味渔夫家境的贫寒。
媒体出示: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缺衣少食。)
小结:家庭收入的微薄,自己的孩子缺衣少食,难怪桑娜要担心丈夫知道这件事后的反应,难怪她要担心今后的生活,难怪她要反复问自己——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呀?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6)尽管忐忑不安,沉思良久,但是桑娜还是有了决定,你从哪里知道的?
板书:宁可……也……
小结:桑娜决心已定,无论如何要收养这两个孩子。现在她要考虑的是如何向丈夫开口,她又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媒体出示: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学生齐读。
(7)指名朗读第二次沉思。
四、复习巩固
结合板书和出示的内容说说桑娜的善良体现在哪里。
媒体出示:
心里只有……丝毫没有……
宁可……也……
说明 这一练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再次领悟课文主旨,进一步感受到桑娜的善良,。
五、作业布置
熟读全文,关注省略号的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