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挽联”、“爱抚”、“深奥”、“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饱经风霜”等词语。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了解课文写了哪几件事,给各部分加小标题。
3.学习课文第一段。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媒体出示课题: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介绍作者:
作者是周晔,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晚年的几件事。
3.齐读课题,想想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
“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对亲属怀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说明:在导入课题时,对作者及写作时间进行必要交待,以此让学生了解作者与鲁迅的亲属关系,以及对鲁迅先生既有对亲属的怀念,又有崇敬的思想感情。21教育网
二、自学课文
1.媒体出示自学提示: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分几段?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3)试着给各部分加小标题。
2.交流自学。(媒体出示)
(1)给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注音。
( ) ( ) ( ) ( )
北 风 怒 号 数 不 清 张 冠 李 戴 囫 囵 吞 枣
(2)字形方面:
“嗽”中间部分要封口,右边是“欠”。
“囫囵”二字要看清里面的字形。
(3)在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你所了解的交流一下。
挽联 吊唁 失声痛哭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饱经风霜
(4)理清脉络:课文分几段?作者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五段。每件事通过空行成为独立的一部分。第一段写了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接着分别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
(5)交流各部分的小标题。
我们已经知道每一段的段意,小标题比段意要更简练,一般不用句子,多用短语。可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从课文中摘录词句。
(根据交流板书:深切怀念、趣谈《水浒》、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说明:在自学环节中让学生自学生字词,在检查自学的这一环节中,教师就指导学生字在交流中进行初步了解,为而后课文的研读扫清障碍。而后通过阅读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并梳理一下课文的脉络。对于列小标题给予方法指导,并让每个学生尝试练习,通过交流,从中选出最好的。21cnjy.com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参加追悼念的人多;②送来的花圈挽联多;③送花圈挽联的有各种各样的人)
3.“惊异”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我”惊异?
(惊奇、诧异。看到伯父受到这么多的人的崇敬和爱戴,感到伯父跟一般人的伯父不一样,是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伯父的事。)
4.小结引读最后一句话: 这一段讲了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引起了“我”的深思,更激起“我”对伯父的怀念。所以——
(媒体出示):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21·cn·jy·com
(这句话是小周晔失去伯父时的所感所想,也是文章的感情主线。)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说明:在研读第1段中,重点指导学生品读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小周晔失去伯父时的所感所想的句子来小结,是因为它是文章的感情主线。这样,大致了解了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后,可自然地引出下文的学习。www.21-cn-jy.com
四、作业(媒体出示)
1.抄写词语
挽联 吊唁 失声痛哭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饱经风霜
2.朗读课文
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
3.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四、五段,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
2.感受通过动作、神态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位深受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感受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鲁迅先生是那么幽默、风趣、关心他人的人。他送给作者的两本童话,都是他在百忙之中为少年儿童翻译的,他时刻想着“帮帮孩子”“能为孩子做点什么”。他把爱给予了每一个需要关爱的孩子。21教育网
孩子们知道如今失掉一个爱护他们的老人了,怎能不伤心落泪呢?在当时,有一名青年,名叫巴金,他为我们记下了一些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21cnjy.com
(媒体出示)
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起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低声哭了起来,其余的孩子马上低下头来小声抽噎着。21·cn·jy·com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有删改)
(指名读、齐读。)
研读第四段
1.除了孩子,还有哪些人也曾经得到过鲁迅先生的爱?请自己读读后面两个小故事,把最能拨动你心弦的句子用浪线画出来。
2.交流读句。
(媒体出示)
(1)“爸爸跑到伯父家里……扎好绷带”
看看图,说说你读了这段话的感受。
再细细读读这段文字,边读边看插图,圈出动词,说说先生的哪个动作最能打动你?
(预设:“半跪”。怎样的跪是半跪?你能做一个动作吗?这样跪着有什么感受?请闭上眼睛想象这样的画面。
在凄风冷雨中,鲁迅先生就这样跪了很久,快速找一找,文中哪些文字能说明。
难道发现这位受伤的车夫的就只有鲁迅先生他们吗?
但是他们都……(行色匆匆、视而不见、置之不理)
而鲁迅先生就这样“半跪”着救护车夫,印证了他的一颗怎样的心?
(怜爱心、同情心。)
你再来读读这段话,想想这是对人物哪方面的描写?
(板书:动作描写)
师:这个故事的确非常能打动我们。如果把目光投向小周晔,还有使你心弦为之轻轻一颤的地方吗?请把它读出来吧!2·1·c·n·j·y
(媒体出示)
(2)“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清清楚楚地记得……叹了一口气。”
说说你读了以后的感受。
小周晔当时“清清楚楚”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连用两个“清清楚楚”呢?
(是伯父的脸庞。这里的两个“清清楚楚”强调了当时的情景给我印象之深。)
还记得上节课,趣谈《水浒》、笑谈“碰壁”中,鲁迅先生是如坐春风、谈笑风生,现在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了呢?此刻他可能在想些什么呢?请拿起你的笔,把先生想到的写下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媒体出示)
鲁迅先生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想:
有了这样的体会,你再想想,当小周晔长大后,她“清清楚楚”的,难道还仅仅是伯父的脸庞吗?还有什么?
(她“清清楚楚”的是伯父同情劳动人民的怜悯之心和爱心,以及对黑暗社会的痛心。)
再来读读这句话,你的感受肯定跟刚才不一样,完全不一样。(指名读、齐读)
3.就是这样一位关心劳苦大众的鲁迅先生走了,从此以后,劳苦人民再也得不到他的爱了,怎能不让人落泪呢?在前来吊唁的人群中,出现了那位似曾相识的饱经风霜的脸庞,他或许就是鲁迅救助过的那位车夫,或许跟鲁迅根本就不相识,只见:21·世纪*教育网
(媒体出示)
一位拉黄包车的青年人端端正正地立着,抬起他那饱经风霜的脸茫然地望了望前面,又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三鞠躬,几颗泪珠从他那干涸的眼角滚落下来。2-1-c-n-j-y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有删改)
(指名读、齐读。)
三、研读第五段
1.在“关心女佣”中,同样有拨动你心弦的句子,谁来读?
2.(媒体出示)指名读
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不叫我干重活儿。”
3.显然,女佣是在回味先生在世的时候,给予她的关怀,想着想着,不禁潸然泪下……在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中,还有两个老太太:21*cnjy*com
(媒体出示)
两个老太太埋着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合掌祷告了一会儿,脸上挂满泪痕,继而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有删改)
(生齐读。)
说明:这一课时的教学有机地运用了课后的阅读连接——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这一阅读材料所体现的内容同本课有紧密的联系,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也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很好范例。
4.当小周晔看到这些情景,想到自己再也无法享受伯父的挚爱关怀了,怎能不万分痛苦呢?齐读,再次感悟。
(媒体出示)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说明:这句话是小周晔失去伯父时的所感所想,也是文章的感情主线,文章以此为情感轴心,回顾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每学一个小故事,再返回到该句的诵读上,以形成一咏三叹的效果。
四、总结全文
师:感谢周晔,感谢巴金,他们为我们记下了这些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1.现在,把所有的“泪”联系在一起,把所有的“泪”聚焦在一起,把所有的“泪”融合在你心头,你想想,对于鲁迅先生的逝世,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流泪呢?www.21-cn-jy.com
2.正如周晔在课文最后所写的……
(媒体出示)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齐读最后一节)
3.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既是照应开头,又是全文的中心句,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4.朗读全文,想想:文章第一部分和后面几部分是什么关系?
(第一部分写的是果,后面几部分写的是因。)
说明:在学完课文的基础上再来整体把握全文,引导学生探究第一部分和后面几部分的关系,使学生更清晰地感知到文章脉络、作者的谋篇布局,树立学生的篇章意识。www-2-1-cnjy-com
五、复习巩固
1.复习词语:
(媒体出示):
挽联 爱抚 深奥 咳嗽 详细
失声痛哭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马马虎虎
恍然大悟 北风怒号 饱经风霜 匆匆忙忙
2.从文中找出描写人物神态和动作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
六、拓展作业
1.读句子回答问题。
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文中“这句话”指:_______ _______
这句话表面在夸自己,实际上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体现了_____ _________
从此以后,我___________ 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
“我”听了这句话,为什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1)“四周围黑洞洞的”意思是______ ______
(2)“碰壁”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
(3)这句话意思: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句是_____句,改为陈述句:___ 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表现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来……扎好绷带。
这个片段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本段中用了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这九个动作词。这段话说明鲁迅_____ __________
2.按课文内容填空。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写_ _的文章。通过作者回忆的四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鲁迅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 问题的答案在以上的教案设计过程中都已写明。)
附板书: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果: 深切怀念
趣谈《水浒》 语言描写
因: 笑讲“碰壁” 语言描写
救助车夫 动作、神态描写
关心女佣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挽联”、“爱抚”、“深奥”、“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饱经风霜”等词语。www.21-cn-jy.com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
4.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二、三段,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
2.理解通过几件具体的事例反映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3.初步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憎恨反动势力,深受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媒体出示第一段)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初步了解了鲁迅先生的为人,现在,我们再次以沉痛的心情走进万国殡仪馆的礼堂,吊唁这位伟人。请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师:(接着学生的朗读),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伯父在世时的情景重又浮现在我的脑海。
2.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后面的几段。
二、研读第二段
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
“囫囵吞枣”什么意思?伯父问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张冠李戴”什么意思?
2.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
(媒体出示):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
(这句话表面看是鲁迅先生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这简短的语言描写(板书),透出了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媒体出示):马马虎虎(反义词)——认认真真
3.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
(伯父年纪这么大学习还非常认真,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自己与伯父对比,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婉转的批评,所以会有这种感受。)
4.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我”两本书?
(勉励“我”要认真读书。)
5.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这个小故事讲伯父鲁迅先生跟“我”谈《水浒传》,从中启发教育“我”要读书,反应了他对待学习认真严肃,关心下一代。)
6.小结:这样一位关心我学习的伯父去世了,我再也见不到他的面了。请同学们回到现实,再来读一读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生齐读)21教育网
(媒体出示):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研读第三段
1.泪水再次模糊了“我”的双眼。请大家再来边读边想,“笑谈‘碰壁’”这件事反映了鲁迅怎样的品质?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媒体出示):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1)“四周围黑洞洞”的是指什么?“碰壁”指什么?
(“ 四周围黑洞洞”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人民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是受到的挫折和迫害。)
(2)你能把整句话的含义连起来说吗?
(3)生齐读。
3.这一段是通过什么来表现鲁迅的什么品质的?
(语言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怕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态度。)
4.分角色进行对话朗读。
说明:理解这句话时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适当介绍时代背景:当时社会非常黑暗,鲁迅为了唤起民众觉悟,写出了一篇篇文章,国民党反动派千方百计查禁鲁迅的作品,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5.师:可是现在,这样一位风趣、幽默的伯父不在了,我再也见不到他的面了,我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了,请大家再读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把你此时的感受通过声音表达出来。齐读。21cnjy.com
(媒体出示):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21·cn·jy·com
作业(媒体出示)
抄写课文重点句,对同桌说说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