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厦门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5-17 06:2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下)厦门三中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A (琵琶pá 潦倒liáo 颦蹙pín cù 冠冕堂皇guān )
2. B (A.敕造 钿头银篦 作客他乡 转轴拨弦 B.沾惹
C.厮混 一筹莫展 涎皮赖脸 D.疯疯癫癫 混世魔王 )
3. C (有通假字:A.涂-途;莩-殍;有-又;B.不-否;倔-崛;D.从-纵;没-殁。)
4. B (古今意义不相近:A.众人:一般人、普通人; 黄泉:地下水;C.养生:抚养活着的人; 金:金属及其制品;D.学者:求学的人;走:跑。)【来源:21cnj*y.co*m】
5. D( 句末语气助词;A BC兼词“于此、于之” )
6. C(輮、却:使动用法; A.小、大:形作名; B.云、响:名作状; D.耻:意动用法)
7. A(状语后置句; B.被动句;C.宾语前置句;D.判断句)
8. C 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
①惑:疑难问题; ②惑:糊涂。
③所以:之所以……的原因; ④所以:表凭借,用来。 9. D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www-2-1-cnjy-com
10. B⑥⑤④③②① 杜甫《又呈吴郎注》
堂前扑枣任西邻, 无食无儿一妇人。
a ⑥不为困穷宁有此, b ⑤只缘恐惧转须亲 。
c ④即防远客虽多事, d ③便插疏篱却甚真 。
e ②已诉征求贫到骨, f ①正思戎马泪盈巾 。
【注】杜甫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充饥。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这姓吴的一来就在枣树四周插上篱笆。老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劝告吴郎。www.21-cn-jy.com
二、课内古诗文阅读(27分)
11.D①c②d③b④a人物描写脂砚斋评语
①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妹妹来了。
c. 声势如现纸上。
②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d. 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此等非仙非神助,从何而得此机括耶?
③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如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b. 试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象至此者。
④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a. 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好看煞。
12. 《过秦论》第五段(6分)
(1) C(于:比,介词;A.夫:那/男子; B.致:达到/招致; D.朝:使朝拜/朝廷。)
(2) B(山东:崤山以东。)
(3)划线句: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2分)
翻译:陈涉起义而国家灭亡,自己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耻笑的原因是什么?
13. (1)C(A.凋:使凋谢。B.去:距离。D.转:使转动。其:那,代词。)
(2)节选部分从什么角度写出了蜀道之难?(2分)
角度:视觉,听觉。 景物:凄清,高险。
14.《西江月》(5分,每格1分)
(1)“纨绔”的意思是细绢做成的裤子(华美衣服) ,“膏粱”的意思是 肥肉精米 ,在这里都是指的 富贵人家的子弟 。2-1-c-n-j-y
(2)这两首词运用 似贬实褒(褒词贬用,明贬暗褒,寓褒于贬) 的艺术手法,写出了贾宝玉的 叛逆 (反抗) 性格。21*cnjy*com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个0.5分)
(1)《蜀道难》中描述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秋兴八首(其一)》中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zhēn)。2·1·c·n·j·y
(3)《登高》中书写诗人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版权所有:21教育】
(4)《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内心矛盾、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5)《师说》认为弟子可以为师,师也可以为弟子,所以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不过是因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缘故。
(6)《劝学》中,“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两句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7)《过秦论》中用表明秦始皇使用愚民政策统治天下的语句是: 于是废先王之道 ,焚百家之言 。
(8)《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可以让七十岁老者吃上肉的具体措施是“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9)《咏怀古迹(其三)》中用对比反衬手法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诗句是: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10)《锦瑟》中以物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三、课内小说阅读(6分)
16.(1)“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句中的“如此”指什么?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21cnjy.com
“如此”指的是鲁镇上各家各户“祝福”的盛况。(1分)
揭示了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2分)
(2)作者认为“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莫过于祥林嫂了,这个“改变之大”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①外貌变化 ②精神麻木 ③物质生活上一贫如洗,沦为乞丐。
四、课外阅读(33分)
17.(1) 答案:D [“出师未捷身先死”指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没有获得成功就劳瘁而死。]
(2)首联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起什么作用?(2分)
答案:作用有二:
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
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18.古诗鉴赏: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4分)
【解析】前两句平淡写来,第三句开始做铺垫,都是一般的直抒胸臆,动人之处在最后一句。绝句常常在最后一句着力。 【参考解答】21·cn·jy·com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心漏写了什么,故“又开封”。(2分)
?客居洛阳见秋风起,这个细节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之情,虽写了很多,但仍然疑惑和担心言犹未尽,意有未达,“又开封”验证,将浓浓亲情推向极致。(2分)21·世纪*教育网
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1)答案C(谢:道歉)
(2)答案D( D.竟然 A.于是 因为 B.凭借,介词;因为 连词 C.怎么,副词;那里的,代词)
(3)答案A
(原文断句为: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断句翻译:我感叹他功名没成,志气被挫败,非分地希望陛下您弃小错取大德,所以冒着死罪称述,我直言激怒、违背了圣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①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3分)
①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为河西尉。
(得分点:奇,待制,擢,大意各1分)
②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3分)
②唐肃宗即位,杜甫穿着破旧的衣服想要从鄜州投奔皇帝的临时驻地。(中途)被寇贼捉住。
(得分点:立,羸服,行在,为…所)行在: xíng zài,也称行在所。
(1)指天子所在的地方。(2)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3)走在。鄜州,(fū)州名。
【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21教育网
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 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命,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和颂(两种文体),于是就自己大力赞扬自己,并且说:“臣的先祖恕、预以来, 继承儒学保有官位十一代,等到(祖父)审言时,凭文章显扬于中宗时。臣依赖继承的祖业,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 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怜爱我。如果让臣继承先祖的旧业,改变地位低下的长时间的屈辱,那么臣的著述,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极为含蕴深 刻、感情抑扬,切合时宜、文思敏捷,可以企望赶得上扬雄、枚皋。有这样的臣子,陛下怎能忍心舍弃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适逢安禄山叛乱,杜甫避乱奔走于泾、渭等三江流域。唐肃宗即位,杜甫穿着破旧的衣服想要从鄜州投奔皇帝的临时驻地。(中途)被寇贼捉住。后来杜甫逃 了出来,逃往凤翔拜谒唐肃宗,被授右拾遗的官职。杜甫和房琬是平民之交,房琬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上疏说:“罪行小,不 应该罢免大臣。”唐肃宗大怒,召见三司来质问。宰相张镐说:“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言路。”唐肃宗(怒气)才缓解。杜甫谢罪说“琬,是宰相的儿子, 年轻时就建立有远大理想要成为纯儒,有大臣的体器。时人认为房琬有三公之才。陛下果然委以宰相一职。我看他深切地为陛下担忧,形色中显出大义,可是他的性 情有些傲慢。我感叹他功名没成,志气被挫败,非分地希望陛下您弃小错取大德,所以冒着死罪称述,我直言激怒、违背了圣意。陛下赦免了罪当百死的我,又赐我 还乡,这是天下的大幸,不仅我独自蒙受圣恩。”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到处是盗寇抢掠,而杜甫家眷寓居于鄜州,生活终年艰难贫穷,小儿子甚至被饿死。于是杜甫只身前往鄜州探视。从京城回来,出任华 州司功参军一职。适逢严武统辖剑南东西二川兵马,杜甫前往归附他。严武再次统领剑南时,上表推荐杜甫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 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杜甫见严武,有时竟连帽子都不戴(古代戴帽见客是礼仪),性格褊狭放诞,曾经酒醉登上严武床,瞪着眼说:“严挺之竟 然有这样的儿子”,严武也是暴躁勇猛的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内心恨杜甫。有一天想要杀杜甫和梓州刺史章彝,门口都召集了士卒。(严武)将出去的时候, 帽子被帘子的钩钩住好几次,左右的人(把这件事)告诉严武的母亲,严武的母亲跑去相救严武才作罢,只杀了章彝。严武死后,崔旰等作乱,杜甫往来于梓州、夔 州之间。于是客居耒阳,当地县令送给他牛肉和白酒,一天大醉后死去,时年五十九。
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能自我约束,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高谈而不贴合实际。年轻时与李白齐名,当时号称为“李杜”。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写诗歌,感伤世事同情弱者,忠诚不忘君主,人们爱他的忠义。
20.(6分)
(1)C(“‘知音’都是高雅文艺的欣赏者”绝对化) (2)A(“知音”叙述并不生动详细,意在“增加文章浓厚的文学色彩和文化底蕴”不当) (3)C(A.“知音”与创作者相互依赖的关系不是“生活中”的。B.曲解文意,“他们不注重对原作本身的欣赏”错,原文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赏上”。D.“可见他们的生产力还没有释放出来”于文无据)
21.(7分)
(1) C(C项,“紧张慌乱”“胆小”错误;)(2分)
(2)小说以“高档餐厅”作为题目,有何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2分,每对一点得0.5分)
①餐厅本身的装修、餐品、服务等都很高档。
②老板经营理念先进。
③餐厅内服务员的素质高,尊重每一位顾客。
④与餐厅中其他顾客的不文明行为形成对比,既更突显服务员的素质高,又含蓄批判了社会公共场合中的一些不文明行为。21*cnjy*com
(试题分析:注意分析餐厅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餐厅的装修、餐品、服务等都很高档”,深层含义“人物的文明是否高档”。 )【出处:21教育名师】
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
(3)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使“他”陷入困境的原因和“餐厅”的做法的意义(3分)
原因:包工头长期拖欠工资;
意义:餐厅的做法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含蓄地批评了社会公共场合中的一些不文明现象,挽救了一个即将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农民工,为维护社会和谐贡献了力量。
?(试题分析:注意答出原因:包工头长期拖欠工资,然后谈意义,注意扣住“公共场合的文明”的意义。)
五、语言运用(4分)
22.(修改正确每一句给1分,共4分。)
1可改为:15名与会者(到会的15名团干部)(赘余)
2可改为:就共青团员如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的问题展开讨论(成份残缺)
3可改为:说话做事前(在说话做事前)(介词搭配不当)
4“改正”改为“改进”(主谓搭配不当)
5语句不连贯,可调整至2后(或“有人说”前),也可删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