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7张PPT)
开放、综合应用专题
分块讲解一 物态变化
【知识回顾】
1.开放、综合题
(1)创设新情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2)开放性试题增加,需从众多的条件中筛选、提取解答的有用信息。
(3)学科交叉性增强,依据一定的线索把一些相关的知识串联成具有一定问题情境的知识网络。
(4)生活与环保紧密联系,关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
2.学科开放、综合题解题技巧
解答此类题时,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要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入手,多角度分析、多层次思考,以探究一因多果或一果多因,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基础落实】
1.(2017·湖州)如图,旋翼式无人机被广泛地运用在民用领域,
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这款无人机的说法,正确
的是 ( )
A.无人机在空中悬停时,旋翼相对于机身是静止的
B.无人机无法勘探月球表面的月貌
C.无人机匀速下降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无人机在空中飞行时,始终受到平衡力作用
B
解析 无人机在空中悬停时,旋翼在不断转动,旋翼与机身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所以旋翼相对于机身是运动的,故A错误;旋翼式无人机是依靠空气浮力升空的,月球上是真空,旋翼式无人机无法飞行,故B正确;无人机匀速下降时,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所以在该过程中,重力势能没有转化为动能,故C错误;无人机只有在空中匀速飞行时,才受到平衡力作用,故D错误。
2.(2016·鄂州)小红班上的物理老师将一个新鲜鸡蛋
煮熟后放入盛有盐水的量筒内,鸡蛋恰好悬浮于盐水
中。老师将此量筒放进实验室柜子,准备第二天上课
用。
(1)第二天,老师发现原来悬浮着的鸡蛋沉了下去!老
师告诉小红:这是因为鸡蛋在盐水中,由于_____现象,
盐分子不断进入鸡蛋后导致盐水密度_____(选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鸡蛋受到的浮力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所以下沉。
扩散
变小
变小
(2)老师再向量筒加一些浓盐水后鸡蛋又重新悬浮起
来。但上完课后几天,老师又发现悬浮着的鸡蛋漂浮
在水面上!这次老师让小红自己分析原因:盐水静置久
了之后,由于水分不断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鸡蛋
受到的浮力又增大,所以上浮。
蒸发
解析 (1)悬浮的鸡蛋沉下去,是由于盐分子扩散进入到鸡蛋中,使盐水的密度变小,使鸡蛋受到的浮力变小;由于浮力小于重力,所以鸡蛋下沉。
(2)向量筒中加一些浓盐水后,盐水的密度变大,盐水的密度等于鸡蛋的密度,浮力等于重力,鸡蛋又处于悬浮状态;由于水分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鸡蛋受到的浮力增大,浮力大于重力,鸡蛋上浮。
3.(2017·湖州)下列实例与原理对应的是 ( )
选项 实例 原理
A 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 乘客候车时不能跨越高铁站台的安全黄线 流体压强随流速增大而减小
C 用桨划水使龙舟前进 杠杆的平衡条件
D 看到“科学试题卷” 神经冲动沿着反射弧传导
B
解析 平静水面上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
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当列车驶进站台时,会带动
人和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此时黄线外侧的空
气流动速度慢,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人外
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而内侧流速快压强小,会产生一
个向内侧的压强差,将人推向火车,易出现危险,故B正
确。用桨划水时龙舟前进,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
是相互的,不是杠杆的平衡条件,故C错误;“科学试题
卷”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传导神经冲动的是视神经,不是神经冲动沿着反射弧传导,故D错误。
4.(2017·湖州)化肥为缓解地球上有限的耕地资源与庞大的粮食需求之间的矛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化肥生产和使用中,也伴随着能源耗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生物固氮作用的研究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大气中的N2转化为NH3的过程叫做固氮作用。固氮作用的途径有三条:生物固氮、雷电固氮和人工固氮。
请回答:
(1)固氮生物大多属于细菌,细菌属于_________(选填
“真核生物”或“原核生物”)。
(2)资料显示一公顷林地平均每年固定氮元素的质量
约为100千克。这些氮元素如果从NH4NO3中获得,则需
要施加多少千克NH4NO3 (精确到0.1千克)
______
原核生物
285.7
解析 (1)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2)氮元素的质量约为100千克,这些氮元素如果从
NH4NO3中获得,设需要施加NH4NO3的质量为x,则
=100千克
即x·2· =100千克,解得x≈285.7千克
【要点精讲】要点1 生命科学综合题
【重要提示】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
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
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
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
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
而不在树皮,植物体就是靠根、茎、叶的导管把水运
输到植物体的全身。自然界碳循环中,大气中CO2被消耗的途径较多,但能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O2还可以溶于水。“绿色屋顶”可以降温的主要原因是利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水汽化吸热。同时考查电功的计算。
【例1】(2017·嘉兴)每到春天,漫天飞舞的柳絮给过敏性体质的市民带来了极大的烦恼。但近年来我市不少地方的柳絮明显减少了,原来,市园林部门陆续给市区数千棵雌性柳树注射了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抑花一号”抑制剂,它能抑制花芽生长,从而减少飞絮。
(1)柳絮是在雌性柳树开花传粉后形成的种子,由于种子上带有大量绒毛,在微风吹拂下向四处传播。柳树在分类上属于种子植物中的__________。
(2)注射前要用电钻在树干上打孔,孔深须深入木质部,然后将抑制剂注入,通过木质部的________运输到树冠各个部分,运输的动力来自植物的________。
(3)“抑花一号”抑制剂的配制过程是:先将1克“抑花一号”粉剂加入10毫升的酒精中充分溶解,然后再用40毫升的水稀释而成。请列式计算配制后的溶液中“抑花一号”的质量分数。(ρ酒精=0.8克/毫升,ρ水=1.0克/毫升,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解析 (1)柳树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
大器官,且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
(2)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
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当根毛细胞从土
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法进入根部的导
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
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
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
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3)根据题意:酒精质量=0.8×10=8克,水的质量=1×40=40克,质量分数= ×100%=
=2.04%。
答案 (1)被子植物 (2)导管 蒸腾作用
(3)2.04%
【变式训练1】(2016·杭州)大量排放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已得到公认,控制大气中CO2含量刻不容缓。
(1)在自然界碳循环中,大气中CO2被消耗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大气中部分CO2会溶解于水,导致海水酸化,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
__________ 。
(2)科学家提出首先用某些溶液来吸收CO2,从而将CO2从工业尾气中“捕捉”出来,适合“捕捉”CO2的溶液有__________。(写出一种)
(3)一些城市在大型建筑物的屋顶种植当地草类、花卉等植物,并配置相应的传感器与灌溉技术来降温,从而减少空调的使用,这种“绿色屋顶”可以降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定一台空调使用时的平均功率为2千瓦,我们每天少使用空调1小时,据表计算,一个月(以30天计)、可减少CO2排放________千克。
项目 使用量 CO2的排放量(千克)
家庭用水(米3) 1 0.93
家庭用电(千瓦时) 1 0.96
家用天然气(米3) 1 2.77
解析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有机物;CO2会溶解于水,发生化学反应为
H2O+CO2==== H2CO3。
(2)CO2会溶解于水,水溶液呈酸性,通常用碱性溶液吸收,如NaOH溶液。
(3)水分以水蒸气的状态从植物中散失到空气中称为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水分蒸发,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
(4)由W=Pt计算可得每天少消耗电能
W=Pt=2 kW×1 h=2 kW·h,一个月以30天计,所以一个月少消耗电能为W=30×2 kW·h=60 kW·h,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消耗1 kW·h的电,产生0.96千克的CO2,所以一个月少使用空调可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60×0.96 kg=57.6 kg。
答案 (1)光合作用 H2O+CO2====H2CO3
(2)NaOH溶液
(3)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水分蒸发,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 (4)57.6
要点2 物质科学综合题
【重要提示】 考查压强大小的计算,功的计算。及根据W=Pt求出消耗的电能,从而求出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根据W=Gh求出高度。
【例2】(2017·嘉兴)如图为某款擦窗
机器人,它凭借其底部的真空泵在机身
和玻璃之间形成低气压,牢牢地吸附在
竖直玻璃上。请回答:
(1)当它静止在竖直玻璃上时,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__________。
(2)擦窗机器人的擦拭速度是4 min/m2,擦完总面积为3 m2 的窗玻璃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分钟。
(3)工作时擦窗机器人对玻璃压力为28 N,内外气压差达到0.8×103 Pa,求擦窗机器人与玻璃的接触面积至少为多少平方米
(4)擦窗机器人的总质量为1.2 kg,工作时的实际功率为80 W,它在竖直向上擦窗过程中有0.25%的电能用于克服重力做功。如果窗户足够高,持续竖直向上擦窗20分钟,擦窗机器人可达到的最大上升高度为多少米 (g取10 N/kg)
解析 (1)擦窗机器人在竖直玻璃板上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竖直方向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摩擦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擦窗机器人的擦拭速度是4 min/m2,要擦完总面积为3 m2的窗玻璃需要的时间为:t=4 min/m2×3 m2
=12 min。
(3)由p= 得,擦窗机器人与玻璃的接触面积为:
S= =0.035 m2。
(4)机器人消耗的电能为:W电=P电t=80 W×1 200 s
=96 000 J;
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W′=W电η=96 000 J×0.25%=
240 J;
机器人的重力为:G=mg=1.2 kg×10 N/kg=12 N;
由W=Gh得上升的高度为:h= =20 m。
答案 (1)竖直向上 (2)12 (3)0.035 m2 (4)20 m
【变式训练2】 (2017·嘉兴)最近我市出现了许多共享电动汽车,这种新型低碳的出行方式,深受人们的喜爱。某品牌电动汽车的部分参数如表所示。请回答:
(1)如图甲所示,租车时,租赁者只要将租车卡靠近电动汽车上的感应器,感应器即能读取卡中的信息,将车解锁。刷卡所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池能量(kW·h) 22
车载充电器输入电压(V) 220
车载充电器输入电流(A) 16
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效率 70%
(2)某次启动后,汽车显示屏上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输出电压与电流,求电动汽车此时的输出功率为多少瓦
(3)根据表中的数据,将已经耗完电能的电池充满,理论上需要多少时间
(4)充满电后,该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的最大距离为140千米,则行驶时该车受到的阻力为多少牛
解析 (1)将带有磁条的租车卡靠近电动汽车上的感应器,检测头的线圈中就会产生变化的电流,感应器读出信息的原理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2)由图可知,输出电压U=339 V,电流I=1 A,
则此时电动汽车的输出功率:P=UI=339 V×1 A
=339 W。
(3)电池容量W电=22 kW·h=7.92×107 J,
由W=UIt得t= ,将已经耗完电能的电池充满,理论上需要的时间:
t= =2.25×104 s。
(4)由η= 得,汽车行驶时牵引力做的功:
W机械=ηW电=70%×7.92×107 J=5.544×107 J,
汽车行驶距离s=140 km=1.4×105 m,
F= =396 N,
因为汽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该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f=F=396 N。
答案 (1)电磁感应现象 (2)339 W
(3)2.25×104 s (4)396 N
分块讲解二 综合提升
【综合运用】生命科学、物质科学(一)、物质科学
(二)综合题
【重要提示】考查直流电动机的原理;细菌的繁殖方
式及质量守恒定律;电动机能量转化的基础知识。电
动机通电后转动,消耗的是电能,增加的是动能即机械
能。理解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掌握酸、
碱、盐的化学性质才能快速准确地得出这类题的正确
答案。以水库的发电机组为背景,考查了液体压强特点的应用,密度公式的运用,以及功率的计算等。理解水的流量的含义、电机的发电功率的含义等,是解答的关键。
【例】(2017·温州)我省开展“全面剿灭劣V类水”行动。为了治理某河道的水污染,相关部门放置一批太阳能仿生水草,几个月后效果明显。太阳能仿生水草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小型送风电动机以及若干人造水草等构成(如图)。太阳能电池板为电动机供电,电动机工作,给河水持续提供空气,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
(1)电动机工作时,其能量如何转化 _________
(2)人造水草中有硝化细菌,当水体溶解氧增加,硝化细菌会快速繁殖。细菌的生殖方式为____________生殖。
(3)水体中氮元素含量过高是河道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之一。人造水草中的硝化细菌能将污水中的含氮化合
物最终转化为无污染物质,该过程涉及到的化学反应
之一是:2NH3+3O2 2HNO2+2X。则X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电动机转动过程中,消耗的是电能,所以电能
减少,得到的是转动即机械能。所以是由电能转化为
机械能。(2)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分裂时,
硝化细菌
====
细胞首先将它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然后细胞从中部
向内凹陷,形成两个子细胞。细菌的繁殖能力很强,在
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每20~30分钟就能繁殖一次。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
个数等不变可知X为H2O。
答案 (1)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分裂 (3)H2O
【变式训练1】(2017·温州)据报道,我国已在南海某海域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主要是甲烷(CH4)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可燃烧,所以被称为“可燃冰”。
(1)CH4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已知在相同条件下,1米3CO和1米3 CH4所含的分子
数目相同。CO、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O2 2CO2,CH4+2O2 CO2+2H2O。据此分析,
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燃烧1米3的CO与CH4,消耗氧气较多
的是________。
(3)有专家指出,“从实现可燃冰试开采成功到大规模
开采之路依然遥远,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下列证据
中,支持专家观点的有________(可多选)。
点燃
====
点燃
====
A.可燃冰存在于低温与高压环境,稳定性较差。大规模开采时,稍有不慎,海底沉积物会失去稳定,可能引发海底塌方,甚至导致海啸
B.可燃冰是高效、资源量大的优质能源,开采可燃冰对我国能源生产有重要价值
C.可燃冰埋藏在海面下600~2 000米深,虽然存储总量很大,但分布较为分散,目前开采难度大
D.我国已实现可燃冰全流程试采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形成了国际领先的新型试采工艺
E.可燃冰与煤、石油等能源相比,是绿色清洁能源,具有良好的商业开发前景
解析 (1)甲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12∶(1×4)=3∶1。
(2)由CO、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O2 2CO2,CH4+2O2 CO2+2H2O可知,
点燃
====
点燃
====
2CO~O2、2CH4~4O2。已知在相同条件下,1米3CO和
1米3CH4所含的分子数目相同,则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燃烧1米3的CO与CH4,消耗氧气较多的是CH4。
(3)A.可燃冰存在于低温与高压环境,稳定性较差,大规模开采时,稍有不慎,海底沉积物会失去稳定,可能引发海底塌方,甚至导致海啸,符合题意;
B.可燃冰是高效、资源量大的优质能源,开采可燃冰对我国能源生产有重要价值,不合题意;
C.可燃冰埋藏在海面下600~2 000米深,虽然存储总量很大,但分布比较分散,目前开采难度大,符合题意;
D.我国已实现可燃冰全流程试采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形成了国际领先的新型试采工艺,不合题意;
E.可燃冰与煤、石油等能源相比,是绿色清洁能源,具有良好的商业开发前景,不合题意。
答案 (1)3∶1 (2)CH4 (3)A、C
【变式训练2】(2017·宁波)如图甲所示,是小科家的“懒人花盆”。它的外面是一个储水盆,里面是一个栽培盆,栽培盆中有一圆柱体浮子能在光滑的管中自由上下运动,浮子的顶端可显示水位高低,栽培盆底的陶粒通过渗透与蒸发的原理起到吸水和透气的作用,从而为土壤提供水分。“懒人花盆”的原理可简化成图乙,已知:浮子重为0.02 N,横截面积为0.5 cm2。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原理分析,若储水盆内所用营养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植物细胞____________。
(2)浮子在水中漂浮时,浸入水中的深度是多少
(3)当储水盆内盛有密度比水大的营养液时,营养液对漂浮的浮子底面的压强多大
解析 (1)从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原理分析,若储水盆内所用营养液浓度过高,大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会导致植物细胞失水。
(2)由于浮子漂浮在液面上,则F浮=G=0.02 N,
由F浮=ρgV排得:
V排= =2×10-6 m3;
浮子浸入水中的深度:
h= =0.04 m。
(3)由于浮子漂浮在液面上,则浮子底面的压力
F=G=0.02 N,
所以p= =400 Pa。
答案 (1)失水 (2)0.04 m (3)400 Pa
【实验探究】
土壤中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重要提示】导致幼苗长势不良的主因是pH过低,次因是缺钾,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例】(2016·湖州)小明的爸爸在一块新开辟的荒地种植西瓜,发现许多幼苗与附近的土壤上长势良好的幼苗不一样,出现矮小、叶片上有许多褐斑的症状。小明怀疑是土壤中缺钾。于是小明取土壤样本带到环保部门检测。检测结果认为,导致幼苗长势不良的主因是pH过低,次因是缺钾,新开辟荒地的土壤和附近的土壤样本的其他指标非常接近。下面是小明在环保部门指导下进行的实验探究:
材料:酸碱调节剂、钾肥、附近的土壤、新开辟荒地的土壤、大花盆3只、长势良好且株高相近的西瓜苗若干。
实验过程:
①将3只大花盆分为如下三组:
A组:附近的土壤+幼苗10株
B组:新开辟荒地的土壤+幼苗10株+钾肥
C组:新开辟荒地的土壤+幼苗10株+酸碱调节剂
②各组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和记录每株幼苗的株高,并对数据进行处理。
请回答:
(1)“小明怀疑是土壤中缺钾”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__________。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得出结论
(2)测量和记录每株幼苗的株高后,对数据应如何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下图中用柱形表示B、C组的预期实验结果。
(4)小明建议爸爸在此荒地种植西瓜时,应追施适量的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和钾肥进行改良。
解析 (1)“小明怀疑是土壤中缺钾”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建立假设。
(2)测量和记录每株幼苗的株高后,对数据处理的方式是求出植株幼苗的株高的平均值或者也可以计算所有植株幼苗的株高之和,即计算出总株高。
(3)用柱形表示B、C组的预期实验结果见答案。
(4)要改良酸性土壤可用熟石灰或生石灰,小明建议爸
爸在此荒地种植西瓜时,应追施适量的Ca(OH)2或CaO。
答案 (1)B (2)求平均值(或:求总株高)
(3)见图:
(4)Ca(OH)2(或CaO)
【易错警示】
【重要提示】 正确提取题目所给的信息并掌握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已知浮标漂浮,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求排开液体的体积,已知油的质量和密度可求油的体积,即油囊体积,浮标露出的体积等于浮标壳体体积减去浮标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去油囊体积的差。
【例】(2017·温州)Argo浮标广泛应用于台风预测、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浮标结构如图所示,坚硬壳体外下方装有可伸缩油囊;当液压式柱塞泵将壳体内的油注入油囊时,油囊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注入油的体积;当油囊中的油全部被抽回壳体内时,油囊体积忽略不计。已知浮标总质量为55 kg,其中含油20 kg;浮标壳体体积为0.04 m3,油的密度为0.8×103 kg/m3;海水密度取1.0×103 kg/m3,g取10 N/kg。
(1)该浮标下沉20 m,浮标总重力做功多少焦
(2)液压式柱塞泵将壳体中的油全部注入油囊时,浮标最终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多少m3
解析 (1)已知浮标总质量m=55 kg,
浮标总重力:G=mg=55 kg×10 N/kg=550 N;
该浮标下沉20米,浮标总重力做功:
W=Gh=550 N×20 m=1.1×104 J。
(2)浮标最终处于漂浮状态,所以F浮=G总=550 N,
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得,整个浮标排开水的体积:
V排总= =0.055 m3;
由ρ= 可得,油囊的体积:
V油囊=V油= =0.025 m3,
由于油囊是浸没在水中的,则V排总=V油囊+V壳浸,
所以外壳浸入水中的体积:
V壳浸=V排总-V油囊=0.055 m3-0.025 m3=0.03 m3,
则浮标最终露出水面的体积:V露=V壳-V壳浸
=0.04 m3-0.03 m3=0.01 m3。
错解原因 在计算液压式柱塞泵将壳体中的油全部注入油囊时,浮标最终露出水面的体积要注意浮标是漂浮的,浮标受到的浮力等于浮标的重力。特别要注意已知浮标总质量为55 kg,其中含油20 kg,这是易错点。
答案 (1)1.1×104 J (2)0.01 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