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数学预测分析讲座:2018年高考数学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 课件(14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高考数学预测分析讲座:2018年高考数学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 课件(149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5-17 10:4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9张PPT。2018年高考数学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 抓准高考重点、关注高考热点、解决高考难点,突破基础关、解题关、得分关,明确高考命题结构和趋势,规避复习误区,合理选择科学备考策略,决胜高考,是每位考生必须重视的。2018考生必须关注的高考热门话题
---数学核心素养 高考命题趋势:以知识为载体,能力立意、思想方法为灵魂,核心素养为统领,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在全面考查综合数学素养的基础上区分考生的数学能力的差异,聚焦核心素养的养成。才能从容应对高考。 1.突出数学实践能力的考查2018考生必须知道的高考命题新要求 2.突出创新思维的考查
3.强调文化育人 4.注重逻辑推理 1.突出数学实践能力的考查 2.突出创新思维的考查
例题3.例题5强调文化育人
解析:
注重逻辑推理
甲、乙、丙、丁、戊 5 名同学参加“《论语》知识大赛”,决出第1名到第5名的名次. 甲、乙两名参赛者去询问成绩,回答者对甲说“虽然你的成绩比乙好,但是你俩都没得到第一名”;对乙说“你当然不会是最差的”. 从上述回答分析,丙是第一名的概率是
解析: 由于甲和乙都不可能是第一名, 所以第一名只可能是丙、丁、
戊, 又考虑到所有的限制条件与丙、丁或戊都无关, 所以这三个人获得第一的概率均为 ,故选D.运动会上有6名选手参加100米比赛,观众甲猜测:4道或5道的选手得第一名;观众乙猜测:3道的选手不可能得第一名;观众丙猜测:1,2,6道选手中的一位得第一名;观众丁猜测:4,5,6道的选手都不可能得第一名.比赛后发现没有并列名次,且甲乙丙丁中只有一人猜对比赛结果,此人是
A.甲 B.乙 C.丙 D. 丁×××√甲、乙、丙、丁四人参加数学竞赛,四人在成绩公布前做出如下预测:
甲预测说:获奖者在乙、丙、丁三人中;
乙预测说:我不会获奖,丙获奖;
丙预测说:甲和丁中有一人获奖;
丁预测说:乙猜测的是对的。
成绩公布后表明,四人中有两人的预测与结果相符,另外两人的预测与结果不相符。已知有两人获奖,则获奖的是
A.甲和乙 B.乙和丁 C.乙和丙 D.甲和丙所以获奖的是乙和丁,选B.试题命制的具体要求
1.以能力立意为主,基础性大题突出考查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综合能力,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2.系统研究各主干知识的走向、趋势,如创新题型的设计、图示法、构造法等等
3.打破常规思路的创新方法,研究情理之中的通性通法、意料之外的捷径妙法,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和广度4. 要重视现场学习能力,现场应用能力(归纳推理、演绎推理、新概念的分析等)
5. 能容和呈现方式的创新(变向思维、逆向思维)
6. 压轴题和“难题”设计,要在高水平建模能力上、运算求解能力上求创新.要充分体现“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
7.考查知识的形成过程,突出数学学科的研究方法一、备考怎么做处理好以下关系:
尊重课标
紧扣大纲
重视教材
品味真题宏观客观考


明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核目标
与要求考试的范围与要求一、数学基础知识

二、数学思想方法

三、数学能力考


纲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的范围与要求一、知识要求
二、能力要求
三、个性品质要求
四、考查要求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依然是对如下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1.坚持对五种能力的考查:
(1)空间想象能力(2)抽象概括能力
(3)推理论证能力(4)运算求解能力(5)数据处理能力
2.两个意识的考查:
(1)应用意识:
(2)创新意识: 研读考纲命题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回归教材注重基础,是高考命题的大趋势
但又不拘泥于某一版本教材重视教材
题1(复习参考题B组第6题) 已知点A、B的坐标分别是(-1,0)、(1,0),直线AM、BM相交于点M, 且它们的斜率之和是2,求点M的轨迹方程.题2(习题2.4B组第3题) 已知点A、B的坐标分别是(-1,0)、(1,0),直线AM、BM相交于点M, 且直线AM的斜率与直线BM的斜率的差是2,求点M的轨迹方程.题3(复习参考题A组第10题) 已知?ABC的两个顶点A、B的坐标分别是(-5,0)、(5,0),且AC,BC 所在直线的斜率之积等于m(m≠0),试探求顶点C的轨迹.题4(练习2.2.1第4题) 点A、B的坐标分别是(-1,0)、(1,0),直线AM、BM相交于点M, 且直线AM的斜率与直线BM的斜率的商是2,点M的轨迹是什么?为什么?
结论1
结论2
结论3
重视真题研究五年高考每道题所考的知识点和分值 研究考题汇总出每个知识点考试的年限,出现的几率

研究考题列出五年的考点
研究考题五年高考每道题所考的知识点和分值 研究考题汇总出每个知识点考试的年限,出现的几率

研究考题三.列出五年的考点
研究考题五年高考每道题
所考的知识点和分值

研究考题汇总出每个知识点考试的年限,出现的几率

研究考题三.列出五年的考点
研究考题五年高频考点 研究考题 研究考题五年低频考点 研究考题2015全国二2016全国一2016全国二2017全国二立体几何题的共性近五年的高考常见两种图形:三棱柱和四棱锥
理科题中坐标系的建立在解题中起着关键作用在熟记公式的基础上,要灵活应用二、数学考什么?思维与计算基础知识的掌握(1)逻辑思维能力
(2)空间想象能力
(3)分析解决能力
(4)运算求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得分的法宝,运算是得分的基础。基础知识的掌握1、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
2、基本题型的总结做题过程三、备考建议 1、重点知识,落实到位
 函数、导数、数列、向量、不等式、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概率、数学思想方法等,这些既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高考的重点,而且常考常新,经久不衰。因此,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围绕上述重点内容作重点复习,保证复习时间、狠下功夫、下足力气、练习到位、反思到位、效果到位。并将这些板块知识有机结合,形成知识链、方法群。如立体几何与其他知识的整合,就包括它与方程、函数、三角、向量、排列组合、概率、解析几何等的整合,善于将已经完成过的题目做一次清理,整理出的解题通法和一般的策略,“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改革反复强调的重要理念之一,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打破数学章节界限,把握好知识间的纵横联系与融合,形成有序的网络化知识体系。 2、思想方法,重在体验
   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的精髓,历来是高考数学考查的重中之重。“突出方法永远是高考试题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应重视“通法”,重点抓方法渗透。
   首先,我们应充分地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提炼,尽管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但是我们认为,遵循“揭示—渗透”的原则,在复习备考中采取一些措施,对于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基本方法的掌握是可以起到促进作用的,例如,在复习一些重点知识时,可以通过重新揭示其发生过程,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其次,要真正地重视“通法”,切实淡化“特技”,我们不应过分地追求特殊方法和特殊技巧,不必将力气花在钻偏题、怪题和过于繁琐、运算量太大的题目上,而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上,另外,在复习中,还应充分重视解题回顾,借助于解题之后的反思、总结、引申和提炼来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领悟。 3、规范解题 强调得分点
   高三数学的复习效果,最终显化的是一种解题的能力,解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复习的成败,如何提高解题能力?建议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1)认真审题自觉化,通过反复读题、对问题重新表述、对数学语言加以表征等加工策略,寻找解题突破口;
  (2)思路探求情境化,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典型性、层次性、综合性分析,去寻找解法的情境;
  (3)思维过程显性化,“听得懂,不会做”是没有真正学会思考,解题时要追问:怎样想,为什么要这样想?特别是理清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4)解题方法多样化、格式书写规范化、重要结论工具化、解后反思制度化。 融会之法因人而异。一些形象思维好的人可借助图文列表,形成密集的思维网络;一些逻辑思维强的人可通过重点突破几大难点,再逐一蚕食细枝末节;等等。总之,是一直保持对知识的熟练,以至随心所欲地综合运用。而高考考查的正是对知识的熟练程度!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