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22课词二首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第22课词二首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5-18 09:1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十二 词二首
01  积累运用
1.给加点字注上汉语拼音。
嗟(jiē)   谩(màn)   拭(shì)
胸襟(jīn) 磨折(zhé) 莽红尘(mǎnɡ)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殷勤问我归何处(情意恳切的样子)
(2)我报路长嗟日暮(报告,回答)(叹息)
(3)风休住(不要)
(4)八年风味徒思浙(只,仅仅)
(5)殊未屑(顾惜,介意)
(6)英雄末路当磨折(遭受磨难、挫折)
3.填空。
(1)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作品有《漱玉词》,渔家傲是词牌名。
(2)秋瑾,近代民主革命女烈士,自称鉴湖女侠。
(3)清晨站在海边,看着天空连接着云霞,又与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朦胧,正如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所描述的一样。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词人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抒发胆气之豪,境界之高的词句是: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21cnjy.com
(5)在《满江红》中,词人秋瑾以深入浅出的自我写照,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转变的词句是: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21·cn·jy·com
(6)人在遭遇挫折时,需要有承受磨难的勇气,将磨难当成是一种人生历练,正如秋瑾在《满江红》中所叙述的那样: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2·1·c·n·j·y
(7)《满江红》中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的词句是: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02  课内精读
一、阅读李清照的《渔家傲》,回答下列问题。
4.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词的上阕一、二两句所描写的情景。
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21·世纪*教育网
5.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www-2-1-cnjy-com
6.“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借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具有大鹏高飞之志。
二、阅读秋瑾的《满江红》,回答下列问题。
7.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写佳节美景,并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幽怨之情。下阕由慷慨激昂的自白到知音难觅的悲叹再到寂寞自伤的痛苦,层层推进,将一个“梦醒后无路可走”的女词人形象活画出来。www.21-cn-jy.com
8.“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表现中秋景色的清秀明丽,把表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喜悦之情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冷落之感的句子杂用在一起,表达自己初离家时的矛盾心情,既有冲破羁绊的喜悦,也有佳节独寓客栈、青春蹉跎无可奈何的失落幽怨之情。【来源:21·世纪·教育·网】
03  拓展阅读
品读下面的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①绿蚁②,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释】 ①沈:同“沉”。②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蚁,后来衍为酒的代称。
9.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
词中展现了梅花美丽明艳、冰清玉洁的形象。上片写寒梅雪中绽放,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玉洁冰清;下片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赞颂了梅花高洁的品格。
10.这首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①比喻,以美人喻梅花,表现了梅花的轻盈娇美、玉洁冰清;②拟人,造物有意,故教月色玲珑剔透,从侧面表现了梅花美丽可爱;③借代,以酒面泛起的微绿泡沫代指美酒,以奇代凡,形象生动。21教育网
11.作者写梅,上阕和下阕手法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上阕主要运用直接描写的手法,用“寒梅点缀”“香脸半开”“玉人浴出”直接描绘寒梅初放的明艳娇媚。下阕则转用侧面烘托,以月色玲珑、金樽绿蚁、群花来衬托梅的雅洁不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