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词两首课件语文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词两首课件语文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5-17 20:0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5 词两首毛泽东同志大家都很熟悉了,他是我们国家的伟大领袖,其实他还是一位造诣颇深的文学家和诗人。他一生写下许多振奋人心的诗词,显示了一代伟人的博大胸襟和豪迈的气魄。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
2.整体感知诗词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诗词的能力。(重点)
3.体会诗词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和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难点)学习目标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
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
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
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认识作者背景资料
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红军攻占遵义,二渡赤水,24日攻占桐梓,25日凌晨借着月色向娄山关挺进,与黔军相遇,敌军败退,红军继续进军,与敌激烈拼搏,反复争夺,红军终于占领高地。此时已近黄昏,中央红军在夕阳映照下迅速通过娄山关。这次战役是遵义会议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 一九三五年一月党的遵义会议(毛泽东奠定了自己在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后,攻打娄山关的情况。这是当年二月。在接近娄山关几十华里的地点,清晨出发,还有月亮,午后二三时到达娄山关,一战攻克,消灭敌军一个师,这时已近黄昏了。乘胜直追,夜战遵义,又消灭敌军一个师。此役共消灭敌军两个师,重占遵义。词是后来追写的,那天走了一百多华里,指挥作战。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作者自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 忆秦娥·娄山关导入新课娄山关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上阕:写霜晨行军的情景,渲染苍凉沉郁的气氛。下阕:写过娄山关时的所见所感。悲凉沉郁雄劲豪放整体感知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点明时间和环境。西风、霜晨、残月、雁叫,造成一种紧张热烈而又带几分肃穆的气氛。雁与月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雁的含义:
一是比喻信函。“鸿雁传书”“雁足传书”“雁尽书难寄”。
一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唐韦应物《闻雁》:“淮南秋雨夜,夜斋闻雁来。”宋严羽《闻雁》:“远客惊秋雁,高楼复异乡。”
月,在古典文学中简直就是故乡和团圆的代名词。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从听觉来写行军,强化寂静、严肃乃至压抑的行军氛围碎:地势不平、山路崎岖、步伐零乱咽:形容西风中的军号声若断若续、忽高忽低,显得悲壮深沉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托无声写出了战地行军的肃穆,红军慷慨赴敌的英雄气概和坚毅沉着的革命风度,为下阕蓄势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漫道:不要说。
对险阻的蔑视
对据险顽抗之敌的鄙视从头:重新开始。真如铁:代用杜甫《潼关吏》:“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诗句,用以比喻娄山关的险固。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比喻:把山比作海,以血形容太阳前句崇高磅礴,后句悲壮奇丽,意境壮阔,亦喜亦悲,亦忧亦欢象征义:体现诗人浩瀚如海的胸怀,表现革命前途虽波澜壮阔,但还会有许多艰难险阻,还要付出许多流血牺牲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时间:残月天边明的拂晓时刻
环境:西风凛冽,天宇辽阔,雁声嘹唳,寒霜铺地,残月如钩“雁”的含义:
1、比喻信函。“鸿雁传书”
2、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远客惊秋雁,高楼复异乡”“月”的含义:
故乡、团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课文感悟 以西风、霜天、残月、雁叫等事物构成色彩浓烈的画面,造成紧张热烈而又带几分肃穆的气氛,以此烘托行军急速、机动灵活、勇往直前的红军队伍。含蓄地刻画了红军在艰苦的环境中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1、《忆秦娥》的词牌规定,上下阕的第三句必须用叠句
2、与下两句构成完整的画面。
3、以有声衬无声。 从听觉来写行军,进一步强调行军的环境,强化了寂静、严肃乃至压抑的行军氛围。对词意起承转推进的作用。“碎”:表现出在崎岖的山间石径上结了一层寒霜,马儿不能放步奔跑,再加上马匹不多,马蹄声细碎杂沓的感觉。
“咽”:本指声音哽咽而低沉,这里形容在烈烈的西风中传来若断若续、忽高忽低的军号声,犹如呜咽,显得十分悲壮。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真如铁”:代用杜甫的《潼关吏》“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比喻娄山关的险固。“漫道”:表现红军对自然险阻的藐视,对顽抗之敌的鄙视。“从头”:隐喻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开始了新的征程。 表现了诗人无坚不摧、履险如夷的豪迈气概和跨越一切艰险的雄放胸襟。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雪。“苍山如海,残阳如雪”:
1.(比喻)显示出磅礴的气势,悲壮奇丽的意境
表达了亦喜亦悲,亦忧亦欢的复杂感情。
2.富有象征意味:表现了革命前途虽然波澜,但还有许多艰难险阻,还要付出许多流血牺牲。
3.与上阕的“霜晨月”照应,说明一天的战斗历程已经完成,使词的战斗气氛更浓烈,主题更突出。忆秦娥 · 娄山关 行军情景 自然环境
出征情形 庄严肃穆 越过情景 山险 反衬 红军英勇傍晚景色 象征 胜利不易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忆秦娥·娄山关》
2、完成“思考与练习”一(1)、二(1)
3、预习《沁园春 雪》第二课时
沁园春 雪导入新课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注意重音和停顿。
2.理清诗词思路,把握诗词主旨。(重点)
3.品味语言,体会诗词语言美。(难点)学习目标 记得学生时代的自己,特别喜欢朗诵《沁园春?雪》这首词,而且百读不厌,爱不释手。具体来讲,我喜欢其描绘的白雪场景,我喜欢字里行间的豪放,我喜欢那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言壮语。今天,让我们学习这首诗词,一起体会词人的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红军准备渡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在黄河边视察地形时,眺望祖国壮丽的河山,展望革命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此词。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 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背景介绍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莽莽:①形容草木茂盛。 ②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词中取第②义。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①弯腰行礼。②表示敬慕、倾倒的意思。词中用第②义。
风骚:①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词》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学,有时也用来指代文学才华,如“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②指妇女举止轻佻。词中用第①义。1、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能否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描写北国雪景上阕:下阕:评论古今英雄整体感知2、总写北国雪景的诗句是?写出北国雪景的特点是怎样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是一个冰天雪地的银色世界,起笔意境极为开阔,气魄宏大。3、还分写了哪些景物?哪个字起总领作用?“望”字总领下文,至 “欲与天公试比高”。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的北国雪景更为具体丰富的印象,显得奇伟雄壮。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山峦的绵延起伏。静态动态4、为什么后三句不属于“望” 的范围?从哪个字看出?从“须”可以看出这是想象雪后初晴的美景。5、上阕所写的景色可用词中一句话概括,这就是?江山如此多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上阕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情赞美。6、可见“江山如此多娇”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承上(总结上文)7、那么启下的句子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折腰,意为“为之倾倒,为之奋斗”8、诗人对历代英雄的评论体现在哪个字上?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惜”字包含惋惜之情,又有批判之意,指出他们在文治上的不足。9、诗人的观点是怎样的?这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境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无产阶级英雄人物。(自指)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词作《沁园春·雪》以其“风调独绝,文情并茂”突出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今天的我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重温“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伟人情怀,油然而生奋发之情。有今天的努力与拼搏,相信同学们能收获丰硕的明天,因为伟人以他的实践昭示给我们前行的路标。课堂小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 短于“文治”看今朝风流人物文韬武略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拓
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