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5-19 09:3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3、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
学习重点:目标1、3
学习难点:目标3
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
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
奠基者。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
拓性的研究。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竺可桢( ) 载途( ) 簌簌( )
销声匿迹( ) 候鸟( ) 经度( )
纬度( ) 草长莺飞( ) 草木荣枯( )
翩然:
孕育:
载途: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合作探究:
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它的另一种说法叫什么?
2.速读课文,你能从课文中获得哪些信息?在文中找出来,并概括。
展示质疑
生质疑,师点拨
总结提升
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
当堂反馈
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字注意正确的一项是( )
  A.冰雪融化(róng) 孕育(yùn) 翩然归来(piān) 农谚(yán)
  B.簌簌落下(shù) 了解(jiě) 销声匿迹(nì) 纬度(wěi)
  C.衰草连天(shuāi) 连翘(qiáo)层峦叠嶂(zhàng) 弋阳(yì)
  D.风雪载途(zhài) 隧道(suì) 头晕目眩(xuàn) 窥见(kuī)
  2.找出下列各组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两项,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
 (1)A.百感交急 B.斤斤计较 C.满院狼藉 D.昂首阔步( )( )
 (2)A.得心应手 B.迫不急待 C.原形毕露 D.令人喷饭( )( )
 (3)A.在所不昔 B.谈笑风声 C.难能可贵 D.记忆犹新( )( )
 (4)A.哭笑不得 B.以物谕人 C.入木三分 D.花团锦族( )(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掌握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学习重点:目标2、3
学习难点:目标2、3
自主学习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合作探究
一、探究说明顺序。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2.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二、探究说明方法(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1.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3.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
展示质疑
生质疑,师点拨
总结提升
本文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从而促进农业生产。21教育网
当堂反馈
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21cnjy.com
(2)鸟语花香,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
(3)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21·cn·jy·com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学习重点:目标1
学习难点:目标2
自主学习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句子,并体会。
合作探究
1、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有人认为课文第一、二两段写的好,精读这两段文字,说说好在哪里?试举例说明。
例:(1)多种修辞的运用。
(2)用词形象生动。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www.21-cn-jy.com
展示质疑
生质疑,师点拨
总结提升
说明文以给人介绍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宜简洁、准确、严密。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当堂反馈
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了物候知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2·1·c·n·j·y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