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学年第二学期初一数学第二次月质量检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在实数中,无理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下列各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5、7、13 B、3、5、9
C、6、9、14 D、5、6、11
3、三角形有一个外角是88?,则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4、下列不能作为判定△ABC≌△DEF的条件是( )
A、AB=DE,BC=EF,∠B=∠E
B、AB=DE,BC=EF,∠A=∠D
C、∠A=∠D,AB=DE,∠B=∠E
D、∠A=∠D,AC=DF,∠B=∠E
5、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
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B、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C、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
D、有两边对应相等,且有一个角为30?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如图,AD是△ABC的中线,E、F分别是AD和AD延长线上的点,且DE=DF,联结BF、CE.下列说法:①CE=BF;②△ABD和△ACD面积相等;③BF∥CE;④△BDF≌△CDE.其中正确的有(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4分)
7、 25的平方根是
8、比较大小: (填“>”、“=”或“<”)
9、化简:=
10、若,则=
11、据统计,2008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数量约为18 884 600人,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上海市常住人口数是 .(保留4个有效数字)21教育网
12、如图,已知AB∥CD,∠1是∠2的两倍,则∠2= 度
13、如图,若AB∥CD,∠1=26?,∠2=130?,则∠BEC= 度
14、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其中一边长为4,则腰长为
15、如图,求∠A+∠B+∠C+∠D+∠E=
16、如图,已知AO平分∠DAE,AD=AE,且AB=AC,图中有 对全等三角形
17、如图,已知△ACF≌△DBE,∠E=∠F,AD=9cm,BC=5cm,则AB=
18、如图,在△ABC中,∠A:∠ABC:∠ACB=3 : 4 : 5,BD、CE分别是AC、AB边上的高,BD、CE交于点H,则∠BHC= 21cnjy.com
三、简单题(19~22每题6分,23题8分,24题8分,25题10分,26题8分)
19、 20、
21、 22、利用幂的运算性质运算:
23、如图,已知AE=AC,AB=AD,∠EAB=∠CAD,请说明△ADE≌△ABC.(本题8分)
24、如图,点C、B、E在同一直线上,AC⊥CB,DE⊥BE,∠ABD=90?,AB=BD,请说明AC+DE=CE.(本题8分)21·cn·jy·com
25、如图,已知B是CE的中点,AD=BC,AB=DC,DE交AB于点F,请说明:1)AD∥BC;2)AF=BF.(本题共10分,每小题5分)www.21-cn-jy.com
26、在△ABC中,∠A=,
⑴当∠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时,∠P=
⑵当∠ABC的平分线与∠ACB的外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时,∠P=
⑶当∠ABC的外角的平分线与∠ACB的外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时,∠P=
⑷在⑴的基础上,∠ABP与∠ACP的角平分线相交于H时,∠H=
(本题共8分,每小题2分)
答案
选择题
1、B;2、C;3、C;4、A;5、A;6、D
填空题
7、; 8、<; 9、; 10、; 11、; 12、60; 13、76;
14、6; 15、180?; 16、4; 17、2cm; 18、135?;
简答题
……………………………………………………………………2分
…………………………………………………………………………………1分
……………………………………………………………………………………1分
=…………………………………………………………………………………………2分
…………………………………………………………3分
…………………………………………………………1分
………………………………………………………………………………………2分
………………………………………………………………3分
…………………………………………………………………………………2分
…………………………………………………………………………………………1分
……………………………………………………………………3分
……………………………………………………………………………………2分
…………………………………………………………………………………………1分
23、∵∠EAB = ∠CAD(已知)
∴∠EAB + ∠BAD=∠CAD + ∠BAD(等式性质)
即∠EA D= ∠CAB……………………………………………………………………4分
在△ADE与△ABC中
∴△ADE ≌ △ABC(S.A.S)………………………………………………………4分
24、∵AC⊥CB,DE⊥BE(已知)
∴∠C = 90?,∠E = 90?(垂直的意义)
∴∠C = ∠E(等量代换)…………………………………………………………1分
∵∠ABD = 90?(已知)
∴∠C = ∠ABD(等量代换)………………………………………………………1分
∵∠C + ∠A = ∠ABE(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即∠C + ∠A = ∠ABD + ∠DBE
∴∠A = ∠DBE(等量代换)………………………………………………………2分
在△ACB与△BED中
∴△ACB ≌ △BED(A.A.S)………………………………………………………2分
∴AC = BE,BC = D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1分
∵CE = CB + BE
∴CE = AC + DE(等量代换)………………………………………………………1分
25、1)在△ADB与△CBD中
∴△ADB ≌ △CBD(S.S.S)…………………………………………………………3分
∴∠ADB = ∠CB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1分
∴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分
2)∴∠ADE = ∠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分
∵B是CE的中点(已知)
∴BE = BC(中点的意义)………………………………………………………………1分
在△AFD与△BFE中
∴△AFD ≌ △BFE(A.A.S)………………………………………………………………2分
∴AF = B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1分
26、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