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下册 第22 课教学案课题:自行车的科学第一课时 2017年 5月30 日 星期 三 单位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学目的】1. 能在观察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交流与动手中探究、解决问题;能搜集、了解各种资料信息;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科学的解释和比较。2.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敢于挑战,大胆设想,勇于改革创新,善于观察,愿意合作交流。3.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史,知道自行车中用到了简单机械的原理。 【教学重点】 通过小组合作发现自行车的结构及功能。 【教学难点】 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进行研究。 【器材准备】 1、教室外选择好场地一块,并为每一小组准备一辆自行车。(必用,可让骑车的同学准备) 2、螺丝刀、钳子、锤子、扳手等若干。(供学生选用) 3、自行车图片。【教学步骤】教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常见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
课型:新授课
学 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前一周布置观察自行车,了解自行车上各部件名称和应用到的机械原理。一、引入猜一猜 :小小毛驴真轻巧,不喝油来不吃草,光有骨架没有毛,有人骑它它就炮。
1 .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简单的机械类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总结并板书。 2 .对自行车初步认识。·阅读:自行车的发展史。·统计:我们班会骑自行车的同学有哪些? ·教师介绍:我国是全球自行车最多的国家。·出示自行车图片:·说一说:自行车各个部分的名称。 ·想一想:自行车上应用了哪些简单机械?探究自行车的科学
·议一议:骑自行车比起开汽车有哪些好处? 自行车是城乡使用最广泛的工具。 自行车不需要能源,没有污染。 二、观察自行车上应用了哪些简单机械原理。 自行车上面究竟有简单机械原理的应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对自行车进行观察研究。 1 .讨论:如何观察研究自行车?观察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A .小组内要分工 B .观察要有顺序 C .可以动手操作 D .要有观察记录 E . 要注意安全 …… 2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师下发记录表格。 应用机械的位置 应用机械的类型 应用的机械起什么作用 我的其他发现 龙头(车把) 轮轴 轻松地控制方向 3 .学生到指定场地对自行车进行观察研究,并把发现记录下来。 教师现场巡回指导。 4 .交流、整理观察结果。 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投影出示记录表格。 其他各小组补充记录别人发现而本组没有发现的内容。 三、小结延伸 1 .谈谈自己研究的收获。 2 .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课外继续研究自行车上自己感兴趣的机械问题,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当堂达标测试:
一、填空
1、自行车的车前触闸,利用了( )的原理。
2、自行车的齿轮前( )后( )
二、判断
1、自行车综合运用了杠杆,滑轮等机械原理。( )
2、车把上的闸把是省力的杠杆( )
展示课件2:创设情景:猜谜语
提出问题
展示课件3、10。出示资料
展示课件6、7、8、9。
组织学生研究自行车
展示课件5
。
组织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
。
展示课件11.
让学生合作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阅读讨论后汇报
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
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
学生分工合作探究
学生探究后填表
。
学生汇报
学生谈收获
学生当堂测试
课前的观察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部件名称,为学习本课打基础。
借用课件引导学生探究的兴趣 ,激发学生对本课的教学充满了好奇心。
明确骑自行车对身体带来的好处,落实价值观的教育。
将学生的思维从课堂走进了生活,还为下一步的教学活动作了良好的铺垫。
全班同学都参与到了活动中,气氛异常热烈,这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形式。
板书设计:
自行车的科学
名称 机械原理 好处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集生活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让学生通过活动参与来感受和体验生活,探究自行车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根据教材特点,我在进行本课教学时,采用了以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活动,自主探究,进行体验性学习,创造开放又有活力的活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引导作用,以多媒体内容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契机,将整个教学活动有序地组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