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下)科学(第二章单元练习)
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
题序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 晚上,人在马路上走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其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
A.先变短后变长 B.先变长后变短
C.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
2. 我们曾体验过以下一些声现象,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后,铃声明显变小???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会在水面激起水波???
C.站在河岸上大声说话,会吓跑正在河边游动的鱼?
D.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听到多次敲击声
3. 下列关于透镜改变光线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会聚光线经凸透镜后一定还是会聚光线
B.发散光线经凸透镜后不一定成为会聚光线
C.会聚光线经凹透镜后一定成为发散光线
D.发散光线经凹透镜后一定成为发散光线
4.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5. 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不能在水中传播 B.近视眼可用凸透镜矫正
C.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 m/s D.路灯下的人影是光的反射造成的
6. 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7.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山在水中形成“倒影” B.景物在观后镜中成像
C.月食现象的形成 D.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8. 有一圆筒如图1所示,人眼在P点向筒中望去,可看到筒左壁M点以上的部分,若在筒里注满水后,人眼仍从P点望去,则(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可能看到Q点以上部分 B.只能看到N点以上部分
C.只能看到M点以上部分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9.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直线传播的结果
B.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从而辨别钞票的真伪的
C.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时,其反射角为30°
D.筷子斜插入装满水的玻璃杯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会向下偏折
10.根据你的经验,下列图中情景与客观实际相符的是(??? )
A.B.C.D.
11.小明感冒了,他感觉吃饭不香,对香气的反应也没有健康时敏感了,这是因为( )
A.产生了嗅觉疲劳 B.嗅觉细胞收集到的信息无法传递到大脑
C.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D.感冒影响了嗅觉细胞对气味的感觉
12.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添加好友,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
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C.二维码是光源
D.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
13.小刚拎着炊壶向暖水瓶中加水,水雾很大,小刚根本看不见是否加满,小宇在一边看书,提醒小刚:“水快满了”,说话间水真的满了,小刚奇怪地问小宇:“你怎么知道快满了”,小宇说:“听出来的”,小宇的说法小刚一时还真没弄明白。那么你认为小宇判断的依据是听声音的( )21教育网
A.响度 B.频率 C.音色 D.速度
14.为了方便盲人通行,许多城市在马路上设计了盲道(盲道上有许多凸起的平台,如图所示),盲人获得信息的主要手段是( )21cnjy.com
A.触觉 B.视觉 C.味觉 D.听觉
15.发生在日本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
B.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这种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6.“五?一”节期间,在南山公园平静的湖水中,小红看到了“鸟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美丽画面,她所观察到的“飞鸟”和“游鱼”( )21·cn·jy·com
A.都是折射而成的像 B.分别是反射和折射而成的像
C.都是反射而成的像 D.分别是折射和反射而成的像
17.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
18.下列光学图示中不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像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
19.在一个水深10m的湖面的正上方,有一名跳伞运动员从高50m的空中以4m / s 的速度下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下降到10m的高度时,才能成像
B.运动员在水中的像以8m / s 的速度向他本人靠拢
C.运动员在下降的过程中,他的像越来越大
D.这时成像的反射面是平坦的湖底
20.小明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在另一端的小强敲击一下铁管,则( )
A.小明只能听到一次响声,是由空气传来的
B.小明能听到两次响声,依次是由铁管和空气传来的
C.小明能听到两次响声,依次是由空气和铁管传来的
D.小明能听到无数次响声,声波在铁管内被管壁无数次反射
二、填空题
21.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________传到________,鼓膜的振动通过________传到内耳,刺激了________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将声音信息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给大脑的________,人就产生了听觉。
22.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的。www.21-cn-jy.com
23.盲人能通过触摸纸币上的盲文辨别纸币的面额,这是依靠身体的触觉实现的,形成这种感觉的部位是在 。
2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老师给的器材中有“白屏”和“黑屏”两种,为了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实验中应该选用__________屏。2·1·c·n·j·y
25.我们用两只耳朵听,便可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 来辨别声源的 和 。
26.观察拍摄于水边的风景照片时,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光从空气射到水面上时,由于光的
(填“反射”或“折射”)一部分光进入了水中的缘故。
27.大厦玻璃幕墙反射强光刺眼是由于光的_______反射造成的。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8.一位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某次实验蜡烛距透镜18cm, 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清晰像的特点是 ,据此人们制成了 。21·世纪*教育网
三、作图题(每空X分,共X分)
29.完成光路图,并标出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角的度数。
30.AB是一个凸透镜,CD为其主光轴,MN是一个斜放的平面镜,已知一条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再经平面镜反射,其反射光线刚好能沿原路返回,试确定凸透镜右方的焦点位置,用F表示,保留作图痕迹.(本题2分)
31.已知一物体AB,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它在镜中的像A′B′.
四、实验探究题
32.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中的_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
(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 ______.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____________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33.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如图)发现在蜡烛A的另一侧看到两个像,他换了一块_ (选填“薄玻璃”或“厚玻璃”)像就成了一个了;小明移动蜡烛B,使它与像完全重合,确定了 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明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他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实”或“虚”)像。
34.如图所示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沿ON向前或向后折的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ON垂直于镜面。
(1)能折叠的纸板的作用是: 。
(2)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射到O点,光将沿OF方向射出,如果把纸板ON的右半边向后折,反射光线将
(填“存在”或“不存在”);如果一束红色激光沿原FO方向射O点,它反射后沿 方向射出。
(3)课后,某同学利用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15°
75°
2
30°
60°
3
45°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