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排泄及泌尿系统的组成
,
[重难点] 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重、难点)
重、难点分析:
肾单位是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的结构比较复杂、精细,了解其结构是认识和理解其功能的基础,学生先了解器官或系统的结构,在分析与结构相关的事实上,就可推理出器官或系统的功能,从而为学习后面的尿液的形成奠定基础。
突破方案
1.利用教材P73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初步认识肾单位结构。
2.利用自己动手制作肾单位结构模型,深入了解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使微观的结构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识记理解,同时为学习尿液的形成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21·cn·jy·com
1.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尿的形成与排出(视频)
2.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3.肾单位
4.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5.肾小球
6.汗腺结构示意图
[情境导入] 我们每天要获得各种营养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与此同时我们在生命活动中也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在体内堆积起来会使我们生病。因此我们的身体就像打扫房间、清除垃圾一样,把这些废物收集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排出体外。
[问题导入]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有哪些途径?人体代谢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出。要了解尿液是怎样形成和排出的,首先要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这节课的知识。21教育网
1.肾移植的成功
肾移植的成功
1952 年12 月,一位16 岁的年轻木工从脚手架上跌落下来,不幸右肾破裂而被切除,但手术后发现这位年轻木工的左肾却是先天性缺乏。这样,他就成了无肾者,因此,必死无疑。医院在那位木工母亲的恳切要求下,终于为他进行了肾脏移植。医生将母亲的肾脏移植到了濒临死亡的儿子身上,这次肾移植使患者延长了23 天的生命,最终因排斥反应而死亡。这次手术虽然不太成功,却为人类器官的移植谱写了一个新篇章。2·1·c·n·j·y
在以往的临床治疗中,许多人特别是年轻者的死亡,往往不是由于整个机体受到损害,而是机体内部的某些组织和个别器官失去功能所造成的。例如,当肾脏受损失去功能时,就会使人因尿毒症而死亡。因此,长期以来,许多医学科学家都在不断探索器官的移植。
早在本世纪初,不少医师就进行一系列的肾脏移植尝试,他们首先在动物身上进行器官移植,但由于当时外科操作技术和肾脏保存技术方面存有缺陷,以及当时还无法克服排斥反应,致使各种尝试均告失败。21·世纪*教育网
直到1959 年,美国的约瑟夫·默里教授在前人的成果鼓舞下,在世界上第一次在非同卵的孪生子之间进行了肾移植。在手术过程中,默里教授先让移植受者接受放射治疗作免疫抑制,然后再进行肾脏移植手术。结果,默里教授的手术相当成功,第一次使移植受者存活了24 年之久,尽管默里的肾移植方法因危险性太大而最终被放弃,但他的首创精神极大地鼓舞了肾移植研究者的信心,使人类的器官移植从幻想变成现实,因而他获得了1990 年诺贝尔医学奖。2-1-c-n-j-y
目前,根据国内外的情况及经验来看,肾移植成功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
1.要选择适合于进行肾移植的患者,即患者必须是健康情况比较理想,无其他严重疾病的且能耐受较大手术的。21*cnjy*com
2.肾移植后必须合理地应用免疫抑制,预防和治疗排斥反应。由于接受肾脏移植的患者对免疫抑制药的耐受性有着个体的差异,所以免疫抑制剂必须在有丰富经验的医师指导下应用,且术后还须定期随访。【版权所有:21教育】
3.肾脏移植后,必须高度重视患者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以防感染。
随着肾移植成功率的提高,世界各国都开展了大量的肾移植,因而肾脏移植就产生了供肾的问题,目前供肾的来源主要有两种: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活体供肾:即由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亲属供肾。
2.尸体供肾:即从大脑死亡的人体上取下的肾。一般来说,以大脑刚死亡,心脏未停止跳动前取下的肾最为理想。21*cnjy*com
自肾移植取得成功以后,医学界还进行了其他器官的移植,并取得了成功。目前已开展的有:肝脏、骨髓、胰腺、心脏、睾丸等移植及心肺联合移植。随着器官移植的开展,将会使更多应得到治疗的患者得到应有的治疗,从而延长他们宝贵的生命。
2.医学家——默里
医学家--默里
默里(J.E.Murray) (1919-),美国医学家,由于在人类器官、骨髓移植方面的突破性成果,与托马斯共同获得诺贝尔奖.这项成就关系到对白血病及其他血性恶性肿瘤或血液病的治愈问题。 21cnjy.com
1959年默里完成了世界首例非同卵孪生子之间的肾移植手术。60年代末托马斯完成了多例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移植。他们采用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有效地克服了病人移植术后的异体排斥反应,为器官和组织细胞移植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来源:21cnj*y.co*m】
默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伤员植皮时,注意到只有在同合子双生者中移植才能成功,他想到这种情况可能也适用于内脏器官的移植,他开始用狗来试验肾移植。1954年他为一患者做的肾移植,结果患者存活数年,他继续寻找抑制免疫系统的防止异体组织被排斥的途径。1962年他使用免疫抑制剂,首次成功地利用与患者无关者肾完成了肾移植术,他还成功地用尸体肾完成此手术获得成功。【出处:21教育名师】
3.我国成功实施高原首例肾脏移植手术
我国成功实施高原首例肾脏移植手术
2003年4月1日,西藏军区总医院医护人员精心护理雪域高原上第一个接受肾移植手术的病人。患者冯晓燕因肾功能衰竭于3月28日在海拔3700米的拉萨接受肾脏移植手术。目前,患者在医护人员24小时精心护理下,生命体征平稳,已进入康复期。
38岁的患者冯晓燕是西藏拉萨市某单位的职工,10年前患过肾炎,因肾功能衰竭到西藏军区总医院医治。在征得患者及亲属同意后,医院决定为她进行肾脏移植手术。
由于西藏高原空气稀薄、氧含量低、人体机能低下等原因,肾脏移植手术的困难较之平原地区更大。 在开创这项西藏医学史上的又一项第一的过程中,西藏军区总医院派出人员到内地学习相关技术,并开展了动物实验。在掌握适合高海拔地区器官移植的技术后,他 们制定出了适合高原特点和患者身体状况的手术方案。【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西藏军区总医院找到与患者配型吻合的肾源后,3月28日上午,由院长李素芝和张银甫教授共同主刀,经过2小时零6分的精心操作,顺利完成了这例肾脏移植手术。
[教材P72想一想,议一议·参考答案]
人体内产生的尿素和无机盐等废物,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排出体外,所以,人体在缺水的情况下,也要排出尿液。www.21-cn-jy.com
尿常规化验的指标很多,可以检查人体泌尿系统的健康状况。
[教材P72观察与思考·参考答案]
1.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2.肾动脉的颜色为红色,肾静脉的颜色为蓝色,肾的颜色为红色。推测血液经肾动脉流入肾脏,经肾静脉流出肾脏。www-2-1-cnjy-com
3.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着密切的关系。肾动脉中的血液将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尿素、无机盐和多余的水带到肾脏,形成尿液并排出体外。肾静脉则将排除了尿素、无机盐和多余的水的血液送往人体其他部位。
[教材P74资料分析·参考答案]
1.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每100毫升尿液中无机盐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加,水量则略有增加。尿液主要排出无机盐和尿素,此外,还排出多余的水。
2.同血浆相比,肾小囊中的液体含有很少的蛋白质,含有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而很少透过蛋白质这样的大分子物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这说明肾小管可以重新吸收肾小囊液体中的全部葡萄糖。
[教材P76练习·参考答案]
1.(1)× (2)× (3)√
2.(1)运动这一天同完全休息这一天相比,散失的水量要大许多。因此,人们运动时应当多喝一些水。
(2)运动时汗液显著增多,汗液蒸发时能吸收人体较多的热量。汗液分泌多,蒸发多,体内散失的热量就多些。由于运动时水主要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尿液就相应减少了。
(3)运动时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加深,通过呼吸散失的水量相应地就会增加,与此同时,由于运动时人的体温略有升高,此时呼出气体中的水量也会相应地增加。
第2课时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
[重难点]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过程(重点)
重点分析: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有排泄和排遗两种方式,排泄是指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包括三个途径,其中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是排泄的主要途径。教材的安排循序渐进,突出了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是本节课的重点。2·1·c·n·j·y
突破方案
1.通过比较血浆和原尿的成分,说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可以提问:血液流过肾小球后,什么成分进入到肾小囊?还有什么没有过滤出来?血液流过肾小球的过程叫作什么?进入到肾小囊的部分形成了什么?(利用带过滤网的透明杯子说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2.通过比较原尿和尿液的成分,说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尿的形成(视频)
2.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视频)
3.尿的形成示意图
4.血液透析示意图
[新闻导入] 新闻时时发生,视角各不相同。今天,我们的生物课堂要解析的是什么新闻呢?
播放新闻:乌鲁木齐市23岁的汉族女青年王燕娜,为挽救身患尿毒症晚期的维吾尔族学生,无偿捐献自己的一颗肾。【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老师设疑:每个人都离不开肾,肾到底在人体内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2-1-c-n-j-y
[问题导入] 我们每天都需要排出一定量的尿液,通过排尿,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那么尿液是怎样形成的?在哪里形成的?21*cnjy*com
[情境导入] 在临床上,医生经常通过检测尿液来判断病人的病情,医生依据的原理是什么?正常的尿液又有哪些成分?【来源:21cnj*y.co*m】
1.排泄及尿的形成
1、排泄
本章前言中讲到,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在人体生理学上,只把代谢终产物经过血液循环而最后由某些排泄器官往体外排出的过程称为排泄。食物消化后的残渣,由于未进入血液,未参与人体细胞的代谢,不是代谢的终产物。因此,食物残渣虽然与有些代谢产物(如随胆汁排入肠道的胆红素)一同由大肠排出体外,却不包括在排泄的涵义之内。21教育网
2、尿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包括以下三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和分泌、排泄作用。
肾小管的滤过作用? 肾小球的结构类似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以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都可以通过滤过屏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比较原尿和血浆的化学成分(表11),可以证明原尿中除了没有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其他成分都与血浆几乎相同。www.21-cn-jy.com
表11? 每100 mL血浆、原尿和终尿的主要成分
成分
血浆(g)
原尿(g)
终尿(g)
水蛋白质葡萄糖尿素尿酸肌酐氯化物钠钾氨
90~937~90.10.030.0020.0010.370.320.020.001
99(微量)0.10.030.0020.0010.370.320.020.0001
95~97——20.0050.150.60.350.150.14
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的水和某些溶质被管壁上皮细胞全部或部分地重吸收回血液。例如,葡萄糖和氨基酸完全被重吸收;水和一些盐类中的钠、钾、钙、氯等成分绝大部分被重吸收;尿素、尿酸等则重吸收较少;肌酐完全不被重吸收。上述被重吸收的物质大部分由近曲小管重吸收,而其他各段重吸收较少。
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 肾小管和集合管除了有重吸收作用外,还有分泌和排泄作用。这就是说,并非尿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肾小球滤出的,实际上有一部分物质是由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或排泄到管腔中的。分泌作用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将所产生的物质(如H+、NH3等)分泌到小管液中。排泄作用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需要消耗能量,而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主动转运到小管液中的过程。例如,青霉素等药物,主要就是通过肾小管的排泄作用排出体外的。21·世纪*教育网
综上所述,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被过滤到肾小囊腔而成为原尿;原尿流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由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和排泄作用,最后成为终尿。
正常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 L,而实际每天排出的终尿量只有1.5 L左右,并且在成分上也有变化。这些变化是由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具有重吸收、分泌和排泄作用所造成的。
2.原尿中有蛋白质
原尿中有蛋白质
教材中,对人体中尿的形成过程是分两个阶段讲述的。第一阶段是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对这一阶段是这样讲述的:“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第二阶段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课本中是这样讲述的:“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就形成了尿液。”www-2-1-cnjy-com
对于在第一阶段形成的原尿的成分,很多人认为是没有蛋白质的。因此,在给学生讲解时都是这样讲的,即原尿中没有蛋白质。那么,原尿中究竟有无蛋白质呢?
从原尿的形成过程来看,原尿的成分取决于血浆的成分和肾小球的通透性。血浆中的各种成分能否进入原尿,则取决于各类物质分子的大小。正常情况下,肾小球的通透性的极限是70000左右。也就是说,分子量大于70000的物质则不能滤过到原尿中。分子量越小,则滤过比率越大。在蛋白质中,有许多蛋白质的分子量是小于70000这个极限的。因此,我们断定有些小分子的蛋白质是可以进入原尿的。血浆中各种物质都有不同的滤过比率。见下表:
血浆中物质的滤过比率
从上表中看到,血浆中的部分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是可以进入原尿的。因此,原尿中不含蛋白质的理解是错误的。实际上原尿中存在着少量的蛋白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这部分蛋白质几乎全部被肾小管重吸收了。所以,最后尿中不存在蛋白质。那么,为什么会使许多人理解成原尿中无蛋白质呢?我们分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教材在阐述肾小球滤过作用时,未指出血浆中除一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外,还有小分子的蛋白质可经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使人理解成了所有的蛋白质都是大分子的物质,不能滤过到肾小囊腔。二是重吸收作用中没有提到蛋白质可以被重吸收。而尿中又没有蛋白质,所以就很容易使人理解成原尿中不存在蛋白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憋尿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憋尿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人尿的形成是连续的,由于膀胱有暂时贮存尿的功能,因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膀胱能改变其平滑肌纤维的紧张性,使其容积随尿量增多而增大,而其内压却无较大变化。但是当由于憋尿而使膀胱高度充盈膨胀时,膀胱内压会明显升高。此时,尿液便会返流向上,淤积于输尿管、肾盂,导致肾盂输尿管扩张而积液,很容易诱发尿路感染。
充盈的膀胱壁因其肌肉扩张而变薄,此时若遭受局部的外力撞击或外力的压迫,会使膀胱内压骤增,从而能胀破膀胱。膀胱破裂时,大量尿液漏入腹腔内,因尿液刺激性很强,导致尿液性腹膜炎,使人感觉到剧烈腹痛、休克、四肢冰冷、冷汗淋漓,如不及时抢救,性命高度危险。21·cn·jy·com
另外,憋尿使膀胱内压增高,排尿时,尿道内压也较高,尿液会逆流至前列腺,易诱发前列腺炎。高度膨胀的膀胱,一旦尿排放后,腹内压力骤减,腹内血管短时充血,使体循环的血量骤减,会使人头晕,甚至晕厥。21cnjy.com
由于憋尿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因此一旦有了尿意,就应及时排尿。
课件23张PPT。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会识别三中血细胞。
2.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3、概述血液循环。
4、了解四种血型、输血原则、血量和输血的常识。复习目标目标一:血液成分,三种血细胞1、在新鲜血液中加入抗凝剂,血液会出现分层的现象:上层淡黄色的是 ( ) ,中间白色的部分是 ( ) ,下面暗红色的是(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 ( ),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 ( )。
2、列表比较血浆血小板和白细胞红细胞血细胞废物血浆(淡黄色)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深红色)血细胞(白色)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如果不加抗凝剂呢? 血红
蛋白认识血涂片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目标二:血液循环系统心脏血管(说出心脏四腔的名称及所连血管的名
称,说出瓣膜的名称,说出血流方向)动脉(定义、特点、血流速度)
毛细血管(与物质交换相适应的特点)
静脉(定义、特点、血流速度)上房下室,
左右倒置。
房连静,
室连动。规律要求1、识记心脏四腔的名称及所连血管的名称。
2、说出瓣膜的名称、位置、作用。
3、说出血流方向心房收缩,心室舒张时,房室瓣( )。动脉瓣( );
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时,房室瓣( )。动脉瓣( );
心房心室都舒张时,房室瓣( )。动脉瓣( );开放关闭关闭开放开放关闭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目标二:血液循环系统心脏血管(说出心脏四腔的名称及所连血管的名
称,说出瓣膜的名称,说出血流方向)动脉(定义、特点、血流速度)
毛细血管(与物质交换相适应的特点)
静脉(定义、特点、血流速度)怎样判断动脉端和静脉端?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红细胞单行通过)目标三:说出两条循环途径及血液变化观察、阅读与思考 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各是什么部位?
2、体循环和肺循环通过什么结构取得联系?
3、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的成分各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部位各在哪里?
4、写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一、体循环的途径二、肺循环的途径血液循环的途径: (动脉血变为静脉血)(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氧、营养物质二氧化碳、废物氧气二氧化碳目标四说出常用的四种血型、输血原则、血量和输血的有关常识1、四种常见的血型分别是哪四种?
2、输血的原则是什么?说出四种血型间的输血关系。
3、成年人的血量占体重的多少?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多少会危及生命?
4、每次可以献血多少毫升?A型、B型、
AB型、O型同型输血 AB型是万能受血者,O型是万能输血者7-8℅ 1200-1500毫升200-300毫升典例分析右图表示人体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
(1)如果血管②包绕在肺泡外,③的名称是
(2)若血管②是组织处的毛细血管,表示氧气变化
的曲线是?(????) ,血液中氧气含量变化的
原因是(????????????? )。
(3)如果血管②在小肠绒毛内,曲线??(??????? )可表示营养
物质的变化。线是?(???? )。如果血管②为脑部的毛细血肺静脉B( ?????????),表示二氧化碳变化的曲是( ??????? )血,表示二氧化碳变化的曲线是??(??? )。管,③内流的静脉血 A B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 A 一、选择题
1.[2006.四川中考]下面有关对动脉、动脉血、静脉、静脉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脉就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的血管
B. 动脉血就是含氧多颜色鲜红的血液
C. 静脉就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D. 静脉血就是含氧和养料少的血液
2.[2008.济南中考]从手腕静脉处给胃炎病人注入药液,药液由手腕到达胃所经过的循环路线是( ) ① 肺动脉 ②肺静脉 ③左心房 ④左心室 ⑤右心房 ⑥右心室 ⑦主动脉
A. ③→④→①→②→⑤→⑥→⑦
B. ③→④→⑤→⑥→⑦→①→②
C. ①→②→③→④→⑦→⑤→⑥
D. ⑤→⑥→①→②→③→④→⑦练兵场3.[2008.盐城中考]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
B. 若b表示肾小球,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C. 若b为组织处毛细血管,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
D. 若b为消化道壁毛细血管,a内流静脉血,c内流静脉血若b表示心脏的左侧,a和c的名称及所流血液的名称分别是什么?若b为心脏的右侧呢?练兵场4、[2008.潍坊中考]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许多伤员需要输血治疗,奉献一份爱心,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有关献血和输血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B.献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C.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D.输血时血型不符一定能造成血液凝固
5、肌肉注射青霉素后,要想到达头部,应几次经过心脏(? )?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加油6、心脏内以及心脏和动脉之间的瓣膜使血液的流动只能是
A、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
? B、左心室→左心房→主动脉
C、肺动脉→右心房→右心室??????
D、主动脉→左心房→左心室
7、四个同学讨论血液循环的问题,根据你学过的知识,
判断他们说得正确的是(? )
A.心脏有四个腔,上下、左右都是相通的
B.动脉中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静脉中流动的血液是静脉血
C.血液循环有两条完全独立的途径,即体循环和肺循环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场所在毛细血管你很棒wonengxing
我能行理解应用右图是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5所指是 ,内流????? 血。图中7所指的是?????? ,内流???? 血。
(2)血液由2射出,流经5、6到3的循环途经叫?????? ;
(3)由M到N处,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 。(4)心脏结构中心壁最厚的是[ ]?????? ,它是??? ? 循环的起点.
(5)给病人点滴葡萄糖和氧,氧气由 运输,二者结合的部位是 ,分离的部位是 。葡萄糖主要是为人体提供能量。肺动脉静脉主动脉动脉肺循环动脉血变为静脉血4左心室体血红蛋白肺泡处毛细血管网组织处毛细血管网(6)若某人患了急性肠炎,上臂静脉注射消炎药,药物经过心脏四腔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 ) 。
(7)含CO2最多的血管是[? ]?????????????????? 。
(8)在①肺泡、②动脉血、③组织细胞、④静脉血中二氧化碳浓度由高到低依次是 (填序号)。12345肺动脉③④②①博学多思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课前预习导学:
1、学习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解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2)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3)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2、重点难点:
(1)尿的形成过程。
(2)对资料的分析和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3、课前预习需解决的基本问题
(1)查询书籍、网站,搜集有关人体泌尿系统方面的资料。
(2)排泄和排遗的概念
(3)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
(4)肾单位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位置关系
(5)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结构特点
(6)尿的形成主要经过哪两个过程?
(7)血液、原尿和尿液成分的比较(P74资料分析)并思考其原因
(8)尿的排出路线
(9)排尿的意义
二、课堂学习研讨:
[学习内容]:
知识点
观察与思考
归纳与结论
排泄和排遗
创设气氛,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知道排尿、排便是为了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通过阅读能区分排泄和排遗,知道其他的排泄途径。
排泄是指________、_____和多余的____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遗是指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___排出体外的过程。
泌尿系统的组成
观看泌尿系统的课件,观看书上P73的插图,说出课件和插图中各部分的名称,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
思考:
1、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各有什么功能?
2、尿是在哪儿形成的?这个器官与血管相连吗?有哪些血管?
3、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
总结后质疑:尿液在泌尿系统中是怎样形成的呢?
1、泌尿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部分组成。
2、肾脏是__________的器官,输尿管能__________到膀胱,膀胱能_______________,当尿液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经尿道____尿液。
3、血液经________流入肾脏,再经_______流出肾脏。
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观察肾的内部结构课件,对肾的内部结构做大致描述。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了解肾单位的基本组成。
1、每个肾包括大约______万个肾单位。
2、肾单位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部分组成。______是个血管球,由_________分出的许多________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________。_______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_______
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________。
尿的形成
质疑:血液流经一个肾单位的过程中,血液会不会发生变化,血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四人一组,认真阅读资料,对P95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充分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并结合观察肾内部结构的课件,推理、讨论、表达、交流。
引导学生:
1、比较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的成分有什么变化,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什么作用?
2、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却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3、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1、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在尿的形成过程中对血液有______作用。
2、肾小管对水和营养物质有_______的作用。
3、排尿主要排出的是多余的___ 、_____以及_______。
4、原尿与血液相比,原尿中不含有______和____________。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中 不含有_______。血液、原尿和尿液共有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尿的排出
阅读P96课文中第二段,了解尿排出的过程;
阅读P96课文中第三段,再度思考教师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加深理解排尿的意义。
1、尿的排出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排尿,不仅起到_______的作用,而且对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平衡,维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有重要的作用。
三、课内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些物质的排出属于排泄( )
A.排出粪便 B.排尿 C.皮肤表面分泌油脂 D.分泌唾液
2.下列器官系统与排泄无关的是( )
A.皮肤 B.呼吸系统 C.消化系统 D.泌尿系统
3.肾单位包括( )
A.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 B.肾小囊和肾小管
C.肾小管盲端的膨大部分 D.囊状上皮细胞
4.患尿毒症的病人要定期去医院做肾透析,目的是为了排出( )
A.二氧化碳 B.水 C.无机盐 D.尿素
5.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人体内调节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有重要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肾脏
B.肺、皮肤和肾脏都具有的功能是排出尿素等含氮废物
C.在肾脏结构中,肾小囊腔、肾小管内依次流动的液体是原尿、尿液
D.尿素在原尿中一般不被重吸收
6.若尿液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则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收集管 B.肾小球 C.肾小管 D.肾小囊
7.血液进入肾脏后形成尿的途径是( )
A.血液→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尿液
B.血液→肾小体→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C.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D.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体→肾小球→尿液
8.健康人么哦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却只有1.5升。对出现这种子暗想的原因和排尿意义的阐述中,不恰当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吸收
B.被重吸收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C.人体排出尿能起到排出废物和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含量的作用
D.为维持体内水分的相对平衡,人每天的喝水量不少于一天内形成的原尿量
9.血液流经某些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减少了,这些器官是( )
A.胰脏和大肠 B.肺和肾脏 C.小肠和大肠 D.肺和肝脏
10.动物代谢研究中,常用根皮苷使肾单位中的肾小管中毒,此时尿液会出现( )
A.红细胞 B.血小板 C.蛋白质 D.葡萄糖
11.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 )
①蛋白质 ②葡萄糖 ③水 ④无机盐 ⑤尿素 ⑥尿酸
A.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12.研究被测试者的血液、肾小管以及输尿管中的液体,里面P和Q两种物质的浓度如下表所示,请指出P、Q各是什么物质?21教育网
血浆
肾小管
输尿管
P
0.03%
0.03%
2%
Q
0.1%
0.1%
0%
A.P是葡萄糖,Q是蛋白质 B.P是葡萄糖,Q是尿素
C.P是尿素,Q是蛋白质 D.P是尿素,Q是葡萄糖
二、非选择题
13.右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中①是?????????,②是?????????,③的液体是?????????,正常情况下,主要成分为?????????、?????????和?????????等物质,⑤的液体是?????????,图中?????????具有重吸收作用,它能将全部的?????????吸收回血液。21cnjy.com
14.下列是人体内的三种液体成分血浆、原尿、尿液的比较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单位:g/ml)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A
93
8
0.1
0.03
0.9
B
99
0
0.1
0.03
0.9
C
96
0
0
2
0.9
(1)A液体是 ,主要功能是 。
(2)A液体与B液体相比较,B的蛋白质含量为0,原因是 。
(3)C液体与B液体相比较,C 的葡萄糖含量为0,使C的葡萄糖含量为0生理活动是 。www.21-cn-jy.com
(4)如果一个人C中有了蛋白质或血细胞,则发生病变的结构可能是 。
(5)C液的尿素含量均高于A液和B液,原因是 。
15.下表是人体肾单位相关某些物质的相对含量,样品A、B、C的来源见下表:
比较项目
A
B
C
水
90
98
96
尿素
0.03
0.03
1.80
无机盐
0.72
0.72
1.10
葡萄糖
0.10
0.10
0.00
蛋白质
8.00
0.03
0.00
(1)据图指出A、B、C中分别是哪一种液体。
A是(? )B是(? )C是(? )
(2)为什么A处的蛋白质高于B处?(? )
(3)为什么C处的尿素浓度高于B处?(? )
(4)C和B相比,C中为什么没有了葡萄糖和蛋白质?(? )
(5)如果在C中出现红细胞,你认为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四、课后拓展延伸
思考题
1.肝细胞产生的尿素分子,将经过哪些结构才能随尿液排出体外?
2.水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而排尿时会失去大量的水,那么,为什么人体在缺水的情况下还要排出尿液?
资料分析
1、排泄
本章前言中讲到,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在人体生理学上,只把代谢终产物经过血液循环而最后由某些排泄器官往体外排出的过程称为排泄。食物消化后的残渣,由于未进入血液,未参与人体细胞的代谢,不是代谢的终产物。因此,食物残渣虽然与有些代谢产物(如随胆汁排入肠道的胆红素)一同由大肠排出体外,却不包括在排泄的涵义之内。2·1·c·n·j·y
2、尿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包括以下三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和分泌、排泄作用。
肾小管的滤过作用? 肾小球的结构类似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以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都可以通过滤过屏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比较原尿和血浆的化学成分(表11),可以证明原尿中除了没有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其他成分都与血浆几乎相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表11? 每100 mL血浆、原尿和终尿的主要成分
成分
血浆(g)
原尿(g)
终尿(g)
水蛋白质葡萄糖尿素尿酸肌酐氯化物钠钾氨
90~937~90.10.030.0020.0010.370.320.020.001
99(微量)0.10.030.0020.0010.370.320.020.0001
95~97——20.0050.150.60.350.150.14
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的水和某些溶质被管壁上皮细胞全部或部分地重吸收回血液。例如,葡萄糖和氨基酸完全被重吸收;水和一些盐类中的钠、钾、钙、氯等成分绝大部分被重吸收;尿素、尿酸等则重吸收较少;肌酐完全不被重吸收。上述被重吸收的物质大部分由近曲小管重吸收,而其他各段重吸收较少。
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 肾小管和集合管除了有重吸收作用外,还有分泌和排泄作用。这就是说,并非尿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肾小球滤出的,实际上有一部分物质是由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或排泄到管腔中的。分泌作用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将所产生的物质(如H+、NH3等)分泌到小管液中。排泄作用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需要消耗能量,而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主动转运到小管液中的过程。例如,青霉素等药物,主要就是通过肾小管的排泄作用排出体外的。21·cn·jy·com
综上所述,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被过滤到肾小囊腔而成为原尿;原尿流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由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和排泄作用,最后成为终尿。
正常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 L,而实际每天排出的终尿量只有1.5 L左右,并且在成分上也有变化。这些变化是由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具有重吸收、分泌和排泄作用所造成的。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A 4.D 5.B 6.B 7.C 8.D 9.B 10.D 11.A 12.D
二、非选择题
13.肾小球、肾小囊、原尿、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尿液、肾小管、葡萄糖
14.(1)血浆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2)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滤过(或过滤)肾小球 (3)肾小管的重吸收 (4)肾小球 (5)大部分水分经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使C液浓缩21·世纪*教育网
15.(1)血液? 原尿? 尿? (2)因为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 (3)因为原尿经过肾小管后大部分水被重吸收回血液? (4)因为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和蛋白质都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5)肾小球www-2-1-cnjy-com
思考题
1.肝内毛细血管→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内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和肾小囊→收集管→输尿管→膀胱→尿道2-1-c-n-j-y
2.尿素和无机盐等体内产生的废物,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排出体外,所以,人体在缺水的情况下,也要排出尿液。21*cnjy*com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师寄语: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没有人会替你思考,没有人会替你成长。
学习目标:
1、正确识记排泄的概念。
2、结合泌尿系统的组成的相关示意图,认真分析尿的形成过程,并能区分血液、原尿和尿液成分的异同。
3、能总结排泄的途径。
重、难点:尿的形成过程以及血液、原尿和尿液成分的区别。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排泄:人体将 、 以及多余的 等代谢废物
排出体外的过程
肾小球:毛细血管球
尿液形成的场所: 肾小囊
肾小管
泌尿系统组成
排尿的通道 膀胱:有 的功能
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血液除了 和 外, 尿的形成 其余的水、无机 盐、葡萄糖、尿素等过滤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重吸收 、 、 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了尿液。21cnjy.com
过程: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尿的排出 意义:排出 ,调节体内 的平衡,维持 的生理功能。www.21-cn-jy.com
其他排泄系统 皮肤
呼吸系统
二、导入新课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观察教学挂图、并识记泌尿系统的结构,尿的形成及排出过程。
2、科学探究
取某健康人的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尿液进行分析比较,提出并解决问题。
主要成分
血浆中(克/100ml)
肾小囊中(克/100ml)
尿液中(克/100ml)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00
0.03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10
尿素
0.03
0.03
1.80
(1)、说出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这说明肾小球与肾小囊壁有什么作用?
(2)、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3)、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那些物质?
3、说出排尿的生理意义:
四、拓展创新
下表是医生为甲、乙、丙三名成年男子进行的尿检和血检结果。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单位:克/100ml)
样品
项目
甲
乙
丙
尿检
葡萄糖
1.8
0
0
蛋白质
微量﹍﹍﹍
1
微量
红细胞
0
较多
0
血检
血红蛋白
14
14
8
(1)甲、乙、丙三个所患的疾病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的尿液中出现较多的红细胞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医生根据丙的检验结果,可能提出的治疗措施是多吃一些含_____________丰富的食物。
(4)、甲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央台热播的电视剧《温暖》中,建国将自己的肾移植给他的母亲,从而挽救了他母亲的生命,感动了千万的观众。那你知道肾衰竭将会引发什么病症?现在医学都有哪些治疗方法?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五、归航拾贝(试着把这节课的知识网络整理一下吧!):
六、达标测试
1、下列不属于排泄的是(?? )。
A.出汗 B.排尿 C.排便 D.呼出二氧化碳
2、下列人体器官中,能形成尿液的是(?? )。
A.小肠 B.肾脏 C.大肠 D.输尿管
3、肾单位是由(?? )组成的。
A.肾小球和肾小囊 B.肾小球和肾小
C.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D.皮质和髓质
4、肾小球是由许多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的血管球,其中(?? )。
A.入球小动脉流的是动脉血,出球小动脉流的是静脉血
B.入球小动脉流的是静脉血,出球小动脉流的是动脉血
C.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流的都是动脉血
D.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流的都是静脉血
5、原尿和尿液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
A.肾小球和肾小管 B.肾小囊腔和肾小管
C.肾小管和肾静脉 D.出球小动脉和肾静脉
6、一昼夜间,肾小球的原尿滤出量是150升,而在同样的时间内,尿的排出量只有1.5升,这主要是由于哪种成分被重吸收?(?? )21·cn·jy·com
A.葡萄糖 B.二氧化碳 C.水分 D.蛋白质
7、下列对排尿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排出废物 B.维持体温恒定
C.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含量 D.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8、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原因是(?? )。
A.肾小球的滤过 B.肾小管的重吸收C.肾盂贮存尿液 D.膀胱贮存尿液
9、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共同含有的物质是(?? )。
A.葡萄糖、无机盐和水 B.水、尿素和无机盐
C.水、无机盐和蛋白质 D.水、尿素和蛋白质
10、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氧气增加 B.养料增加 C.尿素减少 D.二氧化碳减少
11、汗液的成分与尿液的成分中都含有(?? )。
A.水、无机盐、尿酸 B.水、无机盐、尿素
C.水、无机盐、葡萄糖 D.水、无机盐
12、皮肤中与排泄有密切关系的结构是(?? )。
A.皮脂腺 B.汗腺 C.表皮 D.真皮
13、下列有关肾小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肾小球是个毛细血管球
B.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毛细血管缠绕而成
C.肾小球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D.肾小球中的液体是尿液
14、某人双肾功能衰竭,则不能进行(?? )。
A.维持氧和二氧化碳的相对稳定
B.调节水和无机盐的代谢和排出代谢废物
C.维持血糖在0.1%左右 D.体内有机物的分解
15、血液进入肾脏后流经的途径是(?? )。
A.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肾静脉
B.肾动脉→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静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C.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静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D.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出球小动脉→肾静脉
16、在正常情况下,尿液和原尿相比,浓度增加和失去的物质分别是(?? )。
A.水和葡萄糖 B.葡萄糖和蛋白质C.尿素和葡萄糖 D.无机盐和水
17、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中流出的液体分别是(?? )。
A.血浆、原尿、尿 B.血液、尿、原尿C.血液、原尿、原尿 D.血液、原尿、尿
18、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从肾脏流出的血液中所含成分的不同是(?? )。
①葡萄糖大量减少②二氧化碳含量降低③氧的含量降低④尿素的含量降低⑤氧的含量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②③【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9、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中的成分往往发生某些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动脉血中尿素含量远比静脉血中的少
B.静脉血中的营养物质一定比动脉血中的少
C.动脉血中的含氧量不一定比静脉血中的含量高
D.血液流经肾小球后,每毫升血液中的红细胞含量增加
20、研究被测试者的血浆、肾小管以及输尿管中的液体,里面P、Q两种物质的浓度如下表所示,请问P、Q各是什么物质?(?? )www-2-1-cnjy-com
血浆
肾小管
输尿管
P
0.03%
0.03%
2%
Q
0.1%
0.1%
0
A.P是葡萄糖,Q是蛋白质 B.P是葡萄糖,Q是尿素
C.P是尿素,Q是蛋白质 D.P是尿素,Q是葡萄糖
21、右图表示尿素在人体某结构内的浓度变化情况,请判断该结构是(?? )。
A.肾小球 B.肾小管C.肾小囊腔 D.收集管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40分)
22、如图是一个肾单位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肾单位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2)①与④两种液体相比较,④中不含有___________。
(3)流过⑥以后的液体与④中的液体相比较,流过⑥以后不含有___________。
(4)①与⑦两种液体相比较,⑦中_________大大减少。
(5)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_,⑥的作用是___________。
(6)①、④和流过⑥的液体含有的相同成分是___________。
23、右图为正常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肺泡内的气体通过______作用进入到血液循环中去。
(2)在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内,发挥作用的消化液有_______。
(3)B处的液体与A处的液体相比较,在组成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只需写出一个),B处液体的名称是________。21教育网
(4该图所标示的人体废物排出途径共有___ 条。
24、下表是对某高校高三学生进行体检后,发现部分同学被检测指标出现异常(-表示无,+表示少量,++表示大量)。据表分析回答:2·1·c·n·j·y
(1)正常尿液中除了大量水外,主要还有______和______。
(2)甲的尿液中出现______和红细胞,如果是肾脏有病变,那么可能的部位是肾脏的______处。
(3)医生依据乙血检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都偏低,判断他可能患有______。从平时的饮食方面,你给他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自述体检时扁桃体发炎,至今“嗓子”还疼。血检显示______,说明炎症仍存在,还需继续治疗。21·世纪*教育网
七、学习感悟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总结提升(四)
[范围:第四单元 第四、五章]
类型一 流动的组织——血液
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结合分层实验来考查是常见的形式。对于三种血细胞的比较,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特别是三种血细胞引起的疾病。www-2-1-cnjy-com
例1 某校一位生物教师到西藏山南地区参加支教工作,半年后体检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该教师未患病),则增加的血液成分最可能是( )2-1-c-n-j-y
A.红细胞 B.血浆
C.白细胞 D.血小板
[解析] A 西藏属于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后,体内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会增加,从而增加了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了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
体验中考
1.2016·滨洲图4-T-1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图4-T-1
A.细胞①和③都不能用来做DNA亲子鉴定
B.结构②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C.细胞①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D.细胞③因富含血红蛋白而呈红色
类型二 血流的管道——血管
人体有三种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血管的概念、结构特点、分布等异同点是考查的重点,特别是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www.21-cn-jy.com
例2 2017·赤峰下列血管中,表示动脉的是( )
图4-T-2
[解析] B A图中血管血液从分支流向主干,故血管为静脉;B图中血管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故血管为动脉;C图中血管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故血管为毛细血管;D图中血管有瓣膜,故血管为静脉。【来源:21cnj*y.co*m】
体验中考
2.2017·遂宁有关血管及血管内流动的血液,描述正确的是( )
A.动脉血管里一定流动脉血,静脉血管里一定流静脉血
B.毛细血管的管壁极薄,管内径极小,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C.血液由血浆和红细胞组成,血红蛋白的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D.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白细胞,它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
类型三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了解心脏的结构及各部分连接的血管,结合血液循环,知道各腔内流的血的类型。
图4-T-3
例3 2016·南充如图4-T-3为心脏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的管壁厚,弹性大,内流动脉血
B.⑤的心壁最厚,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C.心脏四个腔内血流方向为:⑦→⑨→④→⑤
D.⑦左心房收缩,房室瓣打开,血液流向⑨
[解析] D ⑦是右心房,右心房收缩,动脉瓣关闭,房室瓣打开,血液由右心房流向右心室。
体验中考
3.2017·盐城如图4-T-4是哺乳动物心脏内部结构及其相连的血管示意图。
图4-T-4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④是右心室
B.⑥中的血液流向⑤
C.①中流的是动脉血
D.心脏的四个腔中与静脉相通的是④⑥
类型四 血液循环的途径
血液循环的意义在于能为组织细胞输送氧和营养物质,运走废物。考查血液循环时要考虑气体如何进出血液,营养如何进出血液等,将各个问题当成一个整体来综合考虑。
例4 图4-T-5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中A、B、C、D表示心脏各腔。请据图回答:
图4-T-5
(1)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________。
(2)心脏四个腔中[D]__________的壁最厚。
(3)[A]和[C]、[B]和[D]之间存在着具有防止血液倒流作用的瓣膜,它们是__________。
(4)与[C]相连的血管[①]是____________。
(5)当①中的血液流经肺时,就会由________血变成________血。
[答案] (1)心脏 (2)左心室 (3)房室瓣
(4)肺动脉 (5)静脉 动脉
[解析] (1)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是心脏。(2)心脏中左心室输送出的血液流向全身血管,路程最远,收缩力最强,因此其内壁最厚。(3)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防止血液倒流。(4)与右心室相连的是肺动脉。(5)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经肺部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后变成动脉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体验中考
图4-T-6
4.2017·临沂如图4-T-6是人体的血液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血液流经①时,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B.图中实线为体循环路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C.若②为小肠,则血液流经②后,营养物质减少
D.若②为肾脏,则血液流经②后,尿素和氧气明显减少
类型五 输血与血型
当人体失血过多时,要考虑输血,输血时要遵循一般情况下输同型血的原则。从试题中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倡导的无偿献血制度。21·cn·jy·com
例5 2017·青岛下列有关输血和献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O型血的人能输入任何血型的血
B.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C.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影响健康
D.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有无偿献血的义务
[解析] A 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
体验中考
5.关于输血和血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B.安全输血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不能输入异型血
C.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 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D.某些病人血液中缺少某些成分时,可采用成分输血
类型六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主要有三个途径:可以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可以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可以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少量的尿素。其中泌尿系统是主要的排泄途径,尿液的形成包括两个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2·1·c·n·j·y
例6 2017·临沂血液、尿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如表为医生对甲、乙、丙、丁四名男生体检时的血常规和尿检的结果统计(其中白细胞正常值为(4~10)×109个/升,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20~160克/升,“-”表示“没有”,“+”表示“有”),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白细胞
血红蛋白
血型
尿液
血细胞
血细胞
甲
4.8×109
140
A
-
-
乙
5.2×109
70
B
-
-
丙
30×109
150
AB
++
+++
丁
4.6×109
130
B
-
-
A.参照表中数据,四人中有炎症的应该是丙,患贫血症的是乙
B.若乙需要输血,甲、丙、丁积极主动,三人中最合适者是丁
C.丙的尿液中出现了血细胞,是由于肾小球发生病变的缘故
D.丙的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了障碍
[解析] D 丙的白细胞数值30×109个/升超过了正常值,因此四人中有炎症的应该是丙;贫血是红细胞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少,表格中乙的血红蛋白数值是70克/升小于血红蛋白正常值,因此患贫血症的是乙;输血原则是输同型血,表中乙与丁的血型都是B型,因此三人较合适者应为丁; 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丙的尿液中出现了血细胞和蛋白质,是由于肾小球发生病变的缘故。
体验中考
6.2017·新疆正常情况下,人体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 )
A.氧减少,尿素增加
B.二氧化碳减少,尿素增加
C.氧增加,尿素减少
D.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
类型七 人体生理活动的综合考查
例7 2017·临沂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系统之间密切联系。如图4-T-7表示人体进行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部分生理活动过程,其中a、b、c、d、e、f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A、B表示部分呼吸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21教育网
图4-T-7
(1)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有___________,吸收a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
(2)A过程中通过呼吸道对外界空气的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________________,经过B过程,流经肺部的血液在成分上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在b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尿素等,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组织细胞的________中。
(4)在正常人的d、e、f中,不含葡萄糖的是________;如果某人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长时间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血糖就会进入尿液,形成糖尿。糖尿病患者可通过_________进行治疗。21·世纪*教育网
(5)皮肤中的汗腺能分泌汗液,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物质,因此皮肤具有_____________的作用。21*cnjy*com
[答案] (1)胃液、肠液、胰液 小肠 (2)清洁、温暖和湿润 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3)线粒体 (4)f 注射胰岛素制剂 (5)排泄废物
[解析] (1)蛋白质在胃液、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能够溶于水中,被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2)A过程指的是肺的通气,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B过程指的是肺泡和血液内的气体交换,流经肺部的血液在成分上发生的主要变化是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3)b指的是进入肺泡内的氧气,a葡萄糖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循环被人体吸收,最终在氧气的参与下在线粒体被分解利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同时释放能量,供各项生命活动利用。(4)尿液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两个过程。d指的是被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囊腔内形成的原尿,原尿中含有葡萄糖,e指的是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f是尿液不含葡萄糖,胰腺中的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的浓度升高,就会得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5)皮肤排出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因此皮肤具有排泄废物的作用。【出处:21教育名师】
体验中考
7.2017·聊城图4-T-8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数字表示的是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4-T-8
(1)A系统表示的是________,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完成该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版权所有:21教育】
(2)C________系统内的液体只能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其主要原因是心脏内和静脉内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在寒冷的冬天,人的饮水量尽管没有增加,但排尿量却往往比其他季节还要多,其原因是水分由生理过程________(填数字)的排出量大大减少的缘故。21*cnjy*com
(4)上述各种生理活动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都有赖于________和________的调节作用,也依靠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协作。
详解详析
【体验中考】
1.A [解析] 图中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③是血小板。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血小板也没有细胞核,所以它们都不能用来做DNA亲子鉴定;血小板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所以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白细胞的数量超过正常值,身体可能有炎症;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所以血液呈现红色。21cnjy.com
2.B [解析] 动脉血管中不一定流动脉血,如肺动脉内流静脉血,静脉血管中不一定流静脉血,如肺静脉内流动脉血;毛细血管的管壁极薄,管内径极小,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
3.C [解析] 由图可知,④是左心室;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所以⑤中的血液流向⑥;①为主动脉,与左心室相连,流动脉血; 心室与动脉相连通,心房与静脉相连通,所以心脏的四个腔中与静脉相通的是③⑤。
4.D [解析] 由图可知①为肺部毛细血管网,血液流经此处时,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图中虚线由右心室出发,终止于左心房为肺循环路线,实线为体循环路径;若②为小肠,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经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所以血液流经②后,营养物质变多;②为体循环中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血液流经此处后,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所以血液由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
5.B [解析] 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没有同型血可输而且情况紧急时,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少量的任何血型的血,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的O型血。
6.D
7.(1)消化系统 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肠
(2)循环 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3)③
(4)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授课典案
课标要求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活动建议】模拟制作肾单位。
课标解读
人体在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废物,有些废物不断积累,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只有排出这些废物或多余的物质,才能维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本节内容是前几章内容的自然延续,并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介绍了泌尿系统各器官及作用到认识肾单位的结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肾单位的结构;概述人体的其他排泄途径。
能力目标
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猪(或羊)的肾脏、汗腺的结构示意图,提高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同肾脏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关注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重点难点
重点
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难点
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教学准备
红、蓝毛线模拟血管,红毛线团模拟肾小球,输液管模拟肾小管,纱布模拟肾小囊内壁,有瓶口的塑料瓶部分模拟肾小囊。
教学策略
关于排泄的概念,要强调是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包括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的排出。关于泌尿系统的组成,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示意图进行自学,要求学生辨认泌尿系统的各个器官的名称及器官的主要功能,然后教师利用挂图评价学生的观察情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教材P72的“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题,使学生了解泌尿系统与消化系统的关系,为学习尿的形成打下基础。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导入
展示:小A和正常人尿液化验结果。
提问:小A怎么了?
学生比较,启发思考。
排泄途径
人在生命活动中,既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和氧,又要将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这就需要排泄。
让学生阅读教材P72第1段和教材P75-76(其他排泄途径),回答问题:
1.什么是排泄?
2.人体会产生哪些废物?这些废物是通过哪些途径排出体外的?
3.排便属于排泄吗?
阅读、讨论,回答问题。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泌尿系
统的组
成
出示: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教师分发解剖好的新鲜的猪肾和相关教具,指导学生观察分析。
提问:
1.泌尿系统主要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各有什么功能?
2.注意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想像一下肾脏里血管的分布状况是怎样的?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
3.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
4.猜想:静脉血、动脉血、尿液三者有什么关系?
学生根据观察现象和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分析归纳完成相关问题。
肾
单
位
的
结
构
出示: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展示学生制作的肾单位结构模型。
提问:
1.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2.肾单位包括哪几部分?
3.肾小球实质是什么“球”?肾小球两边与什么血管相连?他们的管径有什么不同?流经的血液的量可能有什么不同?
4.肾小囊的壁有内、外之分,则肾小囊的内、外壁分别与什么相连?
5.某同学利用周末时间帮妈妈整理厨房,不小心把米和花生粒混在一起,帮他想个简单易行的办法将两者分开?
学生在识图基础上通过自学明确肾单位结构。
通过肾单位模型进一步了解肾单位的结构和与之相适应的功能。
回答问题。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归纳总结
问题引导:
1.知识总结:
(1)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掌握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收获:
(1)我的精神状况和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参与小组交流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否争取到班级展示的机会: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本课学习过程中,我的疑惑是____________
根据老师的提纲,学生归纳、总结。
模型
制作
利用红、蓝毛线、纱布、塑料瓶、输流管模拟制作肾单位。
学生独立完成。
板
书
设
计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1课时 排泄及泌尿系统的组成
一、排泄
1.定义
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2.途径
排泄途径
排泄形式
排泄废物
泌尿系统
尿液
水、无机盐、尿素
呼吸系统
气体
二氧化碳、水
皮肤
汗液
水、无机盐、尿素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1.泌尿系统的组成
(1)肾脏——形成尿液
(2)输尿管——输送尿液
(3)膀胱——暂时储存尿液
(4)尿道——排出尿液
2.肾单位
(1)肾小球
(2)肾小囊
(3)肾小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教材内容做了适当调整,将排泄的途径连同排泄放在一起,使知识更系统。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是学习后面尿液的形成的基础,学习中突出了肾单位的结构,通过学生动手制作肾单位的模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在学习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探究点一 排泄
[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出汗是排泄的一种途径,什么是排泄?排泄的途径有哪些?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1. 排泄的概念: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2.排泄的途径包括:
(1)皮肤排出:一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尿素以汗液形式排出。
(2)呼吸排出:二氧化碳、少量水以气体形式排出。
(3)尿液排出: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尿素等,以尿液的形式排出。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 泌尿系统的组成
[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人体的泌尿系统都是由哪些来组成的?
[思考交流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1. 组成
2. 肾脏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形成尿液的场所。位于人体腹腔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形似蚕豆。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作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授课典案
课标要求
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活动建议】收集有关肾透析和肾移植方面的资料。
课标解读
1.本课时是在前面学习了血液的成分、血液循环、排泄的概念、排泄的途径及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内容的基础上,才学习的内容。
2.本课时主要学习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尿液的排出、排尿的意义等内容。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结果是形成了原尿;再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最终形成尿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了解排尿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人间的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难点
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比较。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尿常规化验单;尿液形成过程的动画。
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通过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分析并进行合理的推理,从而构建“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起着过滤作用,肾小管起着重吸收的作用”的概念。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并推理概括的能力,渗透生物体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关于排尿是比较容易的内容,这些内容,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1.什么是排泄?排泄的途径包括哪几条?
2.泌尿系统包括哪些器官?
3.肾脏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其结构包括哪些?
思考、回答。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世界肾脏日(World Kidney Day),2006年,由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基金联盟联合提议设立,日期为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慢性肾脏疾病及与其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认识;让人们认识到早期检测和预防慢性肾病是目前全球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2014年4月2日,湖北荆州的7岁男孩陈孝天因为患脑瘤不幸离世,6个小时后,他的肾移植给了他患有肾衰竭的母亲,并且他的右肾和肝脏也挽救了另外两个年轻的生命。
近几年来,这样关于肾移植的新闻层出不穷,那么肾究竟有什么样的作用呢?它与尿液的形成与排出又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激发学习兴趣,明确课题——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尿的形成
过程
资料分析一:取健康人的血浆与尿液的比较
讨论:
1.比较尿液与血浆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判断随尿液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2.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你能作出何种推测?
提问:
1.血液中的物质要被过滤下来,只有在哪一类血管中才能实现这种过滤?为什么?
2.在肾单位中,有几处毛细血管?
3.由此你又能作出何种推测?
以四人一组,认真阅读资料,分析数据,完成讨论,并进行初步的科学推测。
思考、讨论并回答。
资料分析二:肾小球中的血浆与肾小囊中液体
过渡:当血液流经肾小球这个毛细血管球时,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让我们从下面的一组数据中去分析寻找答案吧。
讨论:
1.肾小囊中的液体成分与肾小球中的血浆成分有哪些异同?
2.肾小囊中的液体来自于哪?
3.由此你推测肾小球和紧贴肾小球的肾小囊壁有什么作用?
以四人一组,认真阅读资料,分析数据,完成讨论,并进行初步的科学推测。
思考、讨论并回答。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尿的形成
过程
资料分析三:原尿与尿液
过渡:人体每天产生的肾小囊中的液体有180升,是不是都要排出体外呢?为什么?(提示:180升相当于360瓶矿泉水)那么,从原尿到尿的过程中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又与哪些结构有关呢?
讨论:
1.比较尿液与原尿成分有什么不同?
2.推测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都去了哪里?与什么结构有关?
小结:血液→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尿液。
以四人一组,认真阅读资料,分析数据,完成讨论,并进行初步的科学推测。
思考、讨论并回答。
尿的排出
和排尿的
意义
出示动画:尿的排出过程。
提问:为什么我们要排尿,不排行不行?
观察动画,了解尿排出的过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加深理解排尿的意义。
知识拓展
1.人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尿,然而排尿却是间歇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2.若人一天中不喝水,还会排尿吗?为什么?
3.有的同学有憋尿的习惯,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吗?
4.有的同学说,大量的运动之后排尿变少了,这是为什么?
思考、讨论并回答。
归纳总结
师生共同回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学生回顾知识,进行归纳。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一、尿的形成
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1)过程
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被过滤到肾小囊中
(2)结果
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过程
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
(2)结果
形成尿液
二、尿液的排出
1.排出途径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2.排尿的意义
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也有重要作用
教学反思
本课时以资料分析使学生比较出血浆、原尿、尿液成分的不同,归纳肾单位各部分的作用,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学生自己表述出尿液形成的过程。就能力训练而言,本节用多种方式(数据资料、flash动画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探究点一 尿液的形成
[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尿在人体中是如何形成的?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1.尿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过滤作用:
肾单位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人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升。
(2)重吸收作用: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在肾小管重吸收的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将产生的物质(如氨)分泌到肾小管的管腔中,与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由肾小管排出,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有1.5升。21教育网
2.成分的差异和存在的部位
血管中 肾小囊腔中 肾小管的末端
↓ ↓ ↓
血液原尿尿液
(血浆、血细胞) (部分水、葡萄糖、 (水、无机盐、尿素等)
无机盐、尿素等)
3.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比较
液体
成 分
血浆
水、葡萄糖、无机盐、尿素等物质,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原尿
水、葡萄糖、无机盐、尿素等物质,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尿液
水、无机盐、尿素等物质,不含葡萄糖和大分子蛋白质
[课堂速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 排尿的意义
[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人体每天都会排出一定的尿液,对人体有什么样的意义?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1.排出途径: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进行排尿,经过尿道排出体外。
2.排尿的意义: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21cnjy.com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描写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知道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和排尿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知道人体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学重点:尿的形成过程和排尿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对肾脏内部结构特点和肾小球、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及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的分析,体会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的关系。21教育网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观察用具及材料:新鲜的已解剖好的猪的肾脏,解剖盘,解剖针,肾脏内部结构挂图。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一周来你们利用课余时间访问了医生,收集了尿检化验单,关注了自己每天排尿的情况,各组派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收获和发现。21cnjy.com
生:汇报。
师:恭喜你们,你们已经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今天老师就跟你们一起来学习“尿的形成和排出”(板书)〔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问:尿的形成和排出是由什么系统完成的?各部分分别有何作用?
生:整体感知泌尿系统的组成并回答(其他同学补充修改)
师:好记性!这么快就记住了。下面同学们请看课桌上解剖盘里里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是什么?平时你们怎样叫它?21·cn·jy·com
生:(对照后回答)是肾,我们平时叫它“猪腰子”。
师:肾脏是什么颜色?
生:红色。
师:为什么是红色?请对照书上插图想像一下。
生:在教师指导下,把实物和插图对照,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联系前面学过的毛细血管的知识进行分析,便可想象出肾脏里分布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所以呈现红色。
师:动脉、静脉分别有什么作用?
生:回忆并回答。
师:谁能说说肾动脉、肾静脉各有什么作用?
生:回答,(其他同学纠正)。(明确肾动脉把来自心脏的血运给肾脏,肾静脉收集肾脏毛细血管里的血液向心脏方向输送。)www.21-cn-jy.com
师:血液流经肾脏的作用是什么?
生:给肾脏输送养料和氧气(教师启发学生用血液循环的意义来分析。)
生:还能把肾脏细胞产生的废物运走。
师:血液流经肾脏不仅给肾脏运送养料和氧气,运走废物,还能在肾脏中形成尿液。同学们翻开书P81,阅读课文,结合插图Ⅳ-42把课文中表示肾脏内部结构的名词和表示各结构之间层次关系、位置关系的句子划出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生:肾小球毛细血管一端连入球小动脉,另一端连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一端连出球小动脉,另一端连肾静脉。2·1·c·n·j·y
师:肾中这两种毛细血管哪一个与其他器官里的毛细血管相似?哪个与其不同?
生:回忆血液循环模式图对比后回答。
师:OK!(表示为此而高兴,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为继续探究“加油”)出示挂图讲述:
1、血液在肾脏里流动方向: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肾静脉。
2、肾小球毛细血管,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很薄只有一层细胞;肾小囊内壁、肾小管壁也很薄只有一层细胞,肾小囊内壁紧贴肾小球,肾小管外面紧紧缠绕毛细血管,所以当血液流经肾脏时会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及肾小管发生成分变化。21·世纪*教育网
3、血管中的液体是血浆,肾小囊中液体叫原尿,肾小管末端流出的液体叫尿液。这三种液体有什么不同?
这是科学家为我们测定的数据〔出示P82资料〕。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①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有何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什么作用?
②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生:小组讨论(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并用形象化语言描述)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能够从肾脏结构特点分析,用科学家提供的可靠资料为论据,又有严密的逻辑推理,我完全同意你们的看法,现在我们一起归纳一下:
生: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反思:通过“尿的形成和排出”多媒体课件的观察,由微观变宏观、抽象变直观、静态变动态,给学生一个直接思维,再通过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知识,自己去描述尿的形成过程和排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体现了“不好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好的教师让学生发现知识”的新理念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以启发为核心,以学生自知、自思为主线,培养学生思维能力。www-2-1-cnjy-com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在设计上力图体现《生物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认识肾单位的结构、观察尿的形成为探究活动的突破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基础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努力将课本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将所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解决难点。www.21-cn-jy.com
2.在方法上,实践“六位一体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做一做)→展示交流互助(展一展)→点拨指导释疑(点一点)→4重点强化记忆(记一记)→5当堂测评训练(测一测)→6反思总结提升(总一总)的模式, 以学案为主要抓手,学案前置,将课堂学习有的放矢地延伸到课外。着重突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分析讨论等手段,利用模型、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愉快全面地接受新知,并顾及个别差异。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展示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地投入,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www-2-1-cnjy-com
3.在情感上,重视教材本身所蕴含的科学思想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同时,教师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并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发现、体验与感悟,真正做到愉快地学习。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积极互动的现代师生关系。2-1-c-n-j-y
二、课标、教材与学生情况分析
课标要求: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容框架突出了人与生物圈。人生活在生物圈中,与生物圈有密切的关系。“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节,目的是研究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途径,为学生理解和认识人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做好知识储备,并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呼吸和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是直接参与新陈代谢四大部分之一。安排了一个观察与思考和一个资料分析,重点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尿的形成,与前面所学知识尤其是循环系统部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针对“观察思考”后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这一点,让生认真的观察人体内脏器官及自制的肾单位模型,并结合自己的身体学习;针对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学习尿的形成、排出这一点,尚需提前下发学案,引导生认真分析数据表,找出血浆、原尿、尿液的异同点,进而仔细观察示意图,观看视频,练习生活实际才好。
学生分析: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于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的还不清楚。尤其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图片分析、模型和课件展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21*cnjy*com
三、学习目标
1.描述泌尿系统、肾单位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通过自主学习,提高主动获取知识和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问题、推测结论的能力。
3.知道排尿的意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人间的真情。【来源:21cnj*y.co*m】
四、学习重点: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五、学习难点及突破策略
难点是:肾单位的结构;尿液的形成过程。
突破策略是:
1.充分利用模型、挂图,布置学生自制模型,引导学生认识肾单位的特殊结构。
2.通过资料分析、讨论,得出尿液的形成经历了过滤和重吸收两个重要生理过程。
3.课件演示“尿液的形成”将过滤和重吸收两过程直观形象化。
六、教学方法:六位一体教学法(做-展-点-记-测-评,详见附件),形象教学法。
七、课前准备
(教师)设计相应的课时学案;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及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准备过滤、重吸收模拟实验用具;制作尿的形成的flash动画。【出处:21教育名师】
(学生)顺学案预习本节内容,自制肾单位结构模型,搜集有关人体泌尿系统的资料。
八、教学流程(1课时)
基本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做一做
(课前)制定学案,并
提前下发到各学习小组。
课前试做学案:
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
落实“学案导学,以学定教”,督促学生提前预习、自学。
展一展
1、(课上)导入新课,认定目标
巡查各小组学案的完成情况。
启发:同学们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习那一部分吗?
怎么知道的?
嗯,我们每天要获得各种营养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与此同时我们在生命活动中也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在体内堆积起来会使我们生病。因此我们的身体就必须象打扫房间、清除垃圾一样,把这些废物收集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排出体外……想必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也明确了吧?
思考后回答:
知道--尿的形成与排出。
学案。
齐读目标:
1、描述泌尿系统、肾单位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作出推想的过程中培养抽象思维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知道排尿的意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宝贵。
引出课题
认定目标。
2、巡查各学习小组学案的完成情况,指导分工
刚才老师巡查了一下各组学案的完成情况,不错!同学们在课前“做一做”这一步比较积极,希望继续发扬。
下面我们分组展示(简要明确各小组任务)……分工明确了吗?组内讨论一下,然后用各自板块展示出来……再讲给同学们听。
其他同学忙什么?
嗯!批改、讨论、提问。
明确了。
红笔自批学案。
各小组分工展示(5个组,有的写、有的画)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检查同学们课前预习、学案使用情况……
点一点
3、巡视、点评、补充、强调
师:从同学们的掌声中听得出,一组同学展示的很好,书写工整,讲得有礼貌,大方,重点突出。老师只再补充一点:区分排泻、排遗只需一句话——粪便的排出属于排遗,其他的都是排泄;肾脏位于人的腹腔脊柱两侧,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故呈现紫红色。好,有请二组。
按知识点的顺序逐一讲解相关的展示内容:
一组学生:老师好,同学们好,我们组向大家展示的内容是:
1、什么是排遗?排泄?这是同学们在学习本节课前首先弄懂的问题。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都会产生许多废物,而且要排出体外,其中,水、无机盐,尿素,二氧化碳这些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就叫排泄。由此看来,排泄的途径应该有三条:呼吸、出汗、排尿;而排遗是指人体内产生的食物残渣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这里请同学们注意呼吸和出汗也属于排泄,不要忘记哦!
2、泌尿系统有哪些器官组成,各有什么作用?请看这张挂图(老师事先挂好的):人的泌尿系统主要有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肾脏位于人的腰部,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是产生尿的器官;膀胱有暂时储存尿的作用,而输尿管是把尿从肾脏送到膀胱的;尿道排出尿液。由此来看,肾脏是泌尿系统最重要的器官。谢谢大家!
生:热烈的掌声。
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展示能力
师:刚才二组的同学从理论上向大家介绍了肾脏的结构、尿的形成,特别是自制并使用了模型(一段割断的输液管,一团红蓝毛线),非常直观。对数据表的分析也很到位,抓住了关键数字……下面我们让三组结合示意图讲一下,掌声有请。
二组学生:我们组向大家展示的内容有肾脏的结构、尿的形成。了解结构才能更好的认识其功能,每个肾有100多万个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构成。而肾小球就是一个毛细血管球(看自制模型)。
尿的形成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希望同学们注意: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等成分可由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而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透过。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一部分无机盐等又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这个过程就叫肾小管的重吸收……一个成人一天大约形成150升原尿,而终尿只有1.5升,就主要是肾小管的作用。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由此可见,尿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重要的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第82页的数据表来加深认识……
学习尿的形成。及时总结、评价学生的回答,引出下一个小组的展示。
三组的同学讲起来图文并茂,有条不紊,应答自如,真的不错!关于尿的形成是个难点,我们再来看一个课件,你会更加明白了(放课件)……下面请四组讲解。
三组学生:我们组向大家以图的形式展示了尿的形成过程,先提醒同学们一点是,画这个图时可以先画肾小球,一个毛细血管球,再画肾小囊、肾小管、血管等。当血液从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时……
生问:肾小球处有没有发生物质交换?
生答:严格说没有发生物质交换,只是单向过滤。再请同学们注意一点: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流经毛细血管,血液的性质变化了吗?没有,还是动脉血。这一点和肺泡处及一般的体循环是不同的,谢谢大家。
生:掌声后,看“尿的形成”课件。
结合课件观察,增强直观性,加深同学们的印象,突破重、难点
刚才这几个同学问的好,大胆质疑,四组同学答得也好,补充及时……学习要注意学以致用,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个联系实际的问题,课后练习第2题……请五组为我们讲解。
四组学生:我们组讲解的是尿的排出及意义。尿在肾脏内形成后,经肾小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有排尿意识时,膀胱收缩,再经尿道排出体外;排尿的意义可总结为:排出人体内代谢废物,调节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生问:为什么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出是间歇的?
生答:这是膀胱的储存作用。
生问:一个人人一天,甚至几天不喝水,是不是就不排尿了?
生答:不是,喝水少了,排尿是少,但还需要排尿的,因为人体内随时都会产生废物的,须及时排出(热烈掌声)。
学习尿的排出及意义。及时总结、评价学生的回答,引出下一个小组的展示
这道题乍一看的确有些复杂,同学们的掌声表明五组同学讲的很精彩……换成其他器官,会做吗?比如胃产生的尿素分子?好,请同学们打开《训练》77页,对照五组展示的答案自行批阅一下第1--11题。
五组学生:我们组为大家讲解的是课后第2题,这个题有一定的综合性: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的70页,从这个图上可以看出,肝脏产生的尿素分子应该随血液经过肝静脉流入下腔静脉,再到右心房,到右心室,到肺动脉,到肺部的毛细血管,到肺静脉,到左心房,到左心室,到主动脉,到肾动脉,到入球小动脉,被过滤到肾小囊中,再到肾小管,汇集到膀胱,再经尿道排出体外……这个题涉及了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特别是血液循环系统,记住了血液循环路线其实也不难。另外,如果换个其它器官考察此类内容的话,图文结合,相信同学们也难不住了。
生:热烈鼓掌。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记一记
4、引导学生及时记忆关键点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泌尿系统的组成 ,尿的形成和排出。还知道了什么是排泄、排遗,重点是尿的形成。下面请同学们记上2分钟……
出声背诵,或相互提问。
体现学科特点,更是理解-掌握-应用,学习三部曲的需要。
测一测
5、下发当堂测试卷,布置学生独立完成……反馈矫正
完了吗?我说答案,请备好红笔,同桌或对桌交换批阅,对错号、问号、等级……得A甲的举手,A的举手,B的举手,C的举手,总结评价(也可互批、组长批……)。
独立完成当堂达标测试题。
用红笔认真批阅,举手回答。
及时掌握学情,实现当堂达标。
总一总
6、引导生列知识结构,总结收获与疑问
最后请同学们列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并总结一下本节课的收获……其他同学再补充,口头或书面的。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课下作业是请同学们顺着下发的下一节课的学案预习好第二节课,下课。
小组逐一总结、互相补充,并画出知识结构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泌尿系统的组成 ,尿的形成,还有尿的排出。
我们还知道了什么是排泄,什么是排遗。
懂得了肾脏的重要性,要养成多喝水,勤锻炼的好习惯,保护好。
还知道了尿毒症糖尿病、是怎么回事,太可怕了。
老师再见!
实现堂堂清
九、教学反思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一堂课下来,让我收获了三个没想到,坚定了两个信念,认识到了一点不足。
没想到我提前下发的学案,同学们完成的态度是那样感人,做到了“六位一体生物教学法”中我们给学生提出的口号“不留空题,认真完成,作对了好,做错了有意义”。“学案”这个强有力的抓手,非常有利于落实“以学定教、学为主体、达标教学、步步为营”的新课改理念;而“学案前置”又把对学生的管理科学化、人性化、适度的延伸到了课外,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学案引领下的分组展示又较好地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敢讲、敢论、敢于展示自我),顺其自然地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没想到同学们展示的欲望是那样强烈。到黑板前写的、上去讲解的、起来提问的、回答的、辩论的,争先恐后,投入又不失礼节。丝毫不用担心会出现“一问三不知,问三遍,没人吱声”的尴尬局面。21教育网
没想到重点是那样好掌握,难点是那样好突破。几幅图、一个自制的模型,让学生把肾单位结构理解的很到位,一个课件让学生对尿的形成过程拍手叫好,脸上溢满了会心的笑容。21cnjy.com
坚定了“超周备课、学案前置”的信念。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做到课前胸有成竹,课堂上收放自如,一切为我所用、为生服务,为达标而努力、为能力发展而奠基。
坚定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信念。学生的能力往往超出老师的预料,放手开来,事半功倍。21·cn·jy·com
一点不足是课堂上链接生活、理论联系实际的例子还是少了些。自己准备的再充分些,给学生自由联系生活的时间再多些就更好了。2·1·c·n·j·y
附件1:本节课导学案
第四单元 第五章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等级 )
教师寄语:水乃生命之源。
学习目标
1、描述泌尿系统、肾单位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知道排尿的意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学习过程
一、课前早知道(触类旁通)
1.什么叫排泄?排遗?(圈划在课本上)
(您知道吗?排泄主要的三条途径是:①通过呼吸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②通过出汗排出部分水、无机盐和少量的尿素③通过排尿排出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
二、基本知识点梳理(顺藤摸瓜)
(一) 泌尿系统的组成
自主观察课文80页图,找出下面问题的答案,并圈划在课本上。
2.人体的泌尿系统有哪些器官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二)尿的形成
观察、识记课本81、82页两示意图,阅读相关文字(可自制模型),小组合作,回答下列问题:
3.每个肾有 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的 的基本单位。
4.每个肾单位由 、 和 三部分组成,而 就是一个毛细血管球。【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 、 、 和 等成分可以由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形成 尿;而 和 不能透过。
6.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 、 和 成分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血液,剩下的 、 、 等就形成了尿液;
7.由此可见,尿的形成经历了 的 作用和 的 作用两个重要过程。21·世纪*教育网
8.试画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三)尿的排出
阅读教材83页相关文字,填空:
9.尿液形成后,经流入 暂时储存,排尿时再经 排出体外。
10.排尿的意义是 、 、 。
三、生活链接(生活是我们的大课堂)
11.第83页课后练习第3题?(做在课本上)
12.第83页课后练习第4题?
四、拓展延伸(温故知新)
13.试完成83页课后练习第2题:
五、当堂巩固(相信自我)
14.自主写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15.试完成《综合能力训练》基础巩固选择题部分。
六、达标测试(我能行!) 评价等级:
(一)选择题
1.(2009龙岩市中考)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它在人体内的位置是( )
A.腹腔后壁、脊柱两侧 B.胸腔,左右各一个
C.胸腔中部偏左、左右两肺之间 D.腹腔的上方偏右
2.(2009 宁夏中考)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
A、氧气增加 B、养料增加 C、 尿素减少 D、 二氧化碳减少
3.(2009 贵州中考)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单位
4.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有150升,而排出的尿只有1.5升左右,是因为图中 ( )
A.①的滤过作用
B.②的滤过作用?
C.①的重吸收作用
D.②的重吸收作用
5.在体检时,发现某人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则该人可能的病变部位是( )
A.肾小球或肝脏 B.肾小球或胰腺
C.肾小囊或垂体 D.肾小管或胰岛
6.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断的。其主要原因是( ? )
A.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 B.肾脏的控制作用
C.膀胱的贮存作用?????????? ? D.肾单位的泌尿作用
7.我们每日都应喝适量的水,这有利于( )
A、对葡萄糖的吸收 B、 对无机盐的吸收
C、废物及时随尿排出 D、 肾小管的重吸收
(二)非选择题
8.(10分)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1和2属于 血管,其中流的是 血。
(2)形成尿液时,首先是血液通过[ ] 滤过
到[ ] 内,形成原尿。再通过[ ] 被重吸
收,最终形成尿液。被重吸收的成分是 。
(3)1与4内两种液体相比较,4中不含有 。
(4)4与5内的两种液体相比较,5中不含 。
(5)1与6内两种液体相比较,6中含量减少的主要物质是 。
七、学习反思(堂堂清)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第五章 尿的形成和排出
课 题
4-5-1尿的形成和排出
使用人
课 时
课时
课 型
新授
主备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解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能力目标:1、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重点
难点
1、尿的形成过程。
2、对资料的分析和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教法
学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或猪、羊的肾脏,有条件的可制作泌尿系统组成的课件);准备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和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制作动态的尿的形成过程的课件。
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或查询书籍、网站,搜集有关人体泌尿系统方面的资料。
板
书
设
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排泄和排遗
凝神专听,产生好奇心,猜测。
阅读思考,知道排尿、排便是为了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通过阅读能区分排泄和排遗,知道其他的排泄途径。
创设课堂气氛。提问:同学们在每天的课间时不时地都要往一个地儿去。这地儿是哪里?去干什么?人为什么要排尿、排便?引导学生阅读本章引言。
???
??? 带着问题、疑惑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 设疑,引入新课:你想知道尿是怎样形成的吗?请让我们走进本节课吧!
学习新知识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方案一:观察泌尿系统的挂图、模型或猪、羊的肾脏,四人一组,分组讨论相关问题,记录并交流讨论结果。
方案二:观看泌尿系统的课件,观看书上的插图,说出课件和插图中各部分的名称,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
通过观察,结合收集的资料和已有知识进行思考、推测,得出: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组成,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的结论。
提问:
①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各有什么功能?
②尿是在哪儿形成的?这个器官与血管相连吗?有哪些血管?
③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予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回答。在总结后质疑:尿液在泌尿系统中是怎样形成的呢?
尿的形成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在尿的形成过程中对血液有过滤作用,肾小管对水和营养物质有重新吸收的作用
??? 对质疑进行思考。观察肾的内部结构课件,对肾的内部结构做大致描述。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了解肾单位的基本组成。
??? 推测,带着问题进行资料分析。
四人一组,认真阅读资料,对P82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充分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并结合观察肾内部结构的课件,推理、讨论、表达、交流。
得出: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对血液有过滤作用。②肾小管对营养物质和大部分水有重新吸收的作用。③排尿主要排出的是多余的水、无机盐以及尿素。
阅读课文,加深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和肾的各种结构的功能。
出示动态的从肾剖面到肾单位的放大的课件,结合课件讲述,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认识肾和肾单位;提问:你能大致描述肾的内部结构吗?采用竞赛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并对学生的描述给予积极评价。质疑:血液流经一个肾单位的过程中,血液会不会发生变化,血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展示肾的内部结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肾小球、肾小囊壁和肾小管的功能。
引导学生:比较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的成分有什么变化,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什么作用?
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却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尿的排出
阅读P83课文中相关段落,了解尿排出的过程,再度思考教师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加深理解排尿的意义。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82第一、二段,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学生的质疑给予积极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解答。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83第二、三段内容,再次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尿排出的过程和意义。
练习
①当人们患病时,医生往往会检验病人的尿液。你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后,想一想这有什么道理?
②在某人的尿液中发现有较多的蛋白质,想想看这可能是肾的哪一结构发生了病变?如果发现有葡萄糖呢?
??? 结合学生的反馈做出总结。
布置预习作业
访问有经验的农民,了解人粪尿和化肥的优缺点以及各自在农田中的施用情况。
???
课后
反思
第1课时 排泄及泌尿系统的组成
课时目标
1.知道人体排泄的途径。
2.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问题导入
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这些废物是通过哪些途径排出的呢?主要的排泄途径是什么?它由哪些结构组成?21·世纪*教育网
知识点一 排泄
1.概念
人体将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多余的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作排泄。www-2-1-cnjy-com
2.途径
(1)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排出的。
(2)一部分水、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通过皮肤中的汗腺分泌________排出。
(3)少量的水、二氧化碳通过____________排出。
[名师点拨] 排泄和排遗的区别:排泄排出的是人体的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是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不同的器官排出体外的;排遗排出的是没有被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残渣形成的粪便,粪便是在消化道内形成并通过肛门排出体外的。
知识点二 泌尿系统的组成
1.泌尿系统的组成
图4-5-1 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2.肾单位
(1)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每个肾脏包括大约________个这样的单位。www.21-cn-jy.com
(2)肾单位的组成
肾单位
[名师点拨] 血液的流动是连续的,尿的形成也是连续的,由于膀胱具有暂时贮存尿液的功能,因而尿的排出是间断的。。2-1-c-n-j-y
牛刀小试
1.下列人体器官中没有排泄作用的是( )
A.皮肤 B.心脏
C.肾脏 D.肺
2.人体排出下列物质时,只有一条途径的是( )
A.二氧化碳
B.尿素
C.水
D.无机盐
3.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肾单位 B.肾小球
C.肾小管 D.肾小囊
4.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的途径依次是( )
A.膀胱→输尿管→尿道
B.膀胱→尿道→输尿管
C.输尿管→膀胱→尿道
D.尿道→膀胱→输尿管
5.下列属于排泄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的是( )
①提供营养物质
②排出代谢废物
③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④提供能量
⑤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⑤
探究点 泌尿系统的组成
【情景展示】 如图4-5-2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4-5-2
【问题探究】
1.为什么①是泌尿系统最主要的器官?构成它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该单位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为什么说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出是间断的?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1.①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是泌尿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作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2.③膀胱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因此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出是间断的。
精讲精练
[典例] 2016·南通如图4-5-3为泌尿系统组成的示意图。其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图4-5-3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
[解析] 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肾脏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21教育网
课内小结
课外链接
肾结石
图4-5-4
肾结石指发生于肾盏、肾盂及肾盂与输尿管连接部的结石。多数位于肾盂肾盏内,肾实质结石少见。肾是泌尿系统形成结石的主要部位,其他任何部位的结石都可以原发于肾脏,输尿管结石几乎均来自肾脏,而且肾结石比其他任何部位结石更易直接损伤肾脏,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21·cn·jy·com
一、选择题
1.2017·昆明下列不是组成人体泌尿系统的器官是( )
A.肾脏 B.肛门
C.输尿管 D.膀胱
2.2017·盐城血液流经下列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的是( )
①肝脏 ②小肠 ③大肠 ④肾脏 ⑤胰腺 ⑥肺 ⑦皮肤 ⑧膀胱
A.③④⑥ B.⑥⑦⑧
C.①③⑧ D.④⑥⑦
3.2017·岳阳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 )
A.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膀胱能暂时贮存尿液
D.输尿管能输送尿液
4.2016·广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被称为排泄
B.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都能排出代谢废物
C.尿液中尿素的浓度比原尿中尿素的浓度高
D.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5.2017·怀化肾单位是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关于肾单位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由收集管、肾小囊、肾小球构成
B.由肾小管、肾小囊、肾小球构成
C.由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构成
D.由入球小动脉、肾小囊、出球小动脉构成
6.2016·宜兴下列有关肾小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肾小球是个毛细血管球,起过滤作用
B.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
C.肾小球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D.肾小球与肾小囊是相通的,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
7.2016·德州2016年春节后,广州(当地气温为25 ℃左右)的业务员李某到德州(当时气温为5 ℃左右)出差,身体内发生了一系列生理变化,其中耗氧量、尿量变化依次为( )
A.减少、增加 B.增加、减少
C.增加、不变 D.增加、增加
二、非选择题
8.如图4-5-5是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4-5-5
(1)图中①~④的结构名称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图中①~④的生理作用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7·贵港人体的排泄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皮肤中的________,以汗液的形式排出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和尿素。
(2)通过________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
(3)通过________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
(4)排泄不仅可以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而且可以调节体内________(填“水”或“无机盐”或“水与无机盐”)的含量平衡,从而保证体内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10.如图4-5-6所示的是肾单位的部分结构,根据此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4-5-6
(1)图中①是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
(2)③是________,它里面流的是________血。
(3)④是________,它里面的液体称为________。
详解详析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 1.二氧化碳 尿素 水 无机盐
2.(1)泌尿系统 (2)汗液 (3)呼吸系统
知识点二 1.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2.(1)肾单位 100万
(2)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牛刀小试】
1.B 2.A 3.A 4.C 5.B
【课时作业】
1.B [解析]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2.D [解析] 血液中运输的代谢废物是二氧化碳、尿素、水和无机盐等,其中二氧化碳必须通过呼吸排出;而尿素等则是在肾脏里以形成尿液的形式排出的,所以血液经过肺的时候二氧化碳大大减少,而经过了肾脏之后,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血液流经皮肤后,形成了汗液,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C [解析] 形成尿液的过程是连续的,而尿液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膀胱能暂时贮存尿液。
4.A [解析] 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作排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叫作排遗。21cnjy.com
5.B [解析] 肾单位由肾小管、肾小囊、肾小球构成。
6.D [解析] 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
7.D [解析] 当温度较低时,人体为了维持自身恒定的体温,要靠加快代谢产热。代谢加快,体内物质氧化分解较多,而分解有机物要消耗氧气,当温度降低时耗氧量增加,同时汗液减少,代谢水分转化为尿液的多,所以尿量增加。2·1·c·n·j·y
8.(1)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2)形成尿液 输送尿液 暂时贮存尿液
排出尿液
9.(1)汗腺 (2)呼吸 (3)泌尿
(4)水与无机盐
[解析] (1)通过皮肤中的汗腺,以汗液的形式排出部分水、少量无机盐和尿素。
(2)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
(3)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
(4)排泄不仅可以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而且可以调节体内水与无机盐的含量平衡,从而保证体内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0.(1)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2)肾小球 动脉
(3)肾小囊 原尿
第2课时 尿的形成和排出
课时目标
1. 说出尿液的形成过程。
2.描述尿液的排出过程及排尿的意义。
问题导入
肾脏功能衰竭的人可以使用人工肾脏,目的是代替肾脏排出体内的废物。那么,人体内的尿液是如何形成和排出的呢?【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知识点一 尿的形成
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肾单位中的__________和紧贴着它的__________内壁起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__________中,形成________。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________升。【版权所有:21教育】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图4-5-7 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__________、大部分的__________和部分__________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________升。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知识点二 尿的排出
1.排尿途径
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排尿时,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21*cnjy*com
2.排尿意义
人体排尿,不仅起到____________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____________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名师点拨] 血浆、原尿、尿液在成分上的不同:
成分
血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水
无机盐
尿素
血浆
×
√
√
√
√
√
原尿
×
×
√
√
√
√
尿液
×
×
×
√
√
√
牛刀小试
1.关于肾单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的
C.肾小管具有重吸收功能,使原尿形成尿液
D.肾小管重吸收的主要物质是尿素和部分无机盐
2.在人体的肾脏结构中,出入肾小球的血管( )
A.均为小动脉
B.入球为小动脉,出球为小静脉
C.均为小静脉
D.入球为小静脉,出球为小动脉
3.血液流经肾脏后,所含成分的最明显变化是( )
A.二氧化碳减少、尿素减少
B.尿素增加
C.葡萄糖减少、尿素减少
D.尿素减少
探究点 比较血浆、原尿及尿液成分
【情景展示】 下表为某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部分组成含量 (单位:克/100毫升)。
部分成分
血浆
原尿
尿液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尿素
0.03
0.03
1.8
无机盐
0.72
0.72
1.1
【问题探究】
1.血浆中的蛋白质是8,而原尿中只有0.03,这是为什么?
2.原尿中的葡萄糖是0.1,为什么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3.尿液中尿素含量明显升高的原因是什么呢?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1.血浆中的蛋白质是8,而原尿中只有0.03,这是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实现的。
2.原尿中的葡萄糖是0.1,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肾小管重新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
3.尿液中尿素含量明显升高是由于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的水。
精讲精练
[典例] 2016·遂宁如图4-5-8是尿液形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4-5-8
A.肾单位中属于循环系统的结构是4
B.1中流的液体与2相比,氧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
C.5中收集的液体是原尿,3中收集的液体是尿液
D.A、B过程分别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答案] B
[解析] 肾单位中属于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是4肾小球;1入球小动脉中流的液体与2肾静脉相比氧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多;5肾小囊中收集的液体是原尿,3收集管中收集的液体是尿液;A、B过程分别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课内小结
课外链接
血液透析
图4-5-9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对流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整个过程称为血液透析。
一、选择题
1.2017·南充下列能正确表示尿液形成过程的是( )
A.血浆原尿尿液
B.血浆原尿尿液
C.血浆原尿尿液
D.血浆原尿尿液
2.2016·绵阳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哪种成分的浓度变化趋势符合图4-5-10( )
图4-5-10
A.水
B.葡萄糖
C.无机盐
D.尿素
3.2016·日照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过滤和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某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葡萄糖分子在经过肾单位时,依次经过的结构不可能是( )21教育网
A.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出球小动脉
B.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集合管→肾盂
C.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外毛细血管
D.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管外毛细血管
4.2017·长沙患肾炎的张大爷经过治疗已恢复健康,他的尿液中不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这分别是( )21cnjy.com
A.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和肾小管的过滤作用
B.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都是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D.都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5.2016·临沂下表是某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部分组成含量(单位:g/100 mL)。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21·cn·jy·com
部分成分
血浆
原尿
尿液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尿素
0.03
0.03
1.8
无机盐
0.72
0.72
1.1
A.血浆中的蛋白质是8,而原尿中只有0.03,这是通过重吸收作用实现的
B.原尿中的葡萄糖是0.1,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球过滤
C.尿液中尿素含量明显升高是由于肾小管发生病变引起的
D.血浆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
6.2017·海南下列关于排尿意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排出体内的废物
B.排出体内的食物残渣
C.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
D.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7.2017·威海如图4-5-11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相关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5-11
A.与1中液体相比,2中液体葡萄糖浓度降低
B.与1中液体相比,3中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C.与2中液体相比,4中液体尿素浓度增加
D.与3中液体相比,5中液体不含葡萄糖和无机盐
二、非选择题
8.图4-5-12表示肾单位的部分微细结构,据图回答问题。
图4-5-12
(1)图中[3]为_________, [5]为_______,[3]、[4]、[5]组成的结构叫__________。
(2)原尿形成的部位是____________。
(3)[4]中的液体含大量的水、无机盐、葡萄糖等,而当流到[6]处则不含________,水和无机盐也减少了,这是通过[5]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实现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详解详析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 1.肾小球 肾小囊 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水 无机盐 葡萄糖 尿素 肾小囊 原尿 180www.21-cn-jy.com
2.葡萄糖 水 无机盐 水 无机盐 尿素 1.5
知识点二 2.排出废物 水和无机盐
【牛刀小试】
1.D 2.A 3.D
【课时作业】
1.B [解析]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能正确表示尿液形成过程的是B选项。2·1·c·n·j·y
2.B [解析]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在健康人体内,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能被全部重吸收的物质是葡萄糖。21·世纪*教育网
3.A [解析] 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过滤和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的过程中,依次经过: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管外毛细血管,也有一部分葡萄糖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下降,随尿液排出,形成糖尿。www-2-1-cnjy-com
4.B [解析] 患肾炎的张大爷经过治疗已恢复健康,他的尿液中不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这分别是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2-1-c-n-j-y
5.D
6.B [解析] 尿的成分包括多余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尿素等物质,这些物质在人体积聚多了对人体会造成危害,因此必须排尿。可见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排出食物残渣属于排遗。21*cnjy*com
7.B [解析] 与1中液体相比,2中液体葡萄糖浓度不变,而不是降低;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与1中液体相比,3中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量的水而不重吸收尿素,因此与2中液体相比,4中液体尿素浓度减少而不是增加;与3中液体相比,5中液体不含葡萄糖,但是含有无机盐。【来源:21cnj*y.co*m】
8.(1)肾小球 肾小管 肾单位
(2)肾小囊
(3)葡萄糖 肾小管 重吸收
[解析] 此题综合考查肾单位的组成,尿的形成过程。做题时先要审图,认清每个结构的名称,然后结合所问问题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回答。【出处:21教育名师】
课件42张PPT。第五章 人体内的废物的排出一、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无机盐等(人体的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排粪便—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排尿: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以
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呼气:二氧化碳和少量水以气体形式通过
呼吸系统排出。排汗:少量水、 无机盐、尿素等以汗液的
形式通过皮肤排出讨论:走近生活.走近课堂3.当你在寒冷的冬天呼气时,你会看“白气”,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你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哪些物质呢?这是人体的排泄过程吗?1.同学们每天都要到厕所排尿和排便,它
们都属于排泄吗?2.天气热了同学们每天都要出汗,它也属于排泄吗?你知道汗液中有哪些物质吗?自我检测题人体废物排出体外的方式有 种, 和 。
2. 人体通过排泄,可以排出体内的物质不包括( )A.食物残渣 B.代谢废物C.二氧化碳 D.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
3. 完成下表中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途径。排泄排遗肾肺皮肤大肠、肛门尿素、无机盐和水未消化的食物残渣二氧化碳和少量水水、无机盐和少量尿素2排泄排遗A(形成尿液)(输送尿液)(暂时贮存尿液)(排出尿液)主要器官二、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三、肾脏的结构肾单位肾小管肾小球肾小球肾小囊肾小囊肾小管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毛细血管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小球的
两端都是
小动脉肾小管肾单位的组成肾单位的组成肾单位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肾单位的组成肾单位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脏肾单位
100多万个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三、肾脏的结构肾
单
位肾小管肾小球肾小球肾小囊肾小囊肾小管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毛细血管思考:
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血液为什么要流经肾脏?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 的基本单位肾脏有净化血液的作用肾脏——形成尿液肾脏是如何形成尿液的?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四、尿的形成2、肾小管的
重吸收作用原尿原尿中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尿液(水、无机盐、尿素)一个人每天形成
原尿150升,而排出
的尿液只有1.5升。
这是为什么呢?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原尿的主要成份(克/100毫升)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液的主要成份(克/100毫升)血浆的主要成份(克/100毫升)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囊腔内)终尿小结:尿的形成原尿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血液(血浆、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所有的葡萄糖
大部分的水
部分无机盐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比较血液、原尿、尿液(有的成分打√,没有的打 X) 血液原尿尿液判断:A、B、C分别是什么液体对比血液和原尿的成分,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什么作用?过滤作用对比原尿和尿液,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肾小管能重新吸收全部的葡萄糖分析1、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分析1、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蛋白质、葡萄糖。尿液主要排出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 分析肾小囊内的液体为原尿。2.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分析肾小囊内的液体为原尿。2.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同血浆相比,肾小囊的液体只含有微量蛋白质。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具有过滤作用,可以透过小分子物质而很少透过蛋白质这样的大分子物质 。分析肾小囊内的液体为原尿。3、在肾小囊中出现的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分析肾小囊内的液体为原尿。3、在肾小囊中出现的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说明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可以重新吸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想一想
尿检后发现:血尿、蛋白尿、尿中有糖、尿多,分别是肾脏什么部位发生病变?拓展延伸尿中有糖、尿多是肾小管发生病变血尿、蛋白尿是肾小球发生病变 如果由于各种原因损害了肾,而且程度已经到了晚期,就无法将体内的毒素排出,这就是尿毒症。肾功能丧失后,毒素就无法正常地排出体外了。
见课本P77血液透析仪拓展延伸五、尿液的排出肾脏(形成尿液)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1、排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
2、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
3、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排尿的意义:小结:
泌尿系统的组成
尿的形成
尿的排出肾脏(主要)
输尿管
膀胱
尿道肾小球过滤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堂训练 1.正常人的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 )A.葡萄糖 B.氨基酸 C.尿素 D.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2.正常人的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一定没有( )A.无机盐 B.尿素 C.葡萄糖 D.大分子蛋白质
3.下列物质中,能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的是( )A.水 B.无机盐 C.葡萄糖 D.尿素
4.尿的形成过程可概括为肾小球的 作用和肾小管的
作用。
CDC滤过重吸收5、尿液和原尿相比较,尿液中不含( )。
A、葡萄糖 B、尿素
C、无机盐 D、葡萄糖和无机盐
6、当尿液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A、肾小囊 B、集合管
C、肾小球 D、肾小管
AC当堂训练 7、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可是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 )。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C、集合管有吸收尿液的作用
D、膀胱有贮存尿液的作用D当堂训练 8、排尿的生理意义是( )。
①排出废物
②调节体内水的含量
③调节体内无机盐的含量
④调节血糖的含量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C9、下表是正常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的主要成分比较,试解读表中数据回答下面问题:样品A是: ,理由是 。
样品B是: ,理由是 。
样品C是: ,理由是 。尿血浆原尿C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A中含有蛋白质。B中蛋白质含量极少,其他物质的含量与A相同。10、下表是正常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主要成分(所占比例)比较,试解读表中数据回答下面问题:(1)A是: ,B是: ,C是: ,尿液血浆原尿(2)A的蛋白质为7—9、B的蛋白质为微量,这是由于(3)B的葡萄糖为0.1、C的葡萄糖为0,这是由于(4)B的尿素为0.03、C的尿素为2,这是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可以重新吸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原尿中大部分水被吸收,尿素没被吸收,尿素的浓度增大了。 血浆尿原尿液11、 12、下面是某医院提供的几个样本的原尿和尿液的化验数据,请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注:表中“-”表示很少或无,“+”表示较多,“++”表示很多)(1)原尿是样本 ,因为其中含有 。
(2)正常的尿液是样本 ,因为其中
只含有 。
(3)肾小球发炎形成的不正常尿液是样本 ,
因为其中含有 。 B葡萄糖A无机盐、尿素和尿酸C蛋白质和血细胞(3)运动时呼吸的频率加快、加深,并且体温略有升高,所以呼出的气体中的水量增加了。(2)汗液蒸发时吸收人体较多的热量。(1)运动时的失水量大。应当多喝些水。由于运动时水分主要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尿液就相应减少了。肝细胞产生的尿素分子,将经过哪些结构才能随尿液排出体外?
谢谢大家再见课件32张PPT。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及排尿的意义.学习目标:重点:
1.尿的形成过程
2.血液、原尿、尿液成分的区别。
难点:
1.肾小球、肾小囊的过滤作用。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比较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及量的
区别加以理解。人体内废物排出的方式:排泄排遗—— 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 排出体外的过程。—— 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主要方式:呼吸、排汗、排尿排泄和排遗排遗大部分水
大部分尿素
无机盐
代谢废物的 3条主要排出途径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皮质髓质没有过滤的血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毛细血管肾小管肾静脉尿已过滤的血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系第一步,
肾小球对血液的滤过: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壁起滤过作用含:各种成分及代谢废物滤过形成原尿
一部分水
无机盐
葡萄糖
尿素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形成尿液(终尿)对人体有用的物质:
大部分水
全部葡萄糖
部分无机盐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第二步,肾小管对原尿的重吸收剩下的物质:
水和无机盐、尿素滤过尿液的形成示意图滤过1入球小动脉23456出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毛细血管血细胞蛋白质葡萄糖尿素无机盐水原尿尿液尿的排出过程(阅读教材归纳)尿液的排出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贮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尿液的排出肾脏(尿液):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1、排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
2、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
3、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排尿的意义你能填出以下结构内的液体名称吗?动脉血动脉血动脉血原尿静脉血尿液某健康人血浆、原尿、尿液成分比较(单位:g/mL)血液、原尿和尿液的比较:水尿素无机盐葡萄糖蛋白质血细胞有(1%部分)有有有(全部)有有有有有无有有无微量有无无有尿液(终尿)原尿血液比较成分 下列为某人血浆、尿液和原尿的经化验后得到的主要数据。
(1)表中 为血浆; 液为尿液; 液为原尿。
(2)此人的肾功能是否正常? ,其理由是
。CAB正常尿液中不含蛋白质和葡萄糖综合练习 : (1)过程 的生理意义是实现了物质 (用图中字母表示)的交换,其交换场所是 。
(2)若E 为泌尿系统,则d的形成要经过
和
两个生理过程。
(3)物质a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
(4)有一类特殊的蛋白质致使B中液体呈红色。为了预防体内缺乏该种蛋白质,在设计菜谱时要搭配一定量的含蛋白质和 的食物。 a、b肺(肺泡)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组织细胞(或F)含铁中考零距离图示为人体新陈代谢示意图,其中ABCDEF表示相关的细胞、器官或系统,abcdef表示相关物质,①②表示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问题:综合练习:下表是医生对甲、乙、丙三名成年男子的尿检和血检的结果,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可能患的疾病
依次是 、 、
。
(2)乙的尿液中含有较多的红
细胞,原因
是 。
(3)医生根据丙的检查,会让
他多吃一些含有
丰富的食物。糖尿病肾小球肾炎贫血肾小球发生了病变蛋白质和铁质(1)每个肾脏大约由 个肾单位
构成。每个肾单位由
和 组成。
(2)当血液流经 时,除了 和
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
等物质,都可
以经过 滤过到 内,形
成 。该液体通过
的 作用形成了 。
(3)2 是 ,内流 血。
4 是 ,内流 血。
(4)5 称为 。120万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血细胞大分子的蛋白质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肾小囊腔原尿肾小管重吸收尿液入球小动脉动脉出球小动脉动脉肾小囊壁综合练习:37336自主练习:右图是肾单位及其周围的毛细血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肾单位是由
、
构成。
(2)图中A、B两处所表示的生理过
程,A是 ,B是
。
(3) 中流的血液分别是
血和
血。从 中流出的液体
是 。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动脉动脉尿液③④⑤中考零距离 近年来国际上经常出现粮食危机,甚至在一些国家出现粮荒,粮食作为人体的营养物质,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大米在人体内的主要变化,完成下列各题:
(1)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人体的口腔内经初步消化后,最终在 内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2)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心脏的右心房,经过 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最后进入主动脉。
(3)随着主动脉,部分血液流到肾脏,如左图。血液中的部分葡萄糖经过 的 作用进入原尿,在肾小管处它又被重新吸收回了血液中。
(4)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最终到达组织细胞处,在那里它被分解成 同时释放出能量。这样,大米的重要使命就完成了。
小肠肺④肾小球滤过二氧化碳和水课件43张PPT。 尿毒症实际上是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不能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引起的毒害。你知道吗?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人体产生的废物有哪些?问题讨论:粪便、二氧化碳、尿素、无机盐、多余的水等2、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有哪些?二氧化碳、尿素、无机盐、多余的水等问题讨论: 二氧化碳、尿素、无机盐、水分等代谢废物是通过哪些途径排出体外的?人体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叫排泄。粪便是由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它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泌尿系统皮肤、汗腺呼吸系统途 径废物主要的排泄途径气体汗液尿液二氧化碳、水水、无机盐、尿素水、无机盐、尿素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肾输尿管膀胱尿道输送尿液贮存尿液形成尿液排出尿液结构功能肾脏肾脏膀胱体外尿的排出途径:哪个是主要器官?问题思考:1、肾在人体的什么部位?2、和肾相连的管道有哪一些?其中流动的液体名称是什么?肾纵剖结构图肾动脉肾静脉输尿管腰部脊柱两侧输尿管肾静脉动脉血肾脏肾动脉静脉血尿液讨论:1.输尿管和哪些结构相连?由此可见泌尿系统主要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2.注意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想像一下肾脏里血管的分布状况是怎样的?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
3.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答案答案答案1.输尿管上接肾脏,下连膀胱。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组成,此外还有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讨论题参考答案: 2.肾的颜色为紫红色,由此推测肾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讨论题参考答案: 3.肾动脉中的血液将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尿素、无机盐和多余的水带到肾脏,形成尿液并排出体外。肾静脉则将排除尿素、无机盐和多余的水的血液送往人体各处,所以,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密切的关系。
讨论题参考答案:肾脏的结构
思考:
1、什么是肾单位?有哪些部分组成?
2、肾小球是由什么构成的?
3、肾小囊在哪里?和什么相连?毛细血管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小囊在肾小球的外面肾小囊和肾小管相连肾脏的结构
肾单位收集管思考:
4、肾小管外面有什么?此结构从哪里来的,又汇集到哪里?
5、肾小管和什么相连?肾小管外有毛细血管,来自出球小动脉,汇集到肾静脉。肾小管和收集管相连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
填 图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毛细血管肾小管肾静脉1234567肾单位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什么是肾单位?肾小球电镜下的肾小球思考讨论:连接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的毛细血管网与人体其他部位的毛细血管网有什么不同?肾小管肾小球肾小球:血管球,两端连接都是动脉肾小囊:壁薄,套在肾小球外面肾小管:长而曲,周围分布有丰富的 毛细血管肾单位排遗:食物残渣
排泄:多余的水、二氧化碳、尿素、无机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泌尿系统课堂小结 课 堂 练 习1、尿液形成和排出的途径正确的是
1、肾 2、膀胱 3、输尿管 4、尿道
A、1342 B、1324
C、2134 D、1234
2、下列不属于排泄废物的是
A、多余的水 B、二氧化碳
C、尿素 D、食物残渣
3、下列血管中,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网的是
A入球小动脉 B肺动脉
C出球小动脉 D肺动脉 BDC 课 堂 练 习4、 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5、每个肾单位由 、 和
等部分组成。
6、肾小球是个 , 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 。肾小管细长曲折,周围包绕着大量的
。肾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血管球肾小囊肾小管毛细血管取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数据。请分析这些数据并讨论:1、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 了什么变化?排尿主要排出了什么物质?资料分析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每毫升尿液中无机盐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加,水分则略有增加。排尿主要排出无机盐和尿素,还排出多余的水。√√2、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什么特点?同血浆相比,肾小囊中的液体含有很少的蛋白质,含有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而很少透过蛋白质这样的物质。√3、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资料分析这说明肾小管可以重新吸收肾小囊液体中的全部葡萄糖。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尿的形成尿的形成思考:肾静脉与肾动脉内的血液相比,成分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血液血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水 葡萄糖、无机盐、尿素、水
无机盐、尿素、水原尿尿液小结尿液的形成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正常尿液中不含的物质:蛋白质、血细胞、葡萄糖记住哟正常1、医生在检验某病人的尿液时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和蛋白质,如果是肾有病,请分析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出现了病症?
2、在某人的尿液中发现有较多的葡萄糖,想想看这可能是肾的哪一结构发生了病变?链接生活1、排出废物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3、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排尿的意义:视野拓展 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约占总人群的5%,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各种肾病正在严重地威胁着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成为重要的“隐形杀手”。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水肿 2.血尿 3.蛋白尿
4.肾区钝痛及肾绞痛 5.尿频
6.尿急 7.尿痛 8.少尿 9.多尿 10.高血压血液透析图本节内容总结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 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 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 道——排出尿液
二、尿的形成
肾单位: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过滤→形成原尿
肾小管→重新吸收→形成尿液
三、尿的排出
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练 习 某人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完全休息和运动的情况下,通过不同途径散失的水分(毫升),结果如下表:请分析:
(1)这两天的失水量有什么不同?我们运动时应怎么样做?
(2)运动时汗液显著增多有什么意义?尿液为什么会减少?
(3)运动时呼出气体的失水量为什么增加了?肝细胞产生的尿素分子,将经过那些结构才能随尿液排出体外?肝部毛细血管--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输尿管--膀胱--尿道3、医生在检验某病人的尿液时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如果是肾有病,请分析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出现了病症?
4、水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而排尿会失去大量的水,那么,为什么人体在缺水的情况下还要排出尿液? 可能是肾小球出现了病症,致使红细胞经肾小球进入到肾小囊中,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尿素和无机盐等体内产生的废物,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排出体外,所以,人体在缺水的情况下,也要排出尿液。???? 血液透析法又称人工肾,它是血液净化术的一种。患有尿毒症的人,因肾脏功能减退或丧失,无法将我们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水分排出体外,所以就必须靠血液透析来将尿毒素、水份排出体外,以减轻尿毒症状。在目前全世界依赖透析维持生命的50万患者中,85%是靠血液透析,因而极为常用。血液透析是模拟肾脏滤过作用的原理工作的。将病人的动脉和静脉与人工肾连接,使血液通过人工肾的滤过装置,病人血液中的有毒物质被析出,使病人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得以维持。 什么是血液透析?课件19张PPT。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呼气排便(细胞内产
生的废物)(不是细胞
内产生的废物)出汗排尿知识与技能:
1.区别排泄与排遗。
2.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3.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4.认识排尿的意义,了解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过程与方法:
1.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作出推想的过程中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资料分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2.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人间的真情。学习目标观察与思考: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形成尿液)(输送尿液)(暂时贮存尿液)(排出尿液) 泌尿系统主要由哪些器官组成?它们各有什么功能?你认
为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什么?肾动脉肾静脉输尿管大胆推测 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
想像一下肾脏里血管的分布状况是怎样的?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
的?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你知道吗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毛细血管肾静脉请你说说看资料分析取某健康人肾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数据。请分析着些数据。1、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资料分析取某健康人肾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数据。请分析着些数据。2、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猜一猜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资料分析取某健康人肾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数据。请分析着些数据。3、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尿液中没有,大胆想象一下肾小管有什么作用?尿的形成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水、葡萄糖、无机盐、蛋白质、血细胞和尿素我发现人体的结构
和功能是相
适应的 如果某人尿检时发现尿液中有蛋白质和血细胞,你能诊断出这位病人可能是哪个部位出现了问题吗?请你当医生尿液的排出肾脏肾脏膀胱体外1、排出人体内的的代谢废物。
2、调节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3、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1、每天应该喝适量的水。
2、一旦有尿意,就应该及时排尿。
3、注意尿道外口的清洁卫生。健康小窍门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是由一台特殊的机器代替病人的肾脏,将血液净化。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病人手臂上的静脉经由导管与洗肾机连接起来。洗肾机从病人体内抽出血液,运送到一个特制的过滤装置里,那是由许多细管组成的透析器,也叫人工肾脏。当血液不断流经人工肾脏时,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将被清除。之后,干净的血液将由更大的通管输送回人体内。 知 识 拓 展检 测 反 馈1、下列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不属于排泄的是(? )
A.呼出二氧化碳 B.排汗 C.排尿 D.排出粪便
2、尿液形成的基本单位是 (? )
A.肾脏??????B.肾小管 C.肾小球???? D.肾单位
3、血液流经肾脏血液成分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养料增加 B.氧气增加
C.尿素等废物减少 D.葡萄糖大量减少
CDD检 测 反 馈4.下面是一个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三种样品中主要物质的浓度比较表,请根据此表中的内容回答问题。(1)样品____是尿液,依据是 。
(2)样品____是血浆,依据是 。
(3)样品____是原尿,依据是 。A无葡萄糖和蛋白质,尿素等废物增多C蛋白质含量最高B蛋白质微量,有葡萄糖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学习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二、学习内容:
1、请根据你日常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通过排泄和 两种方式排出体外。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你认为排尿有什么意义呢?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80页的图,你认为泌尿系统由什么器官组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肾动脉里流的是_________血,肾静脉里流的是_____
5、输尿管上接 ,下连 。
6.组成泌尿系统的器官中,形成尿的场所是 ( )
肾脏B、输尿管 C、膀胱 D、尿道
7、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
A、肾单位 B、肾小球 C、肾小囊 D、肾小管
8、右图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填出图中所示部位名称。
①是 ;②是 ;
③是 ;④是 ;
⑤是 ;⑥是 。
9、请分析:下表是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得到的如下数据。
主要成份
血浆中(克/100毫升)
肾小囊中(克/100毫升)
尿液中(克/100毫升)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00
0.03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10
尿 素
0.03
0.03
1.80
① 你认为尿液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 和 。
② 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相比,肾小囊中的液体减少了 ,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 作用21教育网
③ 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 作用。
④、尿检中发现红细胞和大量蛋白质,请推测可能出现病变的部位是__
10、右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1)图中①是??????? ;②是??????? ;
(2)③的液体是??????? ,是经过?????作用形成的
(3)正常情况下,
③主要成分为??????、??????、??????和??????等物质,
(4)④的液体是??????? 。图中??????? 具有重吸收作用,它能将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 吸收回血液。21cnjy.com
11、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却只有1.5升。其生理原因是 ( )21·cn·jy·com
小球具有滤过作用 B、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C、膀胱能暂时贮存尿液 D、输尿管具有输送尿液的作用
答案
1排遗,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
2排除代谢废物
3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4动,静
5肾盂,膀胱
6A
7A
8①入球小动脉②肾小囊③出球小动脉④肾小球⑤肾小管⑥集合管
9①水无机盐尿素②蛋白质,血细胞,滤过③重吸收④肾小球
10(1)入球小动脉,肾小囊
(2)原尿
(3)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肾小球,滤过
(4)尿液,肾小管葡萄糖
11B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趣味导入
“农家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要使农作物生长的良好,就需要适时、适量地施肥。人粪尿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多种无机盐,但同时也有大量的病菌、虫卵,不进行处理就直接用来作肥就会污染土壤、空气、水源以及农作物。那么,怎样才能消除人粪尿中的病菌和虫卵呢?www.21-cn-jy.com
智能点拔
分析下面的材料(表中的数字为平均值):
种类
水分
有机物
氮
磷
钾
粪便
>70%
20%左右
1.00%
0.50%
0.37%
尿液
>90%
3%左右
0.50%
0.13%
0.19%
人粪尿中除了大量的水分外,还含有一定数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经过某些生物的分解作用,可以转化成氮、磷、钾等多种元素的无机盐。21教育网
请你分析:
(1)人粪尿中的有机物,能被植物直接利用吗?它要经过什么生物的分解才能被利用?
(2)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对于植物的生长有什么用处?
(3)有了各种化肥,还需要用人粪尿及禽畜粪尿作肥料吗?为什么?
思路分析? 人粪尿的主要成分有水、有机物和无机盐。在这些物质中,有机物是无法直接被利用的,它必须经过分解。在生态系统中,什么是分解者呢?这在初一学习过,因而在解题时我们要善于将过去的知识应用到解题中,植物的生长需要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有了各种化肥,还需要人粪尿及禽畜粪尿作肥料,因为人粪尿具有独特的优点。
答案
(1)人粪尿中的有机物不能被直接利用,它要经过细菌和真菌(分解者)的分解才能被利用。
(2)如果缺少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长,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3)有了各种化肥,还需要用人粪尿及禽畜粪便作肥料。因为这些肥料同化学肥料相比,具有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够改良土壤和成本低等优点。2·1·c·n·j·y
画龙点睛
1.要使农作物生长良好,就需要适时、适量地?????????? 。
2.同化学肥料相比,人粪尿具有来源?????????? 、养分?????????? 、肥效?????????? 、能够改良土壤和成本?????????? 等优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高温堆肥就是将人粪尿、动物粪尿和秸秆等堆积起来,使?????????? 和?????????? 等大量繁殖,?????????? 和?????????? 等可以将有机物分解,并且释放出?????????? ,形成高温。在高温中可以将?????????? 和?????????? 杀死。21·世纪*教育网
4.生态厕所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地下设有??????池,可以就地对人粪进行无害化处理,产生的???????可以当作燃料,残渣、残液可作花草树木或农作物的?????????? ;屋顶可以覆土种植、蓄水养殖或安装太阳能利用装置。
慧眼识珠
1.下列不是人粪尿具有的优点(? )
A.不含有病菌和虫卵? B.肥效持久? C.养分全? D.成本低
2.在人类粪尿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盐是(? )
A.含钾的无机盐? B.含氮的无机盐? C.含磷的无机盐? D.含钙的无机盐
3.对一般生态厕所介绍不正确的是(? )
A.在屋顶可以覆土种植???????? B.一般具有地上沼气池
C.可以在屋顶安装太阳能装置?? D.因为它具有沼气池,因此对环境有污染
4.对人粪尿不进行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会造成对土壤污染?? B.会造成对空气污染
C.会造成对水污染???? D.会影响生态平衡
5.沼气是一种(? )
A.可燃烧的的气体??????????? B.可被细菌直接利用的气体
C.可被植物直接利用的气体??? D.空气中的重要成分
明辨是非
1.甲烷是一种可以燃烧的气体,是清洁燃料。(? )
2.高温堆肥可以使肥效加强,但却不能将肥中的病菌和虫卵杀死。(? )
3.在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最好不要施用人粪尿,即使是处理过的也不可以。(? )
4.生态厕所不仅可以减少人粪尿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一处多用。(? )
5.一个成年人一年要排出约为800 kg的人粪尿,即便不经过处理也不会污染环境。(? )
走进生活
1.你认为生态厕所对于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以及促进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
2.请调查你生活的地区,人粪尿是否进行了无害处理?你对人粪尿的处理还有哪些建议?
课外阅读
生态公厕与普通公厕
生态公厕的建造,不仅能节约成本,而且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可观的。沼池中的液体可为屋顶的种植物提供水源和肥料,既节约了水,又取得了经济收入。沼气能用于烧饭和照明。据对某市市区4座生态公厕进行调查后统计,4座生态公厕的总产沼气量为10 675立方米,相当于12.80吨标准煤。生态公厕管理员用沼气做饭,有的还烧开水出售。由于生态公厕实行有偿使用,公厕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据对某市市区9座生态公厕的普查,年纯收入到11.7万元,约10年时间就可收回建筑成本。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一般建造公厕都由政府投资,是一项公益事业。然而,就普通公厕来说,政府只有投入,根本没有回报。而且加上管理、维修,更是一笔可观的开支。而生态公厕则不需要政府专项资金的投入,就能够正常运行。21cnjy.com
答案:
一、画龙点睛 1.施肥 2.广 全 持久 低
3.细菌 真菌 细菌 真菌 能量 病菌 虫卵
4.沼气 沼气 肥料
慧眼识珠1.A 2.B 3.D 4.D 5.A
明辨是非1.√2.×3.×4.√5.×
走进生活1.提示:生态厕所的建立一方面减少了人类尿对环境的污染,也增加了无害的肥料,使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农作物质量提高。21·cn·jy·com
2.提示:此题为开放性题,对人类尿的处理提出合理的建议遗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