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光的色散
水秀中学 程嘉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白光的组成,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2、了解物体颜色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
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体验色光和颜料混合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新事物,养成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学习习惯。
2、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3、感受科学思维、体验探究历程。
二、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物体的颜色。
2、难点:了解物体颜色的成因。
三、实验器材
三棱镜,色光的三原色光源,玻璃,水,红、黑、白纸片各1张,彩色颜料若干。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让学生观看一组彩虹的图片,请学生谈谈对彩虹的猜想,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
1、光的色散
1. 光的色散
教师讲述有关彩虹形成的传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简介三棱镜,并在三棱镜中作出光路图。
演示光的色散。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出现从上到下红、橙、黄、绿、蓝、靛、紫依次排列的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结论: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成的。
再通过观看影片,了解彩虹形成的光学道理。
2、色光的混合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
用光的三原色光源完成实验,得出结论: 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按相同比例混合后为白色光。
应用:彩色电视机色彩的形成。
2)颜料的混合
让学生完成颜料混合的实验。结论:颜料的混合与色光混合不同。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
3、物体的颜色
在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如果物体是透明的,还有一部分光透过物体。不同物体,对不同颜色光的反射、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色彩。观看一段录像。
通过课件解释透明物体的颜色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举例:学校的窗户装什么颜色的玻璃?为什么?
学校的墙壁应该刷什么颜色?
课堂小结:
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成的。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当堂练习:书53页2、3、4题
让学生完成书51页:分解太阳光的实验
布置作业
四、板书设计
五 光的色散
1. 光的色散
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 色光的混合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混合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3.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课件21张PPT。 第五节 光的色散彩虹的形成物体的颜色当堂练习光线进入三棱镜后经两次折射 玻璃空气 向底边偏折一束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七种色光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1666年牛顿发 现了: 光的色散现象 原因是:各种色光的频率、波长各不相同,玻璃对它们的折射率也有差异,因而经过棱镜两次折射后,虽然都向底边偏折,但偏折的程度不一样,紫光偏折的最厉害。返回 雨后在空中悬 浮着无数的小水珠,太阳光照在水珠上,经多次折射后,在太阳的对面的天空中就产生了绚丽多姿的彩虹。观看《彩虹的简单 成因》红、绿、蓝 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各式各样的色光。三 原 色++黄色青色电视机局部扫描图颜料的混合和色光的混合相同吗色光的混合颜料的混合 光线照到物体上,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被反射、如果是透明物体还有一部分透过了物体。 不同的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透过的程度各异,因而呈现了不同的颜色.红纸只反射红红纸只反射红光绿纸只反射绿光蓝纸只反射蓝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取决于它反射的色光
白纸可以反射所有色光,因此看见的还是白色黑纸把所有色光完全吸收,不反射任何色光,因此没有光进入人眼,物体呈黑色.原图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红光照射下蓝光照射下透明物体的颜色,取决于透过它的色光红色塑料薄膜只能通过红光绿色塑料薄膜只能通过绿光
蓝色塑料薄膜只能通过蓝光
透明塑料薄膜能通过所有色光
透明物体的颜色又是怎样?返回谈谈你的收获当堂练习1 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 、 、 、 、 、 、 ,七种颜 色的光,这叫做 现象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光的色散2 彩虹是太阳光在传播的过程中,被空中的 色散而产生的。小水珠3 色光的三原色是 ,颜 料的三原色是 。红、绿、蓝品红、黄、青4在无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色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上衣呈 色,裙子呈 色。绿黑谢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