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认识感官 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4 认识感官 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5-19 12:0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感官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认识感官》是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认识自己的感觉器官。本课学习内容的设计思路也是先从动用自己熟悉的感官——眼睛入手,再认识人体各种感官的功能,最后拓展到对动物感官的认识,即由人的感官拓展到所有生物的感官,这里的生物主要是指动物。本课的第一个活动 是利用我们的眼睛去寻找图中的小动物,第二个活动用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通过这前面的两个活动引出形容它们共同的名称:感官。第三个活动是用鼻子闻水果的气味,用舌头尝尝味道,用全身的皮肤来触摸不同的地面,并且学会用一些专门的词语来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第四个活动就是通过阅读知道动物也是依靠感觉器官来感知周围信息的。比如:有的动物它感觉器官比较迟钝,而有的动物它的感觉器官就特别灵敏。这能丰富学生对人和动物感官的感性认识,为能够动用各种感官全面地观察事物描述其特征做了一点点准备。 教学目标: 1.能够指认眼、耳、鼻、舌、皮肤,并说出它们都是感觉器官(感官)。 2.知道动物也能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知道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3.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知道可以利用感官观察,从而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教学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各种声音的录音片段、各种不同食材、一次性筷子、收纳箱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上课,同学们好! 同学们,看这里,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这里有一张图片,请同学们睁 大眼睛看一看,看看图上都(还)藏着哪些小动物? 2.你来说;哦,你也发现了;你还看到了什么;哦,那个小朋友,手举得老高了,你来说说看。 3.谈话:哇,找到这么多,你们真厉害。它们都在哪里,能上来指给我们大家看一看吗?哇,看来眼睛的作用可真大呀,能帮助大家从图上辨认出这么多种小动物。那么,让陈老师看看,谁的眼睛最厉害,你们说说看,这两只都是青蛙,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一只大一只小,一只棕黄色、一只绿色。 同学们,再来看看这里,这是一只七星瓢虫,这是一只竹节虫,请问题它们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呢? ——嗯,一个圆一个长。 嗯,眼睛不但能让我们看见东西,而且能帮助我们看清楚这些东西的形状、颜色、大小。(贴板书) 二、认真听,辨声音 1.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眼睛看见了图中隐藏了这么多的小动物。好,现在请你们把眼睛先闭上,你们听。 2.(播放声音:雨声、鸟叫声、沸水开的声音、救护车鸣笛的声音) 3.问: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你来说。你还听到了什么? 追问1:噢,你听到了雨声?对啊,确实有雨声,你的耳朵很灵敏呀。 追问2:你还听到了什么?(生:汽车鸣笛的声音)你们也听到了吗?嗯,老师也听到了,真不错,你们听得可仔细啦。 追问3:你听到了鸟叫?对啊,你听得好认真,掌声送给你。(???都是水的声音) 4.问: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体验,我们知道,眼睛能帮助我们看东西,那耳朵呢?对,能帮助我们听声音。(贴板书) 5.总结:同学们说得真棒,耳朵和眼睛一样,都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外面的世界。在科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器官,叫做感觉器官,简称感官,出示ppt课题“感官”,谁会读这个词?(单个学生*3人)。全班一起读——感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感官(出示ppt:认识感官),大家一起读——认识感官。同学们读得 真好。 三、探究实践,加深认识 1.问:除了眼睛和耳朵,现在请看看同桌,想一想,我们身体上还有哪些感官? (生:鼻子、嘴巴、手……) 2.谈话:是吗?那接下来就用你们刚才所说的来观察老师分发给你们的材料吧。(醋、糖水、苦瓜、辣椒、毛巾……) 3.问:同学们,你们刚才都有哪些发现?现在我请同学来分享一下。谁愿意先来? 4.追问1:我闻到了醋的气味。通过你的什么感官闻到的?——鼻子(贴板书) 追问2:我尝到了辣辣(酸酸、甜甜)的味道。通过你的什么感官尝到的?——嘴巴。 …… 5.小结:同学们,你们刚才的回答真得很精彩。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你们刚才说鼻子可以用来帮助我们闻到各种不同的气味,比如有酸酸的、香香的等。(贴板书)还有同学们刚才说嘴巴可以帮助我们尝出味道?其实真正的帮手是我们嘴巴里的舌头……(贴板书) 6.小结补充:同学们,你们刚才用鼻子闻气味的时候,大部分同学是这样的(示范动作),可是你们知道科学家们都是怎么做的吗?是这样做的(示范动作并讲解),因为在实验室里,当你不能确定东西是不是有毒的,是不可以像刚才那样,而应该是用手这样前后扇着闻。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再来学一下怎么像一个科学家一样去闻……这里啊,老师也要强调一下,在实验室里任何东西都是不能够尝的,今天老师提供给你们的都是生活里常见的确定能吃的,所以同学们才可以这样用舌头尝,在实验室里啊是千万不能去尝,大家听明白了吗? 7.问:有谁刚才有仔细观察毛巾的? 追问:摸起来软软的,很粗糙。是谁帮助你感觉到的?——手 追问:那如果我用脸能不能感觉到毛巾软软的,粗糙的?可以。 追问:那我用手臂可以感觉到吗?可以 8.问:手、脸、手臂都能够感觉到?那实际上是谁帮助我们吗?——皮肤 对啊,皮肤可以通过触摸物体来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贴板书) 那现在同学们也用皮肤触摸桌面,说说跟刚才触摸毛巾有什么不一样? 9.同学们真棒,皮肤作为我们人体最大的感官,可以帮助我们感受到软和硬的不同,粗糙和光滑的不同…… 四、总结 1.谈话:同学们,现在我们一同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感官? 通过眼睛看……(请生说) 2.谈话:其实,有很多小动物的某些感官比人类还要灵敏,让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一下。 从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 动物依靠敏锐的感官感知外面的世界,从而能够在大自然中生存。而人类也常常利用动物的这些特点,来完成一些特殊的任务,比如缉毒、查爆等等。感官的世界真有意思,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下课! 教学反思: 《认识感官》是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认识自己的感觉器官。本课学习内容的设计思路也是先从动用自己熟悉的感官——眼睛入手,再认识人体各种感官的功能,最后拓展到对动物感官的认识,即由人的感官拓展到所有生物的感官,这里的生物主要是指动物。本课的第一个活动 是利用我们的眼睛去寻找图中的小动物,这个活动也是导入,以游戏导入,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同时又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们的观察主动性。第二个活动用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通过这前面的两个活动引出形容它们共同的名称:感官。这个环节也是很顺畅,学生们对“感官”一词已不陌生,只是缺乏系统的认识,本课即是对一年级学生原本固有知识的系统化处理。 第三个活动是用鼻子闻水果的气味,用舌头尝尝味道,这两种感官基本是同时在工作的,所以特地把这两种感官合在一起进行认识,是有着天然的生理特征原因的。这个活动还有用全身的皮肤来触摸不同的地面,并且学会用一些专门的词语来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第四个活动就是通过阅读知道动物也是依靠感觉器官来感知周围信息的。比如:有的动物它感觉器官比较迟钝,而有的动物它的感觉器官就特别灵敏。将学生们原有在生活中的认识联系到课堂中,逐渐养成学生们学会与生活实际联系的习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