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小科学家 教学设计 (5)

文档属性

名称 1 小小科学家 教学设计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5-19 12:3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4、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中的第一课,是整个小学阶段科学课程学习的开端。
本课是对于科学本体的认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科学这个概念非常抽象,直接对儿童从理性的角度讲“什么是科学”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教材以“小小科学家”为题,从“科学家做什么”这样的具体问题出发,通过对科学家所做工作的感知与儿童已有经验的回顾,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感性地体验什么是科学,打破科学的神秘感,让学生感到自己也能做科学,激励学生从小开始,努力成为小小科学家。
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提供一组不同的科学家正在进行不同研究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就是研究大自然奥秘的人,从认识科学入手去获得什么是科学的初步感知;通过像科学家一样做滚小球实验,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有所发现,从而让学生觉得科学并不那么神秘,我们就是在做小小科学家的事情。最后通知阅读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家也不是万能的,有些问题他们已经找到了答案,还有许多问题并没有找到答案,同时隐含有科学知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本质论的思想。
本节课的滚小球实验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做的第一次对比实验,实验前教师先好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实验时做好示范,变量的控制由教师掌握,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并在活动手册上做好记录,提醒学生实验后收拾好材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从第一节课开始。
三、教学过程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知道小球怎样滚得远,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四、教具:
学生分组材料: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或玻璃球)、绒布,课件、盛满水的水槽、卫生纸、烧杯。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踏入校园我们就是小学生了,在学校里我们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将来成为各行各业有用的人才。说说长大了,你想做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当学生回答到“我想做科学家时”,教师继续问:你知道科学家是做什么的吗?板书课题《科学家》(学生自由回答)
(二)认识科学家的工作
1、过渡语:那科学家究竟是做什么的?又是怎样工作的?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图片、资料,打开平板电脑,我们一起来了解。(利用平板电脑,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提问:谁能说说科学家是怎样工作的?(板书观察、研究、实验、记录)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
设计意图:老师紧紧围绕科学家展开教学,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根据低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爱听故事,容易感染的特点,开始上课时,通过图片视频讲述关于袁隆平、珍妮等科学家的小故事。以丰富形象的图画,栩栩如生的故事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很快地融入到教学情境之中。
(三)实验:滚小球
1、过渡语:你们想做科学家吗?如果你是科学家,你想研究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啊,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这个——小球。
2、提出问题:
面对这个普通的小球,你想研究什么?(学生回答)
3、设计方法:
(1)如果要研究小球怎么样才能滚得远又该怎么研究?说说你的方法。(扔的方法会弄丢小球,用手推力量有大有小不准确,滚的方法更好一点。)
(2)要想研究小球怎样才能滚得远,至少要有两个一样大小的小球,教师课件演示:有两个小球,一个从斜坡红色线滚下来,一个从斜坡绿色线滚下来,你们猜哪一个滚得更远?科学家用什么方法研究问题的?引导学生回答观察、实验、记录。
4、实验:
(1)小球从红色线滚下去比从绿色线滚下去滚得远。
接下来,我们就像科学家那样动手实践。
1)拿出桌面上的红色绒布,铺平,找到数字“1”,组装简易的坡面装置,放在数字“1”上。
2)然后从红色线的位置滚小球,记录小球滚了多远;再从绿色线的位置滚小球,记录小球滚了多远;填写结论。现在开始动手做。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实验数据和结论。
①学生按组汇报交流实验的数据和结论。
②你们是怎么得到数据和结论的?
小结:刚才我们用两个大小一样的小球,通过对比实验,得出了小球从红色位置滚下来要比从绿色位置滚下来滚得远的结论,我们也是一名小小的科学家。(板书小小科学家)
(2)小球离桌面越高滚得越远实验。
看:老师的桌面上摆了两个高低不同的斜坡,你们猜:离桌面高的小球滚得远还是离桌面低的小球滚得远?
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演示实验,归纳结论。
5、拓展实验:除了小球实验你们还想做什么实验?
拓展一个空气占有一定空间的实验:准备一水槽的水,一个烧杯,一些卫生纸,将卫生纸塞进烧杯里,口朝下垂直放进水槽,实验前让学生猜结果,然后验证,说说原因。
设计意图:科学实验要按照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动手实践——交流结论的模式进行,滚小球实验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做的第一次对比实验。因为是第一次实验,所以孩子们肯定特别兴奋,课堂上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因此实验前教师要先好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实验时教师做好示范,也可通过播放演 示视频让孩子们明白应该怎么做,只有让每一个孩子明白实验步骤,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个实验。实验过程中还要求孩子们在活动手册上做好记录,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要求比较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地给予指导帮助。实验变量的控制由教师掌握,提前在材料上进行处理。实验结束后提醒学生收拾整理好材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从第一节课开始。
(四)探索奥秘
生活中很多常见的事物都蕴藏着科学知识,科学家经过反复实验为我们找到答案,比如闪电是怎样形成的,(播放视频)种子的力量(播放视频)。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知识?
可是还有很多现象未能找到合适的科学知识来解答,你知道哪些未解的科学之谜吗?学生交流。
播放世界十大未解之谜(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已知问题和未知问题的展示,再次让孩子们认识到科学家是做什么工作的人,同时知道科学知识是不断发展的。通过未知问题视频的播放,让孩子们明白有些问题至今还没有找到答案,激发孩子们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热情。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科学家是研究大自然奥秘的人。他们通过不断地观察、实验、记录来发现大自然的秘密。但是还有许许多多科学现象没有找到答案,这就需要我们小小科学家努力学习、不断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奥秘都会被我们解开!
板书:
小小科学家
观察
实验
科学家 研究 大自然秘密
记录
发现
六、教学反思:
《小小科学家》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科学课,对“科学”的概念是模糊的,通过了解科学家的工作、科学家是怎样工作的以及自己动手实践对科学有感性认识。
“滚小球实验”要遵循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动手实践——交流结论的模式,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方法,让学生知道用实验来证明猜测,求真也是科学素养的一部分。科学课的探究模式不是一天就能培养成的,但要坚持渗透、引导,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解决问题,刚开始学生提的问题可能是漫天飞,但是只要教师能把握住课堂就可以,允许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允许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在做“滚小球实验”时,最好就做一种实验内容:要么是小球分别从斜坡的红色线和绿色线滚下来,哪一个滚得更远,要么是小球离桌面越高滚得就越远。这两个实验相比操作难度和理解难度,还是倾向于做第一种实验,另外教材也有第二种实验的视频,非常形象,可以作为补充。
最后一个环节的拓展如果时间够用就让学生说说已知的科学知识和未解的科学之谜,如果时间不够用就用过渡语连接一下,以视频形式出现,一年级小孩会非常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