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描述(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周灵勇)

文档属性

名称 运动的描述(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周灵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8-05-27 20: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运动的描述 试卷
适用班级:高一(1)——(12) 出卷者:周灵勇(院桥中学)
班级 姓名 号次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给分,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2.火车停靠在站台上,乘客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对面的火车缓缓起动了,等到出了站台,才知道对面的火车没有动,而是自己乘坐的火车开动了,则前、后两次乘客采用的参考系是( )
A.站台,对面火车 B.两次都是对面火车
C.两次都是对面站台 D.自己乘坐的火车,站台
3.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刻表示时间极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
B.时刻对应物体的位置,时间对应物体的位移或路程
C.学校下午1点进教室午休,其中“1点”表示时间间隔
D.1分钟只能分成60个时刻
4.某人沿着半径为 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 ( )
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R
C.路程为3.5πR、位移的大小为R D.路程为0.5πR、位移的大小为R
5.一个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的位移一定等于路程
B.物体的位移与路程的方向相同,都从A指向B
C.物体的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它的路程
D.物体的位移总是直线,而路程总是曲线
6.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 )
A.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以 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 km/h
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 km/h
D.小球第3 s末的速度是6 m/s.
7.某中学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张明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5 s末的速度为10.4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 m/s,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
A.10.4 m/s B.10.3 m/s C.10.2 m/s D.10m/s
8.下列物体运动的情况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
A.某时刻物体具有加速度,而速度为零
B.物体具有恒定的速率,但速度仍变化
C.物体速度恒定,但其速率有可能变化
D.物体的速度在增大,加速度在减小
9.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B.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
C.质点甲、乙的速率不相同
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
离一定越来越大
10.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
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11.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小纸带受到摩擦而产生的误差的是( )
A.改用直流6 V 电源
B.电源电压越低越好
C.用皱折的纸带
D.纸带理顺摊平,不让它卷曲、歪斜
12.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打点纸带上的点迹分布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点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大
B.点迹不均匀说明纸带没放直
C.点迹不均匀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
D.点迹不均匀说明打点计时器有故障
二、填空题(每小格4分,答案要求最简形式,共32分)
13.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使用 电源的记时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 V,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 V,当电源频率是50Hz,它每隔 s打一次点。
14.一子弹击中木板的速度是600 m/s ,历时0.02 s 穿出木板,穿出木板时的速度为300 m/s ,则子弹穿过木板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 ,加速度的方向 。
15.一小车正以6 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运动,如果小车获得2 m/s2的加速度而加速运动,当速度增加到10 m/s时,经历的时间是 s。
16.我国列车第四次提速后,出现了“星级列车”。T14次列车从上海始发,途经蚌埠、济南等城市,最后到达北京。T14次列车时刻表如下,由其时刻表可知,列车在蚌埠至济南区间段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____km/h
T14次列车时刻表
停靠站 时刻(h) 里程(km)
上海 18:00 0
蚌埠 22:2622:34 484
济南 03:0403:12 934
北京 08:00 1463
三、计算题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共32分)
17.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记数点(即A到B,B到C均还有四个点没画出来),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
(1)从A到B共用了多长时间,A到C呢 (6分,每个3分)
(2) 纸带的运动是匀速的吗 (3分)
(3)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A到C,B到G的平均速度(6分,每个3分)
(4) 计算出打下B、C、D、E、F五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5分,每个1分)
(5)B到D的平均加速度是多少 (5分)
(6)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下表(2分)
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5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D D B C C B
7 8 9 10 11 12
D C A D D C
二、填空题
1、 交流 , 6 , 220 , 0.02
2、 15000 , 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3、 2
4、 100
三、计算题
14、(1)从A到B共用了0.1s ,A到C 0.2s
(2)变速,因为各段长度不相同
(3) 0.400m/s 0.598m/s
(4) VB=0.400 m/s VC=0.479 m/s VD=0.560 m/s VE=0.640 m/s VF=0.729 m/s
(5)0.800 m/s2 (6)略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