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工具观察 教学设计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第2单元《用感官观察》的最后一课,承接前面《认识感官》和《感官总动员》两课。本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围绕“当感觉器官无法直接观察并解决问题时,可以借助工具观察,实现感官的延伸,提高人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展开的,由此设计了第一个观察指纹的活动,其次是听诊器听心跳声活动,最后是了解更多的观察工具。21·cn·jy·com
学生有了前两课的学习,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一年级学生对本课涉及的工具,会略有一些了解,但是未必亲自使用过,甚至很少有机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工具进行有序地科学观察活动。因此,学生在本课的观察探究活动中,探究欲望会更强,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品质和观察兴趣,教师要善于把握好这样的教学良机,组织好学生的教学活动。www.21-cn-jy.com
教学目标
1、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2、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
3、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
教学重点:
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教学难点:
会比较用工具观察和感官观察的不同。
教学准备:
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单筒望远镜、双筒望远镜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回想在我们人体内可以用哪些感官来观察周围事物。
2、学生思考。(指名汇报:眼睛、鼻子、耳朵、舌头、皮肤)
【评析】导入环节是引领学生对认识感官和多感官联系在一起观察的总结和归纳,因此在开课伊始,有必要调动学生已有的、已学的知识,教师有了对学生前概念的了解,有目的的开展好下一阶段教学,并为下一个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二、探究活动
(一)用肉眼、放大镜、简易显微镜观察指纹纹路。
1、用眼睛观察自己10个手指肚上的皮肤,有什么发现。
2、学生观察后,汇报手指上有指纹。
3、这些指纹的纹路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继续观察、描述。
4、教师点拨:要想把指纹上的皮肤,观察的更清楚些,你能想到什么办法?
5、学生交流,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供工具,比如放大镜、显微镜。
6、教师讲解:我们先借助用放大镜来观察,并讲解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7、学生小组内活动:用放大镜继续观察指纹。
8、学生汇报交流的结果。
9、教师点拨:如果再利用显微镜观察指纹,还会有什么发现?教师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0、学生分组活动。(用显微镜继续观察指纹)
11、提问:刚才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观察大拇指?用这三种方法观察到的大拇指有什么不同?
12、学生交流,教师补充。(运用工具观察,会更细致,能扩大人的视野范围)
【评析】这一环节内容的设计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使用专业科学工具观察事物的体验和机会很少,尤其是用自己的感官和专业科学工具去观察自己的感官机会更少。所以让学生从观察手指指纹进行本课的第一个观察活动,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和好奇,同时学生在观察中会发现,只凭眼睛去观察是不全面和细致的。因此,学生就会产生很大的求知欲望,借助工具来观察。进而学生会真实地感受到使用观察工具的优势,明确使用工具可以提高观察效果。
(二)用耳朵和听诊器听心跳。
1、教师讲解:刚才的活动我们用眼睛观察了手上的皮肤,十指连心,你听过心脏的跳动?(没有)同学们想不想听一听?(想)用什么感官来听?(耳朵)还可以借助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听心脏的跳动?(听诊器)21教育网
2、教师讲述:人体心脏的位置(左胸腔内);用耳朵听的方法以及听诊器的使用方法。
3、学生分组活动。
4、提问:用耳朵听和用听诊器听有什么不同?
5、学生汇报:用耳朵直接听不是很清楚,用听诊器听非常清楚,会听到“怦怦”的声音。
6、教师小结:看来借助工具来观察事物,会拓展我们的感觉功能,解决很多难题。
【评析】此环节利用对比用耳朵听和听诊器听心跳的不同,让学生再次亲身体验使用工具大 大延伸了听觉功能,发现使用工具的好处。同时为上一个环节使用工具做了进一步的拓展。21cnjy.com
(三)了解更多的观察工具可以延伸人的感觉功能。
1、教师讲解:人们在实际生活中,都制作了哪些观察工具来为我们服务的呢?
2、学生汇报。(眼镜、耳麦等)
3、组织学生学习书中20页的资料。
4、学生交流:这些观察工具的用途。
5、教师补充:这些工具的使用延伸了感官的功能。
【评析】学生通过认识更多的科学专业工具,使学生知道工具大大延伸了人体不同感官的功能,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事物,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三、课堂小结与练习
1、教师小结: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都认识了哪些工具?(学生汇报)回家找一找,自己家中有哪些观察工具。2·1·c·n·j·y
2、出示:弓形、箕形、斗形指纹图,让学生连线。
【评析】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观察工具的回顾与总结,以及指纹的连线练习,使学生对利用工 具观察的好处有一个更具体,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可以详细梳理各种工具对应的感官延伸。【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板书:
6、借助工具观察
眼睛
耳朵
皮肤
……
放大镜
显微镜
听诊器(延伸功能)
……
片断赏析
1、用肉眼、放大镜、简易显微镜观察指纹纹路
师:观察自己的小手,看一看自己的手指指腹部位,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纹路,有线条,有圈圈,细细的线,看不清。
师:用什么工具可以使我们看得更清晰?
生:放大镜。
师:(拿起放大镜)谁用过放大镜?能给大家讲讲如何使用?
生:一边演示使用,一边讲解。
师:把放大镜放在大拇指前面,慢慢移动放大镜,直到看清楚,不要碰到镜片,再次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注意:放大镜不能对着太阳看。)
生:指纹是向一边开口的,椭圆形的;指纹是一圈一圈的,圆圆的;指纹是弓形的。
师:边画图记录边小结,一边开口的,叫做箕形纹,像弓一样,叫做弓形纹,像圆圈一样,叫斗形纹。
师:这么小的指纹都能被你们观察到,如果再看得细致些,还可以借助什么工具来观察?
生:显微镜
师:(出示简易显微镜,演示显微镜使用方法)谁能说一说显微镜如何使用?
生:观察、思考,讲述显微镜使用的方法。
师:使用显微镜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黑黑的小点,看到纹路高高低低,有粗有细。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观察活动,谁能讲讲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事物和不使用这些工具观察事物有什么不同?
生: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更清楚、更细致。
【评析】这一环节内容的设计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使用专业科学工具观察事物的体验和机会很少,尤其是用自己的感官和专业科学工具去观察自己的感官机会更少。所以让学生从观察手指指纹进行本课的第一个观察活动,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和好奇,同时学生在观察中会发现,只凭眼睛去观察是不全面和细致的。因此,学生就会产生很大的求知欲望,借助工具来观察。进而学生会真实地感受到使用观察工具的优势,明确使用工具可以提高观察效果。
2、用耳朵和听诊器听心跳。
师:课件出示图片(医生用听诊器看病)。
师:大家都去看过医生吗?
生:看过。
师:你们知道医生为什么要用听诊器给你们看病吗?
生:听诊器能听出心脏跳动的次数。
生:用听诊器听得准确。
师:也就是说使用听诊器这种观察工具能帮助我们听得更清楚,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师:示范听诊器使用方法,使用听诊器时,通常放在左胸部靠右下方人体心脏的部位。
生:使用听诊器相互听心跳声音。
师:谁来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生:听诊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听清楚心脏跳动的声音。
【评析】此环节通过对比用耳朵听和听诊器听心跳的不同,让学生再次亲身体验使用工具, 会大大延伸听觉功能,发现使用工具的好处,同时为上一个环节使用工具做了进一步的拓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学反思
本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接受能力,主要设计了3个探究活动,每一个探究活动之间联系有层次,有递进,更是训练学生感官观察的主线。从课堂实施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在3个探究活动中,探究时间比较充裕,活动内容能较好地训练学生得观察能力、观察品质,有效达成活动目标。活动看似简约,但内涵确很丰富,充分地体现了有结构的材料,促成有意义的活动,引领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一次大胆尝试。一年级孩子虽很小,但是只要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就能落实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教学细节和教学环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