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肇庆广宁第一中学2017-20018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肇庆广宁第一中学2017-20018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5-20 00:4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广宁一中高一3月月考
语文试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錾银(zàn) 窈陷(yǎo) 姊妹(zǐ) 宫绦(dí)
B. 罥烟眉(juàn) 笑靥(yàn) 转轴拨弦(xuán) 间或一轮(jiàn)
C. 敕造(shè) 扪参历井(shēn) 拗他不过(niù) 幽咽(yàn)
D. 谬种(miù) 惘然(wǎng) 急暮砧(zhān) 锲而不舍(qiè)【来源:21cnj*y.co*m】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辨析。需要平时注意积累,多音字记忆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如此题中的“间”“拗”“参”,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如此题中的“弦”“谬”,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如此题中的“靥”。B项,靥yè,弦xián;C项,敕chì,幽咽(yè);D项,砧zhēn。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明天你就要走了,祝你一帆风顺。
B. 虽然这件事跟你没有关系,但是你也不能袖手旁观啊!
C. 我要寻根究底,看看这根树的根到底有多深。
D. 你这样成年累月的工作,总会把自己累垮的。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C项,“寻根究底”,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句中望文生义,误把“根”理解成树的根部。A项,“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此处使用正确。B项,“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句中使用正确。D项,“成年累月”,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形容时间长久。句中使用正确。21*cnjy*com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比如“寻根究底”,从句中来看,误把该成语理解成寻找树的根部,故错误。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项是:( )
①面对飞速发展的中国海军,作为曾经的海军大国的俄罗斯已经望其项背,中俄两国海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②我们的文化建设不是搞历史虚无主义,更不是另起炉灶,阻断文化血脉,而是必须联通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尽管国产影视剧作品出口在增长,但是,不少在国内颇受好评的影视剧却在海外遇冷,文化差异让外国观众觉得隔靴搔痒。
④由好莱坞大导演卡梅隆执导的超级巨片《阿凡达》狗尾续貂,第一部续集将在今年9月正式开机,并且率先开拍外星球的场景。
⑤各地政府应打破年龄、学历、身份壁垒,注重基层一线工作、群众工作经历,不拘一格从各个领域选用优秀人才。
⑥第二期华阴老腔培训班在华阴市文化馆开课,主办人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老腔,让这门原生态的民间艺术薪尽火传。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①“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差距不大,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句中使用不正确,句中说的是“中俄两国海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了”,应改为“望尘莫及”。②“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起;比喻另立门户或另搞一套。句中使用正确。③“隔靴搔痒”,比喻说话作文等不中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用在此处不合句意。④“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感彩和使用对象均不当。⑤“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句中使用正确。⑥“薪尽火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句中说民间艺术的传承,使用正确。www-2-1-cnjy-com
4. 《林黛玉进贾府》中人物描写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贾宝玉
B.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林黛玉
C.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王熙凤
D. 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贾惜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描写的是贾宝玉。林黛玉的外貌“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yè)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再比如,该题时只考了贾惜春,另外三姐妹也要关注,对其各自的外貌、性格、命运进行分析总结。21*cnjy*com
5. 下列句子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成熟的苹果下坠,是由于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
B. 从大量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C.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
D. 我看见老陈很高兴。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是由于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主客颠倒,应是“地球对它的引力作用”。B项,“从大量事实中告诉我们”成分残缺,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应把“从”去掉。D项,“我看见老陈很高兴”有歧义,一种是“我看见老陈,我很高兴”,一种是“我看见(老陈很高兴)”,前者是“我”高兴,后者是“老陈”很高兴。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些蔬菜长得这么好,是由于社员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B. 大学生当社区工作者,既缓解了就业压力,而且让学生拥有基层经验,是个好政策,但目前流失率不低,海淀几个街道的流失率就达到了30%。21cnjy.com
C. 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D. 月光如银,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一片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A项,句式杂糅,“由于……”和“……的结果”杂糅。B项,搭配不当,“既……而且”关联词语不搭配;C项,搭配不当,“具有……享受”搭配不当,应为“具有……特点”。
7.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相信,_______不断地努力拼搏,________能取得成功。有些人,______想而不做,____做而不想,_______他们没有成功。
A. 除非 才 不是 而是 因此 B. 只有 才 要么 要么 所以
C. 与其 不如 或者 或者 所以 D. 假如 那么 不仅 而且 因此
【答案】B
8.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是一项:( )
①鸡的翅膀逐渐______,不会在空中飞行了。
②由于狠煞了公费吃喝风,这个公司一年就从嘴边上______了万元人民币。
③______他说得有点过分,但总是为咱自己好。
A. 蜕化 节余 不管 B. 蜕化 结余 不管
C. 退化 节余 尽管 D. 退化 结余 尽管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退化:功能减退,由优变劣。如,“这种动物的耳朵已经退化了。”蜕化:(1)指由动物蜕皮引申为事物脱胎演化。如“由奴隶社会蜕化为封建社会。”(2)指人的品行变质、腐化堕落。如“蜕化变质”。结合“翅膀”分析,用“退化”。节余:因节约而剩下,也指节余的钱或东西。简言之就是由于节约而剩余。如:他省吃俭用节余的钱都捐给灾区了。结余:结算后余下的活,结算后余下的钱。简言之该词不能指节约下来的东西,适用范围仅限于财会中记帐。如:这个月账上结余了两万多块。结合语境,用“节余”。“尽管”意同“虽然”,是转折关系复句的关联词,和它搭配使用的关联词是“但是”、“可是”、“却”等。“不管”和“无论”相同,是条件关系复句的关联词,和它搭配的是“都”“总是”等词。综合C项正确。
9.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他创作的《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
B.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创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祝福》选自《彷徨》。
C. “四大名著”除《红楼梦》外,其他作品分别为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明代吴承恩《西游记》。
D. 白居易,字乐天,号易安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大诗人。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他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学常识。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白居易,号乐天居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www.21-cn-jy.com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节选自《鸿门宴》)
10.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意外的变故
B.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细说:小人的谗言
C.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如:往、去
D.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道:道路
11. 下列六句话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刘邦智谋的一项是( )
①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 ②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③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⑤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⑥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A. ①④⑤ B. ②③④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12. 下列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可见此时的项王对刘邦是有防范的,害怕他逃跑。
B. 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
C. 范增深知纵虎归山,后患无穷,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一一破产而恼怒。
D. “鸿门宴”可以说是张良和范增的斗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2)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答案】10. D 11. B 12. A
13. (1)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
(2)唉!这小子不值得跟他共谋大事,将来夺取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字词的意思。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 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D项,“道”,名词用作动词,取道。
1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此题是人物是“刘邦”,品质是“智谋”,然后分析列出的各项,①是樊哙为刘邦找托词,⑤是张良替刘邦找借口,⑥是范增对项羽的责备。排除这三项,自然得到答案。2·1·c·n·j·y
1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选段内容的理解。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A项,“有防范,害怕他逃跑”说法错误,当时项羽已没有防范之心。
1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举”译为尽、全,“刑”译为惩罚,“胜”译为尽、完。(2)“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省略句、判断句),“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竖子”译为这小子,“吾属”译为我们这些人。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本题中的重点词语在课文中出现过,平时多加注意积累。21·世纪*教育网
参考译文:
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
..................
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道歉,说:“刘邦禁受不起酒力,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上白璧一双,拜两拜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两拜献给大将军。”项王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21·cn·jy·com
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掉了曹无伤。
14.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2-1-c-n-j-y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 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版权所有:21教育】
C. 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
D. 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生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E. 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2) 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1) BD
(2) ①忧国之情:“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②对亲人(诸弟)的思念:战乱频仍,诸弟分离,长期阻隔,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苦跃然纸上。③漂泊之悲:诗人流落天涯,一身飘零,“一身遥”蕴含无限人世之悲,流离之苦。
【解析】
14.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鉴赏和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B项,没有“批判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和报国无门”之意,应该是“功业未就”的遗憾;D项,“前两联写景”错,首联写景,颔联“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是叙事和抒情。
15.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首先要整体把握全诗的感情,然后理解这两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语去揣摩情感,结合知人论世。不要漏掉要点,比如“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诸弟隔”表明诸弟长期分离,被战火阻隔,从而表达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天涯”表明飘零之苦,“一身遥”抒写孤独之苦,“涕泪”抒写飘零之悲苦难抑而落泪,这样一点一点分析下来,答案全出来了。
点睛:评价诗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答题要领:抓住诗题,抓住关键词,抓住题材类型,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和“哀景”两类),抓住典型意象 ,抓住注释(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感情。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介绍别人评价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比如此题主要使用知人论世和抓关键词就可以分析出情感答案来。
15. 按课文内容填空。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秋兴八首》(其一)中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咏怀古迹》(其三)中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琵琶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教育网
(8)《琵琶行》用比喻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锦瑟》一诗运用梦化为蝶和魂化杜鹃的典故,宣泄诗人一生政治生活和恋爱失意的忧愤和痛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尔来四万八千岁, (2). 不与秦塞通人烟 (3). (2)、地崩山摧壮士死, (4).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 (3)、飞湍瀑流争喧豗, (6). 砯崖转石万壑雷 (7). (4)、风急天高猿啸哀, (8). 渚清沙白鸟飞回 (9). (5)、丛菊两开他日泪, (10). 孤舟一系故园心 (11). (6)、一去紫台连朔漠, (12). 独留青冢向黄昏 (13). (7)、浔阳江头夜送客, (14). 枫叶荻花秋瑟瑟 (15). (8)、嘈嘈切切错杂弹, (16). 大珠小珠落玉盘 (17). (9)、千呼万唤始出来, (18). 犹抱琵琶半遮面 (19). (10)、 庄生晓梦迷蝴蝶, (20). 望帝春心托杜鹃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钩”“喧”“壑”“始”“托”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丕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
“是的。”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出处:21教育名师】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很悚然,……
16.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句中的“如此”指什么?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7. 文中画线的句子能否改成“她一手提着一个放着空的破碗的竹篮,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为什么?
18. 描写鲁四老爷书房的陈设对塑造鲁四老爷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6. “如此”指的是鲁镇上各家各户“祝福”的盛况。揭示了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
17. 不能改。因为文中的“空的”和“下端开了裂”分别是前面句子的修饰语,把它们单独放在后面,是为了强调和突出,改了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
18. 大红的“寿”字和祥林嫂的死状形成对照,“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与鲁四老爷大骂新党、大骂祥林嫂是一个“谬种”形成鲜明对照,这样言行不一,对鲁四老爷起到嘲讽批判的作用,也表现了鲁四老爷的虚伪、反动和保守。
【解析】
16.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如此”所指的内容,需要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如此”指的是鲁镇上各家各户“祝福”的盛况。作用分析,需要结合文本内容、人物形象、结构分析,“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引出下文,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
点睛:词语的含义注意表层和深层之分。把语句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其次要注意分析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解本句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第三要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如本题需要结合上文内容分析“如此”所指代的内容。
1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内容分析。需要注意语句表达的语气、情感等。需要明确观点,显然,本题应该是不能修改的。“空的”修饰“破碗”,“下端开了裂”修饰“竹竿”,分别是前面句子的修饰语,把它们单独放在后面,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突出祥林嫂的落魄、孤苦、贫穷等。
1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作用分析。描写鲁四老爷书房的陈设对塑造鲁四老爷的形象起到的作用,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大红的“寿”字和祥林嫂的死状形成对照。“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与鲁四老爷大骂新党、大骂祥林嫂是一个“谬种”形成鲜明对照,祥林嫂死的时候,鲁四老爷高声的说过:“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作者开始时以为骂的是自己,还诧异过,不安过,可见这话骂的还是很凶的。鲁四老爷因为恰好祝福时节,祥林嫂偏偏在这会儿死了,所以心中很是愤恨。把他的迷信,忌讳甚至尖刻的性格再次表现出来。这样言行不一,表现了鲁四老爷的虚伪、反动和保守。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这样三个母亲,她们都有两个孩子,只有一个苹果。第一位母亲用孔融让梨的办法,让小儿子得到了苹果。第二位母亲布置两个孩子完成规定的任务,谁完成得快谁得到苹果,结果大儿子得到了苹果。第三位母亲干脆把苹果平分,两个孩子是一样的。
你觉得哪一位母亲分苹果的做法最合理,对孩子成长的意义最大?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体验出发,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比较上述三位母亲分苹果的做法,提你的见解,并阐述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参考例文:
分享苹果 分享世界
面对两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仅有的一个苹果分成两半,让孩子们分享。手心手背皆是肉啊!母亲你能忍心把心偏给某个孩子吗?分享苹果,家庭和睦;分享世界,天下太平!
“孔融让梨”是中华传统美德,但一直让下去,可能有个孩子就总是吃不到梨;或者一个孩子认为你就理所当然该让我,一旦不让就会遭受指责。至于用完成任务来得到苹果的做法,那年龄小点的孩子可能机会就会不多了,有失公平吧。所以相比之下,两个孩子分享一个苹果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利,理应成为最佳选择。
因为爱,所以要分享。面对两个亲生孩子,母亲忍心给这个而不给那个吗?母亲不舍得吃而把苹果留给孩子,要教育孩子懂得彼此亲爱,彼此分享。而不是如何去“争夺”这个苹果。“把一碗水端平”,这往往就是母亲对孩子们最好的爱的表达。大家还记得电影《唐山大地震》的有关情节吧。李元妮的两个孩子被压在预制板下,救姐还是救弟,李元妮坚持“都救”——手心手背,她能放弃谁呢?这就是一位母亲的爱的本性啊。但在只能救一个的绝境下,她痛苦地决定“救弟”。也因此留下了深深的内疚。当然一个苹果跟一条生命无法相比,但对子女的爱就应体现在公平之中,体现在分享之中。
因为平等,所以要分享。美国《独立宣言》宣称“人人生而平等”,何况是两个亲生的孩子。当你有意或无意间厚此薄彼时,就伤害了那个被轻视的,被忽视的。对待孩子如此,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也如此。中国的对外关系准则是无论国家大小、贫富,一律平等相待。因此中国得到了世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友谊。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亲王在亲自谱写的歌曲《怀念中国》里唱到:“您是一个大国,毫无自私傲慢,待人谦虚有礼,不论大小,平等相待……柬埔寨人民是您永恒的朋友。”而某个大国,唯恐天下不乱,小国也欺,大国也压,一时众叛亲离,自己都快变成孤家寡人了。如此以往,世界如何太平?习主席说: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中美两国还是少一点对抗,多一点分享吧。
君不见:公交车上有个别老人,对没让座的青年人破口大骂,以“美德”的名义强迫你让座,不让就骂你个狗血喷头——这是不是“让”的弊端呢?人的年龄不同、个头不同、气力不同、智力不同,用同一个任务来奖惩他们,也是不合理的吧——即便有一个好听的借口,名曰“竞争”。
因为爱,因为平等,因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是让我们的孩子分享这只苹果,让不同肤色的人们分享这个美好的世界吧!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材料中三个母亲不同的分苹果的方式,其实体现的是不同的教育理念。第一位母亲崇尚“孔融让梨”,教育孩子懂得谦让;第二位母亲崇尚竞争,教育孩子要想得到最好的就要争取做到最好;第三位母亲崇尚公平,教育孩子做事要公平,分配要平均。
应该说母亲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这三种教育理念也各有各自的弊端:第一位母亲的孩子也许过于讲究谦让而缺乏表达内心真实想法的勇气,或者学会用假意的谦让掩饰内心的真实想法,学会说谎;第二位母亲的孩子明白了竞争的重要性,也许过于争强好胜,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不择手段;第三位母亲的孩子也许习惯了公平,将来接受不了社会生存中的优胜劣汰。因此,三种教育理念各有弊端,题目所说“从自己的体验出发,比较上述三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这要求考生论述时要有明确的观点,突出其优点,并比较其他的弊端,以阐述对孩子成长的积极意义。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