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练习湘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练习湘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5-20 10:5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前预习
(10分钟,10分)
          
知识点一
 荒漠化的含义
1.关于荒漠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荒漠化的本质是土地退化
B.荒漠化有可能发生在半湿润地区
C.植被破坏是形成荒漠化的原因之一
D.荒漠化的主要成因都是人为原因
答案:D
解析:荒漠化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区荒漠化的成因不同。
2.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仅发生在干旱区
B.多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C.主要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
D.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多在400 mm以上,有利于荒漠化过程发展
答案:C
解析:西北地区荒漠化不仅发生在干旱区,其他地区如半干旱区也有分布;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多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多在400 mm以下。
3.本身包含荒漠化潜在威胁的自然特征是(  )
A.干旱
B.以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C.人口激增
D.过度放牧
答案:A
解析: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植被稀少,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再加上大风日数多,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可见,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包含荒漠化的潜在威胁。而C、D项是人为原因,B项与荒漠化没有直接关系。
知识点二
 荒漠化的危害
4.下图中序号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
A.①荒漠化(植被覆盖减少) ②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 ③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小
B.①荒漠化(植被覆盖减少) ②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小 ③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
C.①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小 ②荒漠化(植被覆盖减少) ③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
D.①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小 ②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 ③荒漠化(植被覆盖减少)
答案:B
解析:图中降水减少的直接原因为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小;地面变干燥会引起荒漠化(植被覆盖减少),而荒漠化会导致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因此选择B项。
知识点三
 荒漠化的防治
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对策和措施。据此完成5~6题。
5.不同地区水资源的利用方式不同,下列地区中水资源利用方式合理的是(  )
A.新疆绿洲地区——发展高耗水工业
B.内蒙古草原牧区——增加水井数量
C.干旱的内陆地区——大力加强河流上游沿岸地区的引水灌溉
D.半干旱农作区——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盐碱化
答案:D
解析:在半干旱农作区应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盐碱化;在内蒙古草原牧区应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在干旱的内陆地区应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的生态环境的保护。
6.绿洲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正确做法是(  )
A.在绿洲前沿地带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B.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封沙育草
C.在绿洲内部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D.在水源丰富区设置沙障工程
答案:B
解析:在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进行封沙育草;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
点题训练
(20分钟,30分)
知识点一
 荒漠化的含义
下图为“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读图完成1~2题。
1.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  )
①盆地边缘地区 ②河流上游地区 ③盆地中央
④绿洲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C.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D.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塔里木盆地中部为自然荒漠,河流上游人类活动稀少,盆地边缘地区和绿洲地区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分布区,由于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而导致土地荒漠化。第2题,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的。
读“西北地区部分地图”,完成3~5题。
3.结合图可以看出(  )
A.该区年降水量自南向北依次递减
B.该区1月份气温自东北向西南递增
C.图中甲地的植被主要为草原
D.图中乙地的植被主要为森林
答案:C
解析:结合图例和图中的经纬网,可以看出该区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依次递减,1月份气温自北向南递增,甲、乙两地的年降水量都在200~400毫米,植被类型都为草原。
4.图中甲地的生态问题主要为(  )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湿地萎缩
答案:B
解析:甲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因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
5.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为(  )
A.过度放牧 B.过度农垦
C.过度樵采 D.水资源利用不当
答案:B
解析:乙地的年降水量接近400毫米,位于农牧过渡地区,过度农垦易导致荒漠化的产生。
(2018·大同重点中学高二期末)读新疆土地利用类型及荒漠化土地形成原因图,回答6~7题。
6.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冻融作用 D.盐碱化
7.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土地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森林造成的
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重要措施
D.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造成荒漠化
答案:6.B 7.C
解析:第6题,读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原因图可知,风力侵蚀所占比例最高,因此它是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第7题,从图中的相关信息不能直接得出“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这一结论。新疆林地面积极小,滥伐森林不是造成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新疆荒漠化土地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即使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荒漠化也必然存在。故C项正确。
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不同程度荒漠化土地分布。读图回答8~9题。
8.图示地区沙漠区的成因主要是(  )
A.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
B.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C.副热带高压控制
D.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不当
答案:B
解析: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图示沙漠区的成因主要是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9.图中荒漠化速度快的地区在荒漠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降雨量小,持续干旱
B.地表沉积物疏松
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D.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不当
答案:D
解析:图中荒漠化速度快的地区在荒漠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知识点二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植树造林是治理风沙的有效措施。下图是“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三幅图按治沙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
A.A→B→C B.B→C→A
C.B→A→C D.C→A→B
答案:D
解析:植树造林可以起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随着固沙植物的生长,移动沙丘也逐渐得到控制,沙丘移动速度逐渐减慢、坡度逐渐降低,C→A→B反映了这一发展的过程。
11.在我国进行这项工作时,最适宜选种的植物是(  )
A.杨树 B.桦树
C.沙拐枣 D.柳树
答案:C
解析:沙漠干旱、半干旱地区经常选用梭梭、沙拐枣、拧条等作为优良的固沙植物,杨树、桦树、柳树主要生长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其中在中卫和甘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人们为了保护包兰铁路不受腾格里沙漠的侵袭,在沿线的流动沙丘上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沙障。据此完成12~14题。
12.图示地区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位于内陆,气候干旱 B.全球变暖,气候异常
C.地壳运动,地势上升 D.过度开发,水土流失
13.采用扎设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来防沙、治沙,主要是因为(  )
A.可以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
B.能降低风速,减少沙丘面风沙的吹蚀
C.有利于保持水分,增加当地年降水量
D.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
14.为促进图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有(  )
A.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
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C.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
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
答案:12.A 13.B 14.D
解析:第12题,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该地区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干旱。第13题,麦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另外还可以截留水分,如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但对增加当地年降水量作用不大。第14题,我国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环境效益。
15.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导致草场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1992~1996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实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及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说出上图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
(2)分析导致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3)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
答案:(1)土地(草地)退化。草原的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沙化面积扩大,导致荒漠化。
(2)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大增,超载放牧,引起草原退化。
(3)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变单一放牧业,发展多种经营;实行禁牧、轮牧、退牧,改游牧为舍饲养畜;建设饲草料基地和“草库伦”,改良牧草品种,提高草原生产力;依法管理,加强草原保护。
解析:认真阅读图文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解答时应特别关注以下几点:①巨大的人口压力是导致该地区草地退化,进而出现荒漠化的根源;②草地退化的直接危害表现为草原的质量变差,产量锐减,沙化面积扩大;③防治荒漠化的措施应注意“对症下药”。第(1)题,图示反映了该地区草地退化,草原质量下降,沙地扩大。第(2)题,由材料可知,巨大的人口压力是导致该地区草地退化,进而出现荒漠化的根源。第(3)题,结合该地区荒漠化出现的原因,“对症下药”防治荒漠化,可以从控制人口增长、发展多种经营、治理超载放牧、种植优质牧草和加强草原管理等方面作答。
课后作业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分数________
一、选择题
            
读“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完成1~2题。
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主要分布在(  )
A.盆地中部 B.平原地区
C.绿洲外缘 D.河流上游
答案:C
解析:该地区的现代荒漠化的土地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该区域降水很少,人口主要分布在绿洲上,植被破坏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因素会引起土地退化。
2.西北地区土地严重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矿 B.过度放牧
C.过度樵采 D.过度垦殖
答案:D
解析:虽然引起我国西北土地荒漠化的因素较多,但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日益加大,对粮食的需求量加大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其中①为物理及化学作用;②为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如次生盐碱化)。”读图完成3~5题。
3.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石漠化
B.黄土高原——盐渍化
C.云贵高原——沙漠化
D.江南丘陵——红漠化
4.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层疏松、直立性较强 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5.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
B.江南丘陵的荒漠化主要是物理及化学作用产生的
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与工矿、交通建设有关
D.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原因是风蚀
答案:3.D 4.B 5.D
解析:第3题,根据所给几个区域的自然社会条件,分析不同的荒漠化类型,正确的对应关系依次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云贵高原——石漠化,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沙漠化。第4题,云贵高原位于亚热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多为石灰岩分布,当地植被破坏较为严重,故是①②④;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人口密度较大,人地关系紧张,植被破坏严重,黄土特有的特征是土层疏松,直立性较强,故选②③④。综合两项,B项正确。第5题,我国干旱、水土流失地区广,风蚀、水蚀荒漠化分布广,A项正确;江南丘陵纬度低,温度高,降水多,物理风化及化学作用强;山西省的荒漠化与当地开矿和交通建设有密切关系,主要是对植被的破坏;松嫩平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地过度使用。
(2018·甘肃天水第二中学高二上月考)读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回答6~7题。
6.图中反映出 (  )
A.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
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
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7.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设置沙障固沙
C.小流域综合治理
D.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
答案:6.B 7.D
解析:第6题,本题考查荒漠化与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同一风速条件下,绘制一条垂线,即可看出输沙率与植被的负相关规律,故选B。第7题,本题考查荒漠化的防治。图中显示同一风速条件下,植被覆盖率越高、输沙率越低,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则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提高植被覆盖率,即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
(2018·山西大同一中高二月考)我国江南部分丘陵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8~9题。
8.“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流水沉积作用
9.“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
A.乱垦滥伐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污染环境
答案:8.C 9.A
解析:第8题,本题考查“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南方部分丘陵山区由于人多地少,过度开发,加上土壤本身的特性,红壤区的土壤生产力低下,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严重退化,形成“红色荒漠”。“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C正确。第9题,本题考查“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陡坡开垦或过度垦殖,或者毁林开荒,砍林取薪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土地退化。A正确。
10.读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示意图,图中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产生这种环境问题的原因不可能是(  )
A.过度放牧 B.滥挖“发菜”
C.露天采矿 D.扩大牧场范围
答案:C
解析:农牧过渡区草地退化成荒漠地的主要原因是过牧、过垦和滥挖。
(2018·福建龙岩四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草地植被指数是指草地植被覆盖率与草层高度的乘积,下图是宁夏某牧场的草地植被指数与羊只数量的关系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示信息表明 (  )
A.饲养的羊只数量越多,对牧场植被的破坏越大
B.草地植被指数越低,牧场的承载力越大
C.草地植被指数越低,能饲养的羊只数量越多
D.草地植被指数过高,不利于养羊业的发展
12.针对上述问题,下列措施最为可行的是 (  )
A.尽力削减牧场上的羊只数量
B.改变畜牧方式,大力发展先进的游牧业
C.将牧场整体改建为自然保护区
D.合理规划草地载畜量、合理轮牧
答案:11.A 12.D
解析:第11题,本题考查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出,饲养的羊只数量越多,草地植被指数越低,说明羊只数量越多对牧场植被的破坏越大,A选项正确。第12题,本题考查荒漠化的防治。题中反映的是超载放牧引起的草场破坏,因此,合理规划草地载畜量、合理轮牧,就能保护草场植被,所以D选项正确。
二、综合题
13.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如下表和下图。
表 部分省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单位:万平方千米)
新 内蒙古 藏 甘 青 陕 宁 冀
107.16 62.24 43.35 19.35 19.17 2.99 2.97 2.32
部分省区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分布
(1)①荒漠的名称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2)①地和②地荒漠化比较严重,其荒漠化产生的共同原因主要是(双选)(  )
A.过度放牧
B.过度樵采
C.水资源的利用不当
D.过度农垦
(3)结合表格对比分析新疆和内蒙古在荒漠化土地和明显沙化趋势土地面积上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地区 差异 成因
新疆
内蒙古
(4)内蒙古在防治荒漠化方面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塔克拉玛干沙漠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围有高大山脉阻挡,风力作用强。
(2)BC
(3)
地区 差异 成因
新疆 荒漠化土地面积大 比内蒙古离海洋远,降水少
内蒙古 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分布广 草原面积广大,过度放牧和开垦,造成土地退化,沙化严重
(4)合理发展畜牧业,防止过度放牧;加强人工草场建设;退耕还草;已沙化土地采取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等措施。
解析:由图中轮廓和位置可知①为塔里木盆地,②为内蒙古高原,进而判断其形成荒漠化的原因。由材料二可知不同省区荒漠化与沙化的特点,明确不同地区荒漠化和沙化的原因。
14.喀斯特与黄土、沙漠、高寒并列为我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最直接的标志。下列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材料。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二 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三 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
(1)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
(2)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________以上地区。然而,实际上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________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________。
(3)最为严重的石漠化出现在什么方向的山坡上,为什么?
(4)请指出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答案:(1)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2)35° 10° 10°~30°
(3)南坡;南坡是迎风坡、向阳坡;气温较高、多雨,水热较充足;一旦森林遭受破坏,石灰岩容易受到雨水的溶蚀、冲刷等侵蚀作用,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现象。
(4)人为原因:人口压力大;人均耕地面积小;粮食需求大;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生产不足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恶性循环,逐步形成经济贫困地区。
合理化建议: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等。
解析:第(1)题,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为我国喀斯特石漠化主要分布地区。第(2)题,读材料一可知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35°以上地区;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10°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10°~30°。第(3)题,读材料二可知,石漠化在南坡最为严重;主要原因是南坡是迎风坡、向阳坡,气温较高、多雨,水热较充足,一旦森林遭受破坏,石灰岩容易受到雨水的溶蚀、冲刷等侵蚀作用,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现象。第(4)题,读材料三可知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人口压力大,人均耕地面积小,粮食需求大,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生产不足等。合理化建议主要考虑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