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练习湘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练习湘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5-20 11:0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课前预习
(10分钟,10分)
          
知识点一
 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的工业区是(  )
A.美国的东北部工业区
B.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C.中国的东北工业区
D.德国的鲁尔区
答案:D
解析:从经纬度位置、河流等因素可知为德国鲁尔区。
2.该工业区形成的基础是(  )
A.丰富的煤炭资源
B.广阔的市场
C.充足的廉价劳动力资源
D.丰富的铁矿
答案:A
解析:德国的鲁尔区是在丰富的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知识点二
 煤炭与鲁尔区的衰落
3.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衰落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
A.煤炭工业、钢铁工业 B.电力工业、化学工业
C.机械工业、电力工业 D.钢铁工业、化学工业
答案:A
解析: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鲁尔区两大基础工业部门,煤炭工业衰落与石油的竞争等有关;钢铁工业衰落与世界性钢铁过剩和新技术革命冲击等有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20世纪50年代以后,煤炭在能源中的地位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①煤炭已不能在工业生产中发挥作用 ②为了消除污染,人们减少对煤炭的使用量 ③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 ④新技术的使用使耗煤量逐渐减小www-2-1-cnjy-com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石油和天然气作为燃料比煤炭更具有优势;新技术的使用使耗煤量逐渐减小。
5.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B.生产结构复杂
C.世界性钢铁过剩
D.环境污染严重
答案:B
解析:鲁尔区内原有的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为主的单一重型工业经济结构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生产结构单一、世界性钢铁过剩、煤炭能源地位下降、新技术革命冲击、环境污染严重等共同导致了鲁尔区的衰落。【来源:21cnj*y.co*m】
6.20世纪中叶,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鲁尔区落户,其主要原因是鲁尔区(  )
①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②公共设施不齐全,劳动力素质低
③用地紧张 ④环境污染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20世纪中叶,鲁尔区出现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等问题,同时污染较重。
知识点三
 鲁尔区的新发展
7.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具体表现有(  )
①发展新兴工业 ②改造煤炭、钢铁工业
③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④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针对鲁尔区单一重型工业结构的弊端,应改造煤炭、钢铁工业,发展新兴工业,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2·1·c·n·j·y
8.德国鲁尔区实现可持续发展采取的措施有(  )
①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②依托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推进产业转型 ③增加煤炭企业数量,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④调整企业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煤炭产业属于传统工业,应减少煤炭企业数量,扩大单个企业的规模。
点题训练
(20分钟,30分)
知识点一
 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
矿产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德国鲁尔区是一个典例。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19世纪上半叶,开始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和钢铁生产,并逐渐成为世界著名的重工业区。据此回答1~2题。www.21-cn-jy.com
1.下列有关鲁尔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鲁尔区位于莱茵河西岸
B.鲁尔区是德国以机械、纺织为主的重要工业区
C.鲁尔区是在当地丰富的煤炭和铁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鲁尔区是德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工业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2.下列不属于鲁尔区成为世界最大工业区之一的原因的是(  )
A.位于欧洲的十字路口附近,水陆交通发达
B.煤炭资源丰富,而且品种多、煤质好
C.该区钢铁工业一枝独秀
D.水源丰富,市场广阔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鲁尔区位于莱茵河东岸,故A项错。鲁尔区是德国以煤炭、钢铁为主的重要工业区。鲁尔区的工业生产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五大传统工业部门,其中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故B项错。鲁尔区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是铁矿资源贫乏,需要进口铁矿石,故C项错。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并发展了钢铁工业和重型机械制造业,故D项对。第2题,鲁尔区的主要工业部门除钢铁工业外,还有煤炭、电力、机械、化工等工业,所以该区钢铁工业不是一枝独秀。【版权所有:21教育】
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区域是著名的________工业区,与该工业区兴起时间不同,但布局方式相同的是(  )21·cn·jy·com
A.英国苏格兰中部工业区
B.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C.意大利塔兰托钢铁工业基地
D.辽中南工业基地
(2)A、B、C同为该地区的重要城市,其中A城市为________,是德国著名工业城市和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B城市为________,是该工业区最大的矿业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
(3)该地区内河航运发达,写出图中两条莱茵河支流的名称:D________,E________,除内河航运外,本地区其他主要运输方式包括________等。21cnjy.com
(4)从资源条件看,该工业区发展的优越的区位条件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5)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凭借的是当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工业发展的优越条件。
答案:(1)鲁尔 D
(2)杜伊斯堡 埃森
(3)利珀河 鲁尔河 公路、铁路、管道
(4)煤炭丰富 水源充沛 内河航运发达
(5)煤炭 水源 交通 市场
解析:本题以鲁尔区煤炭资源、城市及水系分布情况为背景,综合考查对鲁尔区概况熟悉程度及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能力。第(1)题,由矿产的分布及“莱茵河”即可判断出为鲁尔区,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基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煤炭、钢铁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与鲁尔区布局方式相同。第(2)题,由空格后相应的提示并结合在图中的位置即可作出判断。第(3)题,根据两支流的相对位置关系即可进行区分,其他的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和管道等也很发达。第(4)题,本地区的煤炭资源丰富,又由于河网稠密,所以水资源丰富,内河航运便利,这都是该工业区发展的优越的区位条件。第(5)题,煤炭、水源是化学工业发展的原料,便利的交通和广阔的市场也促进了化学工业的发展。
知识点二
 煤炭与鲁尔区的衰落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红褐色的污水,还有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户外一切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门去,不一会儿便成为灰色。红瓦白墙,绿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学工厂林立的莱茵河,更犹如一道被6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据此完成4~5题。
4.文章描述的污染类型有(  )
①大气污染 ②水污染 ③固体废弃物污染 ④热污染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黑烟和悬浮粒子属于大气污染;污水和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描述的是水污染;文中没有出现固体废弃物污染和热污染。
5.导致鲁尔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 ②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 ③机械制造业先进 ④经济发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机械制造业先进和经济发达不是环境恶化的必然原因,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将废弃物任意排放带来的恶果。2-1-c-n-j-y
某地有大型黄铜矿和煤矿,计划在该地建①冶炼厂、②火电厂、③硫酸厂、④水泥厂,下图是其生产联系图。读图完成6~7题。【出处:21教育名师】
6.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工厂正确的是(  )
A.Ⅰ—① B.Ⅱ—②
C.Ⅲ—③ D.Ⅳ—④
答案:C
解析:由生产联系图可判断Ⅰ为火电厂,Ⅱ为水泥厂,Ⅲ为硫酸厂,Ⅳ为冶炼厂。
7.上图所示的工业生产过程中,最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酸雨
C.沙尘暴 D.土地荒漠化
答案:B
解析:由于煤炭和黄铜矿中都含有硫化物,所以图示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引起酸雨现象。
8.读图并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H区是著名的________工业区。
(2)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该区的煤炭工业开始衰落,原因之一是________逐渐代替煤炭,成为世界上的主要能源。21教育网
(3)20世纪60年代之后,该区的钢铁工业开始衰落,原因之一是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当时,该区钢铁产品在亚洲的主要对手来自(  )
A.印度 B.中国
C.韩国 D.日本
答案:(1)鲁尔 (2)石油(答石油和天然气也可) (3)D
解析:该题考查德国著名工业区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及其衰落的原因。读图可知该工业区为鲁尔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石油的广泛应用及其他各国相继发展钢铁工业,对以煤炭工业为基础的鲁尔区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如亚洲日本利用临海优势和科技优势发展钢铁工业)。21·世纪*教育网
课后作业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分数________
一、选择题
            
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材料一 图中阴影部分为某国著名工业区。
材料二 德国鲁尔区曾经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在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辉煌之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鲁尔区面临着如何实现产业转型,重振辉煌的问题。如今,鲁尔区已经率先完成了这一历史性的转变。高新技术与创业中心、文化与旅游产业已经取代传统的钢铁、冶金行业,成为地区经济新的发动机。21*cnjy*com
1.20世纪50年代以后,图示工业区经济趋于衰落,该工业区后来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
①机械工业 ②钢铁工业 ③化学工业 ④煤炭工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该工业区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①生产结构太复杂 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③煤炭的能源地位提高 ④廉价石油的竞争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关于该工业区为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而采取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降低能源消耗
B.缩减钢铁、煤炭两大工业部门和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技术产业
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工业企业
答案:1.B 2.D 3.D
解析:从图中该工业区的位置可判断是鲁尔区。第1题,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在外界及自身因素影响下,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衰落最为明显。第2题,由于廉价石油的竞争,煤炭地位下降,技术的发展,传统工业需要的劳动力减少,工人大量失业,新技术革命的冲击,该区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且本地区单一重型工业经济结构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综上所述,②④说法是正确的。第3题,采用的措施是改造煤炭和钢铁工业,不包括化学工业,而且只是改造没有搬迁,改造时扩大了生产规模,因此前三项说法均不正确。
(2018·合肥一中模拟)下图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图,图中的城市匹兹堡的发展经历了皮毛贸易站→煤都→钢都→知识城的多次兴衰演变过程。读图回答4~5题。
4.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不同的区位因素是(  )
A.充足的水源 B.丰富的煤矿
C.丰富的铁矿 D.便利的水陆交通
答案:C
解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有丰富的铁矿而鲁尔区没有,选项中提及的其他资源和条件两地都相同。
5.由于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匹兹堡从“钢都”逐步转变为“知识城”,从而使该城得以摆脱衰落并再度繁荣,这对我国面临类似困境的工业城市的启示是(  )
①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②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大力发展绿色替代能源 ③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④治理污染,改善投资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大力发展绿色替代能源有助于改善当地环境条件和缓解资源短缺的状况,但禁止开采煤炭、石油是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②错误。
美国独立后,工业发展速度加快。19世纪中叶开挖修建连接伊利湖与安大略湖间的人工运河,并且开通匹兹堡与苏必利尔湖间的铁路运输,东北部工业区崛起。读“美国东北部区域图”,完成6~7题。
6.19世纪中叶前,匹兹堡主要工业部门及主导区位因素组合,最有可能的是(  )
A.汽车工业——科技发达
B.煤炭工业——煤炭资源丰富
C.钢铁工业——铁矿丰富
D.机械工业——市场需求量大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区域缩小钢铁工业生产规模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区域产业升级
B.环境日趋恶化
C.铁矿资源面临枯竭
D.人口外迁,劳动力缺乏
答案:6.B 7.C
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匹兹堡附近煤炭资源丰富,发展煤炭工业的条件优越。第7题,“二战”后,出于保护环境、提高利润的需要,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进行了产业升级,缩小了钢铁工业的生产规模,也造成了大量工人失业,迁往南部和西部寻找新的就业机会的人口增加。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图”,完成8~9题。
8.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接近煤炭产地 ②水源充沛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近几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次成为热点和亮点话题,有关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以辽中南工业基地为主 ②包括我国的京津唐工业基地 ③振兴老工业基地应借鉴德国鲁尔区治理改造的成功经验 ④振兴老工业基地应以深圳为表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8.A 9.D
解析:辽中南工业基地水资源不足。东北老工业基地以辽中南工业基地为主,振兴措施可以借鉴鲁尔区的成功经验。21*cnjy*com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根据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据此回答10~12题。
10.以下城市可能会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是(  )
A.大庆、西安、玉门、克拉玛依
B.大庆、抚顺、阜新、匹兹堡
C.多特蒙德、伊春、郑州、长沙
D.玉门、抚顺、郑州、西安
11.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12.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
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答案:10.B 11.B 12.D
解析:第10题,大庆、抚顺、阜新、匹兹堡四座城市都是著名的资源型城市,其发展受资源影响较大。第11、12题,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措施主要有:在资源枯竭到来之前,事先培植新的经济支撑点和增长点;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二、综合题
13.读“鲁尔区产业就业人数的变化图”(甲)和“鲁尔区大气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图”(乙)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甲 鲁尔区产业就业人数的变化图 
乙 鲁尔区大气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图
(1)鲁尔区的第二产业的主导工业是________等(任答2个),其最早形成工业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试分析其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鲁尔区大气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图,分析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鲁尔区的环境质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德国鲁尔区的莱茵河曾遭受严重污染,鱼虾难觅,今日却清澈洁净,成为欧洲人度假休闲胜地之一。试分析该河得到成功治理的有效途径。
答案:(1)煤炭、钢铁、机械、化学工业(答出其中2个工业部门即可) 能源(煤炭) 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钢铁、煤炭等工业的衰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环境污染加重等。
(2)大气污染物含量呈波状下降,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原因:产业结构调整,重污染企业规模减小,轻污染或无污染的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比重提高;采取了减轻和消除污染的相关技术措施;绿化、美化环境。
(3)调整工业布局;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等。
解析:联系鲁尔工业区发展的区位条件得出鲁尔工业区的主导产业部门和工业区位因素。鲁尔工业区大气污染物的变化图是解答鲁尔区环境质量变化的重要依据。原因的分析需要结合鲁尔区不同年代产业结构的变化。
14.(2018·石家庄一中模拟)呼伦贝尔市煤炭资源丰富,远景储量在1 500亿吨以上,已探明煤炭储量306.7亿吨,相当于东北三省煤炭储量总和的1.8倍。在《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呼伦贝尔市被列为成长型资源型城市。下图为呼伦贝尔市的位置及资源与交通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呼伦贝尔市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目前,呼伦贝尔市正着力发展与煤炭开采和加工相关的设备制造业,试分析其积极意义。
(3)在呼伦贝尔市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可能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4)针对上述问题,宜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答案:(1)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临近国界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劳动力价格低廉。
(2)当地煤炭资源丰富,采煤业发达,引进与煤炭开采和加工相关的设备制造业,可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提高煤炭资源的附加值;可延长产业链,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可增加就业机会;可加强产业协作,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加快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等。
(3)采矿会形成地下采空区,引起地面断裂和沉降;矿区开发会破坏植被,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地表矿渣与弃土乱堆放会引发泥石流或造成粉尘污染;废矿中的有害金属会引起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在干旱区开矿会加剧水资源短缺,加剧土地荒漠化进程等。
(4)加强对矿产开发的科学管理;合理规划建设堆放场地;对废弃矿坑及时进行回填;对矿区进行复垦,种植适宜植被;综合利用矿渣弃土;利用矿坑蓄水发展水产业或矿区旅游业等。
解析:第(1)问,可从煤炭资源、交通、市场、劳动力价格等方面来分析。第(2)问,可从对产业结构、产业链、资源利用率、产品附加值、就业、工业化与城市化等方面的有利影响来分析。第(3)问,可从对植被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空区的形成、堆土被风和水流搬运造成的不利影响等方面来分析。第(4)问,可从规划管理、废矿坑利用、恢复植被等方面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