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课前预习
(10分钟,10分)
知识点一
区域的主要特征
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完成1~2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下列关于区域的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B.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
C.区域之间差异性明显
D.区域之间相互独立
答案:D
解析: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相互独立的。
2.下列区域中,具有明确界线的是( )
①行政区 ②自然带 ③热量带 ④江汉平原 ⑤北京市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⑤
答案:D
解析:行政区界线是明确的,自然带界线是模糊的。
知识点二
区域空间结构
根据定量与定性指标,可将我国划分为4个生态大区(东北部湿润半湿润生态大区、北部干旱半干旱生态大区、南部湿润生态大区和青藏高原生态大区)。读我国4个生态大区分布图,回答3~4题。21·世纪*教育网
3.划分4个生态大区的主要依据有( )
①行政区划 ②经济发展水平 ③自然地理特征
④生态系统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划分4个生态大区的主要依据既有自然地理特征,又有生态系统特征。
4.下列关于4个生态大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 ②生态系统都非常脆弱 ③边界是明确的 ④边界具有过渡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4个生态大区具有一定的范围和形状,但大区之间并没有明确的边界。南部湿润生态大区、东北部湿润半湿润生态大区生态系统要比青藏高原生态大区、北部干旱半干旱生态大区稳定得多。2-1-c-n-j-y
知识点三
区域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的是( )
A.渔业 B.汽车制造业
C.建筑业 D.旅游业
答案:D
解析:渔业属于第一产业,汽车制造业和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
6.当区域经济达到比较高的水平时,三次产业的比重关系是( )
A.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B.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C.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D.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答案:B
解析:区域发展前期,第一产业(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第二产业(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当区域经济达到比较高的水平时,三次产业的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21*cnjy*com
点题训练
(20分钟,30分)
知识点一
区域的主要特征
区域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千姿百态,人类活动也是千差万别。同一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随着其他条件的影响而变化。据此回答1~3题。【来源:21cnj*y.co*m】
1.划分区域的意义是( )
①更方便了解区域特点、差异 ②有助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发展规划 ③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 ④了解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出处:21教育名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对区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B.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的区域
C.区域的边界是十分明确的
D.一个区域内部的特征是绝对一致的
3.区域内部与区域之间的特征分别为( )
A.地带、非地带 B.差异性、整体性
C.相对一致、差异性 D.绝对一致、相对一致
答案:1.D 2.B 3.C
解析:本题组考查划分区域的意义、区域特征。
第1题,划分区域的意义主要有:更方便了解区域特点、差异;有助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了解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故D项正确。第2题,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人类的生产活动会影响区域的发展变化及整体环境,故A项错误;区域的边界有些是明确的,如行政界线;有些是模糊的,如气候界线、植被界线等,故C项错误;区域内部的特征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差异性,故D项错误;区域有大小之分,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的区域,故B项正确。第3题,区域内部的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差异性,故C项正确;其他说法不是区域的特征,故均排除。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018·哈尔滨重点中学期末)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据此完成4~5题。21教育网
4.关于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具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内部表现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没有差异性
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D.区域之间是孤立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不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5.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
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划分
答案:4.C 5.A
解析:第4题,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如自然带,A错误。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B错误。每个区域都具有一定的特色、优势和功能,C正确。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D错误。第5题,黄河流域是根据河流的汇水面积这一单一指标划分的。
6.新疆和西藏两个自治区相比较,区域特征的不同点是( )
A.新疆的面积比西藏大,但人口比西藏少
B.新疆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西藏位于第一级阶梯
C.新疆和西藏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D.新疆为绿洲农业,西藏为河谷农业,种植业一直是重要的生产部门
答案:B
解析:新疆的人口也比西藏多,西藏属于高寒气候,新疆和西藏的畜牧业都占有重要地位。
知识点二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据此完成7~9题。
7.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大致上可划分为( )
①乡村地域 ②自然地域 ③城镇地域 ④人文地域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大致上可划分为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
8.与乡村地域相比,城镇地域的特点是( )
A.范围较大
B.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C.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D.是乡村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答案:C
解析:与乡村地域相比,城镇地域范围小;城镇地域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9.关于区域空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空间结构仅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形式
B.区域空间结构是稳定的、不变的
C.区域空间结构主要受自然因素制约
D.从空间分布形式上看,区域空间结构是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答案:D
解析: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通常情况下,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农业表现为面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21cnjy.com
10.读某区域发展变化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图中所示地区空间结构的变化特点。
(2)该区域大致可划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面积不断扩大的是________,该地域以________生产活动为主,该地域与另一地域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农业表现为________,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城市和工业表现为____________。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1)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周围出现卫星城;交通线路不断增多,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2)乡村地域 城镇地域 城镇地域 非农业 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21*cnjy*com
(3)面状 线状 网络状 点状
解析:第(1)题要求从“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角度分析该区域的空间结构变化,答题时要注意紧扣题意。第(2)题到第(3)题分别考查了区域的划分、空间分布形式等知识,根据教材知识即可回答。
知识点三
区域产业结构
读我国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图,回答11~13题。
11.下列部门属于第三产业的是( )
A.渔业 B.建筑业
C.牧业 D.金融业
12.从图中可知,该地区( )
A.城市化水平高
B.工业发达
C.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
D.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
13.为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
A.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
B.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
C.以旅游业为主导,增加就业机会
D.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大第二产业产值的比重
答案:11.D 12.C 13.A
解析:第11题,渔业、牧业属于第一产业,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第12题,对比两图可知,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占一半以上,而在产值结构中不足四分之一,说明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说明城市化水平低,工业落后。第13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来看,该区域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高,产值比重较低,说明农业落后,应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科技,降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大第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而并非只增大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
课后作业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分数________
一、选择题
(2018·河南省实验中学模拟)下图示意1981~2006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水平地域分异特征。其中Ⅰ、Ⅲ为植被指数上升区,Ⅱ为植被指数稳定区,Ⅳ为植被指数下降区。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区域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图中各区域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上图中各区域是以经纬度为标准划分的
C.上图中各区域之间植被特征差异较大
D.上图中各区域大小不一,为不同层次的区域
答案:C
解析:图中各区域之间植被特征差异大。图中各区域是按植被类型划分的,划分指标单一。图中各区域有大有小,但都为同一层次的区域。
2.Ⅱ区域主要植被类型是( )
A.荒漠、草原 B.森林、草原
C.山地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答案:A
解析:Ⅱ区域主要分布在藏北高原、阿里高原和柴达木盆地,这里气候寒冷干燥,是青藏高原地区荒漠和草原的主要分布地区,其主要植被类型是荒漠、草原,A项正确。
3.Ⅲ区域植被增加的主要原因最可能为( )
A.生态退耕 B.人口外迁
C.全球气候变暖 D.降水显著增加
答案:C
解析: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对外界干扰如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敏感。Ⅲ区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中部、雅鲁藏布江的上游地区,植被类型主要是草甸,由于该区域人迹罕至,植被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故排除A、B项。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量增加,Ⅲ区域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得到改善,可使Ⅲ区域植被增加,C项正确。Ⅲ区域主要位于青藏高原内部,降水不会有明显变化,D项错误。
下图表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产品、服务联系及其两者的差别。读图,完成4~5题。
4.关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乡村景观复杂,城市景观简单
B.乡村功能多样,城市功能单一
C.乡村为城市居民提供日常生活用品
D.城市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
5.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其主要原因是( )
A.第二、三产业不断衰退
B.大城市经济发展缓慢,生活水平下降
C.大城市环境恶化以及老城区地价上涨
D.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带动作用
答案:4.D 5.C
解析:第4题,乡村相比于城市来说,具有景观简单、功能单一的特征;乡村为城市提供粮食、副食等,城市为乡村提供日常生活用品。第5题,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主要因为大城市环境质量恶化,生活成本高,而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方便。2·1·c·n·j·y
6.图中每个黑点表示植物生产量1 000千克,按照“归纳相似性、区别差异性”的原理,下列以植物产量为依据进行的区域划分最合理的是( )
答案:A
解析:本题依据区域的概念及其特征来进行区域划分。分析题目中给出的图例,可知黑点的密集程度是由左上向右下逐渐减少,按照“归纳相似性、区别差异性”的原理,选项B、C、D均未反映出这个规律,每个选项所划分的三个区域既没有体现出区域内的相似,又没有体现出区域间的差异。
不同区域因其差异存在导致了生产及生活活动的差异。读我国四个地区简图,完成7~8题。
7.丁图中广东人经常喝凉茶,而四川人喜欢吃麻辣。形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植被 B.土壤
C.气候 D.地形
答案:C
解析:广东和四川因地理位置和地形的不同而形成了差别较大的气候状况,长期生活在那里的居民养成了不同的饮食习惯以适应当地的环境。
8.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改良沼泽,扩大农耕用地
B.乙地开发宜农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C.丙地发展立体农业,利于改善环境
D.丁地因洼制洼,发展基塘生产
答案:C
解析:甲地应保护好沼泽等湿地;乙地的黄淮海平原农垦历史悠久,缺少可垦耕地,发展的方向应是挖掘现有耕地的潜力,提高粮食产量;丙地地处浙闽丘陵,应该发展立体农业,进行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丁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这里地势低平而非岗洼相间,基塘生产也并不是“因洼制洼”。
(2018·长沙一中模拟)读某年我国①②③④四地区产业结构示意图,回答9~10题。
9.该年某地区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4.1?55.3?40.6,图中与该地区产业结构最类似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由三角形统计图可以读取四地区三次产业构成的数据,③符合题意。
10.目前,发达国家的许多制造业陆续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受此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是( )
A.第一产业将受到极大冲击,产值迅速下降
B.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C.第三产业不会受任何影响
D.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下降
答案:B
解析:发达国家许多制造业向我国转移,会使我国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2018·石家庄一中模拟)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某省实现了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转变。下图示意该省城市人口比重与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表示第一产业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从该省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工业强省”可知,1985年,产值比重最大的是第一产业。1985~2010年,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上升并超过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小幅度变化,由此可知①曲线代表第二产业,②曲线代表城市人口比重,③曲线代表第三产业,④曲线代表第一产业。
12.根据图中曲线可以推断( )
A.该省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始终最大
B.1995~2010年,该省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
C.该省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D.该省农业总产值在不断下降
答案:B
解析:1985年前后,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小于第一产业;1995~2010年,该省城市人口比重上升速度很快,说明该省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图中显示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小于第一产业;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在下降,但其总产值并不一定下降。
二、综合题
13.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天津近、现代工业集聚地经历了由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附近→市区海河两岸、铁路沿线→市区边缘→滨海地区、卫星城镇的变化过程。www-2-1-cnjy-com
(1)①~④表示的地理事物中,空间分布形式表现为点状的是________________。
(2)从总体上看,区域①和区域②有何区别和联系?
(3)请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描述出天津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该变化的原动力是什么?
答案:(1)②
(2)区域①为乡村地域,区域②为城镇地域。
区别:乡村地域的范围远大于城镇地域;乡村地域主要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城镇地域主要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版权所有:21教育】
联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但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3)天津市发展早期为乡村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大;发展中期,乡村地域发展为城镇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变小;发展晚期,城市地域不断扩大,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原动力: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在思考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区别和联系时,可借助下图进行:
第(1)题,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城市表现为点状。第(2)题,区域①为乡村地域、区域②为城镇地域,二者的区别主要从地域范围和主要产业活动两个方面归纳;二者的联系主要从二者的相互影响的角度思考。第(3)题,城市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城市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准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延伸至全市,7月1日特区扩容正式实施,宝安区、龙岗区等纳入特区范围,特区面积由395平方公里扩容至1 948平方公里,深圳由此进入“大特区”时代。
材料二 2010年深圳市产业结构分布状况表。
指标
2010年
(单位:亿元)
比上年
增长(%)
深圳国民生产总值
8 201.23
10.7
第一产业增加值
-6.47
-18.6
第二产业增加值
3 831.6
49.3
第三产业增加值
4 363.12
12.5
(1)深圳在30年前还只是一个小渔村,能正确描述那时的区域特征的是 ( )
A.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B.三次产业比重呈现“三、二、一”的格局
C.区域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
D.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大
(2)深圳扩容表明其区域空间结构范围扩大,试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3)试分析深圳设立特区以来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答案:(1)D
(2)社会经济活动密度加大;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区域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对外联系日益密切。21·cn·jy·com
(3)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成为经济的主体。
解析:第(1)题,30年前,深圳还是一个小渔村,说明其区域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大。第(2)题,深圳设立经济特区以后,在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优惠政策支持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人口逐渐密集,都对特区扩容提出了要求。第(3)题,结合第(1)题及材料二分析即可。www.21-cn-jy.com